上三阳下三阴是什么卦象,三阳卦解释

身临困境莫坠志.否极泰来万木春(易经智慧.否极泰来)

释义 :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2、出处 :《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3、示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一词,不仅揭示事物之通畅与闭塞,系属往来不穷的变化历程,而且更鼓舞面处困境者,能明察时势,掌握机宜,乐观奋发,以扭转大局,转危为安。 否极泰来终可待.”否极泰来,是辩证的规律,即是信仰的理性、理想的寄托、精神的支柱,也是忧患意识的表征.体现了价值观的内涵.否卦,上卦三阳爻为乾卦为天,下卦三阴爻为坤卦为地,天阳之气是清的,运动规律是上行的,地阴之气是浊的,运动规律是下行的,卦象显示出天地不交、阴阳不通之象。以一个团体比喻象征团体的领导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生活,官民关系紧张。矛盾的双方不沟通,不交流,当然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否卦的卦辞说:否卦,遇到了小人,不利君子守正,好的局面过去了坏的局面到来了。 泰卦,上卦三阴爻为坤卦为地,下卦三阳爻为乾卦为天。地阴之气是浊的,运动规律是下行的,天阳之气是清的,运动规律是上行的。正是天地相交、阴阳相通之象。       现在看到泰卦跟否卦,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看泰卦跟否卦,正好这边是阳,那边是阴;这边是阴,那边是阳,它是错卦。可是它又是综卦,你把泰卦颠倒过来,又变否卦;把否卦颠倒过来,又变泰卦。可见这两卦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你如果把泰卦的上下两个卦交换一下,它就变否卦;你把否卦的上下两个卦交换一下,它又变泰卦。这种卦,就叫交卦。交卦就是上下对调、交换。否跟泰这两卦,它又是错卦,又是综卦,又是交卦。你慢慢地去体会这当中的道理,就是几乎是分不开的。否中有泰,泰中有否,泰了紧接就是否,否了紧接就是泰。那到底是否极泰来,还是泰极否来,我们不妨去看看卦序。 卦序,泰卦是第十一卦,否卦在第十二卦,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当你泰、泰、泰的时候,否就已出现了。当你很乐的时候,悲就出来了。当你庆功宴的时候,你就种下了很多很多危险。照理说应该是泰极否来。可是《易经》它不这样讲,它倒过来告诉我们:否极泰来。这就是它给我们很大的信心,说你不要失望,你不要放弃,你不要消极。全听其自然。你要怎么样,你要知道,虽然说否极泰来是很遥远,很缓慢,很辛苦,为什么,因为泰到否,只有一卦之差。可是否要回到泰卦呢,它要走六十二卦。这六十二卦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这个对一个活着的人来讲,是等于零。可见我们另外有办法,不必要走六十二卦,这个叫什么,用人力。以人为的方式,来加速否极泰来。有没有这种办法,有。 你看看,你把泰卦放在那里,你把否卦也放在那里,你会发现,当中只要调动几个爻,它情况就变动了。我们既然要讲否极泰来,我们就要把否卦放在前面。你想想看,你把否卦的初六爻跟九四爻,两爻对换一下,它就变成益卦。益,就是利益的益,它是《易经》的第四十二卦。 你说怎么随便可以把《易经》的两个爻对调呢,这个有一个名词,叫做:爻之。爻之,就是爻变动。初六跟九四,因为它们两个是相应,一个是下卦的初爻,一个是上卦的初爻,你两个对调一下,否卦马上变成益卦。然后呢,你把益卦的初九放在最上面,意思就是把益卦颠倒过来,你看看,益卦的综卦是什么,那就是损卦。大家听出来了:啊~怪不得我们那么重视损益表。这个损益表就是从这里来的。 你把否卦,调成益卦,然后一倒过来,就变损卦,损卦把上九爻跟六三爻一对调,它就变泰卦了。一共才经过两个阶段而已,由否而益,然后损,最后就泰。那你想想也不对呀,否、益,我还可以接受,因为否、否、否,现在有了收益了,那当然是好事情了,那怎么益要把变成损呢,这个各位花点时间去看看,这个损益损益的关系,你就知道了。 我们一般人总认为说,钱出去就是损,进来就是益,其实也不尽然,钱是要流通的,你流通合适了,它损益损益,它的功能其实是相通的。这边损,那边就益;这边益,那边就损。这跟泰是一样的,泰当中有否,否当中有泰。益当中有损,损当中有益。所以不要把益跟损,看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我想这是每一个人要去调整的心态。你能益,能损,你就否极会泰来,我们心里要有准备。当你过好日子的时候,你就要想,有一天,我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怎么办,这个不是说没事找事,一天到晚老往坏处想,这是《易经》所不同意的。它只是要我们说,你今天的收入不要完全花光,你要留一点积蓄,以供不时之需。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处事方式一直深受《易经》的。 【易理启示】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家,面对过于强大的对手,暂时的失利总是在所难免的,但无数次战争带来的不可复制的经验,军队中崇高的威望带来的众望所归的期许,这些资本都在己方实力上添加了无形的筹码,一方是东山再起、绝地反击的败军之将,一方是强弩之末、骄气日盛的常胜将军,短兵相接之时,昔日的败将终于一战成名,改写历史 由于易经着重生机洋溢,赓续不绝的宇宙生命气象,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事物在动态的发展与变化中.虽有处艰险困厄之时,然而无久处险困之理,在反复循环的变动法则下,当能时来运转。每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你要坚守你的本分,你要发挥,你专业独特的那种力量,才能够面面周到,大家心都是朝向要去否的,要把否去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论一个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像泰卦和否卦的转换一样,事情由盛而衰的转变,总是快过由衰复兴的转变,此时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感悟】当你身临困境,环境氛围“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对你不利时,你一定要学会大智若愚,暂时隐退 不再以高官厚禄自居,千万不要锋芒外露,懂得委曲求全才是自救良策。切记:“识时务者为俊杰。否极泰来寓意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用哲学的理论来讲,就是事物总是互相转化的: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坦途,也不可能总是处于逆境,有失败当然也会有成功。人生总是变幻莫测的,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不要贪得无厌,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在自己遭遇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轻言放弃,因为成功往往是从失败中得来的,在失败中找到失败的根源,最终会反败为胜。以人为本,有他很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错综复杂的变化,这叫做有一利必有一弊。泰卦跟否卦,它所着重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互动跟磨合。它一共只有四个字,叫做:保泰去否。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一个团体里面,我们都有很坚定的信心,说要去否,要保泰,那他自然就会泰的时间比较长,否的时间比较短。 感悟】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当你命运坎坷步入低谷时,你千万不要丧失信心。此时,只要你鼓足勇气昂起头,无论你朝那个方向前行都在上坡,一定会走出低谷,步步登高。切记:顺境时你要把握机遇,大有作为;困境时你要毫不气馁,开拓创新;逆境时你要振作精神,寻求光明;绝境时你要千方百计,司机脱困。身临困境莫坠志  否极泰来万木春!

阴阳阴阳阴阳是什么卦象?反过来又是什么卦象?谢!

阴阳阴阳阴阳是水火既济阳阴阳阴阳阴为火水未济

农历1974年腊月二十七是什么卦

腊月二十七生是什么属相:年腊月二十七属啥属相公历——公元年1月19日,星期六农历——农历一九七三年腊月廿七,生肖属牛天干地支——癸丑年乙丑月庚申日(石榴木)日干为庚金,与月干乙木合化为金,与年干癸水相生。日支为申金,与月支丑土相生,与年支丑土相生。农历年腊月27日生人的运程属虎的几月出生最好:1、2、3、4、8月二十七日出生之人,虽然性情较为奇变巧诈,日常生活却十分简朴勤劳,并能努力不懈于工作之中。此日出生的男女,财运缘分淡薄,因此收入虽多,但额外的支出也不少,若没有妥善规划自身的财务管理,则难以累积财富。整体大运方面:少年时期心性变动不定,且居无安定之所,无论学业或事业发展都多所阻碍,难以顺利获取成功。中年时期,运势略有好转,事业发展以朝往国外较易成功,若能努力坚持到底,必可成就功名。晚年之时,运势趋于平稳,生活丰足无忧,可以说是晚年成功的命格以上就是与年农历正月二十七生是什么星座相关内容,是关于1974年腊二十七属相算什么?的分享。看完1974年腊月二十七生是什么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腊月二十七属相,所以虎属虎的属虎的非常的好,顺利

五运六气的六气六卦

六卦论认为,三阴三阳即六卦,震(少阳)、兑(阳明)、乾(太阳)、巽(少阴)、艮(厥阴)、坤(太阴),三阴三阳还是先秦连绵存在数千年的数字卦的筮法用象,因此,六气配三阴三阳,就是六气配六卦。六卦是易学另一套体系,与八卦体系并列。易以道阴阳,阴阳五行与易学是紧密结合的,中医学的阴阳理论其实是易学另一套体系。医易同源是中医学一个传统说法,杨力《周易与中医学》也重视医易关系,可惜把易当做八卦体系了,不了解六卦体系,因此以往说法总不能使医易实现同体。认识到三阴三阳即六卦,就能认识到医易同体。中医学重视的十二月卦,本质上不是八卦体系的,是六卦体系的。当然,两个易学体系应该有特殊的交流关系。认识六卦体系及医易同体,则开阔了中医学的视野。

易经未济卦

未济卦详解,未济卦好吗 想了解 什么的 周易第64卦_未济卦(火水未济)_离上坎下 求解释 10分 未济卦第二爻,爻辞:九二:曳其轮,贞吉。人生启示 从卦象上看,九二是以阳爻居于柔位,本身具有冒进和急躁的特性,但是能居中守正,把自己的脾性改掉了。 《象》中这样分析本爻: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这里指出:九二爻之所以可获吉祥,是因其持中不移,端正不偏倚,有所节制,这样行事必获吉祥。 占得此爻者,不是要让自己加快速度前进,而是应放缓速度。在你的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要贪功求快,须知“欲速则不达”。此时,你要有意放缓速度,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来推进,居中守正,自然获吉。 我问我的学习会怎么样,用易经占卜,占到了未济卦,有什么含义,懂哲学的来 未济卦是既济的综卦,下坎上离,离为火,坎为水。火向上炎,水往下润,两两不相交。卦中也是三阴三阳,两两相应,有同舟共济之象,故此卦亨。但六爻均位不正,阴差阳错,若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小狐过河尾向上舒,可刚要到河边尾巴就被沾湿了,没有过去,以此喻事情尚未完结,还要向前发展。 《易经》第六十四卦 未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求高人解答 火水未济上九爻变,得之卦雷水解卦,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就是说主要用未济卦的上九爻辞解卦。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万物是不可能穷尽的,所以接着是未济卦而《易经》六十四卦终止.象征着人类的文明,是永远在进步,永远未完成的。 鹏程万里 跬步始行 64、未济卦 火水未济《未济》(下坎上离坎) 第六十四 幼狐渡河游上岸,尾巴粘湿遇险陷; 大车拽轮寻常事,好大喜功虚假变。 征伐三年得封赏,君子厚德民力荐; 花天酒地弹冠庆,乐极生悲有哀怨。 【原文】未济:亨。小狐汔qì济,濡其尾。无攸利。【译文】未济卦象征事有未竟之意,即因事之未成,正可以促使其成,故亨。惟未济虽有可济之理,但若处事不够敬慎,则如小狐涉水将济而未济,却濡湿其尾,必将不能顺利渡水成济,则事必徒劳无益。离地着人几丈深,是防偷营劫寨人,后封太岁为凶煞,时加谨慎祸不侵。?未济,《易经》六十四卦最后一卦,以未能渡过河为喻,阐明“物不可穷”的道理。未济卦是既济的综卦,下坎上离,离为火、坎为水,火向上炎,水往下润,两两不相交。卦中也是三阴三阳,两两相应,有同舟共济之象,故此卦“亨”。但六爻均位不正,阴差阳错,若“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小狐过河尾向上舒,可刚要到河边尾巴就被沾湿了,没有过去,以此喻事情尚未完结,还要向前发展。 【原文】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译文】上九以阳刚居未济卦之极,物极而反,遂成既济,故其诸事皆宜,心无烦忧,诚信孚众,饮酒逸乐,无所咎害。而若其饮酒逸乐无度,荒废政事,则有涉水濡首之危,此乃其所任者失当,诚信之所行,失其正道。 《象辞》说:诚信孚于众人,相互饮酒逸乐,而至于诚信失其正道,有濡首之危者,此说明上九也是不知自我节制。上九不当位不当中,有孚无咎,过之或颓废则不可取。“饮酒”是自乐。上卦“离”是明,“上九”阳刚,所以贤明刚毅。“未济”正当不安定的时期,“上九”更到达不安定的极点,但否极泰来,不久,既济时期即将到来。不过,上位无位,“上九”本身并没有力量,使既济时期早日到来,也许在未济中就没没而终。然而,“上九”贤明刚毅,并不因此而怨天尤人,依然满怀信心,饮酒自乐,泰然自若,听天由命,所以无咎。可是,如果失去节制,饮酒过度,如有涉水濡首之危,纵然信心十足,也不正当了。李简曰:未济之终,甫及既济,而复以濡首戒之。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道。项安世曰:既济之终,有乱之理,故上六以濡首为时事之危;未既之终,有济之理,故上九以濡首为人事之失。济以孚为美,顾所以用此孚者,不可忽也。李士曰:至甘之中藏有至苦,厚味之中含有厚毒,若饮酒而不知节,而至于濡首,则为恃其有孚而失其是矣。鲁共公择言篇云:大禹有戒,酒以合欢,酒以成礼,过三爵则为非礼。这一爻,说明应尽人事,听天命,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对酒歌曹操自戒正值严冬,月出东山,长江上如同铺上银白的绸缎。曹操坐在水军中央的大船上,帅字旗迎风招展。左右侍卫数百人,都是荷戈执戟,锦衣绣袄,文武众官,好不威武。曹操四顾一片空阔,万顷茫然,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他对众官说道:“我自起义兵以来,与大家除贼去凶,誓愿削平天下,今北方已定,所未得者江南也。今有百万雄师,更有诸公相助,何愁不成功呀!等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河清海晏,当与诸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众官起身拜谢道:“愿早奏凯歌,共乐太平,我等终身都仰赖......>> 易经的智慧第六十四卦未济卦上曾仕强 易经的智慧6易经出版了,可以在良心商城上买到。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的智慧系列也已经出完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 为什么周易把既济卦和未济卦排在六十卦最后两位 建议你读一下孔子作的《序卦传》,解释了六十四卦的顺序问题,而《杂卦传》也是有一些说明。 至于最后两卦的确定,按《序卦传》所言”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接小过卦,就是说小过改后,则可以成功《既济》,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也是易经的重要观点,所以事物不能走向极端,既济后则就转到未济了。 个人理解,欢迎交流。 未济卦卦辞? 下面的解释是我看到的比较好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白话易经》比较好,另外我最近在看《朱熹解易》,你只要在《易经》的题目下搜索,就能有很多的答案。 未 济 卦 第 六 十 四 (下坎水 上离火 - 火水未济卦)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1 . 未济卦象徵事有未竟之意,即因事之未成,正可以促使其成,故亨。惟未济虽有可济之理,但若处事不够敬慎,则如小狐涉水将济而未济,却濡湿其尾,必将不能顺利渡水成济,则事必徒劳无益。 ◎汔,音气,几也,将近也。2 . 刘沅曰:未济,事未成之时也,火上水下,两不相交,故不成功用,六爻皆失位,故曰:未济。既济则事已穷,未济则尚可望其济,以此终之,变易无穷之理也。3 . 李光地曰:小狐汔济,濡其尾,是戒人敬慎之意,自始济以至於将济,不可一息而忘敬慎也。史记黄歇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4 . 韩诗外传曰: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小愈,祸生於懈怠,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易曰:小狐汔济,濡其尾。5 . 李士曰:既济者,人道之终,犹事物已成之後;未济则未终,生生不已而无穷。故易终於未济,寓变通不穷之意。6 . 序卦传:物不可以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缰幸病eζ湮玻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1 . 彖传曰:卦辞谓未济卦之所以得亨者,乃因卦主六五爻以柔居中,下应九二,能以柔纳刚,而刚柔相济,故得亨也。而九二爻有小狐涉水将济而未济之象者,乃因其居下坎之中,尚未能珈犊蚕找病6初六爻居卦下,阴柔势弱,有小狐涉水却濡湿其尾,无所获益者,乃因其力有未逮,有始无终,不能持续至终。而卦之六爻,虽不当位,但刚柔有应,故能化未济为既济,此亦未济之所以亨之理也。2 . 陈孟雷曰:未缰校指九二也,以其在坎险之中,未能缫病2恍终,指初六也,以其在下为尾。九二所以不能缦眨以初六阴柔力微,故首济而尾不济,不能续其後也。3 . 刘沅曰:柔得中,谓六五。未缰校谓九二。不续终,谓有始无终,任刚之过。刚柔应,谓六爻皆失位,然各相应,能同心协力以图济也。天地无不济之时,人事则履盛而满,往往不济。4 . 王弼曰:位不当,故未济,刚柔应,故可济。5 . 胡炳文曰:天地终始,皆水火相为用也。易不终既济而终未济,乃易不可穷也,未济非不济,未焉耳。既济之中互未济,未济之中互既济,非惟见时变之相为反覆(祸福相倚),亦复见水火之互藏其宅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1 . 大象传曰:互济卦下坎水、上离火,故有火在水上之象。火性炎上,水性润下,火在水上,则两不相交,不成功用,未能济物,故有未济之意。2 . 孔颖达曰:火在水上,不成烹饪,未能济物,故曰:火在水上,未济。3 . 君子者观察未济卦火在水上,两不相交,居位不当,且六爻皆不当位之象,悟知未济之时,必须审慎辨其物性,使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各当其所,以促成既济。 ◎辨物居方,乃令物各当其所也。 方,处所。4 . 来知德曰:慎辨物,使物以群分;慎居方,使方以类聚。则分定不乱,阳居阳位,阴居阴位,未济而成既济矣。5 . 刘沅曰:未济者,必欲强其相济,则反有害,君子知之,故加敬慎。辨其物性,使各类聚,居以其方,使各群分。如水火之不相射,而不相害,不强其济而已可济矣。 ◎射,追逐也。6 . 项安世曰:必加慎者,以其未济也。水火交则有难,辨之不早辨,居之不得其所,皆难之所由生也,可不谨乎?易终於未济而始於屯,其意深矣。7 . 马振彪曰:既济之道在於防,未济之时贵於慎,此二卦居下经之终,......>> 有易经老师吗,蒙之未济卦,问下一段婚姻会在什么时候 从卦象上看蒙之未济。短时间内你不会有青鸟降临。因为山水蒙卦的卦意是说:《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火水未济卦也不是一个满意的卦。象征还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从爻像上看, *** 爻子孙戌土持世而动化妻财酉金,而生六五爻的官鬼子水。断你在2023年丁酉年可见你的婚姻之端倪。努力吧。

《周易全解》之噬嗑卦(一)

噬嗑   震下离上 《序卦传》说:“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噬,齧,咬。嗑,合。噬嗑,口中有个东西间隔着,梗塞着,咬之后才能合上,有噬而后嗑的意思。震下离上(见题图)这一卦所以取名噬嗑,是因为它确实有噬而后嗑之象。首先,它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一个阳爻,中间有三个阴爻。阳为实,阴为虚,初上两爻是实,中间是虚,极像一个人张着嘴的样子。其次,只是张着嘴,嘴中没有东西,那就是山雷颐(见题图)了。而噬嗑这一卦,四是个阳爻,很像嘴中梗塞着个东西,使嘴合不上。若要合上嘴,必须咬才行,所以叫做噬嗑。 作《周易》的人把口中有物,必噬而后合的道理推广应用到社会人事上来。天下之事为什么往往不得和合呢?就是因为有间在其中。人世间的大事小事都有这个问题,作《周易》的人在这里取大事加以发挥。他根据噬嗑这一卦的卦象,重点讲天下国家用刑狱除奸慝的问题。由此看出,《周易》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很重视刑罚问题。 噬嗑卦震下离上,有口中有物之象,与颐卦初上二阳,中间四阴不同。而与贲卦离下艮上的情况极其相似,都是上下两个阳爻,中间有一个阳爻似乎贲卦也有口中有物之象。然而贲卦不曰噬嗑。这是因为凡噬者必下动,而贲卦无震,故不得为噬嗑。 噬嗑,亨,利用狱。 噬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噬,二是嗑。口中有物梗塞,口不得嗑;不得嗑即是不亨不通。若要由不亨不通变为又亨又通,必噬之以除却口中之物。今既言噬嗑,就是说已经噬了已经嗑了。所以噬嗑这一卦本身就含有亨的意义。 噬嗑而亨,由于消除口中窒碍梗塞之物亦即去间。就社会说来,去间的办法是“用狱”。“用狱”与用刑不同。“用狱”之中包括有究治情伪,判断是非的内容。卦不言用刑,爻却言用刑。六爻之象可分作用刑与受刑两部分。初与上是受刑的,中间四爻是用刑。六五柔而居尊位,是“用狱”之主。 《 彖 》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 颐中有物曰“噬嗑”,用卦体解释卦名,颐就是口。这一卦是震下离上,像口中有个东西梗塞着,口合不上。若要将口合上,则必须噬而去之,所以卦名噬嗑。如果口中无物,那便是山雷颐了。 “噬嗑而亨”以下数句解释卦辞。卦辞说“噬嗑亨”,孔子于此添一个“而”字,说“嗑噬而亨”,使卦辞的含义更加明确。口中有物则噬,噬则嗑,嗑则亨。 “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说明这一卦三阴三阳,阴阳各半,刚柔相间而不相杂,故称“刚柔分”。阴阳各半而相间的卦不止噬嗑一个,为什么仅在噬嗑这一卦强调“刚柔分”呢?因为“刚柔分”有明辨之象,噬嗑是讲“用狱”的,而明辨乃是察狱之根本。又“刚柔分”与“雷电合”连系起来正构成“噬嗑而享”的全过程。“刚柔分”是静态的,有上下未动,将噬未噬之象。“雷电合”是动态的,是下动上明,已噬已嗑之时。“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完整地表达了由未噬而噬,由噬而嗑,由嗑而亨的全过程,为“噬嗑而亨”这一句卦辞指出了根据。 “柔得中而上行”,指的是六五。六五以柔爻居刚位,是为位不当。但是六五以柔得中而居尊位,这一点十分重要。用狱之事,过柔则失之宽,过刚则失之暴。六五不重柔不重刚,而是以柔居刚且得中,用狱最为适宜。 《周易》柔下刚上是常 例。若柔居上体,则言“上行”;若刚居下体,则言“来”。 如讼、无妄、涣等,刚爻居下体,故《彖传》称“刚来”。如晋、睽、鼎以及本卦噬嗑,柔爻本应在下,今居五位,故《彖传》称“上行”。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按照《周易》常例,雷电应为电雷。蔡邕熹平石经就是作电雷的。程颐、朱熹也以为雷电当作电雷。电也就是火,电雷噬嗑就是火雷噬嗑。电有明,明可以照物;雷有威,威可以震物。统治阶级观察电雷噬嗑之象,应该效法其明与威,以明罚敕法。 言“先王”以明罚敕法,不言“君子”以明罚敕法,表明明罚敕法是属于立法方面的事情。“明罚”,则事先将犯什么科,应定什么罪的罚例规定下来,并明确告知民众,令民众有所规避,不致于犯法受刑。“敕法”,是公布于民众的法令制度,要严行告诫,使民众有所畏惧,尽可能不犯法受刑。明罚与敕法都是强调统治者在刑罚的问题上要把注意力放在事先的防范上,而不是放在事后的惩治上。 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主张德治,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并不一般地反对使用刑罚。孔子对待刑罚问题,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孔子认为治国首先是靠德教,杀人绝不是好办法。所以季康子问他为政是否可以“杀无道以就有道”时,他说:“子为政,焉用杀。”第二,即使是不得已非用刑罚不可,孔子也力主先教后杀,他说:“不教而杀谓之虐。”孔子的这种思想可以代表整个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在刑罚问题上的观点与法家根本不同。不能因为荀子礼法并重就说荀子是法家。 初九, 屦 校灭趾,无咎。 初九在卦之初,处无位之地,象社会底层的“小人”,亦即“礼不下庶人”的“庶人”。孔子在《系辞传》里对此文有解释。孔子说“屦校灭趾无咎”这一爻是针对小人而言。小人重视利害,不在乎仁义不仁义。小人有了过错,不给他一点厉害,他是不会改的。对小人的最好办法是“小惩而大诫”,在他犯有轻微过失的时候,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使之改恶迁善,不会使过失发展到严重的程度。这样做,看来是惩治了他,其实是挽救了他,是小人之福。 校是木制的刑具。屦,鞋,这里作动词用。屦校,把校这种木刑具像穿鞋那样穿在罪人的脚上。灭,没,是遮没的意思,不能释作创伤。灭趾,刑很轻,刑具仅仅遮没了脚趾而已。有了小过,给予适当的轻微惩罚,使之不至于犯大罪,这对于受刑的人说来,是无咎的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屦校灭趾”,使罪人不得行走。这是表面意义。实质上是通过“屦校灭趾”这轻微的惩罚,警戒罪人勿在罪恶的路上走下去。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六二与六五有应的关系,六五是用狱之主,六二是用刑之人。六二以柔顺中正之德用刑,刑必当罪,不至于轻重失当,易于使受刑的人服罪。“噬肤灭鼻”,是用刑深严之象。肤是禽兽身上与骨头不相连系的肉,如猪的下膪,这样的肉柔脆易咬,甚至嘴巴能咬进肉里,连鼻子也能没进去。“噬肤”,是说用刑很容易就达到了使受刑人服罪的目的。“没鼻”,是说用刑深严。因为六二有柔顺中正之德,刑必当罪,所以即便用刑深严,也是适宜的,不会有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二以阴柔居于初九阳刚之上,故曰“乘刚”。爻辞说“噬肤灭鼻,无咎”,指出六二因柔顺中正,具有用刑深严且容易使受刑之人服罪的可能性。“小象”说“噬肤灭鼻,乘刚也”,指出六二的用刑深,是由于乘刚的缘故。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