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八字,为什么十灵八字要保密

中国哲学主要流派?

古代哲学流派-阴阳家哲学 阴阳家 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 齐人邹衍是代表人物 《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 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大体而言 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 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 用来建构宇宙图式 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其基本思路: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宇宙万物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学说是在气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天地,日月,昼夜,晴明,水火,温凉等运动变化中一分二的结果,这样就抽象出来“阴”和“阳”两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事物,所以“阴阳者,有名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阴代表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字括之.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将人体的一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黑格尔属于德国古典哲学,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叔本华属于唯意志主义的开山者,尼采也是. 赫拉克利特 爱弗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是爱弗斯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难以研究的哲学家,甚至对他的同时代的人都以“晦涩者”著称.他宣称始物是火,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他认为万物就“像火的燃烧和熄灭一样是不断变化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他最有名的格言是“一个人从来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然而赫拉克利特也相信,虽然变化是万物唯一的常性,但它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合乎规律的.他称这个规律是“逻各斯”(Logos).因此,他认为人的智慧和世界变化的规律是一气相通的,唯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逻各斯”,说出真理.所以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认识论的开始.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灵魂受潮人就入睡或失去知觉,灵魂全部潮湿,人就死亡;反过来,最干燥的灵魂最有智慧.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古典刑事学派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一个伟大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出生于次胡特一个法学教授之家,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在上,他反对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它发展成为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还有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古典刑事学派. 黑格尔 黑格尔学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 黑格尔晚年的讲课,吸引了许多学生,逐渐形成黑格尔学派 黑格尔 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 “ 绝对观念 ”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 绝对观念 ”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 绝对观念 ”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 绝对观念 ” 的最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柏拉图 柏拉图学派 柏拉图(P1ato,公元前427—前347年)出身于雅典一个名门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柏拉图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年轻时曾跟随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受到逻辑思想影响,尔后成为雅典举世瞩目的大哲学家.柏拉图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吸收了许多数学观点,并运用到自己的学说中,因此,柏拉图的哲学提高了对数学科学的兴趣.他充分认识到数学对研究哲学和宇宙的重要作用,并积极鼓励自己的朋友,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学派和学园,据说在他的学园门口写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 柏拉图学派重视数学的严谨性,在教学中,坚持准确地定义数学概念,强调清晰地阐述逻辑证明,系统地运用分析方法和推理方法,例如,推理中,假设已知所求未知数,再以这个假设为基础,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应当存在的关系式的结论,归根到底是化求未知量.柏拉图学派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作几何图形上. 柏拉图学派,主张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自然的结构,首次提出了应该把严格推理法则系统化,从而为数学走向新的阶段起到前导作用. 在柏拉图思想的影响下,学派中出现了一些对数学发展作出贡献的数学家.例如,欧多克斯,曾是柏拉图的学生,创造性地排除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只能适用于可通约量的算术方法,用公理法建立比例论,欧几里得《几可原本》第五卷《比例论》的大部分内容是欧多克斯的工作成果. 柏拉图的另一名学生是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形式逻辑的鼻祖,其思想影响西方数千年,他也非常重视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他所给出的点线面的定义,广为传播.他还应用演绎逻辑的方法对许多数学问题作出了证明.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入,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的便是一个优秀的家.

道枝骏佑自肃原因

父母的原因。自肃这个过程中完全是自我约束,没有任何人指手画脚,而道枝骏佑自肃是受父母教导的原因。道枝骏佑[3](Michieda Shunsuke、みちえだ しゅんすけ),2002年7月25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日本演员、歌手。

段建业虽然自己承认是自悟的盲派,自然也可以称之为“假盲派”,但其思想...

卡尔·马克思,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逝世于英国伦敦。伟大的哲学家,革命理论家,经济学家,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资本论》和《宣言》的作者。马克思的父亲是犹太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他的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荷兰人,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求学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父亲也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走自己的道路。马克思到了波恩大学后,生活很惬意。除了喝酒、决斗之外,还写了大量的诗,但也欠下一些帐,最后,父亲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将其转学到柏林大学。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在大哲学家黑格尔去世之后,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他们渴望民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主力量。而“老年黑格尔派”则拥护专制政权,支持普鲁士专制的专制统治。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除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丰富之外,马克思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哲学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除哲学外,历史学、文学、数学以及外语等,马克思都以加倍的努力认真地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道枝骏佑成绩好不好

道枝骏佑成绩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道枝骏佑作为第五代金田一,难免会被拿来和前辈比较,不过从目前的表现来看,道枝骏佑的成绩是合格的,给观众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金田一,聪明滑头中还带着一点可爱。

语文报上面有一篇:"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

2010年:《宫锁心玉》杨幂主演 正在拍摄中 年底应该可以出来《剑侠情缘》谢霆峰 蔡卓妍 正在拍摄中 年底应该可以出来《流星蝴蝶剑》(王艳版)《公主嫁到》《天师钟馗》《天与地》(又名:绝地击情) 林保怡、张家辉、陈豪、佘诗曼《飞女正传》 蔡少芬、陈豪《活拂济公》陈浩民主演《蒲松林》满好看的最近才看的《美人心计》《神话》胡歌穿越《又见白娘子》任泉、左小青、沈晓海、戴君竹《美人心计》林心如《刁蛮娇妻苏小妹》《神医大道公》《杨贵妃秘史》殷桃以前看的有:<<仙剑奇侠传 >>1,3 胡歌主演《云海玉弓缘》 和 《再生缘》:是林峰和叶璇主演的,满好看的,喜欢他们两拍的电视剧《水月洞天》《傲剑江湖》《幻影神针》《灵镜传奇》 《神鬼八阵图》这几部都是于波演的也好看,应该你看过吧《金枝欲孽》宫廷戏,你应该看过吧《侠女闯天关》赵薇的《聊斋》 《聊斋之奇女子》《刁蛮公主和逍遥王》这部也蛮好看的《帝女花 》《西厢奇缘 》《布衣神相》《我的野蛮婆婆I》 《小鱼儿与花无缺》《天下第一》这是叶璇主演的《少年包青天》《赤子成龙》《风云 I II IV>个人认为第一二部好看些经典的有:《寻秦记》《神雕侠侣》《圆月弯刀》 :都是古天乐主演的《天部》《镜花奇缘》以前很喜欢的一部神话古装戏《中原镖局》《逆水寒》(张智霖、钟汉良、李小冉)《至尊红颜》《神医侠侣》 贾静雯 ,赵文卓《杨门女将》《花木兰》《苗翠花》《少年张三丰》 《武当 》《洛神》个人最喜欢蔡少芬的一部戏《碧血剑》《人龙传说》蛮喜欢《天地传说---鱼美人》蛮好看《锦绣良缘 》很好看的也部古装大戏《梁山伯与祝英台》韩国的只有一部《一枝梅 》李准基主演的的个人认为还蛮好看的也好感人,害我哭了好久就打这些不打咯,很晚咯,希望对你有帮助

漫谈奇石审美

Free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the unusual stone

奇石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远在夏禹时代,夏族就以石头为图腾进行崇拜。河南嵩山的“启母石”,曾使多少夏族子孙顶礼膜拜,视为最美的神物。天漏了,女娲炼五彩石用来补天,而她遗留在青梗峰下的顽石,则化作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聊斋志异》中《石清斋》一文的主角邢云飞,爱石嗜石,最后以身殉石的生动形象,一直为人所乐道。古人对奇石的崇拜和喜爱融化在文化中,一直流传至今。

奇石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的认知力量。奇石的自然美,如果离开了奇石的自然属性,离开了奇石本身的质料形式和外貌,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奇石的自然美,一方面离不开人,它是人类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创造自然美,任意的用主观情趣来解释自然美,或单纯用社会性来解释自然美。我以为奇石的自然美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既指奇石自然本身,又包括“人化自然”。它是从自然到社会,从客观到主观发展起来的一个现实与艺术的过程。从它的根源来看,是客观自然界,是奇石本身;从它的表现形态来说,是自然物与社会物的统一,又是人的本质在自然中的实现。“有生命的自然物之所以美,既不是为它本身,也不是由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意识而美。”(黑格尔《美学》)一般来说,对奇石的美是如实的认识和感受,但如果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加以联想和想象,没有进行再创造,便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领悟其美。这就要求欣赏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慧眼去敏锐地捕捉美,但要绝对地忠实自然。换言之,欣赏者需把自己的视觉净化、清新化、儿童化,用着和儿童一样的新奇的眼睛去凝视奇石,自然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去发现它的美。可以这样说,要发现和把握奇石的自然美,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人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因而,首先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了解人生,然后,才有可能由自然物的触发,联想到欣赏者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来,才能得到独特的享受。因为欣赏者心目中的自然美,是能够联想到人和人的生活,尤其是体现了人们曾经经历过,或者注意到了的生活现象。实质上人对奇石的审美是人们的感受,是人对自然物所引起的联想与想象、一种精神、思想、情操的体现。

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人们在它的形态中找出了某些特征,把它视为某物,这就增加了人们欣赏的情趣。所谓像,不是事物的全部,只是某物的某些特征,所以,有的它不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需要人们反复观察去发现,它总是像什么,又不像什么,但一经指出,它就会越看越像。只要它的主要特征被人们所认可,它的不足部分就会由人的想象来补足。这种像常常只是一种特征,正是这样的像,激起人们反复端详、细加揣摩、品评,它给想象留下了空间;太像了,一览无余,反而使人索然无味了。这大概是符合审美的某种规律的,正如幽默漫画一样。白石老人谈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里,人们除了用想象补足一些什么外,也舍弃了原物的某些部分,这时在欣赏者眼里,除了某物的特征之外,其他部分被忽略了,不存在了,只取它的某些特征的部分,认它为某物,这样,一块本身没有生命的、呆板的、冷漠的石头,从审美的角度,它已具有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种赋有生气的,含义丰富的、具有美的奇石。

古人对奇石的评价,主要用“瘦、皱、透、漏、清、丑、顽、拙”八字来概括。瘦,是指石型苗条,忌臃肿,有风骨棱角,傲骨峥嵘,坚挺多姿;皱,即是石上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的节奏,纹理丘壑万千;透,指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视线,外形轮廓飞舞多姿;漏,是石孔上下窍通,有洞或若漏斗状可盛水。清者,阴柔;顽者,阳壮;丑者,奇突;拙者,浑朴。这主要针对灵璧石、英石、太湖石等造型石而言。这些在平常人表面看起来很丑的石头,在奇石爱好者心中却变得很美,可见,美的表现形式是十分复杂的。单就“美”与“丑”来看,它们又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相互转化的。有的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有的则是外在美,内在丑;有的则是外在丑,但内在确是美的。这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审美过程中,不能用一个条条框框来套,一概而论。

譬如,欣赏三峡石、黄河石、雨花石、玛瑙石、大理石等画面石与大化石、摩尔石,套用上述古人标准,恐怕谁也接受不了。而且现代人大多数更青睐这种像书画、城市雕塑一般的奇石,以表达更复杂、更丰富的审美情趣。三峡石、雨花石、黄河石、大理石、摩尔石等的质地色彩、纹理的确是迷人的。有的像明月当空,有的似曙光初照,有的犹如一株老梅,花满枝头,傲雪迎春;有的仿佛池塘一角,长满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有的好像鱼虫小鸟,栩栩如生,有的犹如龙飞凤舞,神形兼备;还有的似云山风景,城市现代抽象雕塑,妙不可言……初识者,都不会相信,大自然中居然长出这种仿佛人工造就的艺术品来。然而,确实是天设地造的,是大自然的绝妙创造。人工任何技艺高超的“大巧”在奇石面前,都显得“若拙”了。它的珍贵性、稀有性、永久收藏性,使得世间一切人为艺术顿显造作,就连令人叹为观止的诗画歌赋在奇石面前,似乎也略显苍白。

【名称】佛山瑞光

美总有高下之分。美的评判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的。“质、形、色、纹、韵”新的奇石审美标准已基本达成共识。质,就是质料的坚硬与松软,细腻与粗糙,润滑与涩滞;形,是外在的形态,大气与庸俗,逼真(抽象)与牵强(空洞),生动有神与索然无味;色,为色彩的鲜艳淡雅,单调丰富,对比强弱;纹,指纹路(纹理)线条的变化与点块状的分布状态的合理与否;韵,指能否激发欣赏者产生深远的审美情趣。但在这里,要着重说明一点的是,这里的“韵”是属于审美者与奇石双向运动,积极创造的精神产物,并非奇石本身所具有。它存在于审美者和奇石的相互关系中,是奇石美的特性——自然美诱发审美者产生的情感效益,奇石的自然美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我们所说的奇石之“韵”,并不在奇石本身;但它又是审美者依据奇石的自然形象,在想象力的驱动下,创造出的一个新的石外的境界。因而,若离开了奇石的自然形象,是无法谈韵的。为什么对同一块奇石,不同的审美者的感受差别很大呢?甚至对大自然赋予的神品,内容如何充实、回味无穷,对奇石也爱的如醉如痴,可就是一点也感受不到呢?

千姿百态的观赏石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虽然奇石审美的偏爱不可避免,可主要问题还在于审美者的审美水平。“奇石之美的创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欣赏者自己。”(蕲之林《新世纪中华奇石》前言)可见审美者自身的审美文化素养在奇石审美中是多么的重要。玩石并非丧志,实际上就是玩文化,审美者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是很难从奇石中得到审美情趣的。

人们流连在奇石的海洋中

【名称】嬉娱碧波

在奇石的审美过程中,还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真”。首先必须是奇石自然物的全天然的真;其次是赏石者审美时主观意识的真。前者,面对高科技制假技术的挑战,有些以假乱真的石头,偏偏就在“专家”的鉴赏下变成“精品”,甚至还有假石头在大展获奖的。后者,强调的是赏石者审美时不仅要真心真意地对待奇石,而且还要真心真意地对自己,充满对大自然的真爱。

总的来说,我们要全面了解奇石文化,欣赏到奇石的美,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科学、艺术地进行审美。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赏石者要激发自己健康的审美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建立美好的审美情趣。正如著名雕塑家、美术家王朝闻先生在《中华奇石》画册前言中所言:“对石头之美的掌握,不能用投票表决方式进行;只有当人们能用自己的眼光,从供观赏的各种石头发现与别人既一致又有偏爱的审美特征时,才能获得真正审美自由与快感,更有效的提高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