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与五行的对应,金木水火土对应五常
五行,五脏,五常
一、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二、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五行属性与人体五脏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肺的清肃以助肾水的下行)、水生木,与之相应的,肝木可济心,心热可养脾,脾土可养肺,肺金助肾水,肾水滋肝木。 在五行属相的相克关系中,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以,在五脏的关系中,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 五脏六腑的五行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五戒,是对身口意的戒律,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称之为五善。相对应的就是五常。不杀生为仁,不偷盗为义,不邪淫为智,不妄语为信,不饮酒为礼。与五行五伦和五脏相对应,父子有爱为仁,仁者为木,木者在肝,故,不杀生的人肝脏是健康的。君臣有责为义,义者为金,金者在肺,故,不偷盗者肺功能正常。盗者,不义之财也。夫妻有别为智,智者为水,水者在肾,不邪淫者肾生殖系统健康。朋友之间言而有信,信者为土,土者在脾,不妄语者脾胃消化好。长幼有序为礼,礼者为火,火者在心,不饮酒心脏健康。父子—亲—仁—木……肝……杀 夫妻—别—智—水……肾……淫 长幼—序—礼—火……心……酒 朋友—信—信—土……脾……妄 君臣—义—义—金……肺……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的话,那就是五。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寿命也延长了,但健康不如过去了,出现了很多现代病,除了积极治疗外,遵守好五伦五常,严守五戒,对身体康复也很重要,五脏六腑就会健康,长寿也就不是神话。比如现在的三高和肿瘤疾病,就与杀生和缺乏仁爱之心有很大关系。气管呼吸道疾病是缺乏义气,不守君臣之礼有关,这样的人逆反心理特别强,工作生活中,不能脚踏实地,有盗心。脊椎关节疼痛,生殖系统疾病主要是欲望心太重,夫妻之间相互看不起,节操失守有很大关系。肠胃消化系统的疾病要从诚信做人方面多关注。心脑血管,中风方面的疾病要从孝悌,不发脾气方面做起。其实,人的身体是非常复杂的,疾病的形成也是很复杂的。五脏的相生相克,五伦的天道至尊,不是一两句话说清楚的。把五伦和健康挂钩也许有点勉强,在这里只是提示,疾病与做人是相互关联的。好人有好报,有好的身体!。1、肝木盛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2、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3、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助才能正常进行,假如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法。 4、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轻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5、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如肾水不足,则不能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 6、肾藏金。一般骨折的人在断骨生长时吃些补肾的食物或药物,骨骼的生长比较快,比较好。
五经,五行,五常,五教,五音,五谷,五毒,五味,五香,五湖
1、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
2、五行,指木、火、土、金、水。
3、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4、五教,指(1)父义(2)母慈(3)兄友(4)弟恭(5)子孝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5、五音:宫--商--角--徵--羽。
6、五谷:稻、黍、稷、麦、菽。
7、五毒: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8、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9、五香,指烹调食物所用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种主要香料。
10、五湖,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五经
1、《诗》的内容很丰富。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和颂主要是领主贵族用于宗庙、朝廷上的诗歌。国风中的不少篇章揭露了领主贵族们残酷地剥削和奴役劳动人民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雅和颂虽为贵族乐章,但有些是叙事诗,记录了不少史事和制度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可能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其对自然或社会变化的论述,富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4、《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共有十七篇。旧说周公制作或经孔子修定。据近人的考证,认为可能成书于战国前、中期。
5、《春秋》也叫做《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
6、《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左丘明所撰。《左传》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叙事明晰,繁简得宜,保存了较丰富的历史资料。《公羊传》也叫做《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旧题战国时公羊高撰;唐人考证,为西汉前期人所作。
7、《谷梁传》也叫做《春秋谷梁传》或《谷梁春秋》,旧题战国时谷梁赤撰。初仅口述流传,西汉时才成书。后两书的体裁相近。都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五经
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
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 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相信大家对三字经并不陌生,三字经里面包含着非常的的知识。那么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1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常:仁、义、礼、智、信;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原句是: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释义: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扩展资料 《三字经》中其他的词组 1、三才:天、地、人,即天格、地格、人格。 2、三光:俗话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意思是说早上起得早,便能看到日、月、星,做起事来能够沉着有序;若起得晚了,人的精、气、神就容易慌乱。古人称自然界中发光的物体为三光,即太阳、月亮、星星。 3、四渎:我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即“江、河、淮、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四条河为中国民间河流神的代表。 4、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5、八音:我国古代八种制作乐器的材料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 6、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现在多泛指亲属。 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2 《三字经》中的常识 原文: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译文: 学会数目加减,认读文字文章。这样从一到十,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礼义,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说到春夏,还有秋冬,一年四个季节,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至于南方北方,还有西方东方,对应成为四方,基准在于中央。平时所见的.水、火,加上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一切本有规律。仁、义、礼、智、信被称作五常,不容许紊乱违背。稻子、小米、豆类,小麦、粘谷、高粱,合称六谷,是人吃的粮食。马、牛、羊,鸡、狗、猪,合称六畜,是人饲养的动物。高兴叫喜,生气叫怒,悲痛叫哀,害怕叫惧,喜欢叫爱,讨厌叫恶,贪恋叫欲,合称七情,这是人人具备的。古代做乐器用的八种材质,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子孙,再生曾孙和玄孙,从高祖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兄长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兄长要恭敬,年长的和年幼的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君王要尊重他的臣子,臣子对君王应当忠诚,前面提到的十义准则: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对于上文所涉及的常识,需要多谈一些: 一、“三才” “三才”出自《易传·系辞传下·第十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我们平时所做的占卜、算卦就会用到“天、地、人”,如姓名学中的“天格、地格、人格”,再比如八卦中的每一卦是由三爻组成的,每一爻代表一才,每一才都有两种变化可能(天—阴阳;地—柔刚;人—仁义),因此为八种形式,而六十四重卦是卦爻两两成列,合两个三爻的卦而为一个六爻的卦,兼两爻为一位,五与上为天位,三与四为人位,初与二为地位。另外,中医中也有应用“三才”的内容: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中说道:“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乎气;涌泉在足底,应地主乎精;璇玑在胸,应人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应乎三才者也。”可见此三穴的重要性。 二、“四季” 提到“四季”,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其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我国古代,每一节气又有其对应的三个物候现象,称为“七十二候”,完整记载于《逸周书·时训解》。 三、“四方” 东西南北在古代天文学中的应用—“星宿四象”、“二十八宿” 古代为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标志,称为“二十八宿”,按东西南北四方位分成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苍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形象相配,称为“四象”(与《易传》中的“四象”不是同一概念!)。 二十八宿: 苍龙(青龙)—东方七宿 角(角木蛟)、亢(亢金龙)、氐(氐土貉)、房(房日兔)、心(心月狐)、尾(尾火虎)、箕(箕水豹) 白虎—西方七宿 奎(奎木狼)、娄(娄金狗)、胃(胃土雉)、昴(昴日鸡)、毕(毕月乌)、觜(觜火猴)、参(参水猿) 朱雀—南方七宿 井(井木犴)、鬼(鬼金羊)、柳(柳土獐)、星(星日马)、张(张月鹿)、翼(翼火蛇)、轸(轸水蚓) 玄武—北方七宿 斗(斗木獬)、牛(牛金牛)、女(女土蝠)、虚(虚日鼠)、危(危月燕)、室(室火猪)、壁(壁水貐) 四、“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后与“阴阳”学说相结合,经道教推进发展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应用于中医、命理、相术、占卜等方面。说到“五行”,人们肯定会联想到“算命”这个词,提到“算命”又会联想到《周易》这本“群经之首”。但是,一定要注意!!!《周易》与“五行”实际上讲没有任何关系!!!《周易》是《周易》,“五行”是“五行”,《周易》通篇未介绍任何有关于“五行”的内容,两者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系统,后来人们为了占卜,才将二者结合使用。且,《周易》绝非道教书籍!!! 五、“六谷” 这里想探讨一下“五谷”与“六谷”的概念及区别 先说“五谷”,古代对“五谷”的定义有两种说法,一种为“稻、黍、稷、麦、菽”,另一种为“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为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原因可能与当时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因此所种农作物不同有关。注意一点,“五谷”中均未提到“六谷”中的“粱”。 再说“六谷”,《三字经》中描述为“稻、粱、菽、麦、黍、稷”。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要产生疑惑,五六的差别在哪里?这就要深度剖析一下“黍”、“稷”、“粱”这老三位了。“黍”—粘谷子,就是所谓的黄米;“粱”—即为“粟”,通俗讲就是小米;“稷”—到底是什么?自古至今争议巨大,并无明确定论!有学者认为“稷”是“黍”的一种、有学者认为“稷”即为“粟”(同“粱”)、有学者认为“稷”为高粱。我们回看“五谷”和“六谷”,其中皆有“黍”、“稷”,由此可见两者并不相同。在两个版本的“五谷”中均未提及“粱”(同“粟”),但是作为自古至今重要的粮食,其不可能不出现在“五谷”的定义中,因此“稷”为“粱”(同“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在《三字经》中,却又明确描述了“粱”(同“粟”)为六谷之一,那么“六谷”中的“稷”就不能等同于“粱”(同“粟”)了,因此,诸多学者所认为的“稷”为高粱又显得准确性极其高了。 笔者认为,说“五谷”时,“稷”为“粱”(同“粟”),说“六谷”时,“稷”为高粱。 六、“七情” “七情”首先出自《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里的七情就是高兴叫喜,生气叫怒,悲痛叫哀,害怕叫惧,喜欢叫爱,讨厌叫恶,贪恋叫欲。这是人人皆有的情志,但是我们一定要控制好它,在《黄帝内经》中,就多次提及与情志有关的内容,其中《素问·举痛论》中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作为病因,这些情志及寒热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可见情志过度对于“气”的影响有多大,中国有句老话“百病从气生”,所以都长点心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事看开,一切随缘! 再谈谈经常与“七情”形影不离的“六欲”,“六欲”首先出自《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此“六欲”后经东汉高诱根据其理解注释为“生、死、耳、目、口、鼻”。这里要强调一点,我们平时常常说的佛教中所谓的“六欲”与此大大不同!佛教“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现在对于“七情六欲”这个词语也没有严格的定义和解释,各有各的说法,各场景有各场景的用法,自己管好自己的“七情六欲”就可以了。 另放一张八音图,可以推测出这些乐器对应的是哪种“音”吗?古人所说的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分别指什么
四时指四季 ,春夏秋冬四方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行(xing)指金、木、水、火、土 五常指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三字经中的五行,五常,六畜各指的是什么?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常:仁、义、礼、智、信六畜:牛、羊、马、猪、狗、鸡祝您生活愉快~o(∩_∩)o
五行对应的各种关系一览表
五行对应的各种关系一览表:
一、自然的五行对应关系
1、五音对应五行:角为木,徵为火,宫为土,商为金,羽为水。
2、五味对应五行:酸为木,苦为火,甘为土,辛为金,咸为水。
3、五色对应五行:青为木,赤为火,黄为土,白为金,黑为水。
4、五化对应五行:生为木,长为火,化为土,收为金,藏为水。
5、五气对应五行:风为木,暑为火,湿为土,燥为金,寒为水。
6、五方对应五行:东为木,南为火,中为土,西为金,北为水。
7、五候对应五行: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
8、五形对应五行:长为木,尖为火,圆为土,方为金,胖为水。
9、五韵对应五行:短为木,高为火,平为土,长为金,低为水。
10、五业对应五行:工为木,商为火,农为土,士为金,官为水。
二、人体的五行对应关系
1、五脏对应五行: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2、五腑对应五行:胆为木,小肠为火,胃为土,大肠为金,膀胱为水。
3、五官对应五行:目为木,舌为火,口为土,鼻为金,耳为水。
4、形体对应五行:筋为木,脉为火,肉为土,皮为金,骨为水。
5、五动对应五行:行为木,站(视)为火,卧为土,坐为金,动为水。
6、五液对应五行:泪为木,汗为火,涎为土,涕为金,唾为水。
7、五元对应五行:元性为木,元神为火,元气为土,元情为金,元精为水。
8、五华对应五行:爪为木,面为火,唇为土,毛为金,发为水。
三、行为的五行对应关系
1、五常对应五行:仁为木、礼为火,信为土,义为金,智为水。
2、五性对应五行:直率为木,热情为火,忠厚为土,坚硬为金,柔弱为水。
3、五戒对应五行:杀为木,淫为火,妄为土,道为金,酒为水。
4、五魔对应五行:瞠为木,贪为火,疑为土,慢为金,痴为水。
5、五志对应五行:怒为木,喜为火,思为土,悲为金,恐为水。
6、五声对应五行:呼为木,笑为火,歌为土,哭为金,呻为水。
7、五变对应五行:握为木,忧为火,哕为土,咳为金,栗为水。
五行相生含义: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金靠水生,销锻金也可变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