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综合判断区别,先天分析判断

怎么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分析判断?

怎么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和后天分析判断,我觉得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因为有些人的先天情况就是非常好的,有些人后天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总问题是什么?

康德哲学的总问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1年,是康德的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部是1788年出版的《实践理性批判》,第三部是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

全书除了一个“序言”和一个“导言”之外,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阐述“先验原理论”,后一部分主要阐述“先验方法论”。贯穿全文的内容是,人们通过对理性的本身,即人类先天认知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其中一些先天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本源、作用、条件和界定等,并用以探讨它能认识哪些和不能认识哪些,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形而上学的发展和归宿做出明确判定。

该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2023年11月,该书被英国“学术图书周”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大体可分三个部分。

首先,书中论述了进行理性批判的原因。作者认为,理性批判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且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一套完整而有据的方案。

其次,书中指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定义、对象、出发点以及批判的范畴。

最后,书中又提到了理性批判应该遵循的原理及其意义。康德不仅在书中论述了数学、自然科学是怎样成为科学的,而且提出哲学也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走上科学之路的观点。

先验综合判断的先天与后天

康德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随著经验开始的,但是并非都是源自于经验的。因此一切都是感官作用而来,因此并不承认如之前哲学家所提的人有先天的观念。而知识则有先天与後天之别,所谓「先天」(a priori)是不依赖经验而成立的,所以又有学者翻译成「先验」,在课本中是用「先天」,有时也会用「先验」(因为怕与先天观念误用)。「先验」顾名思义乃是「先」於经「验」的意思(以下还是以用「先天」为主);然而「先」在此很容易被误解为「在时间上先於经验」,其实它应该更适当的说是「作为经验的先决条件」,也就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决要素与基础。然而「先天」是相对于经验,所以,对于「经验」便被称为「后天」(a posteriori)或「后验」。因此,所谓的认识过程上的「先天」,便是说在认识过程之的「先决条件」,也就是使得经验知识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更明确地说是客体对像被认识的认识根基,这个部分是存在主体之中,也就是主体的认识结构与功能。总之,主体的认识结构与功能,为一个先天的架构,在认识过程中会产生所谓的「先验形式」,因而引申出来经验知识,因此知识的成立,便成为可能。举例来说:先天: 音响内部的结构与功能 ≒ 主体的认识的架构与功能後天: 声音的呈现 ≒ 客体的经验知识由上面的分析得知,音响的内部结构,可以是产生或引申出声音的呈现,如同主体的认识结构,可以引申出经验之知一样;所以音响的内部结构是声音呈现的先决条件,如同主体的认识结构,是使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一样。所以,「先天」或「先验」,便是主体认知的先决条件,是不来自於经验的,是在主体之内的。

先天知识

最先提出主体认识能动性是康德,当然他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带有主观唯心局限,我们知道他为了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形成了一套繁琐的认识论,在通篇《纯粹理性批判》中发明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为了避免经验论完全凭感性判断来获得知识,康德殚精竭虑在独断论的启发下将纯理性思维超验的幻觉判断,发掘出先天知识作为人们所固有的先天能力。他认为先天知识是人认识中客观存在的(实际上仍然是主观的认识),为了避免陷入独断论的泥潭,他特别强调一切知识的获得开始于经验,但一切知识又并非来源于经验。康德花费很大心机来自圆其说看似自相矛盾的提法,按照他的思维逻辑是,经验知识里包含着先天知识成分,这些先天成分,不是外来的因素夹杂在里面,而是经验知识里的构架,没有这个构架先天知识不能形成。反之没有经验材料,那些构架的先天能力也是空的。并对先天知识进行了规定: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而这个先天知识和后面的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及先天综合判断是支撑他整个的理论基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康德把数学几何自然科学的命题作为不证自明的普遍必然的先天综合判断并已成为事实,一切知识都是判断的形式,由于一切知识的获得开始于经验,那么一切知识就是经验判断。而经验判断里有先天和后天成分,后天成分是经验性的判断,称为知觉判断,不能成为知识是纯后天的。康德将判断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分析判断是同语反复是必然的,不是知识是先天的命题,综合判断不是必然的,利用分析判断(先天知识)与经验相结合,而经验判断本身是综合的,但经验判断里面的知觉判断与分析判断有相似和不同之处,虽然都不是知识,但一个是后天的一个是先天的,把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结合起来,构成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知识的提出是他的整个理论的基础,那么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在经验知识里包含着先天知识的成分。当然他为了避免过于独断,设置了一个先天构架的概念来调和经验论和独断论。他把数学自然科学等作为主体先天认知的基础并将先天知识判断成为可能,并把它作为批判哲学的起点,也就是他称为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对象必须符合知识”。从积极的角度看,颠覆了以往各派哲学认识论的局限,第一次把主体认知的能动性引入到认识领域,将主体被动认识客体事物变为主动认知客体的能动作用。但这种能动性是以先天知识为前提的,虽然康德一直强调一切知识开始于经验,但如果没有先天构架,先天综合判断将无法实现。按照他的说法,这些构架包含着我们的先天能力和固有的知识结构形式,是独立于经验之外人所固有的先天形式。他把这种主观唯心论用调和的方式建构了庞大的哲学批判学说,仔细分辨可以看出他的先天知识的概念,不过是把人们认识过程间接接受的知识结构设定为先天固有的,从根本上看数学自然科学的一些抽象的公理规律依然有着感性经验的基础,所以看康德的文本很容易造来混乱。其基本思路是,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的内容是经验的,形式是先天的,这样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证明。他把本来主观的先天性说成是客观的,而具有普遍必然性,这样就可以让对象符合知识。这是康德认识论的一大创造,混淆了主客观的界限,但也为主体能动的认识事物提供了参照依据,同时这种认识形式也是消极的,限制了认识事物的范围,只能认识事物符合主体对我们的表现,而不能认识事物本身,也就是他称为的自在之物。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理解。

在逻辑上先于存在者,使得存在者能够被经验到的基础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

名词解释:表象:凡意识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叫作表象. 一、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 1. 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的区分,还只是从一般知识的来源和构成成分方面对知识进行了分类,这两类知识都是从知识的内容方面来谈的.至于知识的构成形式,特别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知识单位的逻辑结构形式,康德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作更深入的考察. 2. 康德认为真正的、最起码的知识是判断.例如“玫瑰花是红的”,单个概念“玫瑰花”和单个表象“红”都不能算是知识,只有把主词“玫瑰花”和谓词“红的”用系词“是”联结起来,才构成了一个最初的知识单位.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一切知识都是判断.但却不能反过来说,任何判断都是知识.就此问题,他将一切判断区分为两大类,即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来作进一步考察. 3. 所谓“分析判断”就是谓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中,因而两者具有同一性.例如“物体是有广延的”这一判断中,“广延”这一概念本来就包含在“物体”这一概念之中,因为所谓物体,其定义就是有广延、占据空间的东西.所以说“物体是有广延的”并没有给“物体”这一主词增加什么新的内容(故又称“解释判断”).因此分析判断只是一种解释性的判断,即只是将概念中已有的内容更明确地说出来而已.分析判断虽然有必然性,但它并不能扩展我们的知识或获得新的知识,而只能将已有的知识作更清晰的表述. 从知识的来源看,知识或者是先天的,或者是通过经验由后天获得.那么,我们是否根据知识的来源,将分析判断分为“后天分析判断”和“先天分析判断”?是不可以的.后天分析判断不能成立,因为既然是分析,就毋需后天经验来帮忙,理性自己就可以做成判断.说分析判断是先天的,并不是说构成这些判断所使用的概念都是先天的.在这里,不要把判断和概念混为一谈.判断是先天的,而使用的概念则可能是经验的.如果谓词已经包括在主词中,那么即使主词、谓词使用的概念是经验的,它也是分析判断,即先天判断.如:黄金是一种黄色的金属.在这个判断里,黄金和黄色虽然都是经验概念,但在构成这个判断时,谓词的黄色这一属性实际是早已包含在主词之中的,我们只要分析主词就能得到.因此,这个判断仍然属于分析判断,即先天判断. “综合判断”就是谓词不包含在主词的概念之中.例如“物体是有重量的”这一判断中,“物体”这个概念自身包含“广延”的概念,但并不包含“重量”的概念;因而要知道物体是有重量的,不能通过分析“物体”这个概念得知,而必须凭借经验(我们尽管无数次看到物体总是伴随有重量,但却总可以设想一个无重量的物体,如后来宇宙航行所证明的,物体在太空中可以无重量),这样形成的判断是两个概念的综合.由此可以看到,凡是经验判断都是一种综合判断,因为它通过经验而把一个原来不包含在主词概念中的概念结合或包括到了主词概念之内,所以它也超出主词概念原有的范围,从而增加了新的知识,扩大了主词概念的内容.但因为综合判断是经验的判断,经验是或然的,那么综合判断虽然能扩展我们的知识,但它却不能得证我们的知识有普遍必然性,而只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或然性. 4. 由此可见,在康德看来,真正的科学的知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两个原来外在的概念或表象的联结,亦即必须给主词概念添加新的内容,像经验的综合判断那样;第二,这种联结必须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像分析判断那样. 二、先天综合判断 1. 先天综合判断,如“一切发生的事都是有原因的”,谓词“有原因的”并没有包含在主词“一切发生的事”中,但这一判断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先天的必然性.先天综合判断既能和综合判断一样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和分析判断一样具有普遍必然性.根据康德认为的真正的科学知识所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他认为“先天综合判断”具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的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是从外面添加到主词概念上去的,二是主词和谓词的联系具有普遍的必然性,因而又是“先天的”.所以,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是真正的知识,既增加知识内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那么,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存在? 2. 康德最初从数学中发现了这种先天综合判断.先来看看数学(狭义的算术),数学命题都是不依赖于经验的,所以是先天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如2+4=6).但先天的判断并不等于都是分析判断.例如“7+5=12”,这个判断就是一个综合命题.因为从“7+5”这一概念中,分析不出“12”这个概念来,因为(“7+5”)这个概念只包含这两个数合而为一个数的意思,却没有说到底那个和数是多少.只有通过“计数”而在时间中把数目的关系构造出来.所以这个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 再来看几何学,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命题是先天的,而不是经验的判断,因为不论你凭什么精确的仪器,在两点之间作一直线,也不确定地说这条线恰是这两点间的最短线.所以这个命题是先天的.其次,这个命题是综合的.“两点间直线”是性质的概念,而“最短线”则是一个量的概念,从“两点之间直线”的概念中分析不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概念来,只有借助直观(作图、测量)才能把二者综合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综合判断.总而言之,该命题是一个先天综合命题. 第三,来看一下物理学,康德认为物理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先天综合判断构成的.例如物质不灭定理:“在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这个基本原理绝不能从经验中抽象出来.因为在经验中,凭你用如何精密的观察,运用如何精密的仪器,也不能确切地观察出变化以后的量绝对地不变,而总是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的.其所谓“不变”是我们先天的假定,而不是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所以这个原理是先天的.其次,从“物体”和“量”这两个概念中并不包含“不变”的意思,这个意思完全是判断中加给“物质的量”的.其他如牛顿三大定律,以及自然界的因果律(前面提到的“一切发生的事物都是有原因的”)等等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