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天干地支吗,易经有天干地支吗
易经的由来
终于搞明白了《易经》的由来,“时历三古,人更三圣”周易“时历三古,人更三圣”上古时期伏羲一画开天地,始作八卦易经;到了中古之时,周文王被囚羑里,演绎出六十四卦;下古时期,孔子韦编三绝,用文字阐述了易经,称之为“十翼”,意思是给易经插上十只翅膀。到此,完成了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易经,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在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伏羲氏画八卦,始作易经,所以易经原本是“无字天书”,一套符号象征。那么伏羲氏是如何画出八卦的呢?想象一下,在远古时期,他们没有工具,没有文字,只有赤裸的身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他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到天上的出现这样的气象时,会下雨;出现那样的气象时,会打雷,于是他们想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做提示,然而他们没有文字,只能用符号。当他们去了不同的地方时,发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物种,不同的危险,他们也用符号记录了下来,,,经过总结,验证,他终于得出一套完整天地自然体系,称之为先天八卦,并把这套符号体系留给了后来人。先天八卦图(伏羲八卦)到了中古时期,商纣王因听信崇侯虎的谗言,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周文王是一位积德行仁、有大智慧的智者,在被囚羑里的这段时间里,拘而演周易,他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再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智慧进行了融汇、总结、演绎出了后天八卦图,也称之为后天八卦流行图,而且将这八个符号进行组合,变成了八八六十四个符号象征,并为每一个符号写一句爻辞,每一卦的六爻各写一句爻辞。从伏羲氏但周文王,《易经》始成。后天八卦(文王八卦)然后是孔子的《易传》。孔子,曾经说过:多给我几年的时间,五十岁而学习易经,人生可以没有大的过错。孔子不仅说出了这句话,而且多次研读易经,导致书简脱落了多次,这才有人人皆知的成语“韦编三绝”指的就是这件事。孔子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他的解释,他给易经的插入了十只翅膀,称为十翼或《易传》作为易经各项的注解,作为辅助,让你了解《易经》,他们分别是《彖转》上下篇,是解释卦辞的;《大象传》解释卦义;《小象传》解释爻辞;《系辞传》上下篇,精彩的哲学论述;《文言传》对乾坤二卦做了特别说明;《说卦传》说明每一卦出现的原因、命名和八卦所象征之物;《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杂卦传》就是什么都说,这十个内容合起来就称之为《易传》这就是易经的大致由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易经,就是这三部分所加起来。合而称之为《周易》或《易经》《易经》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其精髓光芒四射,意义深远!说'易经'始于夏周,始于'河图洛书',但我更赞成一说,即《易经》可能是上个冰河期文明时代的遗留产物,或者是外星智慧。。。就像金字塔、就像巨石阵之谜一样。你看河图上的星星点点,其实好像是一副宇宙的天象图,出现在龟背、马身是有可能的,就跟发现化石一样!当然中国古人阴阳五行的智慧依然笑傲江湖 独步天下的。。易经,之所以可以用来预测。是人利用自然规律并形成理论的计算和推演。阴阳辩证理论和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便是他的核心,天干地支是符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按照一个人的出生八字就可以知道其命运的根源所在。八字算命完全靠的是真学问,十分的学问,八卦预测,四分靠学问,六分靠灵气。我学易经,涉及六爻占卜、四柱命理、风水、相学和姓名等科目。究其根本,诸科基础理论依然不出八卦、五行和阴阳,其相通之处,相圆之说,甚是微妙!时到今日,我始得悟出易经之指导意义在于:一、极乐时要防不测,失意时要表乐观,所谓世事无常、阴阳互换之理是也。二、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所谓祸福相对是也。三、处世之时,不要固执一理,也不要广听众从,所谓中庸之道是也!
易经的规律是什么?
周易的规律是,演变。卦中,一爻一爻的依次变化。算卦的规律是,用神/世爻/应爻和天干地支的互相关系。八字的规律是,天干地支和日柱的互相关系。
天干地支在易经中也有体现,易经中的天干地支是讲解的呢?
天干地支属于外部环境,理论上只能影响到卦象的强弱,爻属于卦象的内部元素,其运行只能受到卦象支配,不可以直接跟外部环境中的天干地支发生作用的。易经八卦如何配天干地支五行?
《相对论和太极图》相对论和太极图告诉我们:见仁见智永远存在,这是自然而然,势所必然,理所当然。相对客观有主观,相对唯心有唯物,相对广义有狭义,相对微观有宏观相对矛盾有统一,高低、内外、正反、大小、长短、远近、新旧等等。有所变有所不变,有绝对的相对有绝对的绝对。矛盾是绝对的相对,统一是绝对的绝对。变和不变、绝对和相对,既矛盾又统一。相对有,相对的创造性;绝对有,绝对的局限性。相对有,相对不断的创造;绝对有,绝对不断的局限。相对有,相对的已知;绝对有,绝对的未知。相对有,相对问题会不断化解;绝对有,绝对问题会不断产生。易经是什么?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讲的是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经典。
扩展资料: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