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公元前,天干地支纪年换算器
天干地支纪年法快速计算法?
计算方法如下: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扩展资料
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
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
天干地支与年份的换算,天干地支的年份
天干地支与年份的换算
干支纪法是谁发明的? 这始终都是一个谜,据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已有六十甲子的使用,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的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天干共有十个(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共有十二个(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计算
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
“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10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07,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庚“,
再将基数2007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
故2010年为庚寅年。(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
喜欢的可以加 ,每天都有精彩。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与年份的换算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的年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用天干地支计算年份?
计算某一年份的天干地支是比较简单,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将天干进行编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4、 5、 6、 7、 8、 9、 0、 1 、 2、 3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2010年的天干就是“庚”。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第二步:将地支进行编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10、11、 0、 1、 2、3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第三步: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需要注意:某一年干支的都是以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交节时刻开始的.例如: 1989年的立春交节时刻是:公历 1989-02-04 04:27:09.过了这个时间点,此年的干支就是己巳.如果没过这个时间点年份干支就属于1989年的前一个戊辰年.天干地支与公元年如何换算 农历公历转换方法
导语:我国传统的纪念方式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2023年就是庚子年,也叫作庚子鼠年。那么天干地支与公元年如何换算的呢?这就要来看看农历公历转换方法了。下面我们已经将天干和地支排列清楚了,还有转换的方法也在下面。 天干地支与公元年如何换算 以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法。我国古代分别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列依次相配,共组成60组,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用来表示纪年的次序。现在农历纪年仍用此法。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已知某一公元年的农历纪年,换算任一公元年和农历纪年的速算法: 公历2004年的农历为甲申年。因为天干共有十个,与10进制相符,所以凡公元年个位数是4 的,天干皆为甲。于是得农历与公元年个位数对应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记住甲是4,只要看一个公元年的个位数,就可以推算出天干。 由于甲子列为天干地支次序的首位,地支属于12进位,所以用公元年数除以12,余数是4的,地支是子,于是得到地支相除所得余数的对应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只要记住子是4,其他地支可以推算。 例1,求1949年的农历纪年。 先求天干,看个位是9 ,那么,天干是己。再求地支,1949除以12,余数是5 ,地支是丑,1949年是己丑年。 已知,公元4年是甲子年。公元纪年第一个世纪中,个位是1的公元年(例如公元元年、公元21年、公元31年、公元41年、公元51年等,以至公元91年)除以12余3的数只有51,公元51年为辛亥年。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1900约是60的31倍,所以辛亥革命的公元年为60×31+51=1911(年)。 公元年换算干支年: 口诀:公元前后加减三,除十余数是天干,再用基数十二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例如:推算2000年农历干支是何年,可以按口诀将公元年数2000减3,再分别除以10和12,得商数与余数: (2000-3)÷10=199……余7 (2000-3)÷12=166……余5将余数7与5分别查表中对应的天干与地支,分别为“庚”、“辰”,所以2000年是农历庚辰年。 又如:推算秦始皇统国的公元前221年是干支何年: (221+3)÷10=22……余4 (221+3)÷12=18……余8 将余数4、8 查表,对应干支分别是:“庚、辰”,可知公元前221年是农历庚辰年。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数为 7 ,天干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数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如何推算公元前年份的天干地支??
如何 推算 公元前 年份的 天干地支 ??
请举例并详细示范
参考答案:公元后的: 天干 :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0 辛1 壬2 癸3 地支 :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 未11 申0 酉1 戌2 亥3 自己看清楚后.....
最佳答案:一.公元后的: 天干 :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0 辛1 壬2 癸3 如1894年末尾一个数是4就甲年,依此类推 地支 :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 未11 申0 酉1 戌2 亥3 换算:1894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 地支 中找几.二. 公元前 的: 天干 :甲7 乙6 丙5 丁4 戊3 己2 庚1 辛0 壬9 癸8 如 公元前 7年就是甲年依此类推 地支 :子-9 丑-8 寅-7 卯-6 辰-5 巳-4 午-3 未-2 申-1 酉0 戌-11 亥-10换算:如 公元前 221年,-221除以12,余数是几,就在 地支 中找几
我想知道任何一年 怎么 用 干支 记日法算?(包括 公元前 与公元...
最佳答案:这个是需要计算的 首先需要知道 干支 纪年的规律 干支 纪念法是利用 天干 和 地支 来纪年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干 十个, 地支 十二个,将之配对形成年份:甲子,乙丑,丙寅。。。。。。 最后 地支 还剩下两个‘戌 亥’于是将 天干 的甲乙再拿来重新排,这样 地支 一次排完了, 天干 又剩下了,再将 地支 拿来。于是组成六十个正好两者全排完。称其一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
怎样 根据 天干地支 纪念算出公元纪年?
比如说今年是庚寅年 怎样 换算出是公元2010年
参考答案:这是两个不同的表示方式 你应该说2010年是庚寅虎年 天干地支 60年一轮回
最佳答案: 天干地支 ,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 天干地支 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天干地支 是早在 公元前 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 十天干 ,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
请问 公元前 的 干支 纪年法是 怎么算 的,还有给出公历年份 怎么 ...
参考答案:公元纪年法是引进西方耶稣出生的那年为公元1年,以后类推。。。耶稣出生之前就是 公元前 。。 干支 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纪年法...
最佳答案:公元纪年法是引进西方耶稣出生的那年为公元1年,以后类推。。。耶稣出生之前就是 公元前 。。 干支 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纪年法。由 天干地支 交叉纪念,六十年一轮回。配以皇帝年号纪念。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 纪年法 公元前 怎么算
干支 纪年法 公元前 怎么算
最佳答案: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所以 公元前 还没有采用 干支 纪年,始行于汉成帝末年,通行于东汉以后
干支 怎么算 分
干支 怎么算 分
最佳答案:是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 是早在 公元前 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 十天干 ,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 ,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 天干地支 的存在,...
公元前 140年以中国传统纪年法 干支 纪年计算应该是什么年 - ...
公元前 140年,即武帝建元元年,以中国传统纪年法 干支 纪年计算...
最佳答案:很简单,楼主知道《辛丑条约》吧,该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根据我国 天干地支 传统纪年法,60年一轮回, 公元前 140年到公元1901年,时间过去了2040年,正好是60的34倍,所以 公元前 140年,即武帝建元元年为辛丑年。 公元前 140年02月09日,未到辛丑年初一,则为庚子年腊月廿七。如果说《历史上的今天》里面显示 公元前 140年02月09日为己亥年,那是他搞错了, 公元前 142年为己亥年。楼上那位wenrou_01回答是正确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还有不明白的欢迎追问!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导读:我们查询日历的时候,会看到两种表示方法,一个是数字版的公历年份表示,一个是文字版的农历年份表示,公历年每年加一,农历年却是不同的,计算方法被称为干支纪年法。那么,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是怎样的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第一种:先将天干进行编码: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4、 5、 6、 7、 8、 9、 0、 1 、 2、 3
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干支年份
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是以年份的干支命名的:辛酉政变(麒祥政变)、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癸卯学制、辛亥革命等等。
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时才开始使用。
(1)辛酉政变——发生于1861年,农历辛酉年,慈禧太后夺权。
(2)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日黄海大战。
(3)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农历戊戌年,变法仅维持103天。
(4)庚子赔款——发生于1900年,农历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5)辛丑条约——发生于1901年,农历辛丑年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癸卯学制——发生于1905年,农历癸卯年,晚清最后一次学制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农历辛亥年,起义推翻了满清统治。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10、11、 0、 1、 2、3
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根据六十甲子可以推算出具体的年月日时。而在计时使用里,由于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正好是十二时辰,因此形成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换算关系,具体为深夜23点到子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亥时。除了以此计时外,另外地支计时法还与干支计日联系在一起形成六十干支计时法,即甲己日子时以甲开头,成为甲子时,然后丑时成为乙丑时,寅时成为丙寅时,依次类推。乙庚日子时以丙开头,成为丙子时;丙辛日子时以戊开头成为戊子时。丁壬日子时以庚开头,成为庚子时;戊癸日开头以壬开头成为壬子时。这样六十天干形成完整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每人出生的时辰也就有了确定的四组天干八个字组成的生辰,简称“八字”。如此时正是2005年11月15日19:07(农历十月十四日),此时出生者的八字就是乙酉年丁亥月癸卯日壬戌时(因为计日天干为癸开头,故本日子时为壬子时,推算至19点至21点即为壬戌时)。
方法二:口诀法:
1、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以1911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1908,除以10得余数8,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得"辛",再将基数1908除以12恰好除尽,余数为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亥",故1911年为辛亥年。
2、计算公元前的年份, “公元前年数先加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而查干支次序时均自后向前倒查即可。以公元前40年为例, 年份加3得43为基数,除以10得余数3,倒查天干为“辛”,再将基数除以12得余数7,倒查地支为"巳",故公元前40年应为"辛巳"年。
其中关于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换算是个难点,比如:公元2004年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1)首先要先记准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2)再记住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分别是哪一年,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然后就可以以此为借助点来计算了。如:知道1911年是辛亥年,问你2004年是干支年的什么年?计算步骤如下:(1)先2004-1911=93(2)再93÷10=9余3,用这个余数3定天干。(也就是假如没有余数那2004年的天干就和1911年的天干是一样的即是“辛”;假如余数是1,那2004年的天干就是在1911年天干“辛”的后面一个字,即是“壬”。以此类推之。)也就是2004年的天干是“辛”后第三个字即“甲”。(2)用93÷12=7余9,用这个余数9定地支。(方法同上)也就是2004年的地支是“亥”后第九个字即“申”(3)把天干和地支合在一起即2004年的干支纪年是甲申年。
干支纪年法简便算法公式
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计算的万能公式:
天干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
地支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
举例:2011年
计算天干:(2011-3)/10的余数是8,对应天干是字:辛,即为这一年的干。
计算地支:(2011-3)/12的余数是4,对应地支是字:卯,即为这一年的支。
所以2011年是辛卯年。
例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