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四德,先学道德经还是先学易经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的年限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要求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女人对男性绝对服从。古代妇女的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就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世随着礼教越来越严密,还增加了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诸多束缚。 “四德”是封建时代女子应具备的四种德行,具体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九嫔是帝王的妃子,也是后宫的官职,主要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历代王朝多设有九嫔之制。郑玄对四德做出了解释:“妇德谓贞顺(品德),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仪态),妇功谓丝炱(手艺)。”后来,四德与三从连称,成为封建社会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综合要求。37俗语“女大十八变”中,“十八”是指年龄还是指变化之数?清?改琦《竹下仕女图》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对这话一般的解释就是,女子正值十八岁妙龄,容貌会变得愈来愈美。其实并非如此,这里的“十八”,不是专指年龄,而是指变化之数,意思是少女面貌多变。那么多变为何以十八称之呢?这与《易经》上所述的爻卦有关:“十有八变而成卦。”传说周文王被囚羑里时发奋钻研,将八卦中的两卦相叠,进行组合排列,演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依此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说明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由于爻卦的相互组合,变化多端,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十八次变化,故胡朴安《俗语典》云:“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十八便成为一种套数。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女大十八变”的说法和佛教传说有关。在《法华经?提婆品》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龙女在法华会上现身,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见后说女身污秽难以成佛。这个龙女当即向释迦牟尼敬献宝珠,忽然间变为男身,并现出种种庄严微妙的形相,后到南方无垢世界成佛。于是“十八变”便指佛、菩萨、罗汉等依禅定自在之力所示现的十八种神变,经常见于佛教典籍之中。 到了明清之际,话本小说中常常提到“女大十八变”,如《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说道:“这莲女渐渐长得堪描堪画,从来道,女大十八变。”此时的意思是说少女在发育期间,性情、容颜变化多端。后来,“女大十八变”就常指女孩子长大,她的体貌心神等方面,变化得很快、很多。亲,记得点击右上角按钮采纳为满意吧,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易经.系辞》中何谓“五德”?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易之四德中哪两个能改现状

义和理。古人将周易预测学中的易象、易数、易义、易理称为“易之四德”。“象”是八卦、六十四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数”反映易经六十四卦之间数量上的关系,“义”反映《易经》所代表的伦理与道义,“理”是《易经》对事物的规律所做的探讨。《易经》是《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的总称。

厚德载物的德什么意思?

主要指道德!

古时的“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自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周礼、天官、九嫔》) 。

元亨利贞的易经四德

元、亨、利、贞为《易经》中的四德,取自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过程。元:象征一个事物的初始,对应春天,植物的发芽。亨:象征一个事物的成长,对应夏天,植物的生长。利: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获,对应秋天,植物的开花结果。贞:象征一个事物的收藏,对应冬天,植物的落叶过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