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炼丹第58签,第七签洞宾炼丹求姻缘
关帝灵签求解:11签--韩信功劳不久,7签---吕洞宾炼丹
如果只是从签上来看,“韩信功劳不久”的下下签指的是高就低成,在刚到他处,会有一番吉运,以至于会有富贵荣华相随,但是,天道循环,运过之时,却是形单影只之势,风水流转,只落为他人作嫁。而“吕洞宾炼丹”的大吉签则是指只要你平心禁欲,自有贵人相辅,虽是无大贵之气,却是有合家安康之相,如果你是要第一之签,那你到了他处,切勿久留,宜于顺风脱身,如果你选第二之签,那你只需要留在自处,安心清欲,则自有福缘,求签需心诚,行签之言则需意至,到底能不能达到你想要的结果,这就要看你选签之后的心是否净了
求签 古文翻译
文:宜兰道教总庙三清宫王注:此套由宜兰县冬山乡得安村三清路道教总庙三清宫所注释的雷雨师签,言简意赅,有茅塞顿开之感;若是再参合本博客另两篇博文,【竹林版雷雨师签】及【文武庙关帝灵签详解】,定能编写出一套出色的雷雨师签签解。第一签、甲甲、大吉。十八学士登瀛洲。巍巍独步向云间,玉殿千官第一班,富贵荣华天付汝,福如东海寿如山。圣意:功名遂、福禄全、讼得理、病即痊、桑麻熟、婚姻圆、孕生子、行人还。解曰:此签谋望事绪。无不遂意。但各有所主。官员占此。有超越之喜。士人有功名之庆。占前程者。福寿绵长。占事业者。根基稳固。若谋望求财。多主有名无实。为语多空虚也。释义:云间。青云之上也。巍巍独步。许其足踏青云也。玉殿千官。乃是天曹仙吏。第一班。仙吏之最贵者也。荣华富贵。自天作主。天已付之。自然福寿无涯。如海。言福之广远。如山。言寿之坚永。上上大吉。须要人地相当则应。解签:犹如平步青云,一切皆可如愿实现,不论是福、禄、寿、喜,都能圆满,并且有超越的现象,可拔得头筹。自然而然地就能享有荣华富贵,这都是上天所给予的恩惠,所受的恩泽相当浩大,福气如海之无涯,寿如山之隽永,必须懂得珍惜。可说是得到了天时的配和,只要再加上地利及人和,则无往不利,是上上签。东坡解:云间独步、拔萃超群、名登甲第、谈笑功勋。终身光显、皆天所相、禄厚寿高、意称谋望。碧仙注:月里攀丹桂、成名步玉畿、求谋皆称意、万事足无疑。第二签、甲乙、上吉。韩蕲王西湖骑驴。盈虚消息总天时,自此君当百事宜,若问前程归缩地,须凭方寸好修为。圣意:讼宜和、病宜祷、功名有、迟莫躁、求财平、问婚好、若妄为、身莫保。解曰:此签前运不佳。前事蹭蹬。自此以后。渐见顺利。若问究竟归结。全在存心种德。方得成实。倘值境遇遂意。顿忘前因。暗损心术。必至有始无终。自贻后悔。勉之慎之。释义:盈虚消息。天运之常。人生穷通得丧。亦似此无有定在。言占者曾未遇时也。自此相宜。困极而亨。所谋遂意也。前程归缩。是收成结果之地。方寸修为。戒占者勿损心田。勿害天理。及早积德修因。遂终有庆矣。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唯所自择何如耳。解签:曾经遇到不顺遂的过去,到现在也该是转运的时候了,之后会渐入佳境,但不可因此而骄纵。如能从心做起,随时随地都能发出善的念头,积累福荫,必会有美好的未来。此签的重点在于心里的想法,如能以善念出发,必能排除万难达成目标,但如有偏斜的歹念,则会为自己招来厄运,不可不慎。东坡解:万事乘除、随时而处、否极泰来、事无龃龉。收成结果、方寸修为、切莫妄动、万福来宜。碧仙注:祸福从天降、存心万事宜、若还无妄作、祸散福相随。第三签、甲丙、中吉。张公艺九世同居。衣食自然生处有,劝君不用苦劳心,但能孝悌存忠信,福禄来成祸不侵。圣意:问名利、自有时、讼和吉、产尚迟、病可治、婚未宜、宜谨守、免忧疑。解曰:此签只宜守旧。不可贪求。但存中直。却得两平。须以孝悌忠信为本。自有福禄来成之应。若思强取强求。反招意外之祸。占者循理守分则吉。释义:衣食自然。言衣食各有定分。生处有。言系人生命理所载。不可强也。不用劳心。劝人安分。孝悌忠信。劝人务本。孝悌所以尽伦。忠信所以处事。如此为人。自蒙上天鉴佑。福禄来成。言福集而禄臻。俯仰称意。祸不侵。凡事有吉无凶也。全在修为。不可背本。慎之。解签:人生自然该有的衣食住行,在冥冥中自有定数,该吃多少、该用多少,都有一定的份量,不可太过强求,如果一餐吃一碗饭就饱了,一时贪心吃了两碗,也只有苦了自己的肚子了。如果能从人伦的孝悌做起,对上尽忠,为人诚信,相信福禄自会天成,祸患与你无缘。此签重在自我的修养,谨记孝悌忠信,则必能去灾解厄,吉运自现。东坡解:富贵前定、何须强求、徒劳心力、反致伤忧。事亲待人、动合循理、天必佑之、有泰无否。碧仙注:随缘安分、直道而行、心中无愧、自然和平。第四签、甲丁、下下。张翰忆鲈鱼。去年百事可相宜,若较今年时运衰,好把瓣香告神佛,莫教福谢悔无追。圣意:功名滞、求禄轻、讼不宜、婚难成、病难愈、行阻程、若求吉、祷神明。解曰:此签吉事已去。凶祸将来。官事临身。是非自至。凡事谋望不成。求财交易不就。所为皆不利。急宜祈祷神明。积德回天。庶不致贻后悔耳。释义:去年相宜。已往之吉。今年运衰。见在之凶。瓣香告神。劝人早植善果。感格神明。庶可转祸为福。若无神佛扶持。则福力衰谢。殃咎并临。伫见噬脐之悔。将何及哉。占者宜早修省也。解签:去年的运势相当顺遂,几乎想做的事都可以成功,相较于今年,则出现了明显的衰运,这就是人生,可见的厄运是无法避免了,该如何将伤害减至最低呢?不如诚心的祷告神明,以诚挚的心焚香膜拜,如能得到神佛的帮助,则能转危为安、转祸为福,若无真心祈求,祸患无法避免,将后悔莫及,还是尽早修为吧!东坡解:先吉后凶、时运将否、谋事无成、顿非前比。秉诚祷神、以求福祉、若无远虑、悔无及己。碧仙注:好事从前过、时衰祸渐来、顶天并拜地、庶可保无灾。第五签、甲戊、中平。吕蒙正守困。子有三般不自由,门庭萧索冷如秋,若逢牛鼠交承日,万事回春不用忧。圣意:财禄耗、功名迟、讼终吉、病可医、婚宜慎、行人归、待时至、百事宜。解曰:此签先忧后喜。见在主意不定。进退无据。景况甚为冷落。等子丑交承之际。远应年分。近应月日。自有更新气象。如春来万物发生。此前大不相同。凡事待时。终有成就。释义:三般句。有二解。一作心口意。三者游移不定。一作富贵寿。三者杳茫无据。总是不能自主之意。秋景冷落。门庭似此。萧索可知。牛鼠交承。乃是子丑接续之际。言有好光景在后。至此才得遂意。万事回春。言事事起发。如草木春日向荣。皆足赏心悦目。何忧之有哉。现须耐守为吉。解签:此时的你是万事都无法随心所欲,就算是连最简单的沟通,都是词不达意,连朋友都忘了有你这个人的存在,可说是冷到了极点。厄运总是会结束的,只要过了子丑的交接转换,就会有美好的未来,会犹如春天的来到,将不必忧愁,此时只是日出前的黑暗。子丑交换最久可能是鼠牛年的交换,也可能是鼠牛月或鼠牛日的交换,不论还要多久必须忍耐,迎接美好的未来。东坡解:荣枯有时、不由人力、泰运将亨、终于否极。月日子丑、凡事皆吉、如木逢春、才见荣益。碧仙注:事有不如意、常存忍耐心、时来皆顺受、福至祸无侵。第六签、甲己、下下。相如完璧归赵。何劳鼓瑟更吹笙,寸步如登万里程,彼此怀疑不相信,休将私意忆浓情。圣意:功名无、财禄散、病难痊、防产难、婚不成、讼未判、行人迟、空嗟叹。解曰:此签谓之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须防有面是背非之人。从此簸弄。彼此怀疑不信。前此浓情。今已中变。何用私意系恋。自取烦恼。凡事拨开迷妄则吉。释义:鼓瑟吹笙。小雅宴嘉宾之诗也。茍非其人。何劳为此。寸步万里。言觌面不能相识。彼此怀疑。此人已不可交。此事已不可就。即应当几立断。若更以私意。忆彼浓情。不唯徒劳罔功。必将更受其累。休将二字。禁止之词。戒占者急当自悟也。解签:虽然你以很热忱的心与人交往,但对方却是个里外不一的人,看起来和你是那么近的距离,但却永远也无法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显得相当陌生。如果你还陷在过去的浓情蜜意之中,将自己沉浸在过去,将万劫不复,因为彼此已经产生了怀疑,倒不如就此放下,不必再为此事或此人努力,或许伤害就到此为止,及早清醒才是。东坡解:凡事劳心、有退无进、谋望不成、怀疑不信。求合未合、将圆未圆、只宜守己、不宜变迁。碧仙注:两下怀疑、咫尺万里、何用绸缪、从此中止。第七签、甲庚、大吉。吕洞宾炼丹。仙风道骨本天生,又遇仙宗为主盟,指日丹成谢岩谷,一朝引领向天行。圣意:图名遂、求财丰、讼得理、病不凶、行人至、梦飞熊、阴地吉、婚姻仝。解曰:此签贵人占之。有荐拔之喜。仕人占之。有飞腾之兆。庶人占之。有百倍之利。方外占之。有仙升之期。病患占之。有医药之缘。亦恐有正应反应不同。占者审之。释义:道骨天生。夙有道缘也。仙宗主盟。仙阶得路也。指日丹成。冲举当在指顾间。引领向天。身在云霄之上矣。方士占之。上上大吉。文士当系玉堂清品。他事则嫌空幻。未可全以吉断。解签:比别人幸运的是天生就有道缘,而且又遇到高人的指点,可以很顺利的寻得求道之路,而且可以一路顺遂,得到不错的成就。此签又可解为求医者可求得良药,但又有仙升,即作古升天之意,故求签者要小心处置。此签虽是大吉,但除了以上所提之事,对其余事情几乎都无任何影响,所以不可全部判断为大吉签。东坡解:天生富贵、况得神助、凡骨成仙、升腾云路。庶人遇贵、财物皆聚、百事大吉、何必疑虑。碧仙注:问病三日内、须逢好手扶、若还求富贵、云路是亨途。
各行各业的祖师都是谁?
1、木匠尊奉鲁班。旧俗极具讲究尊师重道。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户题名为“天地君亲师”或称“天地国亲师”,其中“师道”列为五尊之一。2、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3、教育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旧时书生、学子、学童在家中正堂,私塾、县学、府学、大学均在正厅供奉孔子牌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于教育并著述立说,史称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贤人七十”。4、酿酒业凡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杜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说文解字》称其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传言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5、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鸟等,为当时杰出的发明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仪狄关帝灵签97签和第七签解签
不需要换,继续现在的岗位,只要时机一到你就能平步青云了。哈哈求解事业运势抽一吕祖灵签 古人王道人炼丹人转丹成白日升神仙有数利...
020→二十签→古人→王道人炼丹 签文 九转丹成白日升。神仙有数利人营。 一朝走马龙行会。此是荣华一美因。 解曰 大约难耳。修道炼丹者。坚心持节。致于道成。 炼丹之时。最为重要。 卦象 进一步好一步。到一处胜一处。行行复行行。切勿稍驻足。 守...
天竺山在哪里 哪里的风景怎么样 好玩不
陕西山阳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 天竺山崔嵬而奇险,闻名遐迩。唐代罗公远、宋代理学家邵雍都在此山隐居。山峰最低海拔1255米,最高海拔2074.4米。山有七峰相对,主峰有北峰大顶山、东峰铁钟坪、南峰虹池梁、西峰松树荡。峰隙终年云雾缭绕,古松虬枝,苍翠欲滴,奇石突兀,多姿多态,与雄伟的古建筑相互辉映,浑然成趣,游人至此,如临仙境。最为壮观的是“天竺云海”,雨过天晴,团团白云汇聚于山腰,向开铺展弥散,刹时形成波涛滚滚的海洋 天竺山,好似“水漫金山”。东西侧壁立万仞,壁上碥道,皆人工凿成。人称“阎王碥”。西侧碥上有铁索,险峡处有独木桥;临箭河处有著名的七里峡。两壁对峙,仰望青天一线,藤蔓交接,绿荫翳天,一溪南泻,水声如雷,大有一夫挡道,万夫莫开之势。陈鲁斋先生《登天柱山》诗曰:“置身如在九霄中,万里川原一览空,呼吸可能通帝座,壮怀直欲问天公,悬岩峻峭巨灵劈,大地撑持砥柱间,秋色西来风日丽,下方佳气郁葱葱”,这正是对天竺山雄伟气势的真实写照。天竺山自然资源丰富,景致迷人。公园绚丽多彩,四季各异。阳春,山花烂漫,五彩缤纷;盛夏,绿茵满坡,凉爽宜人;金秋,红叶似火,野果飘香;严冬,银装素裹,青松映雪。园内有森林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4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果子狸、狐狸、豹猫、锦鸡、青羊、杜鹃等。园内人文景观60余处,其中古迹6处,景点58个。石水塔,建于宋朝,位于铁瓦殿后百米,塔高丈余,围数尺,传为铁板道人所造,共3座,外呈圆形,传神生动,工艺独特。双峰观,是战争年代我党领导人李先念率军由湖北到商洛,在此休整之地;云盖寺,宋邵雍在此隐居时新建。藏经洞,清蜀僧超古禅师为藏经所凿。上天堂,建于南北朝时期,为最早的宫观遗址。药王庙,在主峰山腰两千米处,明石刻“药王庙”3字至今无损。除此,山麓有黑龙洞、朝阳洞、穿心洞等24洞,有绣女峰、叠翠峰,三星峰、飞身峰等12峰,有月亮石、葫芦石等12石。公园附近还有祖师洞、焦赞孟良洞、仙佛洞、元觉寺、擂鼓台、蛮王石、箭石垭、僧道关等。自汉以来,天竺山就是道教活动的中心,历代建筑古寺庙10余处。民国前上山僧尼很多,1960年有20多人下山还俗。近年又有僧尼上山,香火甚盛,游客众多,每年有10万多人次,天竺山古建筑群对我们研究道教的历史和汉、唐的塑造艺术有重要价值。陕南仙境天竺山位置天竺山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天竺山镇。历史山阳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先念率领的中原部队突围到陕南后,曾在山阳的三官殿、三槐、长沟口等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多次激战,许多革命英烈鲜血洒在长沟,忠骨埋在山阳。气候长沟镇地处鹘岭南麓,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山地占96%,土壤以黄沙土为主,气温属温带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海拔为800—2074米,年平均气温为10℃—13℃,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无霜期200天,属高山气候区,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河谷阳坡为一年两熟,盛产药材、柿饼、核桃、板栗、柿子酒、腊猪肉、竹编制品、火纸等。人文自然景观山阳有人文、自然景观多处,其中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旧址2处,革命烈士陵园3处,古洞、庙宇多处,古树名木多株。天竺山是陕西道教胜地之一,目前山上道观有铁钟等5处,男女道徒30余人。1992年11月被陕西省林业厅批准建立“山阳县天竺山森林公园”。2003年经省林业厅批准,成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面积1058公顷。山上以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为主,各类树木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动物有豹、蟒、林麝、獐子、锦鸡、鹿、果子狸等珍稀动物几十种;还有十里香、天麻、灵芝、三步还原丹、草蝉蛹等几十种天然名贵药材。山上劲松苍翠,林海茫茫,壁立万仞,奇峰叠出,涧出天表,庙古洞幽,烟岚迷离,有各种大小不同240余洞,可游览点60余处,其中有12峰、3井、6岩、9处宫观等名胜。古今名人占籍、传道、观光者众。民间关于天竺山的传说和故事非常丰富,还有许多赞颂天竺山的诗文传世。宋代邵雍写天竺山“一簇烟岚锁乱云,孤高天柱好栖真……”;清朝僧人超古写天竺山:“山势崔巍凌碧汉,层层脚下乱云披……斯时徒具摩天手,摘得星来付与谁”。清末科拔贡陈愈愚写天竺山“置身如在九霄中,万里川原一览空。呼吸可能通帝座,壮怀直与问天公……” “石峡线天”的七里峡,位于长沟镇南边,景区有三里峡、七里峡两段。东西两山壁立万仞,傲然对峙,峡中最窄处观天一线,峡中有道教活动地祖师洞,还有焦赞洞、孟良洞等多处,奇景有江心鱼推磨,杨八姐蹬石等,游记诗文颇多,较著名的是清同治年间举人张映辰所写的《七里峡》:“分驰两峡走云连,仰面惟窥一线天。谁遗五丁通鸟道,飞泉如雨雨如烟”。 天竺雄峰、石峡奇观、神秘道教、丰富特产、古朴方言、淳甜民情等等,都将是长沟镇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发展的丰厚资源和依托所在。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长沟镇这个天竺脚下的深山闺秀必将“千呼万唤始出来”,以它原始、神秘、古朴但又文明、进步、时尚的秀色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特产交通天竺山森林公园,北距西安市210公里、商州市91公里。去天竺山旅游,可由西安火车站对面陕西省西安汽车站乘车,3个多小时可到。然后由山阳汽车站乘坐山阳-----法官的班车,从僧道关口下车,约往里走2.5公里左右。西安---合肥铁路已动工兴建,建成通车后,可乘火车在商州站下车,再换乘汽车前往,旅游交通更为方便。九眼莲、魔芋、龙须草制品、核桃、板栗,为游人提供购物选择。 现商(州)漫(川)高速已经与2010年初通车,可在西安乘坐西安---山阳班车(全程2.5小时左右),完了从山阳汽车站乘坐山阳---法官班车从僧道关出道口即可(0.5小时左右),预计从西安到天竺山森林公园近3小时可到。从南上可从湖北境内的武汉走汉(武汉)十(十堰)高速到漫川关再往西安方向走十几公里即到天竺山服务区,附近有出口可进山。 天竺山森林公园附近有农家乐、宾馆等,确保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历史由来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早在东晋时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境内)人,在广东罗浮山隐居之前,曾到豫、荆、襄等地游历,而山阳又距豫南、襄阳不远,所以,他到过馒头山是有可能的。民国十八年刊本《增修山阳县志》卷一亦写道,“羊仙洞在馒头山,昔人于此得道飞升,传云即葛洪也,入罗浮山去。又口头东十里,有深洞,碑记‘葛洪修炼处’。 唐时的著名高道罗公远曾在天柱山修道。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卷一《古迹》记述,“天柱山 ,一名天竺山,唐罗公远、宋邵康节(邵雍一引者注)皆隐于此。”[2]罗公远,又名思远;鄂州(今湖北境内)人,一说为彭州九陇县(今四川境内)人,《太平广记》卷二十二、《云笈七签》卷一百三十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五均有其事迹。如:《太平广记》中《罗公远》条记述,公远自幼好道术,唐玄宗亦酷好仙术,有一次玄宗与张果、叶法善手中各握棋子,未让公远看见而要他猜各人手中之物,公远以无物相告,二人张开手,均无棋子,原来棋子已在公远手中;还写道,开元年间又一次中秋赏月,公远以拄杖为桥,请玄宗同登月宫,听霓裳舞曲。这些记述颇多神异,难免有小说家言或传说。其中亦有颇具哲理之言,如玄宗请公远教其长生之术,公远对曰,“我命在我,非由于他,当先内求而外得也,刳心减智,草衣木食,非至尊所能。”[3]这段话反映了罗公远对道教养生的真知灼见,他重申了道教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观,指出要长生久视,应先内炼而非外求,清心寡欲、草衣木食的艰苦修炼,帝王是做不到的,言外之意,帝王的生活如果不改变,要想长生是不可能的。罗公远有著述传世,《道藏》中收有《真龙虎九仙经》二篇,罗公远、叶静能注。叶静能亦为唐玄宗时的道士,以擅长符箓请神役鬼、驱邪治病、兴云致雨等奇术深受玄宗宠信。罗公远、叶静能在《真龙虎九仙经》注中写道,“夫金丹大药,皆在冥心。心若一着,无有不成。若蒙至人传诀,依法修之,切在戒慎分明,静室息诸事,想恍惚之中有神曰灵冥也,炼五脏气方成大道。故《道德经》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4]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修炼在当时由外丹向内丹转变之端倪。 据山阳地方志记述和当时老道长口传,唐末宋初大名鼎鼎的高道吕洞宾亦到过天柱山 。《山阳县志》卷一《古迹.仙人龛》记载,“相传吕纯阳、韩湘子游憩于此,故名。”[5]同卷《古迹.天柱山 》亦记述,“又传吕洞宾曾多次于此山,有摘星岩、摩天岩、净瓶峰、雷神洞。”[6]八仙的故事使吕洞宾、韩湘子在我国民间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据有关史料考察,吕洞宾、韩湘子均有其人,但韩湘子系唐朝官员,是唐代大文豪韩愈侄子,而韩愈确有族侄,颇有道术。 吕洞宾是唐宋内丹道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人物。洞宾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以字行世。他与其师钟离权的内丹修炼理论,在中国道教史上被称为钟吕金丹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吕岩》写道,“其自作传云:吾乃京兆(今陕西关中)人,唐末屡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子,传授延命之术,寻遇苦竹真人传授日月交并之法,再遇钟离,尽获金丹之妙。吾得年五十道始成。”“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晒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慎,三断色欲,是吾之剑法也。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见?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7]从这些记述不难看到他修道的经历、承传及其丹道思想。吕洞宾主张修道最重要是身心和生命的修炼,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说。他的丹道理论对全真道内丹修炼影响甚大,被尊为全真道“五祖”之一。有关吕洞宾在陕西的活动,史籍多有记载,《雅言系述.吕洞宾传》称其为潼关以西人,唐朝咸通( 860 -873)初年,举进士不第。后因黄巢起义,社会动荡,遂携家隐居终南山,学道家老子之法。《宋史.陈抟传》亦写道,陈抟在华山隐居修道时,“华阴隐士李琪……;关西(古时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市为关西或关右——引者注)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8]据上述史料分析,吕洞宾在天柱山一带修过道是完全可能的。 元朝时,全真道倍受尊崇,甚为兴盛。陕西乃全真道之发源地及重要的活动市,道观的兴建和道士、信众的崇道十分普遍,天柱山市兴建的元纬宫就是全真道在当地发展的有力证明。元纬宫系元朝著名高道宋德方主持修建,据《增修山阳县志》载,元纬宫“在城西南山麓,俗名宫为南庵,道院曲流为县八景之一。”[9]《山阳县志》卷三《坛庙》记载,“县城西一里许,有胜概名曰南庵,后倚笔架山,前接紫微峰,左山环峙,右水绕流,盖天地造设之佳处也。” 据李鼎《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师祠堂碑铭并引》、元好问《通真子墓碣铭》、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等道教史料记载,宋德方(1183一1247),字广道,道号披云,山东莱州掖城人。先后师事全真道“七真”中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请远赴西域时,德方为随行的十八位门人之一。返回燕京后,与丘处机同住于长春宫,奉丘之命,任教门提点。他办事认真,一举一动,无偏私而有规则,道俗莫不服其德能。宋德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儒、道典籍如《春秋》、《周易》、《中庸》、《大学》、《庄子》、《列子》特别喜爱,努力研读,对其它的诗文与历史、诸子百家著作,亦多有涉猎。他在搜集、整理、刊刻道经和修建道教宫观方面尽力甚多,成效亦甚大。丘处机逝世前,十分重视整理和刊刻《道藏》之事,他曾专就此事和门人宋德方商议,对道教经典的大量散失深为遗憾,认为应当努力完成恢复和整理这一与道教发展关系非常密切的大事。然而,丘处机也深知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去实现这一宏愿,遂将此事交宋德方日后办理。丘处机对宋德方说,兹事体甚大,我则不暇,他日尔当任之。丘逝世后,尹志平接任掌教,亦继承其之遗愿,非常重视刊刻《道藏》,委托宋德方总管筹办此事。宋德方与门人秦志安等详细策划,又得丞相胡天禄资助白银1500两,遂于元太宗九年(1237)起开始整理《道藏》。由于任务繁重,设立了27个经局承担此事。他们不辞辛劳,行程数万里,搜罗遗逸道经,增补亡缺,以《大金玄都宝藏》为基础,校对付刊,历时八年,于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44)全部完成,亦名《玄都宝藏》,共7800余卷,实现了丘处机的遗愿,是全真道教历史上的又一创举。由宋德方建立的全真道宫观,“自燕齐及秦晋,接汉沔,星罗棋分布,几百余区。”元纬宫即是宋德方主持修建的一百多处道观之一。[11]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朝廷即赐宋德方“清虚大师”;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 ,朝廷又赐号“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又追赠“玄通弘教披云真人”,著作有《乐全集》。 明朝以后,国内不少地方全真道衰落,陕西的全真道虽然不如元代兴盛,但却有一些道士弘道甚为得力,成就亦显著。如佳县白云山,因道士李玉风(亦作玉凤)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605)到此隐居弘道,“施药济人”,“岁旱有祷即应”,后经任尚书的陕西韩城人薛贞上奏朝廷,“敕赐道经一藏,封为‘玉风真人’”[12]。 在属于陕南市的天柱山 ,明朝时四川籍全真派道士李本善到天柱山弘道,收徒刘合明等。李羽化后,刘合明承师遗志,主持天柱山市全真道事务,大力弘道50余年,收徒100多人,修复了不少道观。刘合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羽化,其徒余教民继承刘合明主持道务30余年,使全真道在天柱山市得以延续[13]。 明孝宗弘治(1488—1505)年间,有一位居住在山阳名叫雷贤(字宗鲁)的人,某日出游,在南庵道观旧址上捡到琉璃瓦残片,上面刻有“至正元年道正宋披云”字样,感慨非常,乃以继承宋披云(德方)弘道之志为己任。雷贤捐资金、请工匠,历时10余年,终于使元纬宫在元朝宋德方昔日修建的旧址上重新落成。余庆在《南庵元纬宫记》中根据自己的亲眼所见写道,元纬宫“前后宫殿,峨然翚飞,东西栋楹,耸尔壮丽,且装塑神祇,像貌威严,光彩绚烂,令人凛凛起敬。至于四面墙垣,气象开阔,高映云日,观者摩肩接迹,赞口同声,是皆始于宗鲁之所创也。”[14]这些记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年天柱山市的道教盛况。 明朝中期以后,天柱山一带全真道的活动日渐衰微。清乾隆二年(1737),全真道士李永明由湖北武昌到天柱山,先后收徒100余人。但后来这一支未能在天柱山承传下来。 现今天柱山全真派道士的承传,系由清朝中叶武当山太子坡道士王圆吉到天柱山弘道,延续下来的道脉。所以,现今天柱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尊武当太子坡为其法嗣之源。王圆吉到天柱山后,与其徒吴明慧、张明秀、刘明玉等大力弘道,修复道观,刻印道教典籍20余种,门人达500多人。王圆吉羽化后,吴明慧(道号道隐子)继其师掌天柱山道教事务,勤奋耕耘,著有道书《度人秘录》、《修炼丹术》等,皈依弟子超过1000人。 1925年吴明慧羽化,由其高徒张至正(道号安连子)继承吴明慧遗志,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努力弘扬全真道。张至正与天柱山道众一起,经过10余年艰苦努力,修复了铁瓦殿, 云盖观(又名大顶)道观,又在铁钟坪创建双峰观道场,建有主殿4座,配殿3座。主殿名为“通明殿”、“斗姥殿”、“无极殿”、“万圣楼”,配殿名为“灵官殿”、“娘娘殿”“太白殿”,还建有钟楼、鼓楼、客厅、厢房等房屋100余间,住观道士人数最多时达100余人,使双峰观成为天柱山道教史上修建的道观中规模最大的道观。 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李先念部队转战商洛市。1946年夏秋间,李先念率约300人的部队在极端困难之际,从漫川关走山路到双峰观,受到张至正大师热情的接待,部队隐蔽山中半月。分别时,张至正为确保李先念的安全,特地为李换上道装。 中华人民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在天柱山道教界贯彻落实得比较好,据1952年统计,当时山阳县共有道观37处,庙房478间,乾道123人,坤道99人,其活动中心天柱山有乾道38人,坤道29人。1956年,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的张至正道长当选为山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1958年春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的理事扩大会议。张至正亦积极响应号召,组织道众学习报纸和的有关文件。 但是,五十年代末期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贯彻出现失误,天柱山市的道教活动遭到不应有的冲击,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状况:1960年,以张至正为首的40多位道士遭受批斗,同年,张至正蒙冤受屈被捕,道士道姑多遣散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天柱山道观毁坏殆尽。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状况的日益好转,天柱山道教迎来了新的春天,冤假错案得到平反,道教活动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天柱山道众在张至正的高徒周理贵道长(道号天真子)的带领下,凿岩石,开荒地,打松籽,挖药材,餐风露宿,一心向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修建恢复了双峰观、云盖观、铁瓦殿、朝阳洞4处道观。1984年,周理贵道长与道众建立了天柱山道教管理委员会,周理贵任管委会主任。同年,周道长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理事,周理贵任管委会主任。1989年在北京白云观领受“三坛大戒’,1993年被评为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个人,1998年山阳县道教协会成立,周道长当选为会长。 2000年商洛是道教协会成立被选为名誉会长。2006年9月20日羽化登真。 1993年农历9月9日,天柱山双峰观举行了隆重的神像开光仪式,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有关方面的领导和陕西省道教协会、西安八仙宫、周至楼观台的代表前往祝贺,还特邀西安八仙宫的经师诵经弘道,进行大型道教活动。 天柱山现有住观道士30余人,皈依弟子约50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成为道教界的后起之秀,如:余宗来(道号昌盛子) , 1990年参加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三期培训班学习,1995年参加了在四川青城山举行的全国第二次全真派授戒活动,1998年当选为山阳县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年当选为山阳县政协委员,2000年10月当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会长,2001年选任陕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中共中央局常委贾庆林主席的接见。出访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参观。206年任商洛市政协委员,2007年选陕西省省政协委员。撰写和主编的道教著作有《丘祖百字派浅解》、《商洛道教宗谱》、《张至正传奇》、《商洛市道教志》、《商洛市道观简介》、《天柱山的传说》、《天柱山志》》(手稿)等;徐宗常(道号祥和子),1987年参加陕西省道教培训班学习,1994年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1998年当选为山阳县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2000年10月当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瞿宗琼(道号广玄子),坤道。1988年参加中国道教学院坤道班学习,1992年当选为天柱山道教管理委员会常委, 1995年参加四川青城山全真派授戒,1998年当选为山阳县道教协会常务理事,2000年10月当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2001年当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2006年当选山阳道教协会第二届会长。曾参加《天柱山的传说》等道教资料的编写;胡诚林,1992年参加中国道教学院专修班学习。现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三届秘书长,西安市道教协会秘书长、西安八仙宫管理委员主任、2000年选为商洛市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陕西省政协第八届委员,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近年来作为青年道士代表,曾出访过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在《中国道教》、《中国宗教》、《三秦道教》、《各界导报》等报刊上发表《天竺山今昔》、《西安道教展新姿》、《道教在澳洲的发展》、《道教散记》等文章约30篇。 在天柱山修过道的道士中,选送中国道教学院和陕西省道教培训班学习深造者已有田诚启、胡诚海、何宗银、何宗才、王诚芳、余诚智(市道协副秘书长;山阳道协秘书长)胡诚旭、陈诚东、汪诚真、江宗善、秦诚水、王宗慧、朱宗贤等20余人,其中不少成为所在道观中的有生力量,他们努力弘道受到道教界的重视和好评。厦门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6.8%;乔木层 树种以马尾松为主。区内山峰连绵起伏,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米,次高峰仙灵旗海拔916米。有大小五个人工湖,总蓄水量达1000多立方米,其中以溪头湖集水面最大,达11平方公里。天竺山森林休闲度假区的森林景观妩媚动人,动植物资源丰富,山势磅礴,峰崖壮观,湖光山色如诗如画,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可开展森林游览、登山探险、狩猎、野营休憩、避暑疗养等活动。奇岩怪石是公园的又一大特色,仙桃石、海龟石、鹰嘴岩、巨石坊、八仙桌、千丈岩等等,令人引起无穷的遐思。在这绿色的世界里,五个人工水库如五颗珍珠镶嵌在林海之中,清澈如镜,水质甘甜,在岸边漫步或垂钓,其乐无穷。夕阳山下留有唐代的真寂寺遗址,系集美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从仅存的庙基、石碑碑文记载看来,古寺建筑宏大,僧侣众多,山田富蔗。史载,唐十三代皇帝唐宣宗李忱曾在此修度3年。并留下浴龙池、浴龙桥、皇帝井等古迹。 天竺山林场场部, 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则是抗金名将郑成功打败清将陈锦的古战场,故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数万群众来此进行盛大的祭祷,朝拜活动,持续数天,热闹无比。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悠久,是天竺山森林公园的又一大特色。古印度称天竺。古人借“天竺”赋予山名,可见当时此地佛事鼎盛。 距市区仅36公里,总规划面积37.05平方公里。景区以同处在150米等高线的东、西两大山门为主轴分成两个部分:150米等高线以上的山地为森林公园部分,面积26.51平方公里,2006年“5.1”正式开园,现已建成天竺湖、两二湖、皓月湖、百竹园、揽月路、好望角、鸳鸯溪谷等景点,景区内原有真寂寺和龙门寺遗址等人文景观,此外天然纯朴的天柱峰及气势磅礴的仙灵旗景区尚待开发;公园内有1500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96.8%;路网四通八达,有36公里长的车行道、70多公里长的步行道、8公里左右的登山道。150米等高线以下的平缓地带为休闲娱乐度假区,面积10.5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风情度假区、高级度假酒店区、体育公园区、动物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闽台果蔬花卉区。天竺山景区将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育锻炼、康体疗养、农业科普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原生态滨海城郊森林公园。奇岩怪石是公园的一大特色,仙桃石、海龟石、鹰嘴岩、巨石坊、八仙桌、千丈岩等等,令人引起无穷的遐思。在这绿色的世界里,五个人工水库如五颗珍珠镶嵌在林海之中,清澈如镜,水质甘甜,在岸边漫步或垂钓,其乐无穷。 夕阳山下留有唐代的真寂寺遗址,系集美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从仅存的庙基、石碑碑文记载看来,古寺建筑宏大,僧侣众多,山田富蔗。史载,唐十三代皇帝唐宣宗李忱曾在此修度3年。并留下浴龙池、浴龙桥、皇帝井等古迹。天竺山林场场部,则是抗清名将郑成功打败清将陈锦的古战场,故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数万群众来此进行盛大的祭祷,朝拜活动,持续数天,热闹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