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还有什么神像,九大财神像
过年敬神都是哪些神仙
过年敬神敬的是灶王爷、观音菩萨、财神、土地公。
1、灶王爷
灶王爷,也就是灶君,属于老百姓生活最接近的神。灶王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是一位掌管人间吃喝的神仙。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们祭拜灶神主要就是为了感激灶神的功德。
2、观音菩萨
民间一直流传着“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每到逢年过节,不少人会去寺庙拜观音。观音作为慈悲的化身,一直都深受人们的喜欢,是民间最为熟知的观音菩萨。每当世人遇到困境,自己又无能为力时,心中常有一个救苦救难的形象。
3、财神
每年的大年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春节期间,“接财神”无疑是人气最旺的民俗之一。财神自南宋兴盛以来,经历代衍化,逐渐形成一个财神体系。
4、土地公
“乡里鼓儿乡里打,当坊土地当坊灵”,这是一句赞扬土地公的民间俗语。土地公,又叫土地爷、土地神、福德正神,在民间的信仰极为普遍,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神仙之一。土地公的形象,多是衣着朴实、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须发全白的老人形象。传说土地公也可以随意上天,但是为了百姓福泽而留在了人间。
武财神赵公明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民间普遍祭祀赵公明,大概是从明代中叶或稍前开始的,其主要原因就是买卖求财为其专司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而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
中国财神叫什么名字
中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王亥(华商始祖),文财神:比干(东)、范蠡(南),武财神:关公(西)、赵公明(北)。还有其它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管仲(东南)、白圭(西北)。以上曾被道教分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财神阵容。
请问:财神有哪几个?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春节必悬挂此图于正厅,祈求财运、福运。"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意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也有人称殷代忠臣比干为文财神,比干成为财神,并非本人是个头号财主。民间流传着 这种说法: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曾化装成老翁)送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向,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爱戴、称赞。财神叫什么名字
招财进宝财神有几位分别是谁?
财神分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是赵公明、关公等;文财神为比干、范蠡等。除此以外,人们信仰的财神还有五圣、柴荣、财公财母、和合二仙、利市仙官、文昌帝君、活财神沈万三等,其中文武财神、五圣的信仰最具广泛性。
1、赵公明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
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2、关公
关公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后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财神。
3、比干
比干财神殿中供奉的比干形象是文官的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蹬元宝。这幅打扮跟天官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天官神态慈祥,笑容满面,而比干面目严肃,脸庞清癯。
民间流传,比干怒视纣王,自己将心摘下,扔于地上,走出王宫,来到民间,广散财宝。他虽然没了心,但因吃了姜子牙给他的灵丹妙药,并不曾死去。因为没了心,也就无偏无私,办事公道,所以深受人们称颂和爱戴。当时,在比干手下做生意,买卖公平,童叟无欺,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供奉了起来。
4、范蠡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足智多谋,帮助越王打败了吴王,成就了霸业。当庆功会上独少范蠡,原来他隐姓埋名,逃到齐国去了。
临行前给另一个功臣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种不信,终成剑下之鬼。
范蠡在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但他把金钱看得很淡薄,把钱财都分散给穷朋友和疏远的亲戚。范蠡能发家致富,又能散财,在人们心目中是难得的活财神。
5、五通神
五通神又称“五圣”或“五郎神”,据《茶香室丛钞》载,唐代已有神仙五通不死之说。宋苏轼曾有诗句“聊为不死五通仙”,宋代“五通”信仰甚为广泛,而且十分复杂。
据《夷坚志》载,五通神或形如五六岁小儿,称“安乐神”;或能预卜吉凶,民人尤其商贾多奉为家神,祈之颇多灵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财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神爷们”都有哪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拥有“武财神”之称的关公、赵公明,也有着被称为“文财神”的比干与范蠡,此外还有“君财神”柴荣、“准财神”刘海蟾等各路“财神爷”。所谓“财神”,顾名思义就是主管财富的神灵。中国自古便有祭拜神灵的习俗,而这财神爷便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之一。基于这一风俗,久而久之便诞生了财神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时间通常设于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二日。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所说的“财神爷”并不是单独指代某一位,而是同时存在数位,这其中不乏历史名人。在道教文化之中财神爷共有九位,是为“九路财神”。他们分别掌管不同方位的财富,其中“南路财神”为柴荣。柴荣是后周第二任皇帝,百姓因他生前从家道中落到经商发家,再到即位称帝这一传奇人生经历而将其视为财神。这一现象始于宋元时期,柴荣此外还拥有“君财神”、“柴王爷”等称呼。
除了柴荣之外,同是历史名人的关公也是“九路财神”之一,主管方位是西方。因为关羽生前十分骁勇善战,所以百姓也称他为“武财神”。与关羽一样被称为“武财神”的人还有赵公明,相传赵公明本是一位经商奇才,因他经常疏财济民而逐渐被百姓神化。此外,因为赵公明还曾有过为道教祖师张道陵守护丹室的经历,所以他的神像还经常被张贴于门前以充当门神。
与武财神相对的还有文财神,被誉为文财神的则有比干、范蠡等人。其中比干属于“东路财神”,他是周王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贤臣。而担任“东南财神”的范蠡同样是春秋时期非常知名的一位历史人物,他除了被奉为财神之外他还被视作是“商祖”、“商圣”。身为孔子门生,同时也是“孔门十哲”一员的子贡也因善于经商而被奉为财神,为“西南财神”。
除却以上这些“财神爷”之外,“九路财神”之中还剩下掌管中路财神位的王亥,东北财神位的李诡祖以及西北财神位的刘海蟾。而除了九路财神之外,人们所信奉的财神另还有“五圣”、“五显神”等。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神爷数量是非常多的。这些“财神爷们”的存在其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即便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依旧有不少人在供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