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甲申庚,奇门遁甲一加庚
奇门遁甲甲申日用神是啥?
奇门遁甲用神是其中一种,所说“用神”就是用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代表符号来正确地与你求测的隐性信息相沟通、相联系,使你与求测事物的信息(也就是该事物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结局等隐性情况)一下子沟通起来,将求测事物的来龙去脉与结局一下看清楚,而这种沟通讯息的桥梁就叫“用神”。
奇门遁甲九宫天干地支年代怎么推算
-----来源中国易经研究学会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 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天干地支是古代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的二十二个汉字,其中天干十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搭配使用,形成六十甲子,在年月日时里循环使用,周而复始。 对于其计算 第一种:是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的,先将天干进行编码: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4、 5、 6、 7、 8、 9、 0、 1 、 2、 3 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2003年的天干就是“癸”。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虽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推算公元纪年,但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革命(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再将地支进行编码: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10、11、 0、 1、 2、3 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为“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为“5”就是“丑”;其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最后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为“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根据六十甲子可以推算出具体的年月日时。而在计时使用里,由于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正好是十二时辰,因此形成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换算关系,具体为深夜23点到子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亥时。除了以此计时外,另外地支计时法还与干支计日联系在一起形成六十干支计时法,即甲己日子时以甲开头,成为甲子时,然后丑时成为乙丑时,寅时成为丙寅时,依次类推。乙庚日子时以丙开头,成为丙子时;丙辛日子时以戊开头成为戊子时。丁壬日子时以庚开头,成为庚子时;戊癸日开头以壬开头成为壬子时。这样六十天干形成完整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每人出生的时辰也就有了确定的四组天干八个字组成的生辰,简称“八字”。如此时正是2005年11月15日19:07(农历十月十四日),此时出生者的八字就是乙酉年丁亥月癸卯日壬戌时(因为计日天干为癸开头,故本日子时为壬子时,推算至19点至21点即为壬戌时)。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有哪些?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1、三奇六仪。奇门遁甲中,三奇指的是:乙、丙、丁。其中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六仪指的是: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中分别遁藏了六甲旬首,分别为甲子隐于戊下,甲戌隐于己下,甲申隐于庚下,甲午隐于辛下,甲辰隐于壬下,甲寅隐于癸下。即通常可表示为:甲子戊 甲戌己 甲申庚 甲午辛 甲辰壬 甲寅癸。2、三奇六仪排列顺序。在奇门遁甲中,三奇六仪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排列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是一种永远不变的排列顺序。不论阴遁还是阳遁。都必须按此顺序布列六仪三奇。3、九星。奇门遁甲中的九星,指的是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该九星在后天八卦洛书九宫中有固定本位。其中天蓬星在坎一宫,天芮星在坤二宫,天冲星在震三宫,天辅星在巽四宫,天禽星在中五宫,天心星在乾六宫,天柱星在兑七宫,天任星在艮八宫,天英星在离九宫。4、八门。八门指的是休门、死门、伤门、杜门、开门、惊门、生门、景门。该八门在后天八卦洛书九宫中有其固定本位。其中休门在坎一宫,死门在坤二宫,伤门在震三宫,杜门在巽四宫,开门在乾六宫,惊门在兑七宫,生门在艮八宫,景门在离九宫,中五宫无门。5、九神(八神)。奇门遁甲自古分成飞盘与转盘两种。在飞盘奇门遁甲中,用的是九神,即:值符、螣蛇、太阴、、勾陈、太常、朱雀、九地、九天。而在转盘奇门遁甲中,用的是八神,又称八诈神,即:值符、螣蛇、太阴、、白虎、玄武、九地、九天。6、奇门遁甲的具体定局方法。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奇门着作中说到今天用阳遁8局,或者阴遁3局等。奇门遁甲日干是丙时干是辛
您好,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术,它是根据天干地支的六十甲子来确定时间的。丙时是指子时,也就是子时的天干是丙,辛时是指丑时,也就是丑时的天干是辛。奇门遁甲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势,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在八卦里,四甲:是代表什么?
四甲是甲午。奇门遁甲的“甲”字,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兵士,甲是古代士兵穿的护身衣,又叫铠甲,后来引申为兵士的代表,古语称某位将军带兵多,往往就说“带甲百万”。因此,遁甲就是把兵士、把军队隐遁起来,然后如何出奇制胜。所以说奇门遁甲术来源于军事。二是甲是十天干之首,是十天干的代称,正如甲子代表天干地支一样,所谓遁甲,就是用十天干代表军队排列九宫八卦阵。换句话说,这种预测、决策术主要用十天干符号,与六爻、六壬术主要用十二地支不同,所以有人又称奇门遁甲为“天干学”,学习奇门遁甲,首先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今天,中国人民各种车辆的牌号仍然在使用十天干这些符号,这可能是一种巧合,但也可说明十天干与军事的源远流长关系。说奇门遁甲是“天干学”,并不是不用地支,而是说在传统的遁甲式盘上遁来遁去的显性符号主要是十天干。其实,既然是遁甲,甲这个符号是隐遁起来的,在式盘上是看不见的,在式盘上转来转去或飞来飞去的只是其他九个天干符号。这就是所谓三奇、六仪,即乙、丙、丁和戊、己、庚、辛、壬、癸。 遁甲术以甲为中心,在六十甲子中有六个甲,这就是一甲甲子,二甲甲戌,三甲甲申,四甲甲午、五甲甲辰、六甲甲寅。这六甲在军事上就代表六员大将,其中一甲甲子就是元帅或主帅、统领。古人为什么规定一甲甲子遁在戊下,即以戊为一甲的仪仗、旗帜、标志呢?这是因为从阴阳五行学说来讲,阳干戊为土,为大地土,从方位上代表中央,从颜色上代表正黄色,中国人为黄种人,以黄河流域为发祥地,因而以黄色为最高贵,只有皇帝才允许穿黄色服装,所谓“黄袍加身”即代表登上最高宝座。古代军队的主帅打的也是杏黄旗,例如《封神演义》上的姜子牙,所以在遁甲中也以黄色戊土作为元帅的仪仗标志,即甲子遁在戊下,换句话说,就叫甲子戊。 二甲甲戌地位仅次于元帅,故用阴土己土为仪仗标志,己土也为黄色,但不是正黄色,而是浅黄色镶黄色了。这就是二甲甲戌遁在己下,又叫甲戌己。三甲甲申,为什么用庚来作为仪仗标志呢?因为土能生金,所以让甲申遁在庚下,又叫甲申庚,这是一面正白色的旗帜。四甲甲午,仅次于三甲,故用阴金辛作为仪仗标志,即甲午遁在辛下,又叫甲午辛,这是一面浅黄色或镶白色的旗帜。五甲甲辰,为什么用壬来作为仪仗标志呢?因为金能生水,所以让甲辰遁在壬下,又叫甲辰壬。这是一面正黑色的旗帜。六甲甲寅,仅次于五甲,故用阴水癸作为仪仗标志,即甲寅遁在癸下,又叫甲寅癸,这是一面浅黑色或镶黑色的旗帜。 这样一安排,六甲即六员大将的旗帜、仪仗标志,就形成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就是甲,就是东方青龙,就是中国人的图腾,就是奇门遁甲术的中心),这样一个连环相生的格局,一个吉祥如意的格局。 由此看来,六甲遁在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之下,不是随便安排的它的原理也是阴阳五行学说,是符合易学哲学精华的。
奇门遁甲人被吓着口诀
1.三奇六仪顺序: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2.求三元:符头地支为子午卯酉者为上元,为申寅巳亥者为中元,为辰戌丑未者为下元。3.阴阳遁定局歌冬至惊蛰一七四,小寒二八五相随。大寒春分三九六,芒种六三九是仪。谷雨小满五二八,立春八五二相宜。清明立夏四一七,雨水九六三为奇。夏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五二之间。大暑秋分七一四,立秋二五八回圈。霜降小雪五八二,大雪四七一相关。处暑排来一四七,立冬寒露六九三。4.六甲遁: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甲寅癸。5.九星诀:蓬任冲辅,英芮柱心。6.八门诀:休生伤杜,景死惊开。7.八神诀:符蛇阴合,虎武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