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叫性化性的方法,五行制化关系

什么叫五行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五行 英文名称:five phases 定义: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总论(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历史渊源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可以肯定,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那么,什么是五行,历史上又是如何诠释“五行”的呢?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着物质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虽有点唯心之嫌,但也并非不无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会比盲目胡为要来的顺畅。 五行与太极 金为阴(阳、柔、刚),水、木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水为阴(阳、柔、刚),木、火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木为阴(阳、柔、刚),火、土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火为阴(阳、柔、刚),土、金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 土为阴(阳、柔、刚),金、水为阳(阴、刚、柔),相生、相克能相辅,刚柔结合能协和,刚柔结合,相控相补。[编辑本段]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及归类方法 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2)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的基本规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五行的制化、胜复 五行系统结构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主要在于其本身客观存在着两种自行调节机制和途径。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制化"调节;一种则是在反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 制,即制约。化,是生化。所谓制化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又称为"五行制化"。 首先,从五行的整体作用可以明显看出,任何两行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保证"制化"关系的正常。 即是说,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养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从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养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从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养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从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从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养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这种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调节并保持了事物结构的相对协调和平衡。因为相生、相克的过程,也就是事物消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平衡的消长情况,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克的调节,这样就会重复出现再一次的协调平衡。而正是这种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环运动,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所谓胜复调节,主要是指五行系统结构在反常情况下,即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作用。胜复调节可使一时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统结构,经过调节,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复平衡。 所谓"胜",即指胜气,是指因为某行之气太过所引起的对"己所胜"之行的过度克制。而胜气的一旦出现,则势必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去,即所谓复气。故《素问》又说:"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而且胜气重,复气亦重。胜气轻,复气亦轻。 例如火气太过,作为胜气则过分克金,而使金气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则木气偏胜而加剧制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制水之力,于是水便旺盛起来,而把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其恢复正常。若火气不足,则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发金气偏盛,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而无以制土,则必将引起土气盛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减弱,从而使火气相应得到逐渐恢复,以维持其正常。 如果单纯有胜而无复,也就是说当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现有余(太过)而没有另一行的相应制约时,则五行系统结构的协调关系就被破坏,则会出现紊乱的反常状态,从而产生严重疾病。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五行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的逻辑展开和补充。受作用者,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反作用于作用者,产生反馈调节效应,从而使系统结构保持相对平衡。[编辑本段]现实映像 金 原则 对事物的一种构想 水 知识 对事物的一种具体理解 木 善良 对事物的一种内心的反应 火 真诚 基于内心反应的一种行动 土 分析 在行动过程中的一种分析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构想--落实到具体如何实现构想--产生行动的想法--行动--在行动中分析--总结经验,进行规划,构想 五行与儒学 偶感而发,五行对应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缺一不可,相生即相克。古人真是伟大!请各位认真思考仁义礼智信与五行之后,相信各位会有很幸福的人生。 五行与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五行与季节的关系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时( 秋 春 冬 夏 长夏)、五行与时辰的关系 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24小时共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11点开始,与12属相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五行来说: 寅、卯、辰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 巳、午、未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代表四方。[编辑本段]五行特性 [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五行的各种意义上面已经分析,为了清楚起见,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1)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2)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3)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4)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5)指藉着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以上有关五行的六种意义,除(1)及(3)之外,若把其馀(2)(4)(5)及(6)这四项结合起来,才是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义。 五行物象归类 五音阶 宫 商 角 徵 羽

缺土怎么补 五行

五行缺土怎么补救:食补五行缺土的人总是气虚浮躁,做事情毛毛躁躁的,可以采用食补的方式来增加土元素。五行缺土的人可以常吃些牛肉、牛腩、羊肉、狗肉和猪肉等土性的食物,可以提高运势,帮助转运。补色五行的土对应的是黄色,因此,五行缺土的人可以常穿黄色的服装,饰品也最好以黄色为主色调,这样也可以增加土元素。幸运色五行缺土的人幸运色是黄色和紫色,因此,五行缺土者可以选择穿黄色或紫色衣服,这样也可以增加土元素,从而给缺土的人转运,进而抵抗一些小灾小难。风铃把风铃放在五黄煞所处的方位,主要是放在屋内,这样也可以起到避灾挡难的作用。尤其遇到凶险或重大疾病的时候,可以采用该方法避难。水晶石五行缺土的人比较毛躁,不够稳重大气,而且运势还比较差,因此,可以选择佩戴黄色或紫色的水晶石,这样也可以起到避难的作用。其中黄水晶还可以起到招财的作用,对于五行缺土的生意人可以选择佩戴黄水晶。取名最常见的做法是,给五行缺土的孩子取个带土的名字,只要笔画和八字相合的带土之字即可。带土的字有境、坪、坦、垸、塬、塔、墨、坤、寺、坊、坛、城、域、培等等,可以翻字典找个字作为名字。

王凤仪善人讲五行性理

王凤仪研究五行性理,为养性成道的要素。  人的肝脏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阳木性人,仁德、正直、有主意、能忍辱、有担当力。阴木性的人,好抗上、不服人、宁折不屈、好说酸话,做事不许人驳辩,多不孝,一生多难。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胸隔不舒,耳鸣牙痛,中风等病。要想病好,必须拨阴取阳,问主意,以仁德存心,爱人爱物,戒杀。德能养性,行持日久,元性复初。       心脏属火,丙火为阳火,丁火为阴火。阳火性人,明理、温恭谦让、守礼守分、不争不贪、举止合度。阴火性人急躁、好争理、喜夸张、好虚荣、爱面子、贪而无厌,做事虎头蛇尾。有一分阴火,就多一分遮障,一生多苦。好恨人,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颠狂,暗哑疔疮。要想好病,问明理,拨阴取阳,以礼存心,戒邪淫。礼能养心,行持日久,元神复初。      脾脏属土,戊土为阳土,己土为阴土。阳土性人,信实、忠厚、宽大、能容能化、勤俭朴素、笃行道德。阴土性人固执死板、蠢笨蛮横、心小量窄、疑心特大,一生多累。好怨人、怨人伤脾,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面黄懒惰。要想病好,问信实,拨阴取阳,认因果,戒妄语。信能养气,行持日久,元气复初。      肺脏属金,庚金为阳金,辛金为阴金。阳金性人有义气、擅交际、豪爽活泼、敏捷果断。阴金性人残忍嫉妒、虚伪好辩、巧言令色、笑里藏刀。阴金性人多命薄,好恼人。恼人伤肺,气喘咳嗽,肺病咯血,各种肺经疾病。要想病好,问响亮,拨阴取阳,要有养气,找人好处,戒爱(贪)小,义能养肺,行持日久,元情复初。      肾脏属水,壬水是阳水,癸水是阴水。阳水性人有智慧、性柔和、心灵手巧、擅精艺术、肯低矮就下。阴水性人愚鲁、迟钝、遇事退缩、多忧多虑,一生受气。好烦人,烦人伤肾,腰腿酸痛,遗精淋症,虚痿肾亏,疝气淤结等病。要想好病,问柔和,拨阴取阳,认不是生智慧水,戒酒。智能养精,行持日久,元精复初。      佛教戒杀,就是孔子讲的仁字。仁是德,德能养性,是阳木。真木性人能立,是德的根,有主意,能忍辱,能受气,不动性(不耍脾气),能立万物。行持久了,自然养足元性。      佛教戒淫,儒家守礼,礼能养心,神足,是阳火。真火性人能明,是神的根,知礼达时,聪明过人,能化万物,行持久了,自然养足元神。      佛教戒妄,儒家讲信,信是万善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能保气,是阳土。真土性人能容能化,是成道的根,知因果,了循环,能生万物。行持日久,自然积足元气。      佛教戒盗,孟子讲义,大义参天,情理足,是阳金。真金性人果断,是成仙的根。知人好处,有义气,缘大,遇事迎刃而解,能创万物。行持久了,自然积足元情。      佛教戒酒,儒家讲智,智能养肾,是阳水。真水性人柔和,是成圣的根。能认不是,认不是生智慧水,能养万物,行持久了,自然积足元精。      要想成佛,得严守戒律,存佛心、说佛话、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要想成仙,五气朝元,得照五行性理,拨阴取阳,实作实行,才能得道。孟子曾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不明道的人,说信道是,做道德哪有呢?全要躬行实践,才能得着。 五行性识别法      一个人是什么性,可以从形状、面色、声音、行态(即、形、色、声音、行)几方面来分辨。      木性人,身材细高、双肩高耸;长脸、上宽下窄、瘦而露骨、青筋暴露;走路高压有声;说话的声音,直而短,齿音;生气时,面色青而带杀气。      火性人,身体圆胖,体形丰满,柳肩膀;枣核形脸、上尖中宽、赤红面、肉多横纹、毛发稀疏;行动急速,走路上身摇摆(蛇行);说话的声音,尖而破,舌音;生气时,面红耳赤。      土性人,五短身材,土性人有三厚——背厚、唇厚、手背厚。平方脸,蒜头鼻子,面色黄;行动,沉重踏实;说话鼻音重;生气时,面色焦黄。      金性人,身段苗条、单薄;长方形脸、颧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举止轻佻;说话声音宏亮,唇音;生气时好冷笑,面色煞白。      水性人,体型肥胖;猪肚子形脸,上窄下宽、重下额、面色淡黑。粗眉大眼、毛发深黑;行动迟缓,拖泥带水,坐立时均好倚扶;说话声音,慢长而低,喉音;生气时好哭,面色阴黑。      看人的性,先看形,后看色,便知顺逆。 五行相生     五行,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来说的。男子法天道运行,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顺行。女子法地道运行,以逆为顺,木行水,水行金、金行土、土行火、火行木。     人的内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内五行相生由火起,心属火,心火下降,心中坦坦然,象太阳普照万物,地气上升与天气相合,这是火生土;土的阳气上升为津液,能滋润肺金,是土生金;肺气清,气血变成阳水,阳水是肾水,这是金生水;肾水充满,元精积足,肝气舒畅,是水生木;木得水润,肝气平和,自然心火下降,是木生火。五行圆转,自然百病不生。     归到家庭五行,上孝父母是木生火;立身行道,光宗耀祖是火生土;为子孙培德,是土生金;听从母亲的话,殷勤工作,是金生水;母亲爱护长子,是水生木。五行圆转,家道必昌。归到社会上,做事守本分、尽职责,天命必长,是木生火;尊重长上、服从指导,是火生土;立住信用,办事通畅,是土生金;立身行道,培育人才,是金生水;智慧增长,作事胜任愉快,是水生木。五行贪生忘克,则心平气和,五行自然顺行。心性平静,不被事物动摇,才是顶天立地,替天行道的人。     男子若是木性人,有真主意,爱人爱物,做事从容中道,不着急、不上火,这是仁德木,生出明理火,第一步顺运;再能明理达时,虚怀若谷,虚心的人,事情做坏,会反省己过,不去抱怨别人,所以说,“明理不怨人”,能原谅人,信人不疑,这是明理火,生出信实土来,走上第二步顺运;阳土性人,厚道,宽宏大量,遇事能找人好处,有义气,准有人缘,这是信实土生出响亮金来,第三步顺运;金性人义气大,人情圆,遇事做错,自己认不是圆情,认不是生智慧水,这是响亮金生出智慧水来,第四步顺运;水性人有智慧,性柔和,和人合众,博施济众,同情人,爱护人,这是智慧水又生出仁德木来,是第五步顺运。     人走两步顺运主富,三步顺运主贵,四步顺运为贤,五步顺运为圣。     女子以男子逆运为顺运。水是木的母,所以水性女子,有真主意,爱人爱物,柔顺待人,有理不争,有错自己认,是率到真水上去了,木得水的滋润,这叫归根认母,是第一步顺运;真水性人,性情柔和,能认不是,有智慧,准能找人的好处,有义气,是水行到金上,第二步顺运;金性人,人情圆,有义气,遇事能委曲求全,宽宏大量,象土地能载万物,承万污,这是行到真土上,是第三步顺运;土性人厚道、宽宏,遇事失败不怨人,不怨人是真明理,自能守礼守分,这是行到真火上,第四步顺运;人能安分守礼,自然不被外物所引诱,才有真主意,这是行到木上,第五步顺运。五行就圆转,内不伤己,外不伤人,是真仁德。 五行相克     人的天然本性,本来有生无克。一落后天,被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就走上克运和逆运。现在研究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生则发旺,克就受伤。      怎样是木克土呢?阴木性人,自是、不服人,我见太深,更好抗上,又直又硬,出言顶撞,亏孝道。所以说:“木克土,不孝祖,先去母。”在本身上讲,阴木性人好动气,土性又死板固执,将怨气闷在心里,脾经受伤,消化不良。所以说“木克土,胃发堵。”对伦常说,轻则把父母克病,重则克死。就是小孩犯木克土,也看得出来,从小就不听父母的话,打死也不肯挪地方。这种性子的小孩,多缺爹少娘,本身也会患胃病。这全是木克土的毛病。要想变克为生,也容易。平素心存孝念,遇事才有主意,不越礼犯分,自然不耍脾气,就明理了。木去生火,便贪生忘克了。要是女子犯木克土,要往水上行,认不是生出智慧水来,便木行水了。 ```````````````````````````      怎样叫土克水呢?阴土性人,固执死板,心狭量小,遇事看不开,好生闷气。水土合泥,分不清是非。心里没缝儿,忧虑发烦,脸色黄里透黑,精神萎靡不振,烦人伤肾,亏损元精。对伦常上,少年克母,中年克妻,子女不旺,环境不顺,这是土克水的毛病。若想不克,心里要存家人的好处,遇事不随心,想起平素的好处,就能用大义包涵过去了。这样行久了,生出金来,就走顺运。女子要向火上行,能真明理,自然不烦人了。象阴土被太阳一晒,自然温暖松疏了。     怎样叫水克火呢?阴水性人,愚鲁不达,心眼慢,欲进又退,还想要好,外表柔和,心里急躁,面色黑红发暗,心经受伤,心神不稳,心热、心跳、患心脏病。在伦常上,幼年克父,女子中年克夫。要想不克,得认不是,时间长了生出智慧水来,遇事就有主意了。水去生木,贪生忘克,就顺过来了。女子要找人好处,水向金上行,就活泼响亮了。     怎样叫火克金呢?阴火性人,又急又躁,好争理,主贪,爱出风头,什么事都有他,好说人短处,就是火去克金,面色白里透红,肺经受伤,容易得肺病,常感冒,咳嗽。家里伤财、克子女。所以说:“火克金,爱操心,不丧钱财伤子孙。”要想不克,得学宽宏大量,相信别人,火去生土,就不克了。女子要有主意,不去贪争,生出爱人爱物的心来,火去行木,就不克了。     怎样是金克木呢?阴金性人,好说人阴私,讦人缺点,暗箭伤人,说话刺激人,自鸣得意。遭人反击,又不服气,内心中分辩不已,来回“拉锯”,就是金去克木。面色青里带白,肝经受伤,肝气不舒,易患怎样是金克木呢?阴金性人,好说人阴私,讦人缺点,暗箭伤人,说话刺激人,自鸣得意。遭人反击,又不服气,内心中分辩不已,来回“拉锯”,就是金去克木。面色青里带白,肝经受伤,肝气不舒,易患肝病。对伦常中人,克弟兄,多灾多难。能认不是,金去生水,自然不克了。女子要往土上行,学宽厚容人,就是金行土了。     如能应克不克,应逆不逆,内则身体健康,外则逢凶化吉,这是人定胜天的妙法。 五行逆运     五行顺则吉,逆则凶。若是男走女运,女行男运,便是逆运。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是丝毫不错的。若想逢凶化吉,就得会率性。所以说应克不克是神,应逆不逆是仙。首先研究五行性,是怎么走逆的?     男子若是阴木性,没有主意,遇事退缩,看什么都不对,心里发烦,这是木逆水,第一步逆运。这种人总是面带愁容,优柔寡断,当做的不做,令人着急,所以木逆水的人克妻。既无能力做事,还不说正经话,遇事分斤拨两,一点亏也不肯吃,便令人看不起他,这是水又逆金,两步逆运。阴金性人,好分辩,疑心大,信不着人,做错了事嫁祸与人。金又逆土,三步逆运。阴土性人,固执死板,又不信人,好往外怨,还自以为不错,愿意叫人说好,这是又逆到火上,四步逆运。阴火性人,好高爱好,又争又贪,不肯安分,瞧不起人,自是心强,目无法纪,心无天理,怒气一生,横眉竖目,凶神一般,杀人放火,毫不畏惧,这是阴火逆到阴木上,五步逆运。一步逆运主贫,两步逆运主贱,三步逆运是鬼,四步逆运是妖,五步逆运是混世魔王。     女子以柔和为本,才能养育万物,要是木性女子,性情刚强,看不起人,又好出风头,好争好贪,嫌男人没用,抢权主事,女夺男位,轻则男人远走他乡,重则把男人克死。所以女子木火性,多守寡,是一步逆运。阴火性女子,说话张狂,不明理,又好挑理,好欺压人,不顺心就怨东怨西,是走到阴土性上了,第二步逆运。阴土性人,不信人,再好说假话,轻狂卖俏,寡廉鲜耻,这是土行金,三步逆运。阴金性女子,好吃懒做,入于下流,为非做歹,走到阴水上,四步逆运。再胆大妄为,天不怕、地不怕,母老虎一般,这是水行木,五步逆运。     语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存什么,身做什么,性子也就变成什么样。妖魔鬼怪,圣贤仙佛,全凭自己选择,活着是什么,死后就成什么。可惜人只顾向外去看别人的是非,不知向内省察自己的心性。岂知存什么心,做什么事,就成个什么性。正住心,自然走上光明正道。 五行圆转     五行在运用,运用好了便能超出气数。这是后天返先天的窍妙。全靠自己存心,支配口、眼、耳、鼻、舌不染嗜好,把住自身的贼门。若不从身上入手,一旦染成习性,便连累得意念歪曲。肉体添一分嗜好,心房加一分气禀,便遮蔽一分良知,丧失一分良能。种上烦恼的种子,容易耍脾气。内伤身体,外伤人缘,苦恼无边。若想根绝这种毛病,就得以天性为主,好好运用五行。     五行性的根本是木,木主元性,木性属仁。爱人爱物,敬人明理,明理是阳火。这就是木生火。敬爱人的人,必真诚,真诚是阳土。火又生出土来。土主信实,厚德载物,对人准有义气,大义为金,这是土又生金。仁、礼、信、义,行到圆满,智慧内生,金又生出水来了。仁是统四端,兼万善的。把仁、义、礼、智、信行真,自然五行圆转,不能圆转是由于禀性作崇。阴木性人不服人;阴火性人目中无人;阴土性人有己无人;阴金性人,好捉弄人;阴水性人,讨厌一切人。五行走阴了,怒、恨、怨、恼、烦用事,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一旦得势,不顾双亲。为求新欢,遗弃妻子。对弟兄玩手腕,对朋友打主意。不论任何亲人,不随己意,就生仇恨心,讲报复,动武力,杀害泄愤。所以要想变化气质,必须先去习性。人有身子,就有嗜欲。所以告子说:“食色,性也。”不过不可过分。先工作,后享福,抱定忠恕的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至于染上过度的嗜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精神气力换来的钱,用着才心安。例如,有钱的人,想进餐厅,一想父母还没有吃,便买些食物回家,既孝亲又全家享受。由近及远,能孝亲的人,也能爱人。能行“仁”是德,怒气自然不生,阴木性就化了。看见别人的女人,爱慕时,回想一下,假如别人要爱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心里不愿意,即不可胡思乱想,就明理了。明理才能守分,夫妇和,上孝老人,下生贵子,才能享受着家庭的幸福。礼能养心,恨气自然不生,阴火性便化了。遇别人做错事,一想谁不愿意把事做好呢?一定事出有因,就能原谅人,生出信实土。信能养气,不怨人,阴土性就化了。亲友对不住自己,想向他说理,一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不仁,我有义,大义包涵,义气大,不恼人,阴金性就化了。自己讨厌别人时,回想必是自己的性子不好,处事哪能全随我意呢?认不是生智慧水,智能养精,烦水自消,阴水性就化了。所以心存伦常道,是化性的无上妙法。自能持其志,勿暴其气。 讲五行性,要反躬自问。     木性人问自己有仁德心没有?有我见没有?好不服人不好?看人毛病不看?如果不服人,专看人的缺点,就容易动怒气,怒气就伤肝。火性人自问明理没有?有没有贪、争的心?着不着急?上不上火?为了虚荣、面子着急,上火就要恨人,恨人就伤心。土性人自问,有信实没有?有没有疑心病?度量大不大?量小就好怨人,怨人就伤脾。金性人自问,有义气没有?是不是好分斤拨两地计较?是否好说假话?对人好计较好虚伪,笑在面上,恼在心里,恼人就伤肺。水性人自问,有智慧没有?能否认不是?是否好烦人?烦人就伤肾。     常自反省,有毛病,赶快去掉。     认不是生智慧水,找好处生响亮金,不抱屈能生明理火,不后悔能养仁德木,不怨人生出信实土。能时时认自己的不是,处处找别人的好处,不抱屈、不后悔、不怨人,阳长阴消,禀性自然化了。所以善人说“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又说:“古人修道,今人不用修,只把性里的五毒——怒、恨、怨、恼、烦去掉,就成了。你们听我说翻世界,以为我说大话,其实大事要小办,人是世界的根,人人都能这样翻过来,世界还不自然清平了吗?”     问性生阳气、消阴毒,意沉丹田,聚气凝神,治病有奇效。     以五脏为中心,五常为物,五毒为阴,用五常之德,养五脏中和之气,去五毒之病根。问性拨阴取阳可以疗病,持五戒养五元可以成道。 家庭五行定位      在家庭中,祖父母居中央属土位。土主元气。要常提家人的好处是打气,如果老不舍心,好挑剔家人的毛病,便是泄气。父居南方火位,执掌家事,公正无私,循礼守分。家人有不明理的,自己要认不是,怪自己没能教他明理,不怨别人。象太阳似的普照全家。遇到环境不好,要说自己无能,对不起一家老小。若是家长定不住位,一遇失意的事,不是打孩子,就是骂媳妇,火去克金,便伤情了, 准有病人。     母亲居北方水位,得承当全家人的不是,免得家人不和,容易出事。     长子居东方木位,得能立,欢喜劳作,赚钱养活全家, 并以身作则,家里人有不会做的事,便要怨自己,不可抱屈,抱屈伤心。     其他子女属西方金位,金主元情,心里要存全家人的好处,遇事说好话,化解事端。若是传闲话,就伤感情,主败家。     做家长的主全家的命,如果定不住位,境遇不顺,打骂孩子、媳妇,火去克金,金位人敢怒而不敢言,便抱怨他老大,说:“因为你无能,才使我们受气,这日子过不了啦!”金去克木。木位人不肯自己承认立不起来,反怨老人没留下财产,自己累死也没用,向祖父发牢骚,这是木去克土。老人吃不消,怪儿媳妇没生好儿子,没大没小,找起我老人家的毛病来了!土去克水。主妇没处泄愤,便对家长说:“看你的死爹,横不讲理,老看不起我们这家人。”水又去克火,必定败家。     家道五行,要怎样才能相生呢?     做家长的人(火位)常向妻子儿女,讲祖先的德性,老人(土位)的好处,是火生土。做祖父母的,不要管事,愿意做就做点,不愿动就领孙子孙女(金位)玩耍,讲故事,教导他们尽孝,告诉他们父母的好处,是土生金。小孩们玩得高兴,做母亲的心里愉快,这是金去生水。主妇精神愉快,便尽心料理家务,注意做活的人(水位)的吃喝一切,是水去生木。做活(工)的人,得到安慰,更加尽心做工,不用家长操心,这是木生火。家里一团和气,家自然就齐了。     五行扩充起来无处不是,父母老年(六十岁以上)属冬季居土位,没到冬季,父居火位,母居水位,以在世的祖父母,或去世的先人居土位。兄居木位,弟、妹、嫂嫂等居金位。土位人要如如不动,金位人要会圆情。譬如说:哥哥吩咐做一件事,父亲又叫做另外的事,都要立刻答应,然后酌量哪件事该先做,若是父亲叫做的事应该先做,就要对哥哥说明原委再去做,情就圆了。水位人要能兜不是,对于家中杂物、柴米油盐以及人来人往都要留意,若是出了错,水位人就要兜过来说是怨我呢。木位人主能立,若是家里有不会做的活计,木位人就该说怨我呢。火位人要明理,平素到亲友家去,不是为人情,是为了寻理,和亲友研究办事的道,求明白了,讲给家人听。家里人有不明理的,火位人就应该说怨我呢。这是人人应存的家道五行。     父子兄弟地位不同,按照五行来说,父居火位主明理,不论子女怎样不好,只可领教,不可打骂,才算明理。若是子女始终不好,也只能用自责的办法。兄居本位尚仁,弟居金位尚义。不论兄长叫做什么,也不可以有丝毫抱怨才算有义气。如果弟弟不好,哥哥只有怜爱,象父亲对子女那样,才算是仁。老人属土位主安静,不可瞎操心多管闲事。能这样就是性随命转,可说是“率性之谓道”了。

常见的五行缺土补土方法有哪些?五行缺土补救方法解析!

在中国的传统命理学中有着五行缺失部分补缺补漏的说法呢,那么常见的五行缺土补土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五行缺土补土方法有哪些?五行缺土补救方法解析! 五行取名法 五行缺土之人可以在取名的时候采用土的五行结构,按照易学五行取名法,从字音、字义、字形、数理等多种角度进行,比如从字义上看,属土的字有山、岩、峰等;从字形上看,属土的字有地、坚、坤、增等。 属土的职业 人的生活中有大半时间是与职业离不开的,故缺土的朋友不妨从事属土的职业,比如土产或地产性质、农作性质、畜牧性质、大自然原物性质、人才事业、防水事业、土壤研究者、菜业、畜牧兽类、售饲料界等。 补土的良好习惯 其实接近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补土习惯。另外还要常与属金的六亲来往,因为与他们的关系越密切,就越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与照应。若他们生病,则表示自己正行衰运,若他们健康,则表示自己开运。 色彩调整 有时候色彩也会对人的命运产生影响,所以五行缺土的人不妨经过色彩来调整。在命理上所指的色彩通常分为五种,即金为白色,水为黑色,木为绿色,火为赤色土为黄色,所以补土人可以从穿着、佩饰、家具、装饰等选用神之色彩。 方位调整 缺土之人可从方位调整的方向出发,将自己的出世地与久居地作为坐标来判别五行方位。例家中布局宜为西南方高,东北方低,并尽量方正厚重,多用石或土的材质,比如花岗岩、大理石、紫砂、陶瓷等。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气有阴阳,一气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阴阳。五行的运动也必然受阴阳的制约。阴变阳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阴阳。 五行的特性是: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生克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则土为火之子。余可类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所以,五行相克的关系,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木,则木为土之“所不胜”。“我克”者水,则水为土之“所胜”。余可类推。 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     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     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为病理表现。但是近人习惯将相克与反常的相乘混同,病理的木乘土,也称木克土。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悔金。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于木过度衰弱,则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习惯上把土反侮木称之为“土壅木郁”。     乘侮,都凭其太过而乘袭或欺侮。“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     胜复规律:胜复指胜气和复气的关系。五行学说把由于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之为“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报复之气),将其压抑下去,这种能报复“胜气”之气,称为“复气”,总称“胜复之气”。     胜复的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在五行具有相克关系的各行之间有多少太过,便会招致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会招致多少太过。由于五行为单数,所以对于任何一行,有“胜气”必有“复气”,而且数量上相等。故曰:“有重则复,无胜则否”。 总之,五行结构系统具有两种调节机制,一为正常情况下的生克制化调节机制,一为异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机制。通过这两种调节机制,形成并保障了五行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 中医学在五行配五脏的基础上,又以类比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实际上是五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用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复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余类推。中医学根据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脏互藏理论,即五脏的网络调节机制。 五脏外应五时,所以六气发病的规律,一般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由于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当其时者,必先受之。所以,春天的时候,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候,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候,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候,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候,肾先受邪。主时之脏受邪发病,这是一般的规律,但是也有所胜和所不胜之脏受病的。气候失常,时令未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时令已到而气未至,属不及之气。     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 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母病及子系病邪从母脏传来,侵入属子之脏,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子病犯母系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     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     总之,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及其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如肝脏有病,可以传心称为母病及子;传肾,称为子病及母。这是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难经》称为“顺传”。若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传肺,称为木侮金。这是按乘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难经》称为“逆传”。     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必须分清主次.或是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是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但是又要从矛盾双方来考虑,不得顾此失彼。     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关于中医五行的理解问题

木得润能上; 金得燥能下 是以金克木设木亦得燥,则阳逆生火 木火刑金 是为反侮火遇水则熄, 水遇火或可无恙,是以水克火五行学说起源于对日常的观察,不是单纯枯燥的辩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