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计算法为什么减掉3,十二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地支算法为什么减3,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
提起天干地支算法为什么减3,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的计算方式问什么要减3或是4?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国古代记年法为什么其中要减去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计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干地支怎么计算?
计算以及推算
天干=(公历年份)/10,所得余数
地支=(公历年份)/12,所得余数
具体的算法举例:
1、万年历查知1995年为乙亥年。
推算:先用1995年的尾数5查表得知天干为乙,用年份(1995)除以12的余数为3查表得知地支为亥,所以1995年为乙亥年。
2、再比如2013年查万年历为癸巳年。
推算:先用2013年的尾数查表得知天干为癸,再用年份(2013)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干支涵义
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 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历史发展: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天干地支计算公式是什么?
天干地支计算公式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2余数是地支。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天干地支又分阳干阴干,阳支阴支每一个天干可以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有子起,阳干只能配阳支不与阴支相配。天干地支的特点干支纪年法用阳历的年份除以60得到的年份再减去3就是这一年农历的干支序号数,查干支表得到干支年纪,若得出来的数据小于零或者等于零则加上60即可,干支纪年都是从每年的立春开始的,不管立春在前一年的腊月还是新一年的正月,立春开始才算新的一年。干支纪月法主要是星相家用来推算八字用的,所以没有普及实行,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年柱算法减3是0怎么算?
年柱是指农历年份和天干地支纪年组成的六十花甲周期中的一个元素。年柱的计算方法为:用农历年份对60取余数,余数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即为该年的年柱。
如果年柱减3等于0,那么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计算:
找到距离该年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天干地支纪年中以甲子年作为起点),假设为年份Y。
计算Y-3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地支纪年,即为该年的年柱。
例如,假设要计算年柱减3等于0的年份。首先找到距离该年最近的甲子年为1984年(甲子年的年柱为甲子)。然后计算1981年的天干地支纪年为辛酉,所以年柱减3等于0的年份的年柱就是辛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农历和公历的计算方式不同,不同的历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年柱。因此,在使用年柱算法时需要确定所使用的历法。
干支纪年法为什么要减3
因为公元4年为甲子年,所以计算时减三才能与农历年元年相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