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对应哪4个卦象,六十四卦每一卦详解
天玄地黄是易经哪个卦象,详细一点
《易》六十四卦所指为六十四种现象。没有最好,也没有不好。《易》只是告诉你,在何种情况下当如何行事。人们常讲“趋吉避凶”,实际上已经违背了《易》的本义。《系辞传》说得很清楚“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说在不同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对你来说呈现出的是有利(吉)或者是不利(凶),不管是“吉”还是“凶”。只要你按照《易》道去做均可成就大业。这就是所谓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依《易》道,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反之,好事也可以办成坏事。 64卦
六十四卦口诀是什么?
六十四卦背诵口诀及读音如下:
1.乾卦:读 qián,乾为天,万物之父,刚健中正。
2.坤卦:读 kūn,坤为地,万物之母,柔顺伸展。
3.屯卦:读 zhūn,水雷屯,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
4.蒙卦:读 méng,山水蒙,蒙昧蛮荒,启蒙奋发。
5.需卦:读 xū,水天需,摄取营养,守正待需。
6.讼卦:读 sòng,天水讼,生存竞争,慎争戒讼。
7.师卦:读 shī,地水师,聚伍纷战,行险而顺。
8.比卦:读 bì,水地比,诚信团结,亲和相依。
9.小畜卦:读 xiao xù,风天小蓄,原始积累,蓄养待进。
10.履卦:读 lǚ,天泽履,脚踏实地,礼仪规范。
11.泰卦:读 tài,地天泰,阴阳和谐,应时而变。
12.否卦:读 pǐ,天地否,不交不通,天地闭塞。
13.同人卦:读 tóng rén,天火同人,上下同和,分久必合。
14.大有卦:读 dà yōu,火天大有,顺天依时,万物所归。
15.谦卦:读 qiān,地山谦,内高外低,三才益谦。
16.豫卦:读 yǜ,雷地豫,顺时依势,心情愉悦。
17.随卦:读 suí,泽雷随,从宜适变,随时变通。
18.蛊卦:读 gǔ,山风蛊,整饬修治,正疲起衰。
19.临卦:读 lín,地泽临,力量增长,教民保民。
20.观卦:读 guān,风地观,观下瞻上,蔚为大观。
21.噬嗑卦:读 shì hé,火雷噬嗑,刚柔相济,刑狱啮咬。
22.贲卦:读 bì,山火贲,饰外扬质,绘事后素。
23.剥卦:读 bō,山地剥,剥烂朽蚀,顺势而至。
24.复卦:读 fù,地雷复,返初复始,禹动于顺。
25.无妄卦:读 wú wàng,天雷无妄,无妄而得,无妄之灾。
26.大畜卦:读 dà xù,止而不止,富甲天下。
27.颐卦:读 yí,山雷颐,纯正以养,颐养天和。
28.大过卦:读 dà guò,泽风大过,非常行动,过中不当。
29.坎卦:读 kǎn,坎为水,水流就下,行险用险。
30.离卦:读 lí,离为火,火焰向上,附和依托。
31.咸卦:读 xián,泽山咸,相互感应,男女感应。
32.恒卦:读 héng,雷风恒,恒心有成,白头偕老。
33.遁卦:读 dùn,天山遁,尊世救世,急流勇退。
34.大壮卦:读 dà zhuàng,雷天大壮,阳气大盛,壮勿妄动。
35.晋卦:读 jìn,火地晋,青天白日,求进发展。
36.明夷卦:读 míng yí,地火明夷,黑暗无光,晦而转明。
37.家人卦:读 jiā,风火家人,家庭秩序,诚威治业。
38.睽卦:读 kuí,火泽睽,分背异化,异中求同。
39.蹇卦:读 jiǎn,水山蹇,险阻在前,前进之难。
40.解卦:读 xiè,雷水解,解脱宽松,柔道致治。
41.损卦:读 sǔn,山泽损,损益制衡,锦上添花。
42.益卦:读 yì,风雷益,损上益下,雪中送炭。
43.夬卦:读 guài,泽天夬,决而能和,猛追穷寇。
44.姤卦:读 gòu,天风姤,天下有风,见微知著。
45.萃卦:读 cuì,泽地萃,荟萃聚集,众心聚合。
46.升卦:读 shēng,地风升,柔顺谦虚,集聚升进。
47.困卦:读 kùn,泽水困,身处逆境,困境求通。
48.井卦:读 jǐng,水风井,求贤若渴,坚定不移。
49.革卦:读 gé,泽火革,顺天应人,破除陈旧。
50.鼎卦:读 dǐng,火风鼎,鼎立新风,稳中突变。
51.震卦:读 zhèn,震为雷,雷震而起,临危不乱。
52.艮卦:读 gèn,艮为山,山止不动,动静适时。
53.渐卦:读 jiàn,风山渐,循序渐进,渐进蓄德。
54.归妹卦:读 guī mèi,雷泽归妹,少女婚配,立家兴业。
55.丰卦:读 fēng,雷火丰,羽毛丰满,日中则斜。
56.旅卦:读 lǚ,火山旅,萍踪浪迹,依义顺时。
57.巽卦:读 xùn,巽为风,风伏而入,谦逊受益。
58.兑卦:读 duì,兑为泽,言谈喜悦,刚内柔外。
59.涣卦:读 huàn,风水涣,坚冰消融,拯救涣散。
60.节卦:读 jié,水泽节,万物有节,信约节止。
61.中孚卦:读 zhōng fú,风泽中孚,如合符契,诚信立身。
62.小过卦:读 xiǎo guò,雷山小过,矫枉过正,行动有度。
63.既济卦:读 jì jì,水火既济,圆满成功,盛极将衰。
64.未济卦:读 wèi jì,火水未济,事业未竟,新的起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六十四卦
“乾坤易之门!”读懂乾坤两卦,就已经跨入《易经》殿堂的大门_百度知 ...
“ 乾坤易之门! ” 读懂乾坤两卦,就已经跨入《易经》殿堂的大门,咱们直接开始! 原文:《乾》:元,亨,利,贞。 翻译:所有卦象中的起始卦,刚强不息所以能万事亨通,万事亨通自然朝着吉利的方向发展,此乃正直正义的代表。 乱弹:初始,亨通,利和,贞正。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翻译:时机没有成熟时,龙应该潜伏在水底,韬光养晦,不可冒进。 乱弹:勿用不是不用,而是要等待,不要乱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文: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来发展自己。指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其德业普施于世,可以有所作为。 乱弹:你或许是一条龙,但是没有贵人的帮助,你可能就是一条虫。 原文: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有才德的君子整天勤勉努力,时刻警惕,这样遇到危险,也无凶险。 乱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只是避险而已。万事不可不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文:龙或跃上天空,或停留在深渊,只要根据形势的需要而前进,就不会有错误。 乱弹:往前一步是九五之尊,退后一步到相应的九一爻“潜龙勿用”。要升天还是坠地,就看自己的选择。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文:龙高飞在天上,更易于见德高望重的人。 乱弹:九五的大人是九二,九五之尊需要广大的群众基础。这里的大人是人民,而不是德高望重的人!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飞得太高,达到了极点,若再继续向上飞,可能会有灾祸或后悔之事。 乱弹:一个人飞得太高而脱离了群众基础,那就是飘了!就像一辆极速奔驰的车,马上大祸临头! 原文: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群龙聚集却不知龙头在哪儿,是吉利的兆头。 乱弹:用九是乾卦特有的爻辞。亢龙有悔,极度危险,如何扭转乾坤?那就是“用九”,不能做头龙或者龙头!六龙并驾齐驱,不知道头龙和龙头在哪里,你就能平稳落地。 原文:《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文:《彖传》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于它而获得了资生,所有一切统统属于天。云在飘行,雨在降洒,繁殖万物,赋予形体。太阳运行,升上降下,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的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从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合生存的地位。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万种物类,给万国带来普遍的康宁。 乱弹:简单滴说就是:牛逼啊!天生万物!“乾”就代表着万物的生!李白更牛逼,在他《短歌行》中写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大有“ 时乘六龙以御天 ”的气魄。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象传》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乱弹:乾卦的精髓: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后,一定记得“群龙无首”! 原文:《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坤卦:很顺利。要像母马一样守持正固。有所行动时,如果抢先居首,可能会迷失方向;相反,则会到达目的地,吉利。往西南方向,会结交朋友;往东北方向,则会丧失钱财。安定地坚持下去吉利。 乱弹:特定了条件:对于母马来说是元亨利贞的。母马代表着温顺、配合,它不是要找同类(阴阴)相斥的朋友,而是要找它异性(阴阳)相吸的主人:代表着“乾”的公马,去帮助和配合它!举个通俗的例子:姜太公等周文王、诸葛亮等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 原文: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文:脚下踩到了霜,就表示冰雪即将到来。 乱弹:征兆显现,未雨绸缪。凛冬将至! 原文: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文:正直、端正、广大,不必刻意修习或修治,顺其自然就可以,没有什么不吉利。 乱弹:直,方,大。这就是大地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有容乃大! 原文: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文:有才能却不向外张扬,可得到吉利的占卜。如果跟随君王做事,没有什么成就也会是好的结局。 乱弹:内在的品质是成事的基础!没成功,没关系,至少可以成“仁”。 原文: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译文:像扎紧口袋一样,少说话,没有灾祸,也没有赞赏。 乱弹:作为一个辅助者、配合者,什么时候不说该说?什么时候不做该做?《论语》当中孔子教子张做官给了最好的诠释,原文是: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简而言之就是:广听多看,谨言慎行。 原文:六五:黄裳,元吉。 译文:黄色裙裳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乱弹:喜欢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会记得这个名字:黄裳(绝顶高手),就是来自这里。黄,是黄土,在五行里居中,代表中和;裳是下衣,古人没有我们今天传的裤衩,是像今天女人所传的裙子一样的下衣,代表谦逊;中和而谦逊的人是无敌的,深得中庸之道! 原文: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文:龙在郊野上交战,流出了血。 乱弹:一匹母马发展到了顶点感觉自己像是一条龙,不想为人做嫁衣,要和真龙(乾卦)大战,谁输谁赢不好说,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还记得《千字文》最开始的四个字“天地玄黄”吗?玄黄就是乾坤(龙马)大战流出的血的颜色。 原文:用六:利永贞。 译文:适宜于长久保持应有的贞操。 乱弹:和上面谈到的乾卦的“用九”一样,这里坤卦的“用六”也是它自己独有的爻辞。如何避免母马忘乎所以,飘得感觉自己可以和真龙大战,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那就是守住自己顺从配合的正道。当然,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成为一个屠龙者,还是,被真龙化为灰烬,全看自己的选择! 原文:《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彖传》说,广阔无际的大地是生成万物的根源,柔顺而秉承天道的法则。大地深厚且载育着万物,它的功德广阔无穷。它蕴藏着弘德、光明、远大的功能,使万物都能顺利地成长。雌马属于地上走兽、具有在大地上无限奔驰的能力,她的性情柔顺祥和,有利于守持正道。君子应该效仿这种品德而行动,如果遇事争先居首就会迷失方向,如果跟在人后顺随大势就能找到常规。往西南方向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是因为与同类同行。往东北方向将失去同类,尽管这样,最终也是吉利的。安顺且守持正固的行动将是吉祥的,因为应合了大地广阔无极的柔顺之德。 乱弹:如何做一个帮助乾(代表天)创造的配合者?“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守正是本分和责任。像周公,诸葛亮做到了就是功德无量! 原文:《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括囊无咎,慎不害也。黄裳元吉,文在中也。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译文:《象传》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 乱弹:坤卦精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包容万物,有容乃大。守正配合天,创造万物。 ====== 乾坤两个特有的《文言传》原文和译文,作为进一步理解的参考: 乾卦《文言传》原文: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乾卦《文言传》译文: 《文言》说:元,是众善的首领。亨,是众美的集合。利,是义理的统一。贞,是事业的主干。君子履行仁义就足够可以号令大众,众美的结合就足够可以符合礼义,利人利物就足够可以和同义理,坚持正道就足够可以成就事业。君子身体力行这四种美德,所以说:“《乾》卦具有这四种品德:元、亨、利、贞。” 初九爻辞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才德而隐居的君子。操行坚定不为世风所转移,不求虚名,隐居避世而没有苦闷,言行不为世人所赏识而没有烦恼。乐意的事就施行它,忧患的事就避开它,坚定而不可动摇,这是潜龙的品德。”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龙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论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引导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就是说民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辞说:“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知道事业可以发展就发展它,从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机;知道事业应该终止就终止它,从而保持行为的道义。所以处于尊贵的地位而不骄傲,处于卑微的地位而不忧愁。所以君子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虽然处境危险也没有灾害。”九四爻辞说:“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有时处在上位,有时处在下位,本来就是变动无常的,不是什么行为邪恶的缘故。有时奋进,有时退隐,本来就是应时变化的,不是什么喜爱离群索居的缘故。君子致力于培养品德增进学业,随时准备着抓住时机全力以赴,所以没有灾难。”九五爻辞说:“龙飞腾在天,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息相同就互相应和,气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湿的地方流动,火向干燥的地方漫延。云萦绕着龙,风追随着虎。圣人兴起,万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丽于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着大地,万物 都归属于各自的类别当中。”上九爻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祸之困。”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有才德的压抑在下层,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 “潜伏的龙,无法施展”,是说有才德的君子压抑于底层。“龙出现在大地上”,是说君子暂时隐伏等待时机。“终日里勤奋努力”,是讲君子刻苦修身自强不息。“也许跳进深潭”,是讲君子投身社会自我考验。“龙腾飞在天”,是讲君子获得地位治国治民。“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是讲事业极盛必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是讲天下安定。 “潜伏的龙,无法施展”,初九阳爻居下位,象征万物蛰伏,阳气潜藏。“龙出现在大地上”,阳爻上升一位,象征万物发生,大地锦绣,风光明媚。“终日里勤奋努力”,阳爻再进一位,象征万物蓬勃,与时俱进。“也许跳进深潭”,阳爻又升上一位,象征阳气更盛,天道发生变化。“龙飞腾在天空”,阳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征时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圆满完成。“升腾到极限的龙将有灾殃”,阳爻上升到极限,象征阳气极盛,将由盛转衰。“天的美德”“纯阳全盛”,阳爻依位次而上升,阳气依时节而旺盛,六爻全阳,将尽变为阴爻,从而体现了天道运行的原则。 《乾》卦的卦辞:元、亨,是讲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谐之美。利、贞,是讲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恒之性。乾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满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从不提起它的恩德,伟大呀!伟大的上天!真正是刚强、劲健、适中、均衡,达到了纯粹精妙的境地。六个阳爻发挥舒展,广通天道、地道、人道。阳气的结晶——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飞行,分布着云彩,降洒着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君子以养成自身的品德作为行为的目的,每天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潜”的意义在于,隐伏而不显露,当自身修养尚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为。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诘疑来辨明是非,以远大作为内心的目标,以仁义作为履行的责任。《易经》说:“飞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这就是说出现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辞的含义是指,九三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也没有占据地位,还须勤奋努力,随时提高警惕,不过处境虽然险恶,还没有灾难。九四阳爻处在重叠的阳爻之上,没有处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没有占据天位,又没有占据地位,也没有占据人位,所以有“也许”的说法。“也许”这个词就是表示迟疑。但没有灾难。九五爻辞所讲的“大人”,他的德行与天地相配合,生成万物,他的光明与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与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赏罚与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他的行动先天而发,但上天不会背弃他,他的行动后天而发,那是依奉天时行事。上天尚且不背弃他,更何况人呢?更何况鬼神呢?“亢奋”这个词意思是,自以为自己的事业只会发展不会衰败,只会存在不会消亡,只会胜利不会失败。也许只有圣人才能了解进退存亡的相互联系,恰当地把握它们互相转化的关系,做到这一点,恐怕只有圣人吧! 坤卦《文言传》原文: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卦《文言传》译文: 《文言》说: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动,但运动具有规律性。它包容万物,其生化作用是广大的。地道多么柔顺呵!顺承天道而依准四时运行。积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吉祥;积累恶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灾殃。臣子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这是由于君父不曾早日辨清真相才导致的。《易经》说:“践踏着薄霜,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大概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为的道义。君子通过恭敬谨慎来矫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义的原则来规范行为上的悖乱。恭敬、道义的精神树立起来了,他的品德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君子“正直、方正、广博,这些品德不为人们所了解,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人们不会怀疑他的行为。阴比喻臣下,虽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隐,从而服务于君王,不敢自居有功。这是地道的原则,也是妻道的原则,同样是臣道的原则。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但是在时序的交替中,它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天地交通变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贤人就隐退。《易经》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大概意在谨慎吧。君子内心美好,通达事理,整肃职守,恪守礼节,美德积聚在内心里,贯彻在行动上,扩大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阴与阳势均力敌,必然发生争斗。因为阴极盛而与阳均等,所以把阴阳一并称作龙。其实阴并未脱离其属类,所以又称为血,血即阴类。所谓玄黄——天玄地黄——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乱弹:《文言传》里满满的儒家思想,这一点读了《论语》、《孟子》之后不难理解。易经中六十四卦分别代表什么
64卦代表这宇宙只有64种情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天地玄黄”是啥?
千字文开头baike.baidu/view/23443.html
《千字文》诗解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_百...
《千字文》 诗解1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题文诗: 因情生文,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因文生字, 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至文至本,物象之本, 至本至源,至源至母,至母有情;独体曰文, 合体曰字,形声相合,孳生浸多.文以达情, 字以表意,表情达意,情真意深,感天动地, 通古达今,所通一情,所同一心,文字通情. 钟繇曾作,千字文篇,毁于战乱,梁武帝拓, 命周兴嗣,作千字文.次韵童蒙,以传子孙.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情生天地,天玄地黄, 情通宇内,四方上下,诚达古今,往古来今; 日月盈昃,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日月有情, 阴晴圆缺,起落往复;辰宿列张,二十八宿, 北斗七星,共拱一星,星调阴阳,斗张四时; 寒来暑往,无声无臭,寒暑相推,成每岁焉, 寒暑有情,四时有义,秋收冬藏,春生夏长, 自然而然,四时成焉.真情永恒,真诚常在, 真情所至,常来常往,有始有终,始终不渝。 正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我们这次开讲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去想。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发明创造,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 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 《千字文》三个字是本文的篇名,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中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栩栩如生。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常命他做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 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像小孩子玩拼图,而且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韵"次韵。次是编排次序,韵是按照韵部、韵脚,把它编排起来。因为是奉皇帝的旨意承办的,因此前面加一个敕字,敕就是皇帝的昭命。 员外散骑侍郎是他的官阶,这是汉朝设的官职。南北朝时期距两汉并不太久,仍然沿用汉的制度。散骑的原意是没有很具体的事情做,只是散跟在皇帝身边的顾问侍从。 侍郎是当时部门"省"(以后称"部、院")的最高领导,但明清两代的侍郎为副职,部门的正职叫尚书。员外是正常编员以外加设的职位,因为皇帝有旨,特别在正常编制之外,再加一职。所以周兴嗣这个侍郎就叫员外散骑侍郎。 《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①昃②,辰宿③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注释】①盈:月光圆满。②昃(za):太阳西斜。③宿(xiù)〈古〉我国天文学家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详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 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 "之外存而不论 "。"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 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 。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 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宇宙洪荒 《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 此外,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30万公里/秒,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破时空的经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读这两部经的,今天我们把它当作宗教著作拒绝接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 洪荒 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囤蒙昧的状态中。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说的是盘古氏开天地。在久远前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把这个鸡蛋壳一斧子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一点神似。日月盈仄 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 七曜,就是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 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仄。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什么是黄道呢? 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太阳怎麽会围绕地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我们换一种说法,说成: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随你怎么说都是一回事。 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什么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象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 这一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著作的。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可见《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对五经和诸子百家读得烂熟,可以信手拈来。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麽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我们看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疙瘩一块的,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向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西方天文学本有48个星座,以后希腊人又加上40个,总共88星座,都是根据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座等等,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 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比如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象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在季为春,升发温和,我们是东方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中国人的发祥地。 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分成两组,一组象个蛇,另一组象个龟。 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的两宿,月亮运行到斗牛之间,表示时值中夜了。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奇怪。 列是排列,陈摆开来的意思;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两句话联起来,字面意思就是: 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 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详解】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经,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28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有40万亿公里(4.3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 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 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璇玑旋斡"一句时再详谈。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