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虎变豹变,找对象算卦准不准呀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在易经中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什么?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这个说法出自《易经·革卦》,《易经》既然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古籍,其中有些字义肯定跟现如今不一样,所以在解决这句话的意思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什么叫“革”,什么叫“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易经·革卦》
革
革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革,改革、变化的意思,《象辞》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水泽,说水泽中有烈火,象征“变革”;君子应该制历法以辨明四季更替。四季更替、改朝换代,《易经》讲天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是如此,四季要更替,是注定的变革,帝王承天命君天下,每个帝王上应天体运行的次序,因此每个朝代、每个帝王,也都有各自的历数。
(《易经》太深奥,我也是半吊子水都不够,胡言乱语,大家嘴下留情)
大人、君子、小人
先秦古籍中经常提到这三个词,跟我们现在所指的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当大官的可以叫大人,年龄大的也叫大人;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败坏的人。
但在先秦古籍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都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大人是指有德并有权的人,也专指天子、君主;君子指有德之人,也指贵族士大夫;小人则是德行权力都没有的人,也指平民百姓。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我们明白了革,是变革;大人君子小人,在此分别指天子、士大夫、平民,再来理解这句话,就容易了。
大人虎变:你天子要君临天下,就要有明确的治国理念,在国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领导变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炳,显著、明亮。虎变啥意思呢,变革的路就像老虎的成长,老虎越长大,身上的花纹就越鲜明,君王对国家进行变革,也要像老虎一样,旗帜鲜明,并且还要有坚定的决心,雷厉风行的手段。
最近热度颇高的《大秦赋》电视剧,讲了秦国从偏居一隅的小国,成为天下霸主的历史。秦国的强大,自孝公始,孝公做了什么?任用商鞅变法。无论遇到怎样的阻力,孝公变法强国的决心都没有动摇,后来历任君主也坚决执行了商君之法,才有了最后秦王扫。
君子豹变:用豹来形容君子,也是有道理的。一种理解是,幼豹奇丑无比,但长大后就会有绚丽的斑纹,就说君子出生的环境也许不会很优渥,但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无声无息地成长,强大自己,使自己成熟。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蔚,茂盛、盛大。豹子身上的斑点,虽然不像虎那样泾渭分明,光彩夺目,但身上的花纹也很明显,虽不像老虎那样凶猛有力,却也动作迅速,在变革时,像君子这样有能力,但力量不足的人,就应该顺应能力、力量都足够的君主,辅助他们进行变革。
《大秦帝国》中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自己有变革的决心,他们身边的得力助手,也坚决执行君王的治国方针,最终使得商君之法在秦朝得以延续。否则孝公一死,新法也就跟着死了,像魏国的变法不就是这样失败的吗。
小人革面:这就没啥好说了,“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大人和君子是时代变革中的弄潮儿,在改变的时候,需要争取民意的支持,而小人们在变革中,顺应君王进行改变就行了,他们也做不了更多的是,大势所趋的时候,你不改也得该,不得不顺从,只能随波逐流。
寅虎的解释是什么?
寅虎:属虎和十二地支的第三位“寅”相对应。
因为古时凌晨三时到五时是寅时,这个时候老虎正是山间老虎最活跃的时期,出来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故为“寅虎”。依据生肖属虎的人生下来的不一样年份,又可分成甲寅虎、丙寅虎、戊寅虎、庚寅虎、壬寅虎。
虎文化的应用
在《周易》中就有:“ 四象”的说法。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代表,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
有时它也充当逐妖、怯邪、镇宅的角色,是古文化四象之一,战国时期行军布阵就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把它们的图像分别挂在旗子上起到一个保护神的作用。
《易经》中,“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的出处,还有意思。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是《易经》里的话:“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变化而来的。其意为“大人”,指的是“王”,“统治者”,不必细说;用今天的说法,所谓“君子”,接近于“知识分子”,指的是有文化,有教养,有立场,有品格的人——“君子”这两个字。“君子豹变”就是说,你要想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从无知到有知,逐渐成为一个有品质的人,你要慢慢地来,慢慢地蜕变……翻译成现在的话,大概相当于所谓“十年种树,百年育人”的意思吧。文:文饰、掩饰柄:权柄、把柄、尾巴。你的话之意约为:作为大王不要太锋芒,要掩饰“尾巴”,作为君子要逐渐蜕变为一个文人。易经一只老虎和一只剑是什么意思
老虎说明前面有凶险,一只剑代表有正义之人来去掉凶险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大人虎变之文??
老虎随着慢慢长大,身上的皮毛花纹鲜艳多彩,日渐显著。比喻王者本来就具有的素质和品德。出处:出自《周易》革卦。
原文: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释义:大人之变如虎纹一样泾渭分明,而君子之变却似豹之点斐,虽不如虎纹那般分明。但也明显看得出来。所以是有斐君子。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的解说
“大人虎变”,“大人”可以理解为大人物,虎是兽中之王,在这里就以虎喻王,代指某种的掌控者,或者说某一集团的领导者,“文炳”中的“文”在先秦时期通“纹”,这里可以理解为外在表现,
“炳”的意思是刻划、彰显,所谓“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是说在变革的时代中,大人物的变化要像老虎那样勇猛、刚强、迅速,其表现要刚正、明朗,有号召力(以吸引追随者)。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是什么意思?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句话出自于《周易》一书。周易是古人关于阴阳变化、五行和卦象的知识,那么这句话也是卦文,原句是: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其文蔚也。这一卦被称为革卦,革卦是易经64卦中其中的一卦。革卦也为叠卦,火在下,水在上,水中有火,火中有水,代表要顺应天意。
大人虎变的大人指的是德行很高,而且很有权利的人。君子豹变的君子指的是德行很高,但是没有权利的人。小人革面的小人指的是,既没有德行也没有权利的人。
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小老虎变成大老虎是非常顺其自然的事情,就像那些有权有势的大人们,他们成为大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君子就如同小豹子长成大豹子一样,虽然小豹子最开始很小跑不快,但经过时间的积累,它会一步步变成动作敏捷灵活的豹子。君子也像豹子一样,可能小的时候看不出,但是经过时间的积累,他的品行就越来越像一位君子了。
如果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就应该顺从大人或君子,革面的面不是指面部,而是表示动词,是面向朝向的意思。如果用图画理解的话,就是一个人跪在地上面向着大王和大臣行礼的样子。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也跟上面的卦像意思一样,如果想变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要经过时间的累积,一步步地改变。这就好像我们说的10年育树,百年育人,什么事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实这个卦象就是在告诉人们,要遵循时间的变化,要改变自己身上不足之处,让自身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优秀,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占卜者如果占到这个卦象,就代表着他要顺从当下的状态,多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