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缩地术,诸葛亮学的什么术
诸葛亮陇山装神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听说陇上麦熟,诸葛亮就想去收麦子,但又怕司马懿途中截击他们,就想出了装神弄鬼的办法。诸葛亮让马岱、魏延、姜维都扮作自己,各坐四轮车上,每车24名军士守护,于四方埋伏。又令众军士扮作鬼神之状,使关兴结束(古意为将头发扎起来)扮作天蓬摸样手执七星皂旙,魏兵见之,急禀司马懿,司马懿令尽情捉来,然而追之不上,疑是鬼神,尽退。诸葛亮令人抓紧割麦,运回卤上晒干去了。(字数有点多,适当剪辑一下吧)
诸葛连弩结构
弩是从弓发展而来的兵器,使用扳机来击发弩箭。其中能够连续发射或者一次射出多枚弩箭的称之为连弩。连弩全长约30厘米,是一种比较迷你的小型兵器。连弩上装有箭匣,最多能容纳18枝箭。在射击的时候只要来回抽动把手,就能够实现自动装填和发射。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代,连弩就已经开始使用。汉武帝手下的将领李陵曾使用连弩射击匈奴单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发明了一种称为“元戎”的连弩,据说以此可以同时发射10枝铁箭(也有说法是能够连续射击10枝铁箭)。关于它的尺寸也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能够个人携带的小型弩,还有一种说法说它是用来发射长达18.4米的铁箭的大型弩。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诸葛亮挑选了3000名使用连弩的精锐士兵,组成了一支称为赤甲军的部队。在诸葛亮的的多次北伐中就长期使用了连弩,因此也被魏国的人摸清了这种兵器。魏国马钧对诸葛亮的连弩进行了改良,威力大为提高。等到238年魏国进攻襄平的时候,这种连弩已经被广为使用。到了明代,又制作出了一种能够连续发射10枝箭的连弩,继续沿用了诸葛连弩的名称。《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诸葛连弩在古代称为元戎,指的是由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连发弩,由于缺少资料,尺寸大小等有各种说法。床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大型投掷兵器,使用长达两米的箭,投射威力巨大。我国古代除了有像诸葛连弩这样的小型弓弩以外,还研制出了外形庞大、威力惊人的床弩。床弩其实就是把普通弩大型化,装在发射台或车辆上,为一种大型的特殊弩。床弩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在《墨子》当中有相关记载。它利用人力转动绞车,通过绞车拉紧弓弦,然后固定“牙”上面,放上弩箭以后只要用棍棒敲击“牙”,弩箭就会发射出去。之后,经过南北朝、唐朝、宋朝,床弩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南北朝的时候,有一种被称为“神弩”的床弩,据说能够发射长达5米的长箭。由于床弩装填时间很长,因此主要用于攻城。根据宋朝编修的《武经总要》记载,当时床弩种类众多,从张弦时绞轴的人数上看,小型的需要5~7人,大型的需用100人以上。瞄准和以锤击牙发射都有专人司其事。所用的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号称“一枪三剑箭”。实际上就是带有铁翎的枪,破坏力很强。有一种床弩可射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还有的在弦上装兜,每兜盛箭数十枝,同时射出,称“寒鸦箭”。当时床弩的射程可达三百大步(约合570米),是中国古代弩类武器中射得最远的。据宋朝张表臣撰《珊瑚钩诗话》记载,床弩在景德元年(1004年)的澶渊之战中曾发挥过很大作用,但床弩构造笨重,机动性较差。随着火器的发展,床弩逐渐被废置不用。北宋时期,步兵的远射兵器除了一般的弓弩以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一种重型远射兵器,即利用复合弓的床弩。
诸葛亮陇山装神的简述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除了木牛流马等,诸葛亮还有什么新奇的发明?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被极度神话的一个人物。诸葛亮除了谋略过人外,还是一个十足的发明家。在史料和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发明了很多实用器具,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诸葛鼓,等等。遗憾的是,这些发明虽在史料中言之凿凿,然并无实物出土,因此其存在与否以及各种细节至今成谜。相对于这些不见实物的机关器械,人们在陕西汉中勉县的汉江河与定军山武侯坪一带发现了很多铜、铁箭镞、铁刀等兵器文物,也包括毫不起眼的扎马钉。这些扎马钉单个重约十五克,大都锈迹斑斑,状若荆刺,有四个锋利的尖爪,随手一掷,三尖撑地,一尖直立向上,马踩在上面就负痛倒地,无法冲锋陷阵。古代战争步兵是基本单元,而高高在上的骑兵才是厉害所在。如何狙杀骑兵突进是极为棘手的问题,而扎马钉正是骑兵的克星,骑兵马匹踏在扎马钉上,再无突进可能,骑兵也会坠马而下。可见,在战场上,扎马钉是一种很必要的防御武器。三国时期,诸葛亮更是利用扎马钉,成功转移蜀汉十万大军,达到了应有的战略目的。蜀汉虽然富饶,但少产马匹,骑兵十分匮乏。相反,盘踞北方的魏国则拥有广袤草原和大量的马匹。蜀与魏对决,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对付魏国的骑兵。有鉴于此,诸葛亮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扎马钉,并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公元234年,蜀建兴十二年,已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的诸葛亮积劳成疾,如风中之烛,摇曳飘忽,很快燃尽最后一滴灯油,生命的火苗黯然熄灭。这一年的八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临终前曾立下遗嘱,要求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而司马懿回过神来后,忙率大军火速追赶。不料,蜀军在撤离途中在路上洒满了这种长有利刺的扎马钉,魏国大军踏上更是叫苦不迭,更何谈再去追赶呢?当然,影响蜀汉大军成功实现战略撤退的因素有很多,但与扎马钉这个暗器的作用不容忽视。据清张澍《诸葛亮集·制作篇》载,蜀军还汉途中蜀长史杨仪在道路上“多布蒺藜阻道”,防止魏军追击。这蒺藜与扎马钉类似,有的人更是将其视为一物。蜀军到底撒下了多少扎马钉,数量绝不会少,因为在清代时定军山、天荡山以及汉江(沔水)一带经常出土扎马钉。扎马钉虽小,但其蕴含的古代智慧自是令人拍案叫绝。值得庆幸的,这种智慧竟跨越了时间和历史一直传承下来,代战场上扎马钉也多有使用,甚至我们仍能看到古代扎马钉的影子。诸葛亮弹琴歇后语下一句及故事来历介绍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下一句:计上心来/故作镇静/外强中干/空城退敌皮笑肉不笑
【阅读延伸】
诸葛亮弹的什么琴
在众人眼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我们了解他,更多的是他在军事上那过人的谋略,与深远的目光,但是其实,诸葛亮在艺术上面也是很出色的,诸葛亮能够临危不惧,胆敢一个人在空城上方淡定的弹琴,诸葛亮也能够在无人的时候,静静的弹琴,疏解内心的烦闷。
诸葛亮除却军事家的身份,还具有高超的琴艺。在诸葛亮早期隐居的时候,便经常和“小伙伴们”弹琴吟诗,交流心得,好不快活。出山后,在闲暇的时候,也会谈上一曲,一方面,为了纾解自身情绪,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保持清晰的头脑。然而,提起诸葛亮弹琴,更重要的还是诸葛亮在“空城计”,独自一人,坐在城头,弹力古琴,奏响悠扬有力的琴声。
在《三国演义》九十五回。诸葛亮在对抗司马懿大兵时,在关键的时刻,毅然决然的走向城头,抚琴弹奏“十面埋伏”,最后,仅仅凭借自己一己之力,使得司马懿不敢入城,最后,这么一座空城得以保全。
那么,这个时候,诸葛亮演奏的是什么琴呢?可能有很多人会说是古筝,但是这是错误的。诸葛亮弹奏的是古琴,古琴其实是一种普及性不强的乐器,但是,这确实古人比较喜欢的乐器,因为,古琴弹奏出来的声音,是悠扬绵长的。所以,我们更要多加的了解古琴,是这种古琴能够绵延不绝,流传百世。
诸葛亮是哪里人
百度百科收录的诸葛亮的籍贯信息,明确写着琅琊阳都也就是今山东临沂沂南县,这应该是目前比较正式统一的说法。只是因为历代变化,考据出处也颇多,诸葛亮文里提到的“躬耕与南阳”,南阳是在河南还是湖北,史学界仍然争论未止。
关于诸葛亮家族的考据: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母亲姓章。继母姓宋。叔父诸葛玄。出处来自于史书提到的诸葛一族。还有史书分别提到诸葛诞为第二十八代,诸葛亮传第五,都是诸葛丰后代。诸葛丰以前东汉担任隶校尉。其他史书也提到诸葛瑾是琅邪阳都人。史书记载有一定的依据编写,并非胡诌编造,因此论定诸葛亮是诸葛丰后人,诸葛一族均为琅琊阳都人。
诸葛亮最早是出生于诸县,本来单姓葛,后来迁家到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因为阳都有姓葛的家族,所以使用诸葛复姓。还有书提到:诸葛亮先祖为葛氏,最早是琅邪诸县人,后来才迁徙阳都。阳都有姓葛者,当时人称诸葛亮家为诸葛,所以就以诸葛复姓为姓氏。诸县应该是比阳都小的县城吧。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编写诸葛亮的时候,在南阳的上写到"南阳,在现在湖北襄阳",因为这个歧义,学术界颇有争论,但是并没有改正。
此前唐代到明代各代,争执众多,支持南阳和襄阳的都各有说法,甚至者罗贯中也不知道真实出处,在书中写到刘备三次去了襄阳,又写到诸葛亮在南阳隐居,地址前后不对,更增加了对这个的争论。到清代时,南阳襄阳的争执愈演愈烈,连清朝南阳当地的官员也写了一副对联来劝解,大意是只要臣子忠心于朝廷,又何必在意是哪一个先主后主,只要名闻天下,有何必介意出生在哪里呢。虽然说得很对,但一直以来却并没让争论停止。
诸葛亮的奇门遁甲
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时局动荡不安。强贼招兵买马,小贼啸聚山林。各方豪杰之士,都在静待天下大乱,以便龙从云出,占据高堂。诸葛亮便是这其中一位,作为一位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曾无半点兵马,因此就只能够苦学兵法以及奇门遁甲之术,希望能够在日后派上大用场。
诸葛亮为了学习奇门遁甲之术,便不远万里找到水镜先生,虚心向水镜先生学习。后来学成下山,又结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相互间不断的学习交流,因此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之术愈发高明了。初学技法,诸葛亮技痒难耐,便附身于各地士子,为自己不断的做宣传。后来刘备刘皇叔闻名而来,本来诸葛亮就在庐中,但是为了一试自己的技法,二来也是为了考验考验刘备,因此诸葛亮使用缩地功,一下子便走到千里之外去了。因此他的童子只能谎称诸葛亮外出访友了。
自打出山辅佐刘备之后,诸葛亮便不断的使用自己的奇门遁甲,这使得敌人大为苦恼。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不但能够呼风唤雨使得东风大起,烧的曹操军队死伤无数,而且在之后还使用奇门遁甲将自己昔日的盟友周瑜弄的患了重病,最后不治身亡了。因为经常使用奇门遁甲会折损自己的寿命,因此诸葛亮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使用奇门遁甲的。
后来在出祁山攻打曹丕的时候,诸葛亮为了脱逃司马懿的追击,再一次使用缩地功,救了众将士的命,但是自己的阳寿却大为折损,所以他很快就死在了军帐中。
诸葛亮算命法
在三国演义,诸葛亮不但用兵如神、料事如神,而且还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虽说没有这么厉害,但是看人却非常的准,会给人算命。
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虽然刘备没有见到诸葛亮的真容,但是诸葛亮却偷偷的瞧见了刘备的模样。诸葛亮一看刘备天庭饱满,身材宽大,双手过膝,一对丹凤眼,大耳能招风,方方正正吞天口,就知道刘备肯定是真命天子。列位看官,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看相算命的法子,每一个学富五车的士子们基本上都学习过算命法,即使不精,但是也能够算的八九不离十了。诸葛亮天资聪颖一目十行,在读书的时候尤其喜欢奇门遁甲之术,因此对于算命大法,他学习的尤为精。之所以诸葛亮在刘备第一次拜访的时候就没有去见刘备,就是为了在暗中观察刘备相貌,利用平生所学算命法来看刘备是否能够飞黄腾达。
诸葛亮第二次没有接受刘备的拜访,那也是为了运用算命法来观察刘备。因为在中国算命法人为,一个人的面相以及命运是时时相连的,并非天生一成不变。如果做了好事,面相纹理就会出现非常细微的变化,命运也会随之改变;坏事做多,那好运也会慢慢的转向坏运气的。
因此,诸葛亮连续两次都假装不在家而没有接受刘备的拜见,就是在使用算命法给刘备算命。诸葛亮一旦确定刘备确是真命天子,在第三次马上出迎刘备,接受邀请,出山辅佐刘备。
诸葛亮与黄月英
诸葛亮年轻时外表倜傥,才华横溢。一路游学,所过之处桃花泛滥,但其醉心于学问,可谓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时间诸葛才子之名在民间广为流传。
诸葛亮游走至襄阳黄家湾结识一忘年交好友黄承彦,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继而每日相约酒楼、茶馆谈尽天下事,甚是畅快。
一日,黄承彦身边带一身形瘦弱的癞脸书童,书童脸虽癞但目光清秀睿智,跟随左右却不言语。因此,也未对这对忘年好友的谈天说地起到任何影响。以后的每天,癞脸书童一直静静地跟着黄承彦和诸葛亮。
半月后的一天,诸葛亮在约定茶馆的雅包内像平常一样等候黄承彦,却见一花容月貌、体态婀娜的年轻女子进入后自然落座,虽是子不言、卿不语,
原来,自第一次癞脸书童现身,诸葛亮已看出其女儿身。近半月,癞脸书童虽未说话,但每次他与黄翁谈天说地时,书童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均有参与。说是两人谈心,不如说是三人谈心。因而,在诸葛亮的心里已然认可了女儿身的癞脸书童,也断定她就是乡间传闻其丑无比却又才华横溢的黄翁年方十八的独女。却不曾想,传闻也有假。
三盏茶后,黄姑娘起身离开。黑色斗蓬一披上,却又变成癞脸书童模样。
既已认定,便不会错过。即使聪明如亮,也逃不过世俗审美的眼光。这一点,黄姑娘比谁都明了,没有人知道他们之间有过这样的见面。
三日后,黄府张灯结彩,万千名门闺秀的梦中情郎诸葛才子迎娶了黄家丑女。一时间这也成了一桩奇闻。
诸葛亮后代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没有认真想过。我向来是将他当做神一般的存在,而神会不会生孩子这个问题还真没考虑过。
言归正传,诸葛亮的妻子,一个容貌不出众但才华出众的丑女,众所周知。所以这脑袋灵光的谋士连选择妻子的标准都与他人不同,不爱美女爱才女。但是让人郁闷的是,两人在婚后近三十年里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古之有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孔明也着急,只能将大哥的二儿子过继为子,但不幸的是,此子在25岁时就去世了。好在去世时留下子嗣诸葛攀。天意弄人的是,诸葛亮大哥一家在东吴被满门抄斩,所以诸葛攀又回到大哥家,延续香火。
可幸的是,诸葛亮终是晚年喜得贵子,诸葛瞻。其子聪慧过人,记忆力强,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高智商,并且很得民心,仕途坦顺,为国捐躯。诸葛瞻的大儿子诸葛尚青葱年华,追随父亲脚步,上阵杀敌,为国捐躯,一门忠烈。
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年纪尚幼,未上沙场。之后被征召为官吏,出任眉县县令,也算是完成祖父诸葛亮省钱未完成的心愿。
至此为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的后代,那么再之后呢?
据传诸葛亮的第14代孙诸葛利,诸葛青及其四个儿子的后代多分布在浙江兰溪一代。而如今在浙江有个诸葛镇,是诸葛后裔最聚集的地方。
在我看来,我们何必那么在意?诸葛亮一代谋士的名声已经载入史册,我们那么想追寻他的血脉,难道是希望再出现一代如孔明的谋士吗?诸葛孔明,一人足矣。
诸葛亮竟然和道士修真者一样会布阵法?
都是传说和作者们加上去的神秘色彩,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孔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就我们现在所讲的风水先生,对天文的预测可能确实比别人准些,或者说所谓的八阵图在用兵之道上确有厉害之处,但并不至于象传说的那么厉害和神秘,毕竟它也不具科学说服力。 看过史书(三国志)的朋友应该就很清楚,跟(三国演义)是很有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