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星主紫微大帝敕上元天官,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和天官

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孟夫子诞是什么生肖

农历二月初二土地诞孟夫子诞属于羊年,即属羊的生肖。

龙有哪些诗词?

1、龙[唐代] 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2、龙移[唐代] 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3、龙池篇[唐代] 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4、云龙 [唐代]陈元光

乾坤成列神流通,纯阳附阴生神龙。

伸屈妙运参帝功,一鼓絪缊油云从。

飞翔四海雨域中,万汇焦枯仰化融。

苦时潜德来奋踪,群生渴想心忡忡。

雷鸣云起德斯普,变化循环自今古。

5、龙[宋代] 韩琦

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配乾虽有象,作解本无形。

浃物周寰宇,遗功在杳冥。

丹青如可状,试下叶公庭。

6、龙穴[宋代] 钱闻诗

丁君神灵斡天枢,一叱二龙遗戏珠。

龙来求珠珠不与,吐下腥涎满庭宇。

僧繇画柱真龙形,有龙来鬭风雷鸣。

君篆灵符才入铁,龙走今存去时穴。

予问此穴奚出龙,羽衣谓穴龙潭通。

7、龙游涧[宋代] 陈岩

龙蟠水底安于命,龙奋云间便自神。

或跃或潜须早决,何须来往涧南滨。

8、应龙吟 [宋代]邵雍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

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

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宝诰

星主宝诰⑴至心皈命礼大罗天阙,紫微星宫⑵。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⑶。佛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⑷。旋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⑸。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⑹。万象宗师,诸天统御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⑻。万星教主,无极元皇⑼。中天紫微,北极大帝⑽。[注释]⑴星主宝诰:又称《紫微诰》。星主,指紫微北极大帝。紫微大帝统御万星,故称星主。⑵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大罗,即大罗天。在三界诸天之上。天阙,宫阙。又指天上的门。紫微星宫,又称紫微宫,为天上星名。在北斗以北,按《步天歌》有星15颗。以北极为中枢,成两屏藩形状。此指紫微北极大帝所居住之所。⑶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尊,地位极高。北极,北极星,在天的北极。(其实北极星并不在天球的正北极,现距极为1°)此指北部的极高处。《周礼正义》卷二十八称:“北极正中即天之中,古谓之天极。”故言“位正中天之上”。⑷佛号金轮炽盛,道称玉斗玄尊:金轮炽盛,佛教内的称号见:《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玉斗玄尊,道门对北极大帝的尊称。⑸旋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旋玑,北斗星名。《春秋运斗枢》称,北斗七星,第二旋,第三玑。玉衡,北斗第五星。齐,整治。七政,指北斗七星。《书·舜典》“日、月、五星,各异政”,《尚书》“北斗七星各有所主,……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总,统御。天经地纬,原以织物的直线叫“经”,横线叫“纬”。此指天地。⑹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日月,太阳和月亮。星宿,泛指天空之星。约,约束、控制。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黄道,古人认为太阳绕地而行,黄道就是太阳绕地的轨道。紫垣,即紫微垣、紫微宫。⑺万象宗师,诸天统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宗师,指受人尊崇、奉为师表的人。诸天统御,即统御诸天。紫微北极大帝统率诸天星神,是一切现象的宗主。故称“万象宗师,诸天统御”。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紫微北极大帝之盛德。⑼万星教主,无极元皇:教主,原指宗教的创始人,亦指教中地位极高者。此指统御众星之主。无极,指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元皇,称天地人始分之时。⑽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此为紫微大帝指尊号。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一。道经称,北极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化身,仅受玉皇大帝支配,统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主,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可见北极大帝的品位之高。

《旧唐书》卷三十 志第十(4)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后土凝德,神功叶契。九域底平,两仪交际。戊期应序,阴墉展币。灵车少留,俯歆樽桂。 迎俎用《雍和》: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受露疏坛,承风启地。洁粢登俎,醇牺入馈。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阳乘仁畅八埏。纬武经文陶景化,登祥荐祉启丰年。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顺和》词同冬至圆丘。 又太社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 烈山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谷,济育兆人。春官缉礼,宗伯司禋。戊为吉日,迎享兹辰。 送神: 告祥式就,酬功载毕。亲地尊天,礼文经术。贶征令序,福流初日。神驭爰归,祠官其出。 享先农乐章(贞观中褚亮等作) 迎神用《咸和》: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古今攸赖,是曰人天。耕斯帝藉,播厥公田。式崇明祀,神其福焉。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至圆丘。 登歌奠玉帛用《肃和》: 尊彝既列,瑚簋有荐。歌工载登,币礼斯奠。肃肃享祀,颙颙缨弁。神之听之,福流寰县。 迎俎用《雍和》: 前夕亲牲,质明奉俎。沐芳整弁,其仪式序。盛礼毕陈,嘉乐备举。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皇帝酌献饮福用《寿和》词同冬至圆丘。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羽龠低昂文缀已,干戚蹈厉武行初。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承和》: 又享先农乐章一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送神用《承和》: 三推礼就,万庾祈凝。夤宾志远,藨濆惟兴。降歆肃荐,垂祐祗膺。送神有乐,神其上升。 享先蚕乐章五首显庆中,皇后亲蚕,奉敕内出此词。 迎神用《永和》亦曰《顺德》: 芳春开令序,韶苑畅和风。惟灵申广祐,利物表神功。绮会周天宇,黼黻藻寰中。庶几承庆节,歆奠下帷宫。 皇后升坛用《肃和》: 明灵光至德,深功掩百神。祥源应节启,福绪逐年新。万宇承恩覆,七庙伫恭禋。于兹申至恳,方期远庆臻。 登歌奠币用《展敬》: 霞庄列宝卫,云集动和声。金卮荐绮席,玉币委芳庭。因心罄丹款,先己励苍生。所冀延明福,于兹享至诚。 迎俎用《洁诚》: 桂筵开玉俎,兰圃荐琼芳。八音调凤律,三献奉鸾觞。洁粢申大享,庭宇冀降祥。神其覃有庆,锡福永无疆。 饮福送神用《昭庆》: 仙坛礼既毕,神驾俨将升。伫属深祥启,方期庶绩凝。虔诚资宇内,务本勖黎蒸。灵心昭备享,率土洽休征。 皇太子亲释奠乐章五首 迎神用承和亦曰《宣和》: 圣道日用,神机不测。金石以陈,弦歌载陟。爰释其菜,匪馨于稷。来顾来享,是宗是极。 皇太子行用《承和》: 万国以贞光上嗣,三善茂德表重轮。视膳寝门遵要道,高辟崇贤引正人。 登歌奠币用《肃和》: 粤惟上圣,有纵自天。旁周万物,俯应千年。旧章允著,嘉贽孔虔。王化兹首,儒风是宣。 迎俎用《雍和》: 堂献瑶篚,庭敷璆县。礼备其容,乐和其变。肃肃亲享,雍雍执奠。明礼惟馨,苹蘩可荐。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隼集龟开昭圣列,龙蹲凤歭肃神仪。尊儒敬业宏图阐,纬武经文盛德施。 武舞用《凯安》词同冬至圆丘。 送神用《承和》词同迎神: 又享孔庙乐章二首(太乐旧有此词,不详所起。): 迎神: 通吴表圣,问老探贞。三千弟子,五百贤人。亿龄规法,万载祠禋。洁诚以祭,奏乐迎神。 送神: 醴溢牺象,羞陈俎豆。鲁壁类闻,泗川如觏。里校覃福,胄筵承祐。雅乐清音,送神其奏。 享龙池乐章十首 第一章(紫微令姚崇作也): 恭闻帝里生灵沼,应报明君鼎业新。既叶翠泉光宝命,还符白水出真人。此时舜海潜龙跃,北地尧河带马巡。独有前池一小雁,叨承旧惠入天津。 第二章(左拾遗蔡孚作)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昔日昔时经此地,看来看去渐成川。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莫言波上春云少,只为从龙直上天。 第三章(太府少卿沈佺期作)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上地莫东归。 第四章(黄门侍郎卢怀慎作) 代邸东南龙跃泉,清漪碧浪远浮天。楼台影就波中出,日月光疑镜里悬。雁沼回流成舜海,龟书荐祉应尧年。大川既济惭为楫,报德空思奉细涓。 第五章(殿中监姜皎作) 龙池初出此龙山,常经此地谒龙颜。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尧坛宝匣馀烟雾,舜海渔舟尚往还。愿以飘飖五云影,从来从去九天间。 第六章(吏部尚书崔日用作) 龙兴白水汉兴符,圣主时乘运斗枢。岸上裛茸五花树,波中的皪千金珠。操环昔闻迎夏启,发匣先来瑞有虞。风色云光随隐见,亦云神化象江湖。 第七章(紫微侍郎苏颋作)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钟在天。轩后雾图今已得,秦王水剑昔常传。恩鱼不似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 第八章(黄门侍郎李乂作) 星分邑里四人居,水洊源流万顷馀。魏国君王称象处,晋家藩邸化龙初。青蒲暂似游梁马,绿藻还疑宴镐鱼。自有神灵滋液地,年年云物史官书。 第九章(工部侍郎姜晞作)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春写曙天。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开更有仙。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第十章(兵部郎中裴璀作)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旧唐书》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上元天官是什么神

上元天官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天神。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中之一。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旧时中国民间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天官为道教尊奉的天、地、水三官大帝中之一。三官大帝即是指:上元一品九_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_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_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天官大帝隶属玉清境,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地官大帝,隶属上清境,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水官大帝,隶属太清境,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三官中以天官信仰最为普遍。

周天三百六十五颗星辰是哪些?

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

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七曜,中国古代对日、月、五星的一种总称,亦称“七政”、“七纬”、“七耀”。指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五大行星。

十二次,是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方法。

古代人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情况和气节的变换情况,把周天分为十二的等分,叫做十二次。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把黄赤道带天区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部分,并依次命名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次与黄道十二宫对照,古代西方也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把黄道带分为白羊,金牛等十二个等分,叫做黄道十二宫,与我国的十二次划分的界限划分稍有差异。两者对照起来如下:

星纪→摩羯宫 玄枵→宝瓶宫

娵訾→双鱼宫 降娄→白羊宫

大梁→金牛宫 实沈→双子宫

鹑首→巨蟹宫 鹑火→狮子宫

鹑尾→室女宫 寿星→天秤宫

大火→天蝎宫 析木→人马宫

二十八正曜

中国古代曾列出二十八“主星”,这里的“主星”也称“正曜”,即为“二十八正曜”,具体各“正曜”为:

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四御

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三官大帝

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 。

五星

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