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干是什么意思,天干与藏干的关系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x0d\x0a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x0d\x0a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x0d\x0a12345678910\x0d\x0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x0d\x0a\x0d\x0a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x0d\x0a123456789101112\x0d\x0a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x0d\x0a\x0d\x0a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x0d\x0a\x0d\x0a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x0d\x0a六十年甲子(干支表)\x0d\x0a12345678910\x0d\x0a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x0d\x0a11121314151617181920\x0d\x0a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x0d\x0a21222324252627282930\x0d\x0a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x0d\x0a31323334353637383940\x0d\x0a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x0d\x0a41424344454647484950\x0d\x0a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x0d\x0a51525354555657585960\x0d\x0a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x0d\x0a\x0d\x0a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x0d\x0a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x0d\x0a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x0d\x0a\x0d\x0a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x0d\x0a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x0d\x0a\x0d\x0a十二生肖年\x0d\x0a123456789101112\x0d\x0a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x0d\x0a\x0d\x0a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x0d\x0a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x0d\x0a\x0d\x0a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x0d\x0a\x0d\x0a子丑寅卯辰己\x0d\x0a23-01:01-03:03-05:05-07:07-09:09-11\x0d\x0a\x0d\x0a午未申酉戊亥\x0d\x0a11-13:13-15:15-17:17-19:19-21:21-23\x0d\x0a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x0d\x0a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x0d\x0a\x0d\x0a六十干支表\x0d\x0a甲子0乙丑1丙寅2丁卯3戊辰4己巳5庚午6辛未7壬申8癸酉9\x0d\x0a\x0d\x0a甲戌10乙亥11丙子12丁丑13戊寅14己卯15庚辰16辛巳17壬午18癸未19\x0d\x0a\x0d\x0a甲申20乙酉21丙戌22丁亥23戊子24己丑25庚寅26辛卯27壬辰28癸巳29\x0d\x0a\x0d\x0a甲午30乙未31丙申32丁酉33戊戌34己亥35庚子36辛丑37壬寅38癸卯39\x0d\x0a\x0d\x0a甲辰40乙巳41丙午42丁未43戊申44己酉45庚戌46辛亥47壬子48癸丑49\x0d\x0a\x0d\x0a甲寅50乙卯51丙辰52丁巳53戊午54己未55庚申56辛酉57壬戌58癸亥59\x0d\x0a\x0d\x0a该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x0d\x0a\x0d\x0a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x0d\x0a\x0d\x0a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余可类推。\x0d\x0a\x0d\x0a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x0d\x0a\x0d\x0a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其余可以类推。\x0d\x0a\x0d\x0a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x0d\x0a\x0d\x0a五、速查干支农历纪月法\x0d\x0a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x0d\x0a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x0d\x0a\x0d\x0a六、速查干支纪日法\x0d\x0a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x0d\x0a\x0d\x0aG=4C+[C/4]+5y+[y/4]+[3*(M+1)/5]+d-3\x0d\x0aZ=8C+[C/4]+5y+[y/4]+[3*(M+1)/5]+d+7+i\x0d\x0a\x0d\x0a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x0d\x0a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x0d\x0a\x0d\x0a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x0d\x0aG=4*20+[20/4]+5*06+[06/4]+[3*(4+1)/5]+1-3=197\x0d\x0a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x0d\x0aZ=8*20+[20/4]+5*06+[06/4]+[3*(4+1)/5]+1+7+6=213\x0d\x0a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x0d\x0a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天干地支不分家,前面介绍了十天干的基础知识,我们再继续介绍十二地支。十二也是本专题的最后一个重要数字,至此本专题也将逐渐接近尾声。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首尾相接,循环不已。
地支的由来
地支的起源并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我们在天干部分提到的"大桡作甲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在天文学上,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环绕太阳所经过的轨迹在星空中的投影称为黄道。黄道宽18度,环绕太阳一周(一年)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而且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都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因此又被称为"黄道十二宫"。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宫,也对应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
十二地支与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巴比伦,是阿拉伯占星术中的术语。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在夏商时期传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河图、五行和天干等概念结合,演化出了十二地支。郭沫若先生在《释干支》一文中就持有这个观点,认为十二地支不是中国原创的,而是源自古巴比伦。
郭沫若先生的这个说法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世本》以及《五行大义》中"大桡作甲子"的说法相矛盾,而且我们知道轩辕黄帝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而古巴比伦大概在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与中国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相当,据此可以知道大桡作甲子的时间比巴比伦提出黄道十二宫的理论至少要早上700年~1100年。
不过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不必纠结这个黄道十二宫到底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还是中国古人在更早时期就独立发现的,但地支起源于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对天象的观测("仰则观象于天"),是人们基本都能接受的观点。
根据《说文解字》的观点,十二个地支描述了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各个地支的含义如下: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万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指阳气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地支与黄道十二宫的关系也印证了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个说法,印证了地支与天象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变化见矣"就是指由天干地支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演化,以及宇宙万物由生至死,由死复生的生命周期循环。
地支与天干的关系
天干与地支中,十天干是在天上所成的象,十二地支则是这十个天象在地上所成的形。干是主干,支是分支,地支就是支持、配合天干的意思,是支持天干运动的力量。
天干为象,地支为形;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为体,地支为用。天干地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由天干和地支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同样是不同分割的统一整体。
天干有十个,是河图之数,也是五行生成之数、五行阴阳之数,所以天干按照河图和五行的格局分布,分别居于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但天干在地上所成的"形"(地支)在五行方面就与天干有了分别。
1.五行金木水火的异同
天干中金、木、水、火各有两个,前后相连,且一阴一阳,一生一成。相应地,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同样各有两个,且同样前后相连,一阴一阳。天干与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四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上:
天干中甲乙均位居正东,地支中寅居东北,卯居正东;天干中丙丁均位居正南,地支中巳居东南,午居正南;天干中庚辛均位居正西,地支中申居西南、酉居正西;天干中壬癸均位居正北,地支中癸居西北,子居正北。
2.五行土的异同
天干中土有两个,分别为戊己土,一阴一阳,位居中央。而地支中土有四个,分别为辰戌丑未土,比天干中多了两个,两阴两阳。
地支中五行土的空间方位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天干中的中央位置分散到了地支中的四隅(四个角落)位置。且四个土分别隔开了金木水火,体现了土生养万物的转化功能。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阳木在天成象为甲木,在地成形为寅木;
阴木在天成象为乙木,在地成形为卯木;
阳火在天成象为丙火,在地成形为午火;
阴火在天成象为丁火,在地成形为巳火;
阳土在天成象为戊土,在地成形为辰土和戌土;
阴土在天成象为己土,在地成形为丑土和未土;
阳金在天成象为庚金,在地成形为申金;
阴金在天成象为辛金,在地成形为酉金;
阳水在天成象为壬水,在地成形为子水;
阴水在天成象为癸水,在地成形为亥水。
3 .地支藏干
除了这种表面上的对应关系外,天干地支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把天干藏在地支之中,叫做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之中。
地支藏干关系有十二种形式,分别是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每个地支中都藏有一个到三个天干。
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由于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在六爻、梅花、奇门等其它理论体系中很少应用,所以暂不作为重点(除非有志于命理学),只要知道有地支藏干这么个概念就行了。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应用领域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原始干支即“摄提”,又名“太岁”。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这套岁纪摄提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在传承发展中后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的干支名。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地支藏干有什么用 八字原理和规律
八字可以解锁人生的各种奥秘,命运的终极答案,四柱八字由天干地支共同组成,其中地支藏干也是八字命运分析的一个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略。那么地支藏干有什么用?地支藏干的原理和规律。根据对命运学的分析,来一探究竟吧。 地支藏干有什么用? 1、地支藏干作为天干的根系伏藏于地支中的旺衰 作为命运载体和轨道的四柱八字,它的地支不单纯是简单的子、午、卯、酉及仅仅作为天干之根存在。地支中的藏干就为伏藏状态,这些天干虽伏藏于地支之中,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透出来,原局就相当于一个信息库,信息何时出现,就要看大运流年何时引动。 2、地支藏干在大运流年被引动透出 如对命局起到平衡、流通、和顺状态作为命主的用神出现时,则为吉。反之则为凶。其所主之事有可能就是被引动藏干之类别。如命局构成战局则凶,所主之事有可能就是土五行所代表的意象。若戊己土未透,则只有刑之意而无刑之事。 3、地支藏干是衡量地支五行有根及无根 (1)有根是指天干五行在地支藏干中有同类天干五行,又称天干通根地支。如天干甲木,见地支有寅木,或卯木,或辰土,或未土,或亥水,都为甲木有根。天干有根,又有强弱之分。如寅卯亥为甲木的强根,强根者为旺,辰未为甲木的弱根,弱根者为衰,余仿此。 (2)无根是指天干五行在地支藏干中没有与自己相同的五行,又称天干虚浮。就是天干甲木无根,表示甲木虚浮。 地支藏干的原理和规律 1、子午卯酉四支 子宫为纯水之地,藏癸水之精; 午宫为纯火之地,藏丁火之精; 己土随母寄藏。卯宫为纯木之地, 藏乙木之精,酉宫为纯金之地。 2、寅申巳亥四支 寅宫为木之本气、火之长生,藏甲木、丙火,戊土随母寄藏。 巳宫为火之本气、金之长生,藏丙火、庚金,戊土随母寄藏。 亥宫为水之本气、木之长生,藏壬水、甲木。 3、辰戌丑未四支 辰宫为土之本气、木之余、水之库,藏戊土、乙木、癸水。 戌宫为土之本气、金之余、火之库,藏戊土、辛金、丁火。 丑宫为土之本气、水之余、金之库,藏己土、癸水、辛金。 未宫为土之本气、火之余、木之库,藏己土、丁火、乙木。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啊?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由两者经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古代中国用以记录年、月、日、时。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古代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
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所以也用“甲子之年”或“花甲之年”来形容60岁的老年人。
扩展资料: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古代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始自汉武帝太初年号。
干支在古代称干枝,好比树干和树枝。
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在古代中国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相当有帮助,便于推算历史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天干地支分别指的是什么
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
“天干”和“地支”是我国古代历的一个创造,简称“干支”。干指天干,主运行流动,计有十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计有十二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古代人们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岁时季节的变化规律,用它来作为推算历法,记事宇宙变化的一种号。
天干地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号,它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根据《史记·律书》所载,十天干中:
甲是“田”字出头,表示万物皆生于土,它标志着生命的开始,象征一切事物的开端,代表万物始发,阳气初生,故甲居之一位;
乙字,即屈的意思,形容生物始出,形状幼弱,弯曲未伸之象;
丙字与炳同义,有显著的含义,即已成苗;
丁字有壮大的含义,言其幼苗已壮;
戊字同茂,言其苗壮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进之义;
庚字言其生成之极,开始变为果实,它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转折点,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将开始;
辛与新同,犹言万物成果而新的生机孕育于内;
壬与妊同,有妊养的含义,表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来;
癸与揆同,有等待的含义,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时节和风至,万物生,从而说明由甲到癸标志着生物始生、繁茂、盛壮、收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十二地支中:
子与籽同,言其种子开如孳萌;
丑与纽同,言其纽曲欲伸,以待阳气之发;
寅有发展之义;
卯与冒同,指万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张之义,言其万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长大,为交替之时;
未同味,以示万物长成、有了滋昧;
申有成之义,表示万物成材,行将就熟;
酉字象征万物衰老之象;
戌与灭字同义,言其万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义,旧物已灭,新生再孕,结果成核(种子)之义。
由此可见,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标志着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壮、收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用干支作为号来记述岁、月、日、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古天文仪上,以干支为周天刻度的读数反映着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和空间标记。所以干支在被用来计算岁、月、日、时的岁时表号与实测基本相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指出的“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灵枢·卫气行》指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这是运用干支来计算岁、月、日、时,从中了解宇宙空间及时间的气交替运化,四季寒暑,盛衰,气令周期的测试。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发展,干支运用逐渐演变成为推数论理,阐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和。
干、支配合规律是:一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二是天干轮六周,地支轮五周,所谓“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三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顺序组合就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组干支的名称。
由于天干起于甲终于癸,计有十数,地支起于子终于亥,计有十二数,二者配合起来,到到之一个干支一一甲子时,天干须轮六次,地支转五次,即为天干10X6=60,地支12X5=60,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六十环周法,也就是古代所称的“六十甲子”。它是我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重要基础。即所谓“吾国古代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内有六十时而周时”,皆以此来推算。
【文中素材图片 于 络,如有 请 】
以上就是与天干地支是指什么意思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分别指的是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