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和作用,搬家之日搬什么

人体经络12个时辰如何运行?

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如下:

1、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3、辰时(7点到9点)是足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4、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6、未时(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7、申时(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8、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9、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1、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2、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在中医文化里,“脏器”是这么写的——藏器。任何一个藏器都涉及到形、气、神三个层面,所谓“形”就是它的物质基础,不要以为把胆囊切了,胆经就生发不起来了。

中医所说的“藏”,是内藏的意思。有内藏,就有外象,用中医的观点来理解,一根手指上就会有五藏。手上是有皮毛的,在中医理论里,肺主皮毛。所以皮毛的问题都跟肺气有关。

皮毛里边裹着肉,肉跟中医藏器中的脾有关,脾主肌肉。肉里有血,心主血脉。肉里有骨头,骨头为肾所主。

身体要想活动都是由筋来连缀的。中医认为筋跟肝有关,跟肝气有关。肝气实,则手能握,屈伸灵活;肝气虚,则手指瘘软或僵硬。

在子时,胆经就是从人的外眼角一直沿着人头两侧,顺着人体侧面下来,再沿着身体侧面往下走,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

十二经络养生时间表有哪些?

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具体时间是凌晨三点至凌晨五点大肠经运行,凌晨五点至七点肺经运行 , 早晨七点至九点:胃经运行,早晨九点至十一点:脾经运行。在这个时间段,呼吸系统会在此时进行修复,有呼吸道疾病者,特别是老人和孩童,常会在这段时间出现咳嗽的现象,那是因为肺经会于此时进行排痰,相对的,经常在此时无法好好休养者,往往也会产生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时间可以分为十二时辰,人体有十二经络,每条经络有各自运行的黄金时间,其实,每一个时辰都有对应的运行经络,十二时辰和十二经络对应起来,能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  

早晨七点至九点:胃经运行,此段时间是一天当中,补充气血的最佳时刻,因此早餐也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通常此段时间不吃早餐者,除了肠胃功能容易受损,也常见体型过胖或过瘦,原因就是肠胃吸收不佳,或是饿过头之后的暴饮暴食导致。

早晨九点至十一点:脾经运行,人体气血运行在此时进入高峰,脑力和体力运行也最为旺盛,前一夜能够好好休养生息,早晨能够好好吃早餐的人,往往能在此时展现最佳活力,思绪和决断力都能在此时发挥极致。

相反的,前一晚熬夜、失眠或是睡眠质量不佳者,身体带氧量不足,自然容易呵欠连连,思绪不清而且感觉疲累,若是加上不吃早餐,气血相形虚弱,更会像电力耗尽的电池,整个人显得倦怠没有力气,甚至因此而变得烦躁易怒。

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

(1)如图 2①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第一个开始运行的经络,其原因是:1) 在十二经中,只有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是全身之气集中起来开始运转的。2) 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3~5时),3~4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4~5点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古人们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一天最好的时辰是四个:子、午、卯、酉。②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开始运行,卯时是生时(5~7时),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肺滋润了大肠,大肠生肾水,从大肠补肾水,这是中医的理论。老年人体虚血压高不能补人参,补不进去,要想强肾,怎么补?从大肠经补,大肠是阳金,金生水,阳金生阴水,治疗膀胱的病要从肺经去治。③足阳明胃经。辰时(7~9时)运行,大家看上面的运行表:太阳对太阳,阳明对阳明,少阳对少阳,厥阴对厥阴,太阴对太阴,少阴对少阴,是非常规律的。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然后下行至足二趾的厉兑。④足太阴脾经。巳时(9~11时)运行,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之隐白,沿小腿内侧上行,经冲门穴入腹,终于心火之大包。一般急性腹泻的原因是脾气不归,就可以点揉隐白穴五分钟,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胃是脾经的作用之所在。⑤手少阴心经。午时(11~13时)运行,起于心中,自极泉至小指之少冲穴,其作用是运营血液。⑥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15时)运行,起于小指之少泽,沿臂外侧上肩,入缺盆,联络心脏,沿食营下行到胃部,连属小肠。一支脉从锁骨上行至面颊至外眼角和入听宫上颧骨、至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心脏和小肠经相互表里,有如胃的作用,脾去发挥,以及大肠起的作用,肺去发挥,还有膀胱起的作用,肾去发挥。⑦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17时)运行,从睛明起上头,从头后沿脊椎两侧至腿后的正中线下行,至小趾外侧之至阴。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最多的,经络也是最长的,它的背俞穴能治许多病,如头痛、恶心、呕吐等等。只要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健全,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健全,二便正常,心血、肾水正常,这两条经络正常,人体基本就健康。如果看一个病人是否有救,要看二便是否通畅,大便是由小肠经主,小肠与心经相表里。小便是由膀胱经主,与肾经相表里。二便通畅说明心、肾功能正常,病人可治。如果一个病人手在乱抓乱颤,那是膀胱经断了,就没救了。我们一般抓病人脉是从三处:①寸、关、尺,②跗阳,③太阳。只要有一条经绝就不好治了。⑧足少阴肾经。酉时(17~19时)运行,脉起小趾之下,斜出涌泉,从内踝出由腿内侧上行,由股内侧后缘至长强,由脊柱入肾,从肾直行的经脉向上经肝和横隔进入肺中,一支脉从肺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经于俞府穴。⑨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21时)运行,在这个时辰内,心包经的病好治,心包经起始于胸中,向下过横隔至腹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从胸出经腋下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臂内侧行至掌中到中指指端中冲穴,从掌中出一支脉自劳宫穴出至无名指之关冲穴,接手少阳三焦经。⑩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时)运行,在晚上9点~11点,属三焦经的病好治,它是主升降平衡的。三焦经起自于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上行达肩入锁骨上窝,散络于心包,从膻中出支脉上行锁骨至项,沿耳后,一支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之丝竹空。糖尿病之类要从三焦治,肥胖病从泻三焦治,三焦经对身体的脏腑调衡作用相当好,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胃、肝、胰腺,下焦是肾、大肠、小肠。11足少阳胆经。子时(23~1时)运行,起始于目外眦之童子髎穴,向上到头角后向下至耳后之风池,分二支脉,一支走出耳前至童子髎至人迎—颊车至缺盆,一支从耳后至颈旁走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交三焦经后入缺盆,主干从缺盆下走腋窝,沿胸侧过季胁与支脉会于骨宽下沿大腿外侧下直至足。经临泣至第四趾之窍阴。又从临泣出一支沿足背至大趾大敦穴接足厥阴肝经。统领全身的神——无英神居于胆,人们常说的某人胆小,吓破了胆,是说突然受了惊吓,肾上腺分泌失常,肾恐造成惊厥,人脑中有九神:眼神、耳神……,心有心神,肺有肺神。主管人体脏器诸神的神就是无英神,无英居于胆。子时胆经运行在子时练功是在命时练功,是守命,可以是生命延续。12足厥阴肝经。丑时(1~3时)运行,是足厥阴肝经的运行时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沿足背向上至内踝,从腿内侧上行达腹中,挟胃旁属肝、络胆,上横隔散布胁肋,循喉后进鼻连接目系上前额与督脉交会于巅顶。支系从肝过膈入肺接手太阴肺经。寅时,3~5点钟手太阴肺经又开始运行,一天十二个时辰,十二正经不停地顺序运行。(2) 经络流注顺序及相互表里关系。① 经络流注顺序如表中实线标示的方向,手阴经入手阳经→足阳经入足阴经→手阴经……,从上表中可见阳明对阳明,太阴对太阴,太阳对太阳,少阴对少阴,少阳对少阳,厥阴对厥阴,非常有规律的运行。② 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运行规律如前所述。③ 表里关系如上表中虚线所标示,十二经组成六对脏腑表里关系。3.五行属性人体五脏的五行所属是这样: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内五行相生由火起,心属火,火生土(脾),土生金(肺),金生水(肾),水生木(肝),木生火。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说,从“制心”入手是最关键的。心中保持平和的状态,坦坦然然,这时心火下降,像太阳普照大地一样,地气自然上升与天气相合,这种状态就是“火生土”。脾土的阳气上升化为津液,来滋润肺金。这就是“土生金”。肺气清,气血即化成阳水。阳水就是肾水。这就是“金生水”。肾水充满,元精积足,肝气舒畅,这是“水生木”。肝木得水润,肝气平和,自然心火下降,这是“木生火”。就这样五行圆转,周而复始,身体自然健康长寿。人体五行相生则百病不生。如上表中所表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脏属阴,腑属阳,如:手太阴肺经属阴金,手阳明大肠经属阳金,大家记住了这些规律、关系,就可以自我调理,你的哪条经络运行的通,你就不会有感觉,哪条经络不通,它要通过去,你就有了感觉,疼痛、酸楚……你就可以按其运行方向按摩、点揉、轻轻拍打,自我疏通经络,自行调理。所谓金、木、水、火、土,这叫五才,有五个方面的作用,五行有顺、逆之说,顺五行者生,逆者死。顺五行是:水、木、火、土、金,这是气功家的排行,五行是五才规律地运行起来。一般五行家排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1) 木,代表上升。太阳的上升,象征着春天,所以春天治肝病较好,肝气上升象征着身体健康,是升发的颜色,绿,我们一般说青色,它既代表绿色也代表生命。(2) 火,象征熊熊燃烧的太阳的状况。火心要虚,火心实则亡,火特热,燃烧,中空,代表向上升发,颜色红,心的功能是供给营养的。(3) 土,平稳、厚重、平衡。是最高尚的,也是最低下的,永久的,长远,缓慢的。居于中,颜色黄,脾脏就有这种作用,整个生命都是由脾供营养,木生于土、克土。(4) 金,沉重,下降,萧瑟,颜色白,“万物萧萧而寒冷”。金具有横扫一切的杀气,金克木,金主疼痛,肺属金,所以入肺经的药可止疼痛。骨伤药止疼痛,可以和治肺经的药相通,和治妇科药相通:止血、活血、阵痛,肺主一年的更新由始。(5) 水,平稳、柔和、属凉,能滋土、灭火,是向上的,其特性是“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两重性,可因它而生,也可因它而亡。颜色黑,肾属水。人会因肾而生,因肾而死,肾津人生,肾枯人死。黑色代表不消停、深远是一切颜色的终归和开始。4.五行、五味与脏腑、方位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味酸、苦、甜、辛、咸方位东、南、中、西、北脏肝、心、脾、肺、肾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一天中的经络时间分布表是怎样的?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如下: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扩展资料: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经络

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

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

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中医学中人体有十二条经络,它的主要运行的时间各有不同,而一天刚好有十二个时辰,不同经络疏通的时间对应不同的时辰,下面了解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

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1

中医的12条经络包括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经,

对应的最佳疏通时间分别为:

子时(午夜11点-凌晨1点)

丑时(凌晨1-3点)

寅时(凌晨3-5点)

卯时(早晨5-7点)

辰时(上午7-9点)

巳时(上午9-11点)

午时(中午11-1点)

未时(午后1-3点)

申时(下午3-5点)

酉时(傍晚5-7点)

戌时(晚上7-9点)

亥时(晚上9-11点)

疏通经络多采用按摩的手法,疏通前可用毛巾热敷局部,每次按摩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每天可按摩一次。

此外,经络疏通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因此建议患者到医院中医科就诊,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2

⑴1点——3点,是肝经运转排毒的时间。此时应睡觉。如果此时不能入睡,长时间对肝脏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为人体内的毒素没有排泄出来,令人面色暗淡无光。

⑵3点——5点,是肺经开穴时间。是人体吐故纳新,排除肺内毒素的时间。

⑶5点——7点,是大肠经开穴时间。此时起床可以喝温开水,清理大肠内的残渣。

⑷7点——9点,是胃经开穴的时间。有胃病者可食用养胃食品。 早餐要吃易消化的食物。

⑸9点——11点,是脾经开穴的时间。是护脾的好时间。此时正是消化早餐食物的时间,因而不宜食其他食物。

⑹11点——13点,是心经开穴的时间。如有条件可睡一会觉。哪怕只有20分钟时间对心脏都有很大的好处。

⑺13点——15点,是小肠经开穴时间。此时中午进食的食物已进入小肠,逐渐消化。此时不宜吃更多的食物。

⑻15点——17点,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段。此时应多喝水,有利于排除膀胱内的毒素。

⑼17点——19点,此时是肾经开穴的时间。此时最不宜行房事,以免损害肾功能。

⑽19点——21点,此时是心包经运行的时间。不宜大喜大怒,此时不宜做多心脏有刺激的`事情,也不宜看使心脏激烈跳动的节目。

⑾21点——23点,此时为三焦经开穴运行时间。由于三焦经为全身气血循环的经络,同时也与头、面神经体统有关。此时宜平心、静气、恬淡平和,准备入睡。

⑿23点——1点,忙碌了一天已经入眠,此时是胆经开穴时间。这个时间要保证人体在休息,睡眠状态是最重要的。

按摩十二经络的最佳时间3

面部经络按摩手法

一:推法

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的 一定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推法可分为分推法和合椎法。分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的中央部向不同方向推开。分推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 协调一致。合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两侧向中央部合拢。要求同分推法。两法常配合应用。推法可以疏风活络,健脑宁神,并可缓解肌肉组织痉挛,使其放 松,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二: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或肢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要求按压方向垂直,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皮下组织 的深部。此法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常与揉法合作,称为按揉法。按法有明显的开通闭塞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使机体内氧化作用增强,还能消除淋 巴管内的瘀滞状态,增加组织的营养而消除水肿。

三:揉法

用手指指端在面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小幅度的旋转、滚动、摩擦等动作,揉法与摩法有一定区别,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吸定一部位,并带 动该处皮下组织;而摩法只在体表环旋、抚摩,并不带动皮下组织。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可以结合应用。揉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肿胀、调节新陈代谢、增 强面部肌肉弹性的作用。

四:拿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拿捏松弛的肌肉(如颈项部)和软组织的一种动作。操作时,要求各指指腹拿住肌肉,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手 法要轻而灵活,力量适中。拿法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使松弛的肌肉恢复正常,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能力。

五:擦法

用手指罗纹面或掌心附着子皮肤表面某一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的摩擦,擦时用力不要太大,动作要均匀连续,用力要稳。擦法对皮肤及皮下穴位有柔和温热的刺激作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六:摩法

用双手指端或手掌,在皮肤表面作环形平滑运动,手法适中,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摩法有温经通络,消积散瘀的作用,可使面部表皮死细胞脱落,改善汗腺与皮脂腺的功能,加速淋巴和血液的流动,良性刺激末梢神经。

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

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

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人的十二经络是很重要的,在中医里很多疾病都是通过十二经络来治疗的,每个经络运行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这问题吧,希望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1

1、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3、辰时(7点到9点)是足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4、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6、未时(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7、申时(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8、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9、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1、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2、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

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

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

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

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

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

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2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如下:

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人体十二条经络的运行时间3

人体经络走向

胆经—肝脏—肝经—肺经—大肠—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

清晨03:00—05:00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

寅时血气流注于肺,称为「手太阴肺经」。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有些医师认为严重气喘患者,应在此时起床服药,治疗效果会更好,且宜吃补肺饮食,如燕窝、银耳等。

早上05:00—07:00大肠经,吃蔬果排便顺

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蔬菜水果。

早上07:0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

辰时血气流注于胃,称为「足阳明胃经」。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也是早餐在中医里很重要的因素。

早上0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

巳时血气流注于脾脏,称为「足太阴脾经」,此时是人体气血最旺时期,因此不宜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行补养,都要很小心。

中午11:00—下午13:00心经,适度午睡佳

午时气血流注于心经,称「手少阴心经」,很多人说中午不宜剧烈运动,就是担心在心经气血充盈时,造成血脉运行紊乱,血不归经,因此应适度休息,但午睡不宜过久。

下午13:00—15:00小肠经,肠胃要休息

未时血气流注于小肠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此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外;未时过后肠胃开端休息,此后的晚餐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

下午15:00—17:00膀胱经,多喝水利排泄

申时血气流注于膀胱,称为「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为肾之腑,两者均属水,因此这段时间要多补充水分,有助膀胱排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泌尿系统的代谢。

下午17:00—19:00肾经,任务完毕多休息

酉时血气流注于肾经,称为「足少阴肾经」,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由于此时是任务完毕需稍事休息之时,因此不宜过劳。

晚上19:00—21:00心包经,晚餐别太丰盛

戌时血气流至心包经,称为「手厥阴心包经」,在中医来说,心包经主泻、主血,因此若晚餐吃得太丰盛,易生亢热而致胸中烦闷、恶心,因此建议晚餐不宜过腻,餐后要休息,运动以散步的方式最好。

晚上21:00—23:00三焦经,少喝水

亥时气血流至三焦经,称为「手少阳三焦经」,掌管人体诸气通往各脏腑,是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特别是人体上肢,以及排水的肾脏均属三焦经掌管范畴;此时阴盛,要安五脏以利睡眠,注意睡眠时不要特别压迫到某侧的手部,容易水肿的人睡前不宜多喝水。

深夜23:00—01:00胆经,勿熬夜

子时血气流注于胆,称为「足少阳胆经」,此时天地磁场最强,胆经会引导人体阳气下降,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端;熬夜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神经症状,因此宜多休养。

凌晨01:00—03:00肝经,愉快入眠佳

丑时血气流注于肝,称为「足厥阴肝经」,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肝脏排毒功能。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