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斋名字及含义,古代书斋名字及精神

古代文人名人的书屋名称

藏经阁,三味书屋,南书房

书房取名

1、惜字斋,清代史学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惜字斋。

2、陋室,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借以表达其安贫乐道的生活追求。

3、老学庵,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为老学庵,出自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以此表示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勤奋精神。

4、聊斋,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书斋名为聊斋,意为闲谈聊天之所。

5、老学庵,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6、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古人的有趣书房名及由来

瓶水斋:清朝诗人舒位一生涉猎极广,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写诗挥洒自如。他把自己的创作成果比作从汪洋大海中汲取出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如果你有一个小书房,你准备取什么名字?它有什么含义?

最简单的名字就是书屋、书舍。也不需要什么含义,就像白开水,没什么味道,确实最经典的味道。时髦一点可以叫书咖,复古一点可以叫书堂

鲁迅,张溥,柳亚子,许地山书斋名的含义?

鲁迅书斋名及其含义:1、绿林书屋: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他把书斋称为 “绿林书屋”,这是为了嘲讽当时一些反动文人的,因为鲁迅支持学生运动, 反动文人诬鲁迅为“学匪”。“学匪”住的屋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所以鲁迅就以“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2、且介亭:后来他移居上海,居住在大陆新村,洋人越出租界区域建造的住宅,近乎“半租界”。他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称自己的书房为“且介亭”,以示对列强在中国划分租界的不满。张溥书斋名及其含义:七录斋,又称七焚庵 明朝人张溥很好学,所读的书一定要用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拿毛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茧子。冬天手的皮肤都冻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许多次。他把书房命名为“七录斋”,以此激励自己勤学苦练,博闻强识。柳亚子书斋名及其含义:羿楼 抗日战争期间,著名诗人柳亚子将他的书斋命名为“羿楼”,羿者为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日”指日本帝国主义,以此表现他的爱国精神。许地山书斋名及其含义:面壁斋 寓读书要神情专注,心无二用之意。

名人的书斋及意义

抱残守缺斋 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取室名“抱残守缺斋”,并非给自己脸上抹黑,而是因为他生平“嗜古成痴”,人称“竭其力之所至,不以营田宅,治生产,惟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罂登”。这些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难免残缺不全,但刘视若珍宝,因此,他的书斋名表达了甘心一辈子与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为伴的志向。 瓶水斋 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四步斋 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 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周敦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长物之楼 清代文人李盛铎爱收集古墨,他的书斋里珍藏文物历朝尽有,各种各样齐全,因此他自署室名曰“周敦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长物之楼”,其室名之长,堪称历代之最百梅书屋 书法家陈叔通得到父亲所藏唐伯虎一幅墨梅,引为奇迹。为纪念他父亲的嗜梅之癖,以这幅唐画为基础,千方百计搜求,共购得历代名家画梅一百幅,最后又得到高澹游的《百梅书屋图》,珍爱非常,故取斋名“百梅书屋”。 与石居 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出生在一个七代藏石的世家,一生与石交友,他在诗中写到:“掇恰满吾居,安然伴石眼。”可见他生活在一个石头的世界,即使朋友来往,亦以石为礼。现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一块色泽深黑,一尺有余的石头,是沈老于1900年在老河口石滩捡拾的。他的室名为“与石居”,其内涵引人深悟。万卷书斋 以“万卷”命书斋,在古人书斋中并不少见,但不少是虚张声势,装潢门面的。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戈宝权的“万卷书斋”却是名符其实,他积50多年的藏书,计有中外图书约两万卷。他说:“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读书,知识得不到;不读书,知识面不会广。行万里路,可以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感性知识。”因之,他称自己的书斋为“万卷书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