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处世观,易经观卦详解
论述<<周易>>的哲学思想
1、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阴阳,也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包括阴阳互依、阴阳互立、阴阳互变、阴阳根、阴阳统一。2、周易中的阴阳,就是说世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有阴阳两面性,有阴的一面,相对来说就有阳的一面。就象有反面就有正面,有天就有地与之对应。其实就是现代哲学中的矛盾两面性是一样的。3、阴阳互依,就是说阴阳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阴就没有阳,离开了阳也就没有阴了。就象没有了上,也就不存在的谓的下了。4、阴阳互立,也就是说阴阳又是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如正反面,内外,上下等等。5、阴阳互变,也就是说阴可以转变成阳,阳可能转变为阴。就象是现代哲学中的矛盾两面性可以相互转化一样的。6、阴阳互根,就是说阴阳相互是对方存在的根本和依据。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成在了。比如没有敌人,也就不存在敌我之分了。7、阴阳统一,就是说阴阳统一于一个事物之中,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事物或物体中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是由这两方面组成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风水涣之风地观卦 的吉凶
如在农历四月有破财,则要小心本月及下月不顺,特别是配偶及子女,供参考
《易经》让我快乐
西学治世,中学修身 曾国藩曾说,西学治世,中学修身。以前我对曾国藩不太感冒,好像他的名字在历史书里出现过,但时候觉得他是个坏人,所以有关他的一切我都很没兴趣,直到后来白岩松说他看过一本写曾国藩的书,让他觉得荡气回肠,深深的感受到人性的变化,我才慢慢对这个人的态度有了转变。 但是,我对曾国藩这句话更深的体会,是在美国的时候,学习西方的一些沟通和管理课程,发现他们的方法真的是快准狠,非常奏效,但是呢,都是很直接的方式。而在学习中国文学和著作的时候发现,古人的智慧无穷,每一条都可以拿来指导现代的生活,解决生活的困难和麻烦,也能够很好的调节情绪。 有两本被人们忽视的经典著作,一本是《易经》,一本是《黄帝内经》。为什么要学习《易经》啊,因为它告诉了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这道理并不是深不可测,相反是那么的简单易懂。而《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如何了解认识我们的身体,病痛的产生和治疗。 《易经》是一本被神话了的古老经典,但是其阐述的道理确是让人获益无穷。其中有一点,《易经》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区分,不能用一个标准对待所有事。这一点与我曾经的价值观是截然相反的。曾经我以为,我们要保持内外一致,对谁都要一个标准,我还曾以此为傲,高兴的告诉自己,我是一个真实的人。但是为此,我受过不少的苦,我对待很多人都很友善,甚至有时候为了让别人开心,忍着自己的不开心,希望换来自己的好名声。一度的沉浸在这种对人对事的方法里。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曾仕强讲的《易经》,才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问题。 《易经》里的两种处世观点 第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里面讲的道理是,不要对任何人都用同样的方式交流,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目的是让对方听懂。对人当然要说人话,对鬼讲人话他怎么能够听懂,当然要讲鬼话。 以前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总是嗤之以鼻,但是听了曾教授讲完后,我改变了想法。觉得似乎很有道理,就像对外国人,你要说英语,他才能听懂,对待老人,说话速度要慢,对待小孩,说话要可爱;这样对方才能听你说话,这也是教我们做人要灵活,要懂得变通。 第二种:度量大针对的是无心之过,而不是有意的。 别人犯错误,分为有心的和无心的,有心的不能放过,无心的不去计较,不计较无心之过才是大度。这个观点与孔子的一个观点一致。一次,孔子的学生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答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意思就是,你用德回报了怨,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来回报德呢?对你不好的人,你对他好,那对你好的人,你打算用什么来回报? 原来,这些做人做事的准则,古人早已参透,只是现代人疲于忙碌,看不到罢了。《易经》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什么意思
观风地观巽上坤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风地观巽上坤下风扬尘埃之象观察入微之意大象:风运行于坤地之上,喻有周游观览之意。阴长阳消,正道衰微,万物难行。运势:处身于变化之中,宜多观察入微,心身苦恼,并防外来诱惑。爱情:飘动不定,外表看好,但内里虚浮,《女戒》里的处世观①恪守本分
自儿子上学以来,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生活中的一些困扰也往往感觉到力不从心。突然很好奇古代女子是怎么生活的呢,就想到了《女诫》。买来一读,越读越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看法,一个忠贞美丽、智慧温柔的古典女子浮现在眼前……读完《女诫》我有个很深的感触,女诫的观点既不是卑下也不是曲从,更不是软弱无能,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家和万事兴,和为贵。 《女诫》为汉朝班昭所著。班昭是著名的女史学家,据说是一位温柔细腻的女子。因父兄早逝,由她继承续写《汉书》。因其文采和女德闻名,被皇帝请到宫廷教导嫔妃,成为皇后的老师。晚年著《女诫》,专门教导女子做人的道理。《女诫》字数不多,前后共七篇。蕴含了不少周易、儒家,道家思想,在我看来一个女子能有如此心胸和见识,很多男人都未必做到,是非常了不起的。古代男人读的书都大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类,治国理念,帝王之学,如何忠君爱国,一展抱负。我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班昭的《女诫》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成为那个伟大的女人,更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古代女子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复杂,一个大家庭里面,男人有三妻四妾。女人上有公婆,下有子女,要和先生相敬相爱,和小姑小叔和睦相处。而且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能管理好一个家庭的人,搁到今天,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更不在话下。因当代社会家庭比较简单,女人也跳出家庭的圈子进入职场工作,所以我认为此书更适合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自我感觉受益匪浅。 一、恪守本分。 女诫开篇讲:天尊地卑,刚阳阴柔。卑弱,女子之正气也。苟不甘于卑,而欲自尊,不伏于弱而欲自强,则犯义而非正矣。虽有他能,何足尚乎? 男为阳,女为阴。男为天,女为地。男女各异,乾坤已定。天地的运行需要阴阳的互济,阴阳的相互制约,赖以平衡。阴平阳秘,阴阳和合,万物方可运行,生生不息。阴阳属性的不同,导致上天赋予男女各自不同的特点。《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男子以阳刚为健,女子以阴柔为美。男女互根互补,方可万事大吉。《女诫》提出以卑弱为女子的正气。卑弱并不是卑下弱小,而是一种谦逊,天在上地在下,地属阴,特性是地势坤,博大为怀,承载万物,女人柔和宽容将自己低于万物之下,方能慈悲,包容万物。做的好了,其他的好处自然可以不求自来,德行越高得到的越多,这便是厚德载物。女子应该安分守己,恪守本分,不去觊觎天的高大,不可有要超越男人之心。天刚地柔,刚柔并济,男女互补。因为天性使然,你没有男人的阳刚之健。到头来也会失去原本该有的“厚德载物”。 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能正视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句话说,无法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整天幻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采用不当手段非要得到它,那又怎么样呢。所以,《女诫》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做为一个人,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眼前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安分守己,尽职尽责,恪守本分,方才有自知之明,做人才不会乱了分寸,否则得不偿失。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齐景公问孔子该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王要像君王的样子,做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天地万物都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各司其职,恪守本分,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天下大同,不好吗?待续!
你认为易经到底告诉了中国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
第一,只有自己先努力,上天才会来保佑我们。“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是出自《易经·系词上》。这句话并不是说来自上天的保佑只要我们获得了,就可以大吉大利了。相反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做事,那么老天自然而然就会保佑我们,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天助己助者”。这一观念和我们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可见古人的智慧。
第二,为人要谦虚。《易经》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而且人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就像古语所说的那样“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这部著作中有一卦,特别以谦虚的“谦”字命名,这主要是告诉是人们谦虚是每个人值得一辈子都去践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谦虚的人不仅可以在事业上取得他人的相助,而且在精神方面也能和别人愉快地相处。
第三,这部经典著作还告诉了人们一个在处事当别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诚实守信。在这部著作中专门对诚信进行解析的是中孚挂,“中孚”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处事,还是说想要立身都应该心里怀着诚信,不能弄虚作假。这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要谨慎遵守的一种处世态度。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坦诚相待,如果一昧的弄虚作假,最终也是会遭受惩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