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初爻是代表什么,乾卦九四爻详解
易经中的首卦--乾中分几爻,分别是什么?具体点
【原文】 乾①。元亨、利贞②。【译文】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注释】 ①乾,卦名。 《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乾卦九四,龙跃于渊,进退自如
九四爻位相当于一个在君王之侧的高官达贵的人物,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以防功高盖主招来杀身之祸,一方面还要进德修身,建功立业博取君王欢心。拿现在社会来说,也如同一个在公司老板或是总经理身边的高层管理。另外也如同一个独立创业的人,滚打滚闯己经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基业,正是在逐渐稳固和壮大自己基业的时期,向梦想中的商业帝国冲刺的时候。前两种情况我明显可以看,九四爻上面都有一个九五爻这个大领导在监管着自己,那么九四爻应该怎样作为?但是九四爻辞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九四往哪里进,只有向九五进,九四是阳爻居阴位,阳刚居于柔中,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可进可退,退则依然在渊中,进则位居九五,俗话说一山不容二主,所以进也只有自立为王,就像当年的韩信,本来己被刘邦封为齐王,己是功高盖主使刘邦担心有余,如果此时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邦平分江山,也不致有后来的杀身之祸,可以看出韩信军事才能高超,但是在人生进与退的智慧上不足有余。 另外对于自身创业的人来说,这时期也是略有成就,自己经基业己是经营有方,稳步发展,退则无后顾之忧,进则就是要壮大自己的基业,向世界上一流二流的公司公平竞争。九四阳爻居阴位,阳爻之气表示依然要有自强不息进取的精神之气,君子龙德之气不可退,所以此时在进取的过程中,也要内含阴柔之气,龙则临渊而居,以“水”为本,水为自身周围各种人力,物力,也包括自己所能团结的所有人,甚至要向自己的对手学习,审时度势,把握有利时机,进则一飞冲天,以成就九五飞龙在天的龙德之气!
乾卦第一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卦:六十四卦的纯阳之数表示天。乾的含义是"健'',而"天"在古代指的是太阳,太阳运转不息,永放光芒,其特征与"健"正好吻合,《象》曰:"天行健。"言天道刚健运行不息也。《易经》六十四卦,《乾》卦排在第一,说明《易经》强调阳刚力量在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 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如同" 吾道一以贯之 "中的''一" “乾元”是一切创造的源头。这是《彖传》的作者对“元”的赞叹。有了“乾元”,宇宙人生就有一个可以开创一切的根源,这个根源不管是老子的“道”,还是后来讲的太极,反正宇宙人生的一切存在,一定有一个能量无穷的创造源头,它是宇宙的本体,或生命的根源。它不但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而且连比天地更大的物质宇宙也是从它所诞生的。所以,开天辟地、宇宙万象的后面都有一个“元”。作为宇宙人生、天地自然之本,这个创造的根源,就叫“乾元”。乾元至大无外,无边无尽,我们只能由衷赞叹:“大哉乾元!”因此,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里面,建构宇宙人生的本体根源,正式名称就叫“乾元”。还有另一个名词“太极”,《系辞传》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 。” 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 “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 “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 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彩的世界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 《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 这两句是指把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首出庶物”是就物质生产的管理而言的,“万国咸宁”是就社会的管理而言的。 《周易》认为,天地无心而成化,故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无思虑,无目的,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保合太和”,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必须设定一个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自觉地经营谋划,合理安排。天地无心,人类有心,天地无为,人类有为,这是宇宙的自然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的根本区别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资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乾卦六爻,从初九到上九,显示了阳刚力量从萌发到成长、旺盛、以致面临衰弱的起伏过程。从象征喻意的角度看。《乾》卦勉励人应立足于奋发进取。但进取方向应顺应天道及大势所趋,或向外以建立功业,或向内以提高德行。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乾》卦象征天的纯阳至健的性质,特点是元始、发展、成熟和收藏。 “ 元、亨、利、贞 ”这四个字在卦名后面,是为卦辞,概述一卦的含义。 这四个字很抽象,其本质特点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自主性、永恒性。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适用于一切具有乾健特点的人、事、物,所以古人也解释为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或者解释为道德情操方面的仁、礼、义、信(或智)。表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乾卦之九四 跃龙在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这一爻是说,龙可以飞跃上天,也可以身处深渊,进也好退也好,都不会有灾害。 前几爻是指龙要隐忍、精进,到了第四爻,进人了上卦,“龙"主观上觉得自己的力量积聚得可以了,因此有时就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但是,因为情况并不是十分有利,因为九四处于阳气曲折发展、上升的时期,阳气没有强大的足可以战胜阴气的程度,所以九四虽然想蠢蠢欲动,但是要把握好情况,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处于"多惧"之地,如果一直在当前的位置就凶险。只有"跃”十或"渊"是解决的办法。周武王盟津退军的故事能说明此爻大义。 周武王承继文王的王位后,使周朝不断强大。群臣进言,是该征讨商纣王的时候了。武王虽有疑惑,但转念一想,借此以观察天下的形势,还是有好处的。于是,命人搭起出师的祭台。 经过一个月准备,武王举行祭天的大礼。武王对全场将士说:“为实现文王的遗愿,解救天下苍生,将向商纣王发起进攻!勇敢立功者赏,怯阵后退者罚!”姜太公随后指挥大军,浩浩荡荡向前进发。自武王出兵之日,各地百姓听说是去征讨暴虐的商纣王,都欢欣鼓舞。大军所到之处,青年踊跃入伍,人民送粮送水。一听说要渡黄河,渔民们都把自己的船纷纷捐出来;船不够,老百姓就把自己家的门板、床板拿出来做船。几天后,周武王的大军就乘船直发盟津。武王渡河和到盟津后,接连发生两件怪事。一件发生在武王渡河时,船到中流,突然,一条白色的大鱼飞跃进入船中,不偏不歪,正落到武王跟前。武王明白,这是天意。于是,俯身拾鱼,向天拜祭。姜太公、周公旦等大臣,也都纷纷向武王祝贺。 第二件怪事发生在武王刚在盟津住下来时。渡河后,武王随便在一简陋房屋住下,等待全军到齐。突然,将士们看见天上出现一片大火,大火从上向下,一直落到武王住的房屋上,变成一只红色的鸟儿,大声鸣叫。大军渡河完毕,武王又在盟津举行盟誓。而参加盟会的大军,比起出发时的大军,不知多了多少倍,黑压压的排列有数千米长。在盟津大会上,诸侯们都推武王当盟主,并要求马上去讨伐商纣王。可是,武王却说:“要说伐纣,早就该伐了。以今天的大军,也一定能战胜商纣王。但殷商还有比干、箕子二位贤人,现在去讨伐,一定会伤及许多无辜,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我决定大军退回各国。”于是,各国大军都从盟津退了回来。武王在盟津会师八百诸侯,又退军回国,明里是退,但实里却为两年之后大会诸侯,一举灭纣,作了预先的演习。 为人处事,不能只讲进,不讲退;要懂得必要的退,比起盲目的进,退更有益。"六尺巷”的故事,以退为进,更值得我们深思。 清代中期,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 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 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九四就已经进入到了上卦,上可以飞天,下可以入渊,龙不论是向上飞天还是向下入渊,均无有咎害。在飞天还是入渊两者选一的话,那当然是向上升天是属于上进的选择,是积极进取的象征,而入渊就为向下退缩了,故而两者相比,还是上天比入渊要好。但是目前九四还处在人上天下的位置,这就容易在思想上游移不定,因而,是进是退权衡利弊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再讲一下,在面对或跃在渊的时候,韩信做出的选择。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屠夫很是害怕,以为韩信要杀他报仇,没想到韩信却善待屠夫,并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韩信以退为进,不杀屠夫,却得到世人赞许,留下度量之大,“肚里乘船"的佳话。 这就是老子说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乾卦初爻,邵雍说: 平:得此爻者,宜沉稳待机,若一动作即生灾疾,谋事不...
邵雍断法跟六爻预测法不同,邵雍的断法是其独创的梅花易数,主要看上下卦体用生克兼顾日月令对卦的影响,同时也会参考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断事。而世爻之说是在六爻预测里面的概念,而且世爻在六十四卦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卦中的动爻并不固定。你上面的问题是这样的:预测起的卦为乾卦,初爻动,因为乾卦初爻的爻辞为‘潜龙勿用’故不宜有所行动,宜沉稳待机。自然是所求测之事目前不能做,当然‘谋事不利’。
先天八卦,三爻各代表什么含义?
八卦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阳为聚势态,阴为散展态、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初爻为物质基础分阳体阴用,中爻为运动与否,上爻为势能有无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始成三爻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八卦反映自然界最基本物理量的分类(故又名经卦):乾为自旋(庚)、兑为向心(癸)运(辛),坎为频率(壬)、离为波长(丁),震为电势(甲)电流(丙),巽为电场(乙)波幅,艮为磁球物质(戊),坤为驻波力场(己)。其中甲电与戊磁、兑运动(动能)与巽振动(势能)互为镜像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