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时间是什么,天象指的是什么

2023年天象奇观时间表

2023年天象奇观时间表

2023年天象奇观时间表,新年新气象。即将到来的2023年依然有不少或有趣、或精彩的天象等着我们去追逐,去观赏。新年首月就有多个天象轮番登场。2023年天象奇观时间表。

2023年天象奇观时间表1

转眼间2023年已接近尾声,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与此同时新年天象大幕也将徐徐拉开。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2023年,我们将会迎来流星雨、月食、行星相合等诸多奇妙天象,其中象限仪座流星雨、将于11月上演的月全食、金火土木“四星连珠”等天象极具观赏价值,值得期待。

象限仪座流星雨开启新年天象大幕

“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象限仪座流星雨将成为2023年开年的第一个重要天象。”王科超说。

2023年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4时40分,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期将在天空上演。今年象限仪座流星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据预测,这场流星雨天顶每时出现率(ZHR)为120,流星雨的速度是41km/s,速度中等、流量较大、流星较亮;辐射点在后半夜将会升起,且不会受到月光的影响,所以观测条件极佳。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极大期只持续几个小时,因此1月4日的凌晨至日出前是最佳观赏时间。

据王科超介绍,与象限仪座流星雨相比,同被列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的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在今年则表现欠佳,二者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月光的影响。其中,英仙座流星雨将在8月11至12日上演,届时满月当空,对流星雨观测将造成较大影响;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2月13至14日上演,届时月相为亏凸月,同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月光影响。所以可以说,象限仪座流星雨是明年“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中最值得期待的一场。

11月,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月全食将登场

据王科超介绍,2023年,全球将有两次日食、两次月食上演。5月1日的日偏食,只有在太平洋东南部、南美洲南部,南极洲极小部可以看到,中国不可见;5月16日的月全食,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东部、北美洲(除北部),南美洲、大西洋、非洲、欧洲西南部及南极洲可以看到,中国同样不可见;10月25日的日偏食,在非洲东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可以看到,我国、西藏、甘肃及青海极西部可见带食日落。

对于我国来说,最值得期待的是将在11月8日上演的月全食。这次月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当晚17点08分进入初亏,20点49分复圆,从初亏到复圆长达3个小时41分。届时,我们可以看到一轮美丽的'“红月亮”高悬夜空。

“这次月全食持续时间比较长,观测条件较好,应该说是2023年最值得期待的天象。”王科超说。

“四星连珠”“金木相依”闪耀天幕

据王科超介绍,2023年,我们还会欣赏到很多行星相合的浪漫天象。

软件模拟的“四星连珠”景象

2023年3月下旬,金星、土星、火星三者相距较近,在大约5度之内,解释将呈现“三星相聚”的美丽景象;4月中旬开始,木星也将加入这个“组合”,届时我们可以看到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四星连珠”的景象。4月下旬,例如4月24日,月亮也会加入这个“闪亮组合”。

5月1日早晨,金星合木星,二者相距15角分,同框出现。届时,双星几乎“合体”,相依相偎,闪耀天宇。作为太阳系最亮的两颗行星,“金木相依”,像是夜空中一颗巨大闪亮的明星,十分具有观赏价值。

除此之外,明年我们还可以看到月掩金星,月掩火星,水星东大距、西大距等天象。6月14日、7月14日,年度“超级月亮”也将亮相天际。

“总的来说,明年是一个相对来说拥有较多美妙天象的年份,天文爱好者可以好好地期待一下!”王科超说。

2023年天象奇观时间表2

新年新气象。即将到来的2023年依然有不少或有趣、或精彩的天象等着我们去追逐,去观赏。其中,新年首月就有伦纳德彗星过近日点、象限仪流星雨极大、月“拜”三星、水星东大距、年度最小满月等多个天象轮番登场。

C/2023 A1彗星(即伦纳德彗星)是2023年度“最亮彗星”。该彗星将于2023年1月3日通过近日点,然后开始逐渐远离太阳系中心的旅程,所以在地球上所观测的亮度正持续减弱。

不过这颗彗星在2023年12月20日突然迎来了二次爆发,亮度陡然增加,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着实给众多天文爱好者带来了一次不小的惊喜。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王鑫宝2023年12月3日在天津宝坻八门城镇拍制的伦纳德彗星。(本人供图)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说,在飞向太阳的过程中,如果它没有被太阳的强大引力扯碎进而“香消玉殒”,预估2023年1月上旬的亮度在6等左右。在过近日点前的这几日,在日落后的西南方低空,感兴趣的小伙伴借助望远镜可见它的影踪。

“但随着时间推移,它在日落时的位置会越来越低,可观测时间也越来越短。”修立鹏说。

作为2023年的开年大戏,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象限仪流星雨将于1月4日迎来极大,预计极大时ZHR(在理想观测条件下,辐射点位于头顶正上方时,每小时能看到的流星数量)可达120。

年1月4日凌晨在北京房山拍摄的象限仪流星雨。(北京天文馆供图)

“由于无月光干扰,且极大发生时正值夜晚,这场流星雨的观测条件极佳。有兴趣的公众可选择在4日凌晨至日出之前寻找一处合适的地点对其进行观测。”修立鹏说。

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会有“星月童话”上演,这种浪漫天象在2023年1月自然也不会缺席。

“1月4日至6日夜幕降临后,在日落后的西南方天空,一枚弯月会依次‘拜会’水星、土星和木星,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有望凭借肉眼观赏到这幕趣味天象。”修立鹏说。

北京市天文爱好者郑志2023年12月17日在故宫角楼拍摄的“土木伴月”。(本人供图)

水星将于1月7日迎来东大距,这也是2023年首场水星大距。“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在黄昏时分借助望远镜一睹水星‘芳容’。”修立鹏说。

12月19日,很多人都欣赏到了2023年最后一轮满月,这也是年度最小满月,俗称“超级小月亮”。有意思的是,2023年1月18日,年度最小满月又将现身夜空。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杨婧2023年12月19日拍摄的“年度最小满月”。(本人供图)

“有心的朋友,如果当时拍到了2023年度最小满月,这次可以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焦距参数在月亮位于同样的地平坐标位置时再次拍摄下来,两相比对,哪个更小,一目了然。”修立鹏说。

如何观测天象

对气候的季节变化,最初人们不是根据对天象的观察,而是根据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去捕捉气候变化的信息。自然界草木的荣枯,鸟兽的出没,冰霜的凝消,等等,是与气候的变化相互呼应的。“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矣”(《论衡·变动》),这就是所谓“物候”[1]。以物候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依据,这是人类掌握农时的时最初手段。在中国一些近世或多或少保留原始农业成分的少数民族中,差不多都有以物候指示农时的成套经验,有的甚至形成了物候计时体系——物候历。[2]这些民族应用物候指时早于应用天象指时。我国中原地区远古时代也应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相传黄帝时代的少皞氏“以鸟名官”:玄鸟氏司分(春分、秋分),赵伯氏司至(夏至、冬至),青鸟氏司启(立春、立夏),丹鸟氏司闭(立秋、立冬)。玄鸟是燕子,大抵春分来秋分去,赵伯是伯劳,大抵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鸧鴳,大抵立春鸣立夏止,丹鸟是鷩雉,大抵立秋来立冬去。[3]以它们分别命名掌管分、至、启、闭的官员,说明远古时代确有以候鸟的来去鸣止作为季节转换标志的经验。甲骨文中的“禾”字作“”,从禾从人,是人负禾的形象,而禾则表现了谷穗下垂的粟的植株,故《说文》讲“谷熟为年”。这和古代藏族“以麦熟为岁首”(《旧唐书·吐蕃传》),黎族“以薯蓣之熟,以占天文之岁”(《太平寰宇记》)如出一辙,都是物候指时时代所留下的痕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甲骨文中的“夏”字是蝉的形象 [4],而“秋”字则是类似蟋蟀一类动物的形象[5]。可见,我国自古就把蝉和蟋蟀视作夏天和秋天标志的物候动物;因为它们的鸣叫意味着夏天或秋天到来。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祖先最初确实是以物候指时的。又据近人研究,楚帛书中保留了以肖形动物为标志的物候月历名。[6] 物候指时的经验与习惯延续至后世,《夏小正》、《礼记·月令》等都有每月物候的详细记载,以后还将谈到。又如《诗经·七月》就记录了每个月的物候与农事,类似后世的“十二月生产调”,兹列表如下: 以菖蒲的出生为始耕期的标志,据说是黄帝时代的经验;这虽是一种传说,但也表明这套物候指时的经验是十分古老的。《任地》在介绍了这套经验后,又作了以下的概括: 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获死。 意思是,在一年之中,可以视草的发生和死匿而定种稼和收获之时。[10]这是物候指时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 天象指时的开始——星象指时 物候指时虽能比较准确反映气候的实际变化,但往往年无定时,“月”无定日,同一物候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出现早晚不一,作为较大范围适用的记时体系,显得过于粗放和不稳定。于是人们又继而求助于天象的观察。我国古代对天象的观察很早就开始了,传说黄帝“迎日推策(策)”(《史记·五帝本纪》)[11],“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史记·历书》),已带有依据天象推算历法的意味了。具体情况如何,现在已难考其详。但考古发掘已发现不少反映原始人类从事天文观测的实物资料,表明我国先民很早就进行天文观测。例如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有不少刻划在陶器中的太阳纹图象,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牙骨雕板中有日纹四鸟图等。近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一组距今6400年的与人同葬的蚌塑龙虎,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四象说中东龙西虎的实证,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 [12]。如果这一论断能够成立的话,当时的天文观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当时测天活动是很普遍的,原始人都能掌握不少观测星星出没的知识,世代相传延至三代,故《尚书·洪范》有“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13]之说。《周易》中则有天气谚语的记载。[14]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 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 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30“天文”)[15] 《国语·周语中》载:“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这也是反映了以星象纪时的古老经验。[16]《吕氏春秋·贵因》:“夫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因也。” 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某些恒星在天空中出现的不同时间、不同方位和不同形态,与气候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吻合。如终年可见的北斗星座,“斗柄东向,天下皆春;斗柄南向,天下皆夏;斗柄西向,天下皆秋;斗柄北向,天下皆冬”(《《鹖冠子·环流》),俨然一个天然大时钟。[17]《夏小正》也是利用北斗星座斗柄的指向来指时的。如“正月斗柄县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县在下则旦”。 星象指时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历法。中国远古时代就实行过以“大火”星(心宿二)纪时的“火历”。相传颛顼氏时代“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楚语》);这位“火正”就是负责观察“大火”的出没和方位以指导人民从事生产的。《左传》襄公九年晋士弱说; 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以出入火。是故咮为鹑火,心为大火。陶唐 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火历”的基本特点是用肉眼直接观察昏时(日落后三刻或二刻半)“大火”的出、中、流、伏、内等不同位置,借以确定岁首和耕作收获等农时。[18]兹把先秦古籍中所记载的部分大火星星象及其指时意义列为下表: 表5 先秦古籍所载“大火”星的出没及其指时意义 星象 指时意义 出处 火见而清风戒寒 周代大火星初见于农历十月,见到它意味着凉风将至,要作好御寒过冬的准备 《国语·周语中》 火出而毕赋(冰) 春秋时农历三四月黄昏时大火星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这时天气转暖,公室要颁冰供食物保鲜之用 《左传》昭公四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夏至时大火星黄昏见于南方的中天。 《尚书·尧典》 火中,寒暑乃退 季冬十二月平旦大火星正中在南方,大寒退;季夏六月黄昏,大火重新正中在南方,大暑退。 《左传》昭公三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大火黄昏中天后,开始西斜而行,其时睹暑气渐消,天气转冷 《豳风·七月》 八月……辰(大火星)则伏 大火星在黄昏时没入开放地平线下 《夏小正》 九月,内火。……辰系于日 大火星与太阳一起出入,所以大火星在夜空中消失 《夏小正》 三 阴阳合历与标准时体系 历象日月星辰 恒星纪时可以应用于较大范围,但仍然是比较粗疏的;恒星方位的变化要在较长的时期中才能显示出来,对于较短时段的标识则无能为力,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精确的计时系统。较短时段纪时的标志,莫若月相的变化明显。于是又逐渐形成回归年与朔望月相结合的阴阳合历。但回归年与朔望月和日之间都不成整数的倍数,故需要有大小月和置闰来协调;置闰遂成为中国传统阴阳合历的重要特点之一。《尚书·尧典》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以闰月定四时以成岁。 “羲”与“和”是不同部落首领的名字 [19]。“历”是推算,“象”是观察。[20]过去以恒星指时,如“火历”,只须肉眼观察即可,现在要根据日月星辰 [21]推算出年、月、日、四时以至闰月来,就非“历象”不可了。[22]尧舜时是否已经有了阴阳合历,学术界尚有不同的看法,但殷代已经有了阴阳合历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从甲骨文的资料看,商代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月有大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年有平闰之分,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闰年最初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后来改置年中。[23]春秋时出现了四分历。《左传》僖公五年和昭公二十年记载了两次“日南至”(冬至),间隔133年,其间记录了闰月48次,失闰1次,共计有闰月49,平均为19年7闰。这表明春秋时代已在实践中摸索出十九年七闰的法则。由于十九年七闰采取的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天,故被称为四分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阴阳合历中的标准时体系 朔望月便于计时,却难以反映气候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根据太阳的视运动确定几个能反映季节变化的时点,建立一个标准时的体系。相传尧命令羲和制历时,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 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 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 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 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这一记载的大致意思是,分别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在东、南、西、北四方的某个地方,恭敬地迎候太阳的出入(实际上是观察太阳的视运动),以确定农事活动的次序(“东作”“南讹”、“西成”、“朔易”均指耕种收藏的农事活动。“平秩”,伪孔传训为平均次序)。分别以“鸟”、“火”、“虚”、“昴”四星在初昏时刻的出现作为“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历代注家多训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标志,并以此确定春、夏、秋、冬四季之“中”。与春夏秋冬四季相适应,老百姓和鸟兽都发生不同的动态变化。[24] 《尧典》以四方配四时,甲骨文和《山海经》中则有相应的四方风、四方神的记载: 东方曰析,凤(风)曰;南方曰因,凤(风)曰(微);西方曰,凤 (风)曰彝;□□□(北方曰),凤(风)曰役。(合集14294) 有人[25]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折同析),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大 荒东经》)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来)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 入风。[26] 有人名曰石夷,西方曰夷 [27],来风曰韦,西北隅处以司日月长短。(《大荒西 经》) 有人名曰(鹓),方曰(鹓)来【之】风曰,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 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大荒东经》) 研究者认为其中折同析,、彝同夷,、鹓、同隩,与《尧典》所载相互对应。并从而论定殷代有司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四方之神,而由分、至组成的“四节”,构成当时阴阳合历中的标准时体系。[28] 表6 《尧典》、甲骨文、《山海经》“四方”名称 方位 《尧典》所载 人民四季动态 四方神 四方风 甲骨文 山海经 甲骨文 山海经 东 析 析 折,折  俊 南 因 因 因,因乎 (微) 民 西 夷  夷,石夷 彝 韦 北 隩  (鹓) 役  以上记载还可以从考古发现中获得某种印证。如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尊上刻划的图象文字中,有作“”,是太阳在云气簇托下升起于群山之巅的形象,当地至今仍然能够在每年春分时节观察到这种景象,它正是我国东夷先民观天测时的实录 [29]。论者或谓与《尧典》所载羲仲受命在东方旸谷观测日出的传说有关。还有的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有雕刻在骨板上的一日双鸟图象,它反映了二分(春分,秋分)日时太阳分主东西两方的古老观念。[30] 《尧典》以太阳出没方位(主要与日影观测相联系)和四中星的昏见作为“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标志,它们相当于后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概念,但不一定有后世那么精确。当时大概已有日影的观测,但可能是以自然物(如山峰)或人体为标志的。[31]而后世准确的“分”“至”点的是建立在的用圭表对日影进行实测的基础之上的。圭表测日起于何时还不清楚,但周代已有用“土圭”测日影的明确记载,如《周礼·大司徒》云: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这虽然是讲如何“求地中”以便建都的,但这种方法无疑会运用到测“时”上,从而能更准确地确定分、至和四时,更准确地测定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周礼》中有“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至日,春秋至月,以辨四时之叙。”这是一个专门掌管天象历法的官员。不过,《周礼》中除四时外,未见其它节气。 但不晚于春秋,已形成由分、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所组成的“八节”[32],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礼仪。且看《左传》以下的记载; 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 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33]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 矣。不告朔闰,弃时政也,何以为民?[34] 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履端 于始,序则不衍,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余于中,事则不悖。[35] 上面谈到,历法的发展是先有物候历,后有天文历。在天文历发展的阶段,最初人们观察星象以定季节,继之又观察月相以定月。以月的圆缺周期为一月,关键是确定每月开始的一日,即所谓朔。故每年秋冬之际,天子颁历谓班朔,而列国诸侯每月朔日则有告朔、视朔之礼。[36]以月之盈亏定月虽利于记时,但并不能反映气候的季节变化。后者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决定的。因而朔望月还需与太阳年相结合。但朔望月和太阳年并不成整数倍数的关系,因此,在实行朔望月的条件下就产生了“正时”的问题。“正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确定标准时体系。即所谓“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履端于始”指“步历以冬至为始”(江永《群经补义》),“举正于中”指“历象日景(影)中星,以记分至在四仲月也”(沈彤《小疏》)。即以分至为标准时以补朔望月之不逮。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气候季节变化的时序,“序则不衍”“民则不惑”是也。《左传》僖公五年所载“八节”观象之礼应由此出。以分至定标准时还形成了某种宗教仪式。如《国语·鲁语下》“大采朝日”(春分)、“少采夕月”(秋分)、“日中考证”等。 二是置闰。置闰是为了调整朔望月与太阳年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太阳年包括十二个朔望月,另多出若干天;经若干年后,把多余的天数汇积成月,放在年终,即所谓“归余于终”。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办法。据卜辞,武丁至祖甲,岁终置闰,名曰十三月。至春秋时,置闰已不一定在岁终,使月的顺序更符合季节的变化。 四 二十四节气与三十时节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 战国时代,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和标准时的确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孟子·离娄下》云:“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按,宜作“规律”解),千岁之日至,可坐而定也。”在标准时体系的继续发展中,为了更具体地指导农业生产,人们又尝试把一个太阳年划分为若干较小的时段,这种探索的结果导致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它是以土圭测日晷[37]为依据逐步形成的。以“分、至、启、闭”为八个基点,每两点间再均匀地划分三段,分别以相应的气象、物候或某种农事活动命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系统记载始见于战国时代成书的《逸周书·时则训》[38]。《逸周书·时则训》关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系统见下文表11。保存了许多先秦史料的《周髀算经》[39],对二十四节气作了以下的解释: 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 节三气,三而八之,故为二十四。 《周髀算经》还对每个节气的日影长度作了比较粗疏的计算。[40]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地球公转形成的日地关系,与黄河流域一年中冷暖干湿的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节奏十分切合。有人将二十四节气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近代气象加以比较,发现大暑小暑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季节,雨水节与平均初雨日期比较吻合,小雪节与平均初雪日期很一致。惊蛰与10厘米地温通过温度5℃的日期相近,标志着春耕季节的到来。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这时气温已上升到12℃以上,是北方春播的黄金季节。小满、芒种是黄河中下游大麦、小麦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霜降节接近平均初霜日期,是一年中生长季节的结束。[41]可见二十四节气一开始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在天时观测与农业实践的密切结合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中心内容之一,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通过它而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 先秦时代,二十四节气似乎已经应用于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例如《管子·臣乘马》说: 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五]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艺稷,百日不艺稷,故 春事二十五日之内耳。 日至即冬至,冬至后六十日,相当于先秦时期的惊蛰节,冬至后七十五日,相当于先秦时期的雨水节。按十五天为单位计算,十五天正好是一个节气。这里很可能已经用二十四节气来计算农时和指导生产了。[42] 三十时节 除了二十四节气外,还有过三十时节,见于《管子》一书中的《幼官》和《幼官图》[43]。这是以12天为一节,把一年360天分为30节的节气安排。它的四季是以“地气发”、“小郢”、“期风至”、“始寒”为起点,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4],而以“清明”、“大暑至”、“始前”、“寒至”为中点,相当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5]。中点以前的四个时节,一般两两相偶,表现为二气交替上升(如“小郢”、“绝气下”与“中郢”、“中绝”;“始寒”、“小榆”与“中寒”、“中榆”),中点以后的时节,如果是三个,则这三个时节自为一组(如“三卵”、“三酉”),如果是两个,则这两个时节连同中点自成一组(如“三暑”“三寒”)。时节的命名主要依据各种“气”的阴阳消长,不同于二十四节气名称多表示某种物候或农时。参考资料:课本

金星下界天象时间预示征兆寓意?

2023年我们将会迎来全球的天文奇观金星下界,此次天象肉眼即可看到,非常难得,值得观看,那么此次金星下界天象时间什么时候?有什么征兆寓意吗?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吧!金星下界天象时间:6月3日6月3日,全球将迎来天文奇观,即“金星下界”奇观,肉眼可见。大家都知道金星又名“启明星”,因此,一般在日落后几个小时,或太阳升起前几小时,都可以观看到。想观看朋友请提前调好手机闹钟。我们知道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以每秒29.783公里速度围绕太阳公转,而在地球轨道内侧的金星距离太阳约1.075亿公里,以每秒35.03千米速度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金星公转方向为“逆时针”,由于金星角速度比地球要快得多,所以到了6月3日这一天,金星将从地球与太阳中间下方通过,这时金星离地球较近。这一现象与“金星凌日”有差别,金星凌日是金星来直接出现地球和太阳中间。现在,金星正在接近地球中,所以外形越来越趋近月牙状,亮度也在跟着下降。在6月3日当天,金星来到地球与太阳中间下方,所以不管是外表形状还是亮度,金星都会发生较大改变,变成细长月牙状,亮度严重下降,看起来就像是金星快要消失一样。如果有一副双筒望远镜,那么就能清晰地看到金星不断变化的形状和亮度,如果没有,肉眼也能看到微弱亮度变化。金星下界预示征兆寓意金星下界只是一种普通天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预示或者寓意。相关文章推荐:黑洞吞噬的东西去哪了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星座知识离地球最近的宜居行星有哪些类地行星是什么有哪些地球直径多少公里全球面积多大奇点星座网,很多女生都会关注的星座知识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还可以在底部在线咨询奇点星座网。

怎样看天象测天气?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晕是日、月光穿过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而卷层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前部,在它的后面,就是锋面所造成的云雨区。所以,日、月晕的出现,就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并不是说,出现日晕必有雨,出现月晕必刮风。“东虹日头,西虹雨”。太阳光穿过云中水滴时,由于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带,即虹。水滴越大,彩色越鲜艳。因为虹都出现在太阳的相对的方向,有西虹时,说明西边的大气中存在大量水滴,它随着天气系统自西向东移来,本地将会下雨;虹在东方,说明东边的大气中存在大量水滴,由于天气系统已东移过境,未来本地就不再下雨了。“星星眨眼,有雨不远”。夏天夜晚天空星光闪烁不定,说明大气扰动剧烈,预示不久将有风雨出现。星从哪方开始闪动,风雨就从哪方来。如满天星斗闪动,风雨就有可能在天明来临。“日出,不雨便是风”。一般说,早晨的空气比较稳定。如果开起时即呈现红色,表明天空中已有大量水汽和灰尘,这是受阴雨天气系统的影响,为风雨即将来临的一种征象。“地黄有风,天黄有雨”。太阳落山时,如呈现黄色,这是大气中灰尘和水汽凝结的现象,天空中既有大量水滴凝结,即有产生阴雨的可能。“日落晴彩,久晴可待”。太阳西下时,天空呈现青蓝色,说明空气清洁,水汽少,表示天气将继续晴朗。“星星稠,满街流”。每当低度压来临之前,小星星因受云层遮掩,多已不见。但特别亮的星体,透过薄云,看来四周边缘模糊不清,像是许多星汇集在一起,很稠密的样子。有这种现象表示风雨不久就要来临。“单耳刮风,双耳下雨”。耳,指太阳两边的白色光环,当天空有卷云或卷层云时,阳光被折射,便出现日耳。因为卷云或卷层云均为低气压系统的先导,所以天气将有变化。双耳表示高空大气层大范围不稳定,单耳表示局部性不稳定,出现双耳时,天气变化可能性比单耳大。“头发响,风一场”。用木梳子梳头发,有时会“噼啪”作响,这是因为空气干燥,木梳子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之故。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大风即将来临之际。干燥的空气来自我国的西北,它的前沿常有大风。

2011年有什么天象奇观?具体时间是多少?

主要天象:日月食:2011年有4次日食,两次我国可见,但只有小部分地区,第一次1月4日在,第二次6月2日清晨在东北,带食日出。2次月食,第一次6月16日凌晨,东部地区带食日落,第二次12月10日前半夜,全国观测情况都很好。流星雨:1月4日象限仪流星雨,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12月15日双子座流星雨。大行星冲日:土星于4月4日冲日,木星于10月29日冲日。有一个河北工业大学天文协会整理的天象表,有些可能并不受大家关注,因为还在发展完善中,所以可能有些误差,但是不会差很大。1月1日 清晨东南方天空金星伴月(0时金星合月)1月2日 清晨东南方天空水星伴月(22时水星合月)1月4日 17时02分朔、日偏食(仅地区可见);象限仪流星雨极大(观测不受月光影响);21时木星合天王星,木星在天王星之南0.5°(日落后可尝试用望远镜看)1月5日 9时火星合月1月6日 0时54分小寒1月9日 0时金星西大距;22时水星西大距1月10日 傍晚西南方天空木星伴月(11日0时木星合月)1月12日 19时30分上弦1月20日 5时21分望;18时18分大寒1月25日 清晨东南高空土星伴月(17时土星合月)1月26日 20时57分下弦1月27日 16时土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1月30日 清晨东南天空金星伴月(9时金星合月)2月2日 2时水星合月2月3日 10时30分朔;14时火星合月2月4日 12时32分立春;火星合日2月7日 傍晚西南天空可见木星伴月(19时木星合月)2月11日 15时17分上弦2月18日 16时35分望2月19日 8时25分雨水2月21日 6时水星合火星,水星在火星之南1°。9时水星合海王星,水星在海王星之南2°;12时火星合海王星,火星在海王星之南0.6°2月22日 清晨西南高空土星伴月(0时土星合月)2月25日 7时26分下弦;水星上合日3月1日 清晨天空可见金星伴月(12时金星合月)3月4日 20时火星合月3月5日 4时45分朔3月6日 3时水星合月;6时29分惊蛰3月7日 傍晚西方天空可见木星伴月(13时木星合月)3月10日 0时水星合天王星,水星在天王星之北0.3°3月13日 7时44分上弦3月16日 9时水星合木星,水星在木星之北2°3月20日 2时10分望3月21日 7时20分春分;清晨西方天空土星伴月(8时土星合月)3月23日 9时水星东大距,18.6°3月26日 20时6分下弦3月27日 9时金星合海王星,金星在海王星之南0.1°3月31日 1时水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清晨东方天空金星伴月(21时金星合月)4月3日 1时火星合月;22时32分朔4月4日 4时火星合天王星,火星在天王星之南0.2°;6时木星合月;7时56分土星冲日;19时月掩水星4月5日 11时11分清明4月6日 木星上合日4月9日 13时水星下合日4月12日 12时水星合木星,木星在水星之南3°;20时4分上弦4月17日 傍晚东方天空土星伴月(15时土星合月)4月18日 10时43分望4月19日 23时水星合火星,火星在水星之南0.6°4月20日 18时17分谷雨4月22日 天琴座流星雨极大(下弦月,后半夜观测受影响);13时水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4月23日 10时金星合天王星,金星在天王星之南0.9°4月25日 10时46分下弦5月 日出前的天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相伴,但是这个天象南方观测条件更好。5月12日,金星,木星,水星将相会到一个不到3°的圆圈内,14日和15日,水星和金星将大致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20日水星金星将与火星相会在一个2°左右的圆圈内。5月1日 清晨天空可见金星,水星伴月,更低的地方还有火星和木星(7时金星合月;15时水星合月;12时火星合木星,火星在木星之北0.4°);5月2日 清晨东方低空火星,木星伴月(3时20分木星合月;3时42分火星合月)5月3日 14时50分朔5月6日 4时23分立夏;宝瓶座流星雨极大(观测不受月光影响)5月8日 3时水星西大距,26.6°5月9日—13日 金星,水星,木星聚会5月11日 4时32分上弦5月12日 4时水星合木星,水星在木星之南2°;23时金星合木星,金星在木星之南0.6°5月14日 夜晚东方天空可见土星伴月(23时土星合月)5月17日 19时08分望5月19日—25日 金星,水星,火星聚会5月21日 9时水星合火星,水星在火星之南2°5月21日 17时21分小满;5月23日 16时金星合火星,金星在火星之南1°5月25日 2时51分下弦5月29日 22时木星合月5月31日 清晨天空金星,火星伴月(4时火星合月;12时金星合月)6月1日 1时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南3°6月2日 5时02分朔、日偏食(东北地区可见带食日出)6月6日 8时27分芒种6月8日 金星合昴星团6月9日 10时10分上弦6月10日 傍晚西南高空土星伴月(11日5时土星合月)6月13日 水星上合日6月14日 13时土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6月16日 4时13分望、月全食,2时22分初亏,3时22分食既,4时13分食甚,5时3分生光,6时2分复圆。东部地区带食日落,西部,西南部地区可见全过程。6月22日 1时16分夏至6月23日 19时47分下弦6月26日 清晨东方天空木星伴月(17时木星合月)6月29日 3时火星合月6月30日 17时月掩金星,金星在月亮之北0.1°7月1日 16时53分朔,日偏食,我国不可见7月3日 傍晚西方天空可见水星伴月(10时水星合月)7月7日 18时42分小暑7月8日 傍晚西方天空土星伴月(10时土星合月);14时29分上弦7月15日 14时39分望7月20日 13时水星东大距,26.8°7月23日 12时11分大暑;13时1分下弦7月24日 清晨东方天空木星伴月(9时木星合月)7月28日 1时月掩火星,火星在月亮之北0.5°7月30日 20时金星合月7月31日 2时39分朔8月1日 19时水星合月8月2日 15时水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8月4日 21时土星合月8月6日 19时8分上弦8月8日 4时33分立秋8月13日 英仙座流星雨极大(近满月,对观测会造成一定影响)8月14日 2时57分望8月16日 金星上合日8月17日 水星下合日8月20日 清晨西方高空木星伴月(19时木星合月)8月22日 5时53分下弦8月23日 19时20分处暑8月25日 清晨东方天空火星伴月(22时火星合月)8月26日 12时水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8月28日 9时水星合月8月29日 11时04分朔;22时金星合月8月31日 1时木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9月2日 6时土星合月9月3日 14时水星西大距,18.1°9月5日 1时39分上弦9月8日 7时34分白露9月9日 10时水星合轩辕十四,水星在轩辕十四之北0.7°9月12日 17时26分望9月16日 夜晚东方天空木星伴月(17日2时木星合月)9月20日 21时37分下弦9月23日 清晨东方天空火星伴月(17时火星合月);17时04分秋分9月27日 22时水星合月;19时08分朔9月28日 19时金星合月;22时土星合月9月29日 水星上合日9月30日 19时金星合土星,金星在土星之南1.4°10月2日 火星合鬼宿星团10月3日 20时金星合角宿一,金星在角宿一之北3°10月4日 11时14分上弦10月7日 16时水星合土星,水星在土星之南2°10月8日 23时19分寒露10月9日 12时水星合角宿一,水星在角宿一之北3°10月12日 10时05分望10月13日 夜晚可见木星伴月(14日4时木星合月)10月14日 土星合日10月20日 11时30分下弦10月21日 猎户座流星雨极大(观测基本不受月光影响)10月22日 清晨东方天空火星伴月(8时火星合月)10月24日 2时30分霜降10月26日 15时土星合月10月27日 3时55分朔10月28日 10时月掩水星,水星在月亮之北0.2°;13时金星合月,金星在月亮之北2°10月29日 9时41分 木星冲日10月31日 13时土星合角宿一,土星在角宿一之北5°11月初 水星伴金星11月3日 0时37分上弦11月5日 南金牛流星雨极大(上弦月对观测有一定影响)11月8日 2时34分立冬11月9日 傍晚东方天空木星伴月(4时木星合月)11月11日 4时16分望;13时火星合轩辕十四,火星在轩辕十四之北1.4°;11月12日 北金牛流星雨极大(满月对观测有严重影响)11月14日 17时水星东大距,22.8°11月18日 狮子座流星雨极大(受下弦月影响);23时8分下弦11月19日 清晨火星伴月(18时火星合月)11月23日 0时07分小雪;4时土星合月11月24日 17时水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11月25日 14时09分朔,日偏食,我国不可见11月26日 18时水星合月11月27日 12时金星合月12月2日 17时51分上弦12月4日 19时水星下合日12月7日 5时木星合月,木星在月亮之南4°;19时29分大雪12月10日 22时36分望、月全食,20时45分初亏,22时6分食既,22:31分食甚,22:57生光,次日0:17分复原12月14日 10时水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12月15日 凌晨1时左右双子座流星雨极大(后半夜观测受月光影响)12月17日 清晨西南方高空火星伴月(20时火星合月)12月18日 8时47分下弦12月20日 18时土星合月12月22日 13时30分冬至;小熊座流星雨极大(观测基本不受月光影响)12月23日 11时水星西大距,21.9°;12时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北3°12月25日 2时06分朔12月26日 19时木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12月27日 傍晚天空金星伴月(20时金星合月)

2023年下半年天象时间?

天文现象即天空中所有天体所参与的现象,是非常值得观赏的,比如行星冲日,日月食,较大型的流星雨等等都是非常精彩的,而且相对比较罕见的,那么下面由星座知识为大家揭晓下2023年下半年天象时间?一起来看看吧!2023年下半年天象时间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说,2023年下半年,不仅能观测到日环食、天王星和海王星冲日,还有超级月亮可以看,大家可以排好时间,做好准备,只待天公作美,就好好享受一下精彩的自然奇观,具体时间和信息如下:日环食12月26日有日环食。此次环食的环食带将穿越亚洲南部地区,中国地区可以观察到一次食分比较大的日偏食。上海地区中午12点53分前后日食开始,14点11分食甚,至15点19分复圆。食分达到0.32。这次日环食非常值得关注。超级月亮2023年下半年月亮的满月极值将出现在9月14日。当天夜满月的距离约为40万千米,视直径约29.5角分。有兴趣的朋友别忘了用照相机记录一下。流星雨虽然流星雨在每年都是比较例行的天文现象,但是每年的观察条件都不尽相同。2023年就不是一个观察流星很方便的年份。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上中旬的双子座流星雨均会受到月光的影响,观测效果预计不会太好。大行星动态1、天王星&海王星2023年天王星和海王星冲日的时间分别是10月28日和9月10日。打算对这两颗行星进行观察的朋友们需要准备好天文望远镜。2、水星2023年下半年,水星东大距的时间点为10月20日,西大距的时间点为11月28日。2023年11月11日将发生水星凌日的天文现象。但由于是发生在北京时间的半夜,因此国内基本上无法观察到。3、金星金星在8月中旬金星合日后渐渐转为昏星,直到12月前后才慢慢拉开与太阳的角距,成为冬季黄昏时分最明亮的那颗星。4、火星火星经历了2023年的大冲,2023年直至11月底12月初才渐渐出现在日出前的东南方天空。要想再次好好观察这颗战神之星要等到2023年了。奇点星座网,很多女生都会关注的星座知识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还可以在底部在线咨询奇点星座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