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称呼月老,月老在古代的称呼

什么叫月老

月老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 月老别名柴道煌,民间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儿,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月老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说家李复言的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出现。此后世代相传,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后来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关于月下老人的形象,清人沈三白《浮生六记》中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在非烟非雾中。” 《续玄怪录·定婚店》中说:“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讎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 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白话意思是只要其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经历“仇敌之怨,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等折磨,也会化解一切最终成为夫妻。

掌管人间姻缘的神仙为什么被称作“月下老人”?

民间把掌管男女婚姻的神仙称作月下老人,这一段传奇故事在唐朝的《续玄怪录》中可以找到。

月下老人的故事:

杜陵人韦固希望早一点成家,他曾经多次托人说亲但都没有成功。元和二年,韦固经过宋城南店,一大早赶到龙兴寺,斜月还挂在天边。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庙前的台阶上,倚着一个布袋,对着月光正在翻看文书。韦固问老人在看什么书。

老人说,这是天下人的姻缘簿。韦固又问布袋中是什么。老人回答:是红绳。夫妻二人一出生,我就悄悄用红绳子把他们系在一起,就算他们世代是仇家,或者贫富悬殊,甚至相隔千里,最终两人都要结成婚姻。

你的脚上已经被我系上了红绳,又费心求什么呢?菜市场里卖菜的陈婆怀中的小女孩就是你的妻子。

韦固看到那个小女孩只有三岁,而且样貌丑陋,非常不满,便让奴仆出手行刺,杀掉小女孩。仆人一刀向女孩的心口刺过去,却只刺中了眉心,主仆二人趁乱逃走。

十四年后,韦固依然未婚,由于工作出色,当地刺史把自己十七岁的女儿许配给他。这个女子非常漂亮,只是眉心贴着一朵花,行住坐卧都不摘下来。韦固生疑,详细追问女子的身世,果然,女子不是刺史的亲生女儿,她就是当年菜市场里的那个三岁女童,经历了种种磨难辗转到这里。

韦固慨叹月老的红绳丝毫不差,便和女子完婚。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就出自月下老人的这段故事。

总结:

统社会中现实版的“月老”就是媒妁了。媒的意思是谋和,妁的意思则是斟酌;媒妁,就是斟酌谋和两个姓氏之间的婚姻。古人成婚都需要媒人在中间牵线介绍,所以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的说法,没有经过媒人介绍的婚姻被视为不正当,也不容易得到大家的祝福。因此媒婆在古代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媒人有哪些别称和称谓?

媒人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媒人的别称有红娘、红叶、媒妁、月老、冰人、保山、伐柯、月娘、大妗姐、媒媪、月下老人等。1、红娘西厢记里,撮合了张生和崔莺莺的重要角色,原本为崔莺莺的侍女。这部作品里男女主的相爱,离不开红娘的撮合,后用来代指媒人。2、红叶传说唐朝时,有宫女在红叶上题诗放入御河中,红叶被一书生捡到,回诗后也放于御河之中。两人通过红叶题诗逐渐相爱,后宫女被放出宫,有情人终成眷属。3、媒妁媒妁大概是最为正式的一种称为了,媒就是谋合两个不同姓氏的人,而妁则是斟酌两个不同姓氏的人。媒妁,就是过去结婚必备的礼仪流程。4、月老用红线编织世间姻缘的月老,相信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而媒人所做的事情,也是为有情人牵线搭桥,促成姻缘,因此也可用月老来代指媒人。5、冰人此称谓来自于一个故事,晋时曾有一人做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一个人说话。后来有高人解梦,说代表他将说成一段姻缘,后果真促成良缘。6、保山这个别称出自《红楼梦》,原句是“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保山,就是指的媒人,意思是如同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7、伐柯  出自《诗经豳风伐柯》,原句为“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如何去砍树来制斧柄呢?没有斧头就不行;如何娶得妻子呢?没有媒人是不行的。”8、月娘同月老一样,是从神话故事中脱胎而出的媒人的别称。过去月老用来指代男性媒人,月娘则就是女性媒人。9、大妗姐可指媒人,也可以指代帮忙安排婚礼,引导新人完成婚礼的人物。在有些地区,也有叫做支客的。10、媒媪媒媪也就是媒婆的意思,媒媪的媪,也就是指代妇女。11、月下老人  和月老是同样的含义,是从神话故事中引用而来的。

七十二路神位都是谁

一般神位与菩萨是不能放在一起供奉的,让给地方有限,那么菩萨设置在右边,神位设置在左边,各供香烛。

古代对媒婆的雅称

1、媒婆或大妗姐,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2、红娘,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3、媒妁,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4、月老,大约到了唐代,民间神话中又出现了专司婚姻之神——月下老人,后世因又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简称“月老”。

古代对媒人的称呼蚂蚁庄园

古代对媒人的称呼是伐柯人。

《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为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古代婚娶礼仪,必以媒人从中牵线撮合,男女方可结合,故以“伐柯”喻“娶妻”,以“伐柯人”代称“媒人”。“示师”是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

媒人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

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的,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会行结婚大礼。媒人会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在男女双方间作跑腿。

古代对媒人的称呼还有哪些:

1、月老:这个估计大家都是再熟悉都不为过了。最早这个称谓来自唐朝一位叫李复言的小说家,其在《订婚店》中塑造了一位掌管婚姻的红喜神。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媒人的肯定,带有一定夸张成分去敬称为月老。

2、红娘:这个大家应该也不陌生,而这个名称的来历也是源于一本小说,书中有个叫红娘的侍女,在爱恋中的公子小姐中传递心意,长此以往,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一段佳话,之后的人们开始也用红娘代指媒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