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卦反过来,谦卦对应的方向

于谦的爱马“谦卦”在澳门马赛中夺冠,“谦卦”究竟是何寓意?

于谦在社交平台中透露,为宝贝赛驹"谦卦"取名的寓意是上上签,图个吉利。

据于谦所言,取“谦卦”有两个意思,一是“谦”字,含他个人名字,比较好认,也带有个人特色,这也从他其他几匹马中可以知道,像“谦成”,“大谦世界”。第二则是起这个名字与“牵挂”有谐音,也代表着谦大爷当时的心情,比较牵挂这匹马。而“谦卦”则取自《周易》上上签的一个卦象,是大吉大利的一个签,各方面寓意都极好,这也在后面的比赛中体现出来了。

即取自周易,那名字来源以及寓意自然有所指。

谦是谦虚的意思,谦卦也就是指导人要保持谦虚。老子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顺应“道”的人,也就是会让自己保持谦虚的状态,因此能够使得自身不断地去旧存新。这样保持谦虚是亨通的,对君子而言也能够有较好的结局。反过来,骄傲会让人固步自封,骄横会让人自遗其咎。

谦卦的卦象:上卦为坤卦,坤为地。下卦为艮卦,艮为山。所以谦卦的全名就叫做地山谦卦。下卦的艮山隐藏在上卦的坤地下面,虽然内满如山,积累的很厚实,但是外表像平地一样,别人看不出来,有内满却不以满自居。另一方面,艮的特质是止,坤的特质是柔顺。所以呢,内心知道抑止,外表很柔顺,这也是符合谦虚之道。

谦卦的卦辞:亨,君子有终。谦虚使人受益,谦虚使人进步,可以亨通。君子有终是说君子要有始有终地践行谦德。我们知道一时的保持谦虚是简单的,面对比我们有的人,比我们有能力的人保持谦虚,也是简单的,难的是不管面对谁,不管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上,都持续的保持谦虚,这样才能长保亨通。所以“谦卦”则意味着谦虚,按卦象之意则为上上签

谦卦变蹇卦问事业,可以改行吗?

蹇卦是四大难卦之一,做什么都不会成。所以,你还得做原来的工作!

《黄帝阴符经》注解

《黄帝阴符经》的传说有很多,相传为黄帝所著,又相传战国时期苏秦事秦失败后,尝尽人生冷暖,沉下心来研习了《阴符经》才再度出山,从此一举踏上了人生的巅峰,配六国相印。诠释这篇文章的人有很多,(商)伊尹、(唐)李筌、诸葛亮、曹操、(唐)张果、(宋)朱熹、(清)李光地等。但他们诠释的语言也比较晦涩,解释的也很玄乎,甚至比原文更难懂。 人还是要自己追求答案。我不太相信古代人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考虑那么多的维度,如果有多种维度,那就多写一点嘛,我相信古人在写文章的时候,目的一定是精一的、单纯的。所以,后人往往有过度诠释的嫌疑。既然别人给不了答案,那就自己整理吧,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了一下之前对于《黄帝阴符经》的理解,其中参考了部分的正规出版物,包括中华书局的书籍。 记录下来,以飨读者,若有只言片语有所启发,我将十分荣幸。 一、《阴符经》正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二、翻译及注解: 唐朝李筌说:“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天地运行之道,顺应天地之道去为人处世、建功立业,就足够了。但要注意“先观后行”,知行合一,否则德不能立。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天有五贼:时、物、命、功、神,能够明察并善于运用就可以达到通达的境界。 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对天地的五贼有所了解,并把它施行出来,运用你的智慧去面对复杂的天地人鬼神的关系,如果你能练到《易经》中谦卦的“谦,亨,有终”的境界,天地人鬼神都不会找你的麻烦,但是如果你稍微有一点失去平衡,骄傲自大,就可能会失去一切,反被贼害。只要充分掌握主动性,天地间的千变万化都不在话下。形势要怎么变,环境要怎么变,都由你控制,就像《易经·乾卦·彖传》“时乘六龙以御天”,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宇宙在你手中易如反掌,时空完全由你控制。万物皆备于我,站在中枢的位置上,俾睨天下。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的作为,顺着天性,可以实现高贵的天道;人心变,起心动念,机就出来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千变万化,永远要察机,知机察微。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存天理,去除不合理的物欲,立心立德,建功立业。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地之道,有杀就有生,有破坏,就有鼎故革新。中国人的思想里有忧患,没有末世,永远有新的开始,毁灭的另外一面是创造,这个世界仍然会走下去。如果人能够借助大自然的杀机(大势)立功立事,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不管是聪明巧智的,还是笨拙的,都要懂得伏藏。借助后天降服妄念,绝不可纵欲,要节制与生俱来的种种欲望,饮食男女、名闻利养,克制伏藏。止欲修行,适可而止地节制自己。2耳、2目、口、2鼻、下身两个排泄口,为九窍,耳、口、目三要清净,就不会受负面的干扰。口乃心之门户,可以说动天下。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可以烧掉木头,奸臣可以毁掉国家,但它们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早有祸患的征兆,知道防微杜渐,而后不断的反身修德、防患未然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圣人。这是治国安身之道,也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庸之道。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无常生灭,是天道的规律,天地也要新陈代谢。“盗”者,暗行、窃取之谓。万物借天地资源滋养自身,人借万物滋养自身,万物又反过来盗取扰乱人类的内心。三种盗,各得其所需,各安所得,各安其任,各司其职,天地人就取得了平衡。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吃东西,得其时,则身体得以滋养;做事情,掌握正确的时机,所有的变化都会随着你想要的方向安定下来。这里的“时”和“机”,特别的重要,尤其是发现隐微的“时”和“机”,料敌机先,先发制人,要在“潜龙勿用”的时候发力,而不要等到“见龙在田”。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建功立业,要在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目的就是希望“万化安”。如果身心不平衡,手掌大权,又不懂得掌握时机,一出手就是无妄之灾、无妄之疾。《孙子兵法》: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普通人认为很厉害的人就是很神,但是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么神。他们之所以这么神,是因为经常在隐微的地方、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发力,在“潜龙勿用”的地方发力。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在乱世人心浮躁的时候,人们都去注重表面好炫的人物,认为是真神,不得了,不知道真正的顶尖高手给你看到的是淡泊的、平淡的谦和状态。让一般人觉得不好看、不华丽、不煽情,也就是“不神”。其实,“不神”才是最神,神到一般人都没有办法理解,拼命表现的反而不是真神,真正的高手会让人没感觉到其存在。谦谦君子,外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因为他真正做到了“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程度。一般人看不懂,要想看懂,只能提高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都有精准的运行规律,宇宙间的一切,都有大小秩序,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精彩,小不羡大,大不轻小,《易经》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圣功”即内圣外王的境界。要了解天的规律、人的规则,善加运用,不忮不求,自然能够成就非凡。然后“神明出焉”,神明也从这里出来。“神”指天地的造化,阴阳不测之谓神;“明”指的是文明,人类的智慧,文明的成就。《易经》就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中庸》认为,神明是人类“至德”的表现。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圣人盗机,天下人没有办法察觉到。善于盗机的人,如果是君子,可以用来反躬自省、反身修德、造福世界、滋养自身;但如果是小人,可能会用来窃取自身利益,最后反而害了自己。《易经》中的“盗机”:随卦“随时之义大矣哉”(随机应变)、姤卦“姤之时义大矣哉”(不期而遇)、遁卦“遁之时义大矣哉”(及时隐退),都和“机”有关,都得把握最佳时机。君子知积善之机,乃能固躬;小人务荣辱之机,而轻命也。君子内求,小人外求。 瞽(gǔ)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往往善听,聋子往往眼神非常好。《鬼谷子》说:心能得一,乃有其术。身心不乱,主事精专。如果我们能够降服利益纷飞的自心,达到一心专注、一心不乱的境界,像乾卦第三爻说的“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可以十倍地发挥自身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反躬自省,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力,让自己的专业竞争力不断地提高,我们能够上万倍地增强自身的战斗力(有点夸张,但道理没错)。孔子说:三思而后行,再思可矣。不舍昼夜,多注重积累:别人在玩手机、看电视的时候,你在学习、思考和练习自己的能力,日久天长,能力高下自然见分晓。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凡夫常常心随境转,妄念纷飞,妄念妄想起源于眼睛/感觉器官。像王阳明那样,做到“不动心”的境界。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家说,外离诸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见诸相非相者,即见如来。戒目收心,则无祸败之患。道德之士,心不妄生,机不妄动。知足,适中。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地对万物平等,无分别心,无为而治,无心插柳柳成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让万物以自己的方式生长。但天道也有疾风,就像迅雷烈风为万般植物、万般动物创造的更加有益的生长、生存、发展的条件,最终促使万物完成各自的生命历程。万物受益于天地滋养,有大恩生。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反躬自省,修身养性,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有时候建功立业、唤醒人心。但我们也要记住,既要有和风细雨,也要有迅雷烈风,用威慑手段让万物动容不敢放肆,用雷霆手段除暴安良维持天地良知与秩序。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至乐,是因为生命顽强、有韧性,永远可以应付,永远有余地,永远有空间去承受,给自己留了足够的缓冲空间,可达到《庄子》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境界。至静,就是放下物欲,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性廉,就是为人方正,内心不贪,至静,对外界轻微的动静,他都能够完全感测到。老子说,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偏执,但天下隐微之处都可得到滋养,达到至私的目的。 禽之制在炁。 气者,天之机。①正确运用士气、培养士气,绝不可色厉内荏。如如不动,内心特别宽阔,气盛,才可以胜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躁动,不可能练就决胜所需要的东西。②反者道之动,任何阻止我们的东西,善加运用,可能会变成成就我们的东西。③要学会像鸟一样,掌握了“气”的天机就可以在空中翱翔。多研究客观规律,并按规律行事。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的,相生相克,相互转化,没有绝对。看起来是坏的不一定是坏的,看起来是好的也不一定是好的。你对一个人施恩,有可能害了他,也可能让他产生怨恨,他反过来害你,都有可能。核心在于因缘,给了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参数。吃亏是福,损己者物爱之,厚己者物薄之。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都崇拜天地文理,认为它们很神圣;而我则学习和研究时物文理,以此来修养自身的德行和能力,让自己变得更智慧。明时物文理者,皆能转祸为福,易死而生。天地灾祥,明理为福。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人们都以和愚蠢的方式来揣度圣人和圣功,而我以不、不愚蠢的方式来揣度圣人和圣功;人们只是一味地认为圣人很神奇并神话他,而我并不认为圣人天生就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他们只是正确地掌握了天地“盗机”的法则而已。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弟子规》:圣与贤,可驯致。平常心:圣人的不同之处便在于,当他们遇到困境时,他们依然能保持一个超然于物外的心境,让自己平安地度过窘境。 真正伟大的人都有一颗十分平常的心。圣人平常心,凡夫悲喜情。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如果一味地心生于物、死于物,沉溺在物欲之中,且固执己见,就像是沉入水中、入于火中,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静为阴,阴为看不见的生长,动为阳,阳为看得见的运动;天地之道是相互渗透的,万事万物相互影响,阴阳相生,事物的发展,呈现波动式递进趋势,就像《三国演义》说的: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掌握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并让阴阳和谐互动,则未来的变化就可以理顺了,亦可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系统思考》一书中,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也就是阴、阳能量的流动。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圣人知道自然规律不可违背,所以法天、法地、法自然,制定了各项法则,创造了各种类比和隐喻的“象"。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天地无私至公的至静之道,滋养天地万物,是律历所不能演化出来的,圣人以无比清净的心,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静境界,观察到的大道规律,同样是律历所无法展现出来的。 爰(yuán)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于是圣人就创造了不寻常的工具,以演化出天下万事万物的象,八卦甲子(天干地支)也包含其中,其中的神异灵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阴阳相克的功能就明白无误而完全显示在其中了。“大道是非常宽广,是非常平常,非常坦途,非常明亮的”。“昭昭乎进乎象矣”,它没有隐藏什么。这本书名字叫《阴符经》,但是他现在想告诉你的,“昭昭”就像太阳在天上一样,“进乎象矣”,你通过这个象就可以看到宇宙的大道,它没有掖着藏着,而是“昭然若揭”。 三、取势、明道、优术 《孙子兵法》说,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就是创造外部的“势”,创造改变事物和人心的环境、条件。 作为人,我们必须要做成一些事情,而我们同时也必须遵循天道、人道,也就是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但往往说到容易,在具体的事情上,每个人对道的理解偏差就会暴露出来,每个人的执行力也完全不一样。而那些,真正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人,才能做到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 内心创造念头,与世界创造事物的逻辑是十分相似的。诚意正心,我们所创造出来的事物便有了稳健的存在根基。有人说,那“创意”呢,不是追求标新立异么? 如果创意,不以基本道德为根基,可以长久否?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行事的底层逻辑。 “君子善察,青萍之末”。君子通过你的眼睛,通过你所动的心机,通过你的声音和举动,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你的命运。我们来看这些人好神呀,其实他并不神,是因为他掌握了大道,掌握了天地运行的规律。古代带兵打仗的,古代看风水的,这些神人很多。不是他学了这个技巧,而主要是他掌握了大道。 愿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哪怕带来一丁点的启发。善莫大焉。

易经六十四卦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64卦是成对出现,前一个卦和后一个卦互为综卦,就是把一个卦上下颠倒就是下一个。如果上下颠倒是同一个卦,比如“乾”,那么他后面的卦就是他的错卦,就是阴阳爻全部相反。但是一对卦和另一对卦之间的联系,建议你看一下《序卦传》。里面是64卦顺序的解释。可仔细看还是会发现有些牵强。到底真正是什么顺序,易学界就各执一词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阿弥陀佛。施主还是慢慢参悟吧!答案多得是,省得眼花缭乱。

有的人,因为一句话,如今坟头草高2米

从前有一个人,

因为嘴欠,现在他的坟头草,

估计已经2米高了吧!

你以为我是威胁?

绝对不是,我只是恐吓。

在爱情、在职场、在生活中,

都是直男、呆呆兽和不会“来事儿”的大傻子。

为什么?

还不都是因为情商低过了地平线!

让我来告诉你们,高情商的人,

到底是如何为人处世的。

一、谦受益,满招损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略有小成便趾高气昂,人生得意便容易忘形,觉得“天上地下,为我最可爱!”

但周围的人却会产生反感的心理,不是嫉妒,而是正常人都会对过分的东西产生警惕和疏远,就是常说的“过火了”。

古今中外,懂得谦卑的人,都有着大智慧。

近代科学奠基人牛顿爷爷说过一句很佛系并被大家熟知的话:“我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于是大家就觉得,妈耶,真是谦卑到了极致。

牛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之前有亚里士多德、开普敦等等众多如星辰般的开创者,他们的著作为决定性的认知铺下了道路。

牛顿的视野宽阔,从而说了一句肺腑之言,而站的低的普通人,又哪里会看得到巨人。

《周易》中,有着六十四个卦象,其中有一卦叫做“地山谦”。

据说,在六十四卦中,最好的、最美的、最吉利的一卦,就是“谦卦”了。

这一卦,纯益无害,没有任何一卦可以与之匹敌,可谓“卦中之王”。因为, 谦受益,满招损 。既然是“受益”之卦,谁能不喜欢,谁能不追求呢!

二、用两年学会说话,用一生学会闭嘴

在 适当的时候学会闭嘴。

去年哥们儿的新房装修好,邀请我们去他家里拜访。在大家都在恭喜他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后,偏偏有个男生在赞美声中突然说:“这房子一会欧式,一会中式,跟大杂烩似的,有点土。”

气氛瞬间降到零下。

在吃饭时,大家边吃边聊都很开心,那男生又说:“这饭也和装修似的,一会中餐,一会西餐,风格也不统一一下啊。”

大家都呵呵一笑,大概心中都是:

统一你MLGB

别人品味是别人的事,你自己的嘴管不好,那就是欠扇了!

言语就像一把火,玩不好,会烧了你自己。

别让你的“能说”,变成了未来的“笑话”。

别让你的“多嘴”,变成了日后的“黑点”。

三、学会装傻

装傻当然不是真傻,而是懂得在恰当的时候示弱隐强。

试想在和客户谈合作的时候,你发现对方有个数据不对,于是立马站起来指出对方错误,然后在自以为是的夸夸其言一番,那是个什么场景?

对方尴尬至极,连声道歉,然后还能心甘情愿的在合同书上签字?

学会装傻,学会藏拙,顾全大局方显英雄本色。

让别人不尴尬,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装傻的真正含义既不是厚黑,也不是认怂,而是懂得放低身段,更好地达到目的。正如那句格言所说的: 越是成熟的稻子,越是垂下稻穗。

四、对事不对人

对事不对人,是一种思维方式。

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非常难。

对事不对人,一般是发生在别人做错事情,我们对这个事情进行解读和理解的情形下。

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例子: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觉得是因为孩子学习不够努力;而反过来,家长自己学不好英语的时候,会借口说是太忙了,没时间学习。

小明上班迟到了,同事第一反应是这家伙一定又熬夜玩游戏看剧睡懒觉了;而当自己迟到时,往往原因都是今天路上太堵了,昨晚加班到好晚!

为什么会这样?那会因为别人所处的环境你根本感受不到。你能看到的,是他的行为和结果, 只有当你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情,才能清晰的感受到周围情景的影响。

如何才能做到呢?

第一:克服“ 自我服务偏见 ”。翻译成人话,就是“ 换位思考 ”。

第二:克服“ 自我服务偏见 ”。翻译成人话,就是“ 放低姿态 ”。

五、不在背后议论人

存在即合理。 当你想明白这句话后,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议论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行为和表达方式。

就像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说到: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而这一切,不过都是你自己在意淫罢了。

我不支持你,不代表你就是错的,我就完全正确,仅仅是个人观点罢了。想明白这个,任他对面是什么大江大浪、是什么妖艳贱货,想到后你也只会裂嘴一笑,觉得不值一提~

点个赞,感谢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