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解析天书是在哪里,诸葛亮显灵
寻找天书的在诸葛亮墓中看到了什么字,赶忙离去?
提起中国古代的军事奇才,很多人都会说诸葛亮,诸葛亮确实不仅军事战略极高,而且一定程度上精通道术,很多人都视他为偶像,不仅是现代,就连中国古代也有非常多的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明朝时期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奇人,他就是。
从小就听过诸葛亮的故事,对于他的军事才能非常的钦佩,所以他也潜心研究奇门遁甲之术。后来被朱元璋相中,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收复了国土。一定程度上和他的偶像诸葛亮人生之路有很多相似之处,诸葛亮也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的政权,而则帮助了朱元璋一同天下。
而且在明朝时期,还曾经挖掘过诸葛亮的墓葬,为的就是找到传说的那本诸葛亮所写的天书,但是当他进入诸葛亮的墓葬之后,却没有拿到那本天书就匆匆的离开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诸葛亮的一生一直是忠心耿耿,在他死前也一直辅佐着刘禅,所以对于他死后的安排,诸葛亮曾经告诉过刘禅,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葬在哪里,就留下了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绳断便葬的遗言。
但是刘禅却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他觉得这样是对诸葛亮的一种不尊重,他就命人选定了一块合适的地方给诸葛亮修建了墓葬。但是为了让诸葛亮死后不受到打扰,他还令很多人看守这里,怀着对于诸葛亮的尊重,很多人都来上香祭奠诸葛亮,却没有人想要进诸葛亮的墓葬一探究竟。
但是在明朝的时期,不知是谁散播了这样的传言,说刘禅还将诸葛亮的天书一同葬在了诸葛亮的墓地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完全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就希望能够进入诸葛亮的墓穴,看一看天书到底存不存在天书上写了什么东西。
而且当时朱元璋还给了一个任务,就是让他算一算大明朝的国运,朱元璋当然希望明朝能够永续存在,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愿望是不具有现实性的,所以他就想要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大明朝会灭亡。
当时正为这个任务发愁,因为他知道朱元璋皇帝的脾气和秉性,如果他想要知道的事情,那么无论如何都要知道。而且朱元璋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但是他也极其的残暴,不敢随便找一个答案糊弄过去,即使编瞎话也应当编的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为了不让这个艰难的任务招来杀身之祸,没有办法,就觉得可以去诸葛亮的墓穴当中找到答案。
在发掘诸葛亮的墓葬之后,他发现一件非常诡异的事,诸葛亮生前所用的一切东西完全都已经腐烂看不出面貌,但是墓穴当中的一盏长明灯却一直亮着,持续了上千年之久。
虽然心里害怕,但是为了找到答案,他赶忙上前去观察这盏油灯。但却万万没想到油灯下面居然写着一行字:
刘基刘基,填油就走。看到之后十分的惊讶,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的道术居然能到了如此的地步,几千年之后发生的事情,他居然都能够预测得到。他就赶忙按照诸葛亮的指示给灯添好了油,然后赶紧离开了墓穴。
回到家之后的,因为这件事而久久不能够平静。他心里想着诸葛亮既然能够预料得到自己会发掘到他的墓,那么也一定会知道自己正在因为什么事情而苦恼,他一定会给自己暗示的,经过很多天的苦思冥想,终于想通了。原来诸葛亮在油灯下面留下的那句话,不仅是让自己添油,而且是让自己远离朝堂。
听从了诸葛亮的指示,第二天就跟朱元璋请辞了,但没想到就在请辞之后,明朝发生了诸杀大臣的事情,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他的道术之高。
诸葛亮真的有“呼风唤雨”之能吗?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诸葛亮描写的智多近妖,甚至在讲述赤壁之战时有“呼风唤雨”之能,还有五丈原点“七星灯续命”的法术。给咱们的感觉近似半仙之能力。
虽说小说为了可读性进行艺术加工,然而,为何罗贯中独独特出诸葛亮酷似仙人的智慧呢?
其实不单单止诸葛亮,蜀国整个文武大臣,甚至蜀主刘备一样被夸张化了。如刘备无比仁厚,似虚伪。如关羽忠义无双,似最佳武将代表。如赵云浑身是胆,又似极好的统帅。还有鲁莽的张飞,也被神化了一段,如一喝退百万曹军。(这个就有点侮辱智商了,曹军一阵箭雨不射得张飞成刺猬?)
那到底为何罗贯中要如此神化蜀国人物呢?因为罗贯中私人偏向蜀汉政权,在多数古代知识份子看来,魏吴两国都属于窃汉军阀奸臣之国,而同样汉室出身的刘备是为汉室正统,且建国号也称汉。只不过后世称呼它为蜀汉罢了。为何说罗贯中感情偏向蜀汉,请看他三国演义第一章,就是以刘关张结义为开头的。如下:
第1章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由此主观心理,描写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时,就更是上心了。反正是各种光环往他身上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中外,经天纬地什么的,通通往他身上贴,只恨贴得不够多。
罗贯中在诸葛亮璀璨出场前先为他铺垫了几个神秘人物,得到《太平要术》的张角;戏耍曹操的地仙左慈;逼急小霸王孙策的地仙于吉。咱们且看罗贯中描述的诸葛亮光彩出场的第一个法术——借东风,原文如下:
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
从原文可知,诸葛亮的法术来源于异人所传授的奇门遁甲天书。那么这奇门遁甲究竟为何神书?竟能呼风唤雨呢。
三国志孔明传遁甲天书在哪里有
跟左慈聊天。在三国志游戏中,学习到仙人特技后,去找左慈聊天,左慈就会提出拿遁甲天书和你的仙人特技作为交换,这样玩家就可以获得遁甲天书。诸葛亮死后用无字天书害死司马懿是不是真的?
不是,司马懿乃一代枭雄。诸葛亮比他早死十多年,他其后的工作中心完全转移到魏国内部斗争上争权夺势去了。所谓无字天书不过是后人的演义而已。传说中的天书到底是怎么样的?
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代三界未分,仙、神、人、鬼、妖、魔、精、怪混住在一起,各有各的部落和地盘,同族之间庇护祭祀,异族之间争斗不休。所以远古奇书《山海经》上记载了N多奇奇怪怪的事物我们现在都看不懂,并且不相信。
说到这得夸一下姜尚,既无缘仙家尊荣,不若退一步尽享人间富贵。姜尚无疑是明智的,做人得知进退,不可强求。
上古时期,神仙妖怪之类有些混居在人群中,有些通过阵法结界占据山林海岛独居一隅,更多的是住在昆仑仙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人类都走得比较近,所以经常传授各种知识给人类,慢慢就发展成山、医、命、卜、相,统称五术。遇到特别的事情,上天还会派人另授机宜。比如,黄帝能打败神农氏及九黎蚩尤统原传说就是因为得了《天书文篆》(也叫《金篆玉函》,简称金书)。
后面这部天书又传给了准备下山的姜子牙,姜子牙拿到手一研究,发现不得了,内容太丰富了,包罗万象。可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况且姜尚当时已经年老精衰,所以学不全了,至少占卜那部分他就没学。因为当年周武王准备起兵的时候去太庙占卜不吉,内心很犹豫,姜子牙跑进去一脚踩碎龟壳说: “吊民伐罪,天下大道!当为则为,当不为则不为,何祈于一方朽物?! ” 翻译过来就是:这么屌的国家大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别做,怎么能靠一块乌龟壳来决定??我揣测姜子牙内心应该是很傲骄的:老子都已经学会天书四分之三了,足以逆天改命,你他娘的居然不信老子反而信一块乌龟壳??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姜子牙学会天书之后更加觉得厉害,于是动了私心,只传了一部分下去,并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想法,署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太公兵法》、《阴符经》、《太公金匮》等,中间到底传给了哪些人我不清楚,但到了后面是被黄石老人所得。
秦朝末年,黄石老人遇见了一位颜值很高不怕被碰瓷的有为青年,连着考验了两个清晨,在第三天一大早,那位年轻人经受住了考验,黄石老人把书交给他,并对他说: “哎呀,后生崽。不得了,我看见你头上有一道灵光从天灵盖飞出,我断定你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我这有套秘籍 ,既与你有缘就10快钱卖给你,从此保护世界的和平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好不好?” 这就是“圯桥授书”的故事,那位不怕碰瓷的后生崽叫张良,凭着此书,他帮汉高祖刘邦夺了天下,成为“四大谋圣”之一。
继续往下说之前,先带大家看一段史书记载: 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著录曰:“《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 这应该就是张良得到然后又传出来的东西,发现问题没?
没发现也没关系,孤王指点一下。还记得星爷的《鹿鼎记》上部吗?韦小宝进宫之前,师父陈近南要传绝世武功给小宝,拿出一本小册子,小宝好奇绝世武功怎么才这么一点?陈近南说,这只是目录,武功秘籍在后面,转身满满一墙。
问题就出在这,据传说《天书文篆》是一本刻在黄金页片装在玉匣子里的小册子,内容不仅丰富,而且浩瀚,但却非常简洁晦涩,不然怎么叫天书呢?
这里和朋友们分享一个秘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管什么行业,有真功夫而且会教你真功夫的,往往都是几句话点破你就懂了,如果还不懂,要么是师傅骗你,要么是你悟性太差。
从正面来说,姜子牙还是做了好事的,他给后人翻译了一遍,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而且能看懂,包括我们至今还能学点皮毛。但从反面来看,他还是良心大大地坏,我们都知道被人翻译过的东西就不一定准确和完整了,真正厉害的他就没传下来。
从人性上来说,人都会有私心的,大家都一样厉害了,怎么体现我最牛呢?张良若是只靠这些东西怕也成不了谋圣,好在他师傅黄石老人另有奇遇。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六韬三略,《太公兵法》就叫《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而这个三略全称就是《黄石公三略》,所以我说黄石老人另有奇遇才能自创高招(据我推断应该是师承了玄微真人鬼谷子)。三略分别是策略、谋略、战略,也称上略,中略,下略。这个上中下可不仅仅是上中下那么简单,上略策划好了就不用谋了,中略谋好了可能就不需要打战了,实在不行再用战略。这可不是我瞎掰的,孙子兵法也是这个意思——《谋攻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张良凭着“学雷锋做好事”获得的六韬三略完成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然后立马急流勇退归隐了。上面说过姜子牙也知进退,你看,张良也是,牛逼的人都知进退。韩信就是不知进退,虽然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把王侯将相都做了个遍的男人,可是死得可惨了。
张良归隐后当然是继续研究手上的天书残卷了,只是应了那句话“人老精鬼老灵”,年轻时心灵如璞玉一般的张良老了之后也使坏,把原本就残缺的天书往后传的时候又截留一部分,成了彻彻底底的残本。
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据传说九天玄女把《金篆玉函》赐给黄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内容包含了奇门、六壬、太乙三部分,一共可以演化成各类阵法4096局,而黄帝只推演出1080局就平定中原,还法归天时把天书留在昆仑山。后面又被祖师赐予姜子牙,老姜资质有限,只演化出了72局,所以叫《孤虚72阵法》,再经黄石公传给张良,张良这小子只留下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合称《奇门遁甲十八局》,当然,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比这还不堪。
《金篆玉函》传到这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用处了,日常生活拿来算个命什么的没问题,但要是还想用来辅佐帝王平定天下,那真有些儿戏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魏晋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机缘从哪把天书残卷弄到手了,然后也成为那个时代藏得最深的幕后策划,他把时势当棋局,教出了几个著名的学生,包括诸葛亮和庞统,还有徐庶等,玩得不亦乐乎。
刘备落难去找水镜先生的时候,司马徽说自己老骨头不堪用了,推荐了两名学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请注意水镜先生的用词)
可惜刘备当时听不懂,水镜先生就说有事那找徐庶吧。但是,曹阿满先生一听就急了,立马抓了徐庶老母,断他俩后路。徐庶没办法,只能交底两件事:“1、备哥,让我去救老母吧,你放心,俺这辈子都不会出卖你的。2、我师傅说的伏龙凤雏,不是让您抓蛇煲龙凤汤补身子,而是指我那两师兄弟诸葛亮和庞统,他们比我屌。”刘备一听就放心了,说:“兄弟,你快快上路吧。”一转身三顾茅庐去了。
庞统估计没资格跟水镜先生学天书残卷,不然就不会死在落凤坡了。但诸葛亮肯定是学了,至少学了一部分(我猜水镜先生可能对孔明也藏了私,因为他还要给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人)。
水镜先生怕是有些低估了诸葛亮的天赋,这个人真是天纵奇才,居然从天书残本中的残本中倒推出了一大部分,然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我的天,这是什么概念,就用一堆乱石头东放几块西放几块就能抵十万精兵,这要是摆个十个八个的就是百万大军了。
另外,我还从其它书中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姜维降蜀后,对诸葛亮开始并不是特别服气,跟很多人唠叨:“丞相只是兵法厉害,自己并不能上战场。”言语之间显示自己能文能武平衡发展。后来孔明听得多了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不听话始终会出事的,于是就把姜维叫来后院,说:“你最擅长的是枪法吧?我这有一路枪法你看看合不合用。”于是拦扎拿摆弄了几下,姜维彻底拜服,新学了一路更屌的枪法,发展更加平衡了。
我个人认为是可信的,聪明的人一理通百理通,特别是道家中人只要证了大道,就能明天下万理,再说天书本身就是万法总源,包罗万象。孔明既然能推演出阵法,那么能学会枪法也不稀奇,只是他觉得没必要学这些小术而已,就像项羽也说过,剑法枪法不过杀几个人,要学就学万人敌。
另外,诸葛亮的天书也不一定是从水镜先生那里得来的,因为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也是个相当不简单的神秘人物。陆逊火烧联营后进了诸葛亮的八阵图基本已经死翘了,按道理诸葛亮得为蜀汉报这气死皇帝的国仇大恨(这简直比918和南京还不可原谅),不可能只是吓唬一下陆逊,但是他岳父却不这样认为,跳出来私下放跑了东吴大军。或许他对天命看更透。
按照常理我们可以推出,诸葛亮不大可能去教岳父学八阵图,所以更有可能是黄承彦指点了诸葛亮,毕竟女婿半个儿嘛,何况女儿黄月英长那么丑能嫁这样一帅哥,总得表示表示,但是小诸玩太过份也不行,有违天道呀,他得出来矫正。由此可见,找个好妻子是多么重要,岳父家的资源不能小觑呀。
有人说水镜先生司马徽是魏国的司马懿的亲叔叔,我查过一些资料,至少在13代以内他们俩没有亲戚关系。司马在那时候是个大姓,从官名演变而来。但无论如何,500年前是一家这句话套上去应该没有错,又或者有些事情被司马氏刻意隐瞒了,史料上没留下来。所以,如果天书在水镜先生手上,那么他很可能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别辅助蜀吴去消耗曹魏的实力,最终让司马氏得天下。
但如果诸葛亮的天书是来自岳父家的资源,那么上面的推断就不成立了。所以,司马懿究竟有没有学天书我不清楚,但他的的确确笑到了最后,不但儿子做了皇帝,自己也成为了历史四大谋圣中在时间上排最后的那一名。
历史的车轮滚滚不息,再往后唐朝的李靖、明朝的据说都看过天书,这些我们就不一一探究了。
红崖天书在哪里呀
红崖天书壮观奇丽,扑朔迷离,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去解开这个迷。这里的红崖是指红崖山,亦红崖天书所在地。红崖天书在贵州省关岭县境内的红崖山上。 发现至今有多种称呼,如红崖碑、诸葛公碑等,其法定名称则为红崖古迹。关岭县固境内的关索岭得名,位于红水河上游的盘江流域,这是一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关索岭是乌蒙山的支脉, 得名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关索者,则为汉寿亭侯关羽之子,关兴之弟。关兴南征时被土著人称为关帅,古语云帅与率通,后讹率为索。此说当否,请见清.田雯著的《黔书.关索岭》。关索岭地势险峻,逶迤为主,是古代兵家必争地,康熙大帝称其为滇黔锁钥,并题匾挂在古驿道的御书楼上。这个地区在远古时期已有灿烂文明,三代已前曾与中原皇室通婚,成为炎帝的传嗣后妃。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立立。这里的赤水即为红水河流域的赤水部落。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载:赤水出于东南隅,以行东北,西南流入大海。 此乃当今的珠江上游。又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南海之中有三已天之山,赤水穷马。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同所葬也。 文中赤水的位置,非红水河莫属。由此可知,学经有过灿烂文明的赤水流域,确实是一快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红崖天书在此出现应该具有深度远古的历史底蕴。关岭地区在尧舜时代为梁州黑水之滨,商周时期应为鬼方之属,春秋则为爿羊柯古国,夜郎故都,秦汉以降,羁糜中原,宾叛不一,明朝贵州建省后,称为永宁。这块古老的土地,其地貌以湍流、峡谷、峭壁、瀑布著称。这里山势雄伟、瀑流成群,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联成了世所罕见的瀑流群。其中气势壮观的七级飞瀑,总落差四百余米。瀑流从直插云天的龙岩双峰峡口,排空驭气而下,自西向东,横切山脉七级千米长瀑,如银龙下窜,又似天山雪崩,使人叹为观止。这就是红崖山所在的坝陵峡谷。红崖山就在坝陵河谷东岸耸立。据《永宁州志》载:诸葛碑在红崖晒甲山悬崖上。红崖山又称晒甲山。据传,当年蜀军与孟获交战,三变坝陵河败退红崖山,安营之后卸甲晾晒山坡上,故此,红崖山又称晒甲山。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历史的附会,不过,在坝陵桥以西的古驿道上,至今仍有不少关于蜀汉南征的历史地名,诸如孔明塘、关索洞、马创井、孟获屯、诸葛营、哑泉等,就是一幅以《三国演义》为故事的军事画卷。 据《贵州图经》载:红崖山在州西北八十令,悬崖绝壑,壁立万仞,惟东面可登。顶上有韭、薤、桃、李蔬果,但可取食,欲持归则迷失其道。若有鬼神阴护之者。山畔有洞,宽广若堂,深数十丈,其中有杉木五片,不知何时所贮,其色如新。洞前有石人石马各一。近山居民间闻洞中有铜鼓之声,或崖上红光如火,则是年必有瘴厉。世传为诸葛训侯驻兵息鼓之所。彝人每年一祭,祭则岁稔人?又据《贵州通志》载:红崖山下有亭,明万历年间犹存。红崖天书虽然隶属关岭县,其实距离黄果树瀑布,仅数里路。如若驱车前往,只几分钟路程。如从山下的滇黔公路停车,翻过一处山隘即可遥望红崖古迹了。山上是一壁灼灼似火的州霞奇崖,宽约百米,高则三十余米,颇具浑宏的气势,远处望去确象一壁烛天的赤城,在万山的丛绿中更加醒目。在这壁红崖北面的一隅,数十平米的峭崖上,有若干形如钟鼎古榴的符号,其布局蹊跷,风格古拙,使人顿感古趣盎然,仿佛时空坠入了远古的过去。这就是千古谜的红崖天书! 红崖天书似画如字。字画混体,大者如斗,小者如升,非雕非凿,如篆如隶,笔势古朴,结构奇特,虽然排列无序,却也错落有致,仿佛上古书家谋章布局,大有上侪禹碑,下陋秦石的磅礴之气。红崖天书仅数十字,经历代学者考订,虽然各说其是难以一统,却使人从纷繁精彩的各家之说中,通览了一本无形的黔中通史,其上古部份,远远突破了太史公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架构,甚至使人联想起南方古?quot;三星堆文化及河姆渡文化,不禁兴致盎然,情趣无限。红崖天书就存在于这种地理奇特,人文纷繁的历史氛围中,当然更加诡谲神秘。不过,天书的发现却是充满了浪漫的文采,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