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干支查询表2023,今日干支老黄历查询
2023年年历表全图高清,2023年日历记事表
2023年年历表全图
邰高娣
牛是农耕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畜。牛与人的生活朝夕相伴,人们也在各种美术品中塑造了形形的“牛”形象。各大年画产地中印制及张贴《春牛图》较为普遍,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春牛图》,构图、布局较为简单明了,苏州桃花坞、上海小校场等地的《春牛图》形式多样,且多与吉祥、颂祝、财富、故事等相互配搭,如《洪福天齐春牛图》,画中双勾填花“洪福天齐”四个大字,空隙处绘有天官赐福、正乙玄坛、利市官等赐福添财之人物,而主图边饰以十二生肖。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的“年画之美”专栏本期呈现的是年画中的春牛。
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中国就视农业为立国之基。而牛是农耕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畜,如农民耕田、拉车、磨房、肉食皆赖于牛,牛与人的生活朝夕相伴,人们也在各种美术品中塑造了形形的“牛”形象,它们或是与农耕农事相关的“春牛图”,或源自于的“牛王”,又或者和新春的吉祥祝颂之寓意关联,凝聚着普通大众卓越的创造力,并承载着人们期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象更新的朴素愿望。
春牛图(局部) 山东潍县
每年春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有迎春、打春的习俗,耕牛是迎春时“鞭春牛”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鞭春牛”指的是将专门的土牛迎接于府前,由专人鞭打,也谓之“打春”,其中仪式细节皆按天干地支五行的例律来安排。古时人们以鞭打土牛的行为送冬迎春,并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勉励农人要勤于农事。在我国,塑土牛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周朝时,周公就于立春日制土牛来预知农事,宋·高承《事物纪原》对此有过记述:“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以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东汉时,《后汉书·礼仪志》亦有“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之描述。随着迎春习俗的日益丰富,出现了芒神。芒神,又名句芒、勾芒,是主宰草木与万物生长的司春之神,被奉为木官,谓之“春神”,“立春祭青帝句芒”遂成定制。《隋书·礼仪志》中始有以彩杖击牛之记载,即后世之打春。北宋年间,《东京梦华录》载:“立春前一日, 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府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疑。”描述的是宋时衙署于立春前一日置春牛于府前,次日凌晨打春之情景。明代,立春前一日,京兆尹率领属官迎春,并从城东将土牛、芒神迎入府中,然后再依次向皇上、皇太后、中宫、皇子进春。此时的土牛和芒神已配有彩亭,金碧辉煌,制造工致。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亦载:“立春候,府县官吏具公服礼句芒,各以彩杖鞭牛者三,劝农也。”点明了鞭春牛的功能。清代打春沿袭明制,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描写立春时,“京师除各署鞭春外,以彩绘按制芒神土牛”。清人顾禄撰苏州地方志书《清嘉录》云:“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竞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球相馈贻,预兆丰稔。百姓买芒神春牛亭子,置堂中,云宜田事。”此外,《清嘉录》还记载苏州在旧历新年时:“城中圆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买画张(即年画)者聚市于三清殿,乡人争买芒神春牛图。”此时,象征丰收的春牛图像已普遍流行。
年画《春牛图》表现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求,其形式多样,有的带有节气表,有的则是以春牛为主题的吉祥图画。比较常见的是带有历画的一种,上有一年二十四节气及日历等,可指导农家一年的生产。《春牛图》年画的图案形式较为程式化,图中主要由芒神和春牛组成。芒神形象有一定规制,多为长相清秀、头扎双髻、手执柳鞭的牧童,其所穿之鞋及 立位置颇为讲究。芒神如赤两脚,则预示来年雨水较多,应注意防汛;芒神如两脚穿鞋,则预示来年天气干旱,应适时灌溉;如芒神履一足,赤一足,则预示来年雨水适中,风调雨顺,可获丰收。此外,如芒神 于牛前方,则说明该年的立春日在春节之前的腊月中,提醒人们春来早,应及时春播,不要误了农时;如芒神 于牛后方,则说明该年立春日在春节之后的正月里,冻土未解,不宜早耕。《春牛图》中牛的形象也多为常见的大黄牛,突出其头部的曲线转向,使其看上去壮硕有力,而身发的刻画细致入微,常毫发毕现,根根分明,对刻版师傅的水平要求很高。
我国各大年画产地中印制及张贴《春牛图》较为普遍,概括来讲,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春牛图》,其构图、布局较为简单明了,尺寸规格不大,主要突出芒神和春牛形象;而南方苏州桃花坞、上海小校场等地的《春牛图》形式多样,且多与吉祥、颂祝、财富、故事等相互配搭,画面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是桃花坞清代所印制的双勾填花历画《春牛图》,有“洪福齐天”、“”、“福寿双全”等多种,为其他地方所罕见。如《洪福天齐春牛图》,画中双勾填花“洪福天齐”四个大字,空隙处绘有天官赐福、正乙玄坛、利市官等赐福添财之人物,而主图边饰以十二生肖。画面上方左右分别为月份表和寓意趋利避害的喜与刮锅日期,因多用火烧锅,除锅底灰亦要选吉日,故设此刮锅图。左右为农人耕种及收获场景,六十甲子文字环绕四周。正中芒神正鞭打春牛,点明主题。因牛背驮有聚宝盆,且图中诸多吉祥人物,该作品也可谓是吉祥画形式的“春牛图”。《春牛图》中,双勾字内填绘天官、菊、梅、桂花等花卉,“天”字上一怀抱如意之天官和花童,下衬有巨大图案,春牛、芒神、十二花神等分列周围,外框为天干地支文字排列。图上两方空白处,是根据每年二十四气节的不同月日、顺序更换,犹如“灶君马”上的节气表,此种年画的日历版与画面为不同的两块,印刷时只需更换不同年份的日历版,主体画面画版多呈固定形式,多年不曾更换。另有《福寿双全春牛图》,其形式与《春牛图》基本类似。
洪福天齐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时期的 三十二年福寿双全十二花神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时期的三十二年福寿双全十二花神春牛图(局部)
此外,苏州桃花坞还有一幅《大清光绪廿五年春牛图》,亦为历画形式,图上刻有十二个月大小月建(大月建三十天,小月建二十九天),每月里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节气,是农业劳作的重要依据。此图圆形构图为芒神、春牛、春官等形象,两侧还绘刻了纺织养姑、溺女伤子、骂母蛇咬、虐媳还报四图,人们要尊老爱幼,勿虐母媳,具有一定的善教意义。画面边框绘有牡丹、莲等缠枝花卉,间或十二生肖,使画面更为丰富。全图色彩仅黑、蓝二色,不用红、橙等喜庆艳色,供守丧所专用。另一幅《二十一年发财春牛图》将财神与春牛绘于一图,是人们祈求新年进财与风调雨顺朴素愿望的集中体现。画面上部文武财神端坐正中,两旁有招财使者、利市官及刘海、善财等吉祥,下部表现芒神手牵驮着聚宝盆的春牛,春官紧随其后,朝臣敲锣打鼓,热烈喜庆。此类年画为清代旧版,年代逐年不断更换,其余则使用旧样,两旁空白处亦为节气表,尚未添印。
清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春牛图 江苏桃花坞
二十一年发财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还有几件上海小校场年画“春牛图”,皆为清光绪年间印制,其中一幅《光绪念八年鞭打春牛图》鞭打春牛者着清代官袍,周围人等也皆为清人打扮,具有鲜明地时代印记。最为特别的是,画面远景中为一“后稷祠”,供桌上供有牌位和蜡烛,因后稷被奉为农神、耕神,故设此画面,该形式仅见于上海小校场年画中。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另一幅上海小校场沈文雅画店印制的《光绪二十七年御春牛图》,描绘的是皇帝亲督鞭春牛的场景,画面上方端坐者为皇帝,身后有执扇侍从与甲胄护卫,两旁文武呈对称排列,图中人物均看向画面的鞭春牛场面。此图构图与苏州桃花坞《二十一年发财春牛图》类似,可看到二地年画之影响互渗。
山东与春耕相关的年画体裁均为潍县年画常见的“大横批”,即横幅构图的三裁。画面内容上除有传统的“春牛图”外,还增添了耕田的主题。其中一幅《春牛图》画面最上方为文字,上书:“新春天喜福星来,人人遇见大发财,庄农遇见收成好,买卖遇见财见财,出门遇见喜见喜,开市遇见福气来,修盖遇见发宅舍,人口兴旺无祸灾,有人遇着新春画,运气顺妥银钱来。”又有“丰收太平年,短工犯了难,东村好饮食,西庄多给钱。”中间画面绘天喜星下凡和马下双驹等吉兆。画面右方立有四锄,坐有三人吃饼,表示人少活多。最下端画面有东西两村争抢短工及鞭打春牛之场景。此图无日历、节气等画面,故作一般吉祥年画来贴。另一幅《大清光绪三十一年春牛图》绘立春前一日率民迎春牛之场景。身后有一大象,手执“万象更新”旗之侍从 立于旁,与之对应的画面右侧为芒神鞭赶春牛,图一名听差手执报春牌,跪请迎请春牛。后方绘手持四季花卉的及松下农夫等图案,皆寓意“一年之计,惟在于春”,企盼春耕顺利,风调雨顺。画首写二十四节气以提醒和指导农户务农事宜,画中题诗“冬去春来暖气多,万象更新百事和,士农百吉庆,五谷丰登太平歌”点明主旨。
春牛图 山东潍县
清 大清光绪三十一年春牛图 山东潍县
表现耕田的潍县年画为《二月二》,此图虽与“春牛图”有所差异,但同样表现了春耕的主题。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二月二”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万物回春,人们期望神龙出世震慑一切虫,并期望丰收,民谚亦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说法。画中绘群臣护卫皇帝耕田,正宫娘娘送饭的情景,反映了民众期望皇帝下田种地,知道农民疾苦,天能国泰民安,五谷丰收。据当地艺人相传,此年画是画工送与朱元璋,并借此劝其放弃,重视生产,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二月二龙抬头 山东潍县
二月二龙抬头(局部)
山西年画的《春牛图》多分布于晋南的新绛、临汾等地,画面样式雷同,区别仅在于有无年历。其中无年历的一幅《春牛图》,画面为芒神和背顶的春牛,旁边题有:“我是上方一春牛,差我遍地游,不食人间草合料,丹吃散灾小头”的谚诗。下端有“三人九饼,五谷丰登”字样,象征吃用有余。另一《三十二年春牛图》上方标有日历,题诗稍有不同:“我是上方一春牛,来在人间遍地游,五谷丰登歌大有,三壬九丙有余留”,此处的“壬”“丙”根据正月初一后的干支日期而排,如当年正月初三是壬日,初九为丙日,则本年为“三壬(人)九丙(饼)”,预示不愁吃穿。山西的春牛图既有祈求老天农事生产,寓意五谷丰登之意,又有驱散灾之功用,在晋南颇受欢迎。在临汾当地,在迎神赛会上还有纸糊春牛的习俗,人们会分食纸糊春牛肚内的核桃、红枣、花生等,寓意好兆头。
春牛图 山西临汾
春牛图 山西临汾
陕西凤翔年画中的《春牛图》分为瑞和三裁两种体裁,其中又有紧跟时事的“春牛图”之“新变体”。以瑞为体裁的《春牛图》中以对仗的形式分布有两幅窄长的画面,右幅主体图案由黄牛与句芒组成,上端扇形窗题:“今日打了春,年成保十分,(稼)收的(得)好,买卖变黄金,坐(做)官当一品,富贵万万年”的吉祥之词,为三人吃九饼之场景,寓意富足安康;左幅以白象和天官组合,上题“新君登了位,年,到处五谷丰,白象人人知,谢天唱大戏,拱手念”的“春词”,画幅下端天官的身旁为马下双驹之图案,寓意繁盛,农事丰收。该形式之《春牛图》在全国年画中仅见于陕西凤翔,当地将其作为春节时张贴的春帖。凤翔另一传统的《春发生财》“春牛图”中,芒神身着西装样式,赤一足,履一足,表示风调雨顺。画面的牛背驼一摇钱树,旁有一蝙蝠飞来,预兆“福”来到。上、下围格中绘有,左、右两边围格中绘流传的十二属相相克图,画面分为六格并上书“羊鼠不到头、虎蛇如刀斩、亥猪怕元(猿)猴、鸡犬不见面、龙兔一旦休、白马反(犯)青牛”等字句,此为古时候人们结婚配偶时的参照,是文化落后时期的产物,今已不被人们相信。该图在凤翔有多种相似地变体形式,仅在人物装束及文字布排上略有不同。
春牛图 陕西凤翔
春牛图 陕西凤翔
凤翔更具特色的《春牛图》为清末民初改良年画的新样式。图中人物头顶高缨帽,身穿武装袍,上配肩章,腰扎皮带,袖盘金线,而又绣“海水江崖”中国蟒袍之纹样。从装扮上看,似为袁世凯模样,其身后的灯上写有“三年新历”字样,面前有一卫兵单足跪地,手持“新春大喜”之春牌前来报春。图左为一戴礼帽,穿西装大衣,腿扎绑带的卫兵,手举五色北方之“”,立于驼有摇钱树的大象旁。图右的芒神以同样装束而免冠赤一足,立在驼有盆的春牛之后,画面空白处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此作品从人物装束方面虽为时期的新式“春牛图”,但其形式仍借鉴了迎春、打春的画面形式,与传统“春牛图”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而图中人物之衣装,手中所持之“”,也体现了辛亥后装束中西杂糅、政局不稳的局面,有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陕西凤翔
除了广泛流行于诸地的“春牛图”,牛神、牛王及活动也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古代中国普遍存在,秦朝时,已有祭牛神的风俗。传为许所著的占卜用书《玉匣记》中记载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牛王诞辰,届时人们焚香设供礼。由此产生的《牛王之神》、《牛马王》、《六畜兴旺》等纸马也散见于各年画产地。因牛生性吃苦耐劳,为农家必需之辅助劳力,且形象和善,纸马中的“牛王”多被塑造成头戴王冠,手捧玉圭的形象,人们将其贴于牛圈之中祭拜,以希图耕牛健壮不染,同时也提醒自己勿忘耕牛助人劳作之辛苦。
牛王之神 纸马
牛王马王 纸马 陕西蒲城
六畜五 纸马 浙江余杭
总之,牛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忠实朋友,在长达三千多年的农耕历史不可没。牛代表着奋进与勤劳,也颇具务实与拓荒精神,这和如今提倡和秉持的敢于创新、勇于奋进的精谋而合。此外,牛在亦有聚财、旺财之美好寓意,故在六畜中备受人们喜爱。值此农历辛丑牛年春节之际,梳理年画中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各种“春牛图”,有助于如今的人们更加了解传统中国的风俗与,进而“知来处,明去处”,希望能在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春牛图”仍能发挥其独特的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被人们所珍视。
福寿双全春牛图 江苏苏州桃花坞
(本文 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梅
以上就是与2023年年历表全图相关内容,是关于桃花坞的分享。看完2023年日历记事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999年用干支记年法是什么年?
农历乙卯年,兔年。可以自己算。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天干地支万年历查询表,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
提起天干地支万年历查询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 查询,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月干支的计算方法,月干支查询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万年历60甲子查询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农历干支查询
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1.干支计时法是以地支为主。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天干的作用在于扩展计数规模以及统一干、支两个系统。 干支不仅可用于计时,还可用来计年、月、日。其中年和日传说中是从轩辕黄帝时代的起始点一直流传下来的。而月和时则分别可以用口诀从年和日推算。 口诀是:“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始,壬子是真途。”意思是每个甲年和已年,其子月必是甲子月,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时也必定是甲子时,其余以此类推。 子月是夏太阴历十一月,也叫冬月,(但在周太阴历中是首月。)冬至通常在每年的这个月,而按前面提到的那个传说,干支计时系统的原点就规定在一个冬至的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每年冬月,不是指某一年当年的冬月,而是指上一年的,这是由于过去王朝更迭,将历法首月改来改去造成的,后来不再改了,但首月已变为正月,而干支计时系统又不能断开以适应改变了的首月,所以就成了这个样子。 另外,干、支还有另外的叫法,即岁阳和岁阴,但不是甲子乙丑什么的,而是象外国语译音一样,比如昭阳赤奋若,商横君傩什么的,古里古怪,却也挺好玩的说。:) 2.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农历天干地支查询2023年农历5月初3 2023年农历5月初3日是公历:2023年6月7日。天干地支是丙申年, 甲午月, 庚申日。 公历2023-6-7查询信息如下: 公历:2023年6月7日星期二双子座 农历:猴年 五月 初三日 四柱:丙申 甲午 庚申 节气: 生诞: 二十八宿:张 甲子纳音:石榴木 距离今日:还有0天 万年历天干地支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如何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最新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天干: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 (公式揭密:类似前述)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 说明: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注:我们所说的某个阳历年份对应的阴历干支,是该年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作10) (公式揭密:由于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对应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对应戊5,再下去是丙3对应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为年干x2+1) 2. 推算地支: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 若: 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 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 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 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 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天), 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 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 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 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注意:月干支是以节令为准,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个阴历年份对应的干支,是该月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例一:2008年阳历2月3日的月柱干支:......>> 农历干支纪日速查表 我也不会 阴历怎么查所在日期的天干地支 hao123/rili 看其右上角就得出当时的天干地支了。 怎么用干支代表年月日? 干支纪年月日法及与公元时间的推算 干支纪年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丑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三.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己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未申酉戊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由公元推干支记年 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借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 六十干支表 甲子0 乙丑1 丙寅2 丁卯3 戊辰4 己巳5 庚午6 辛未7 壬申8 癸酉9 甲戌10 乙亥11 丙子12 丁丑13 戊寅14 己卯15 庚辰16 辛巳17 壬午18 癸未19 甲申20 乙酉21 丙戌22 丁亥23 戊子24......>> 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算日?是按自己生日的农历时间还是阳历时间算的?? 阴历1989年为: 1989年1月1日-1989年2月5日 农历戊辰年(龙年) 1989年2月6日-1989年12月31日 农历己巳年(蛇年) 中国农历即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为一甲子周而循环。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即六十甲子。 ( 天干和地支的两字结合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60年排序: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不知解释清楚了吗? 2023年6月7日农历 在万年历中的天干地支 2023年6月7日 农历:五月(小)初三 星期二 丙申年 甲午月 庚申日 ------------------------------------------------------------------- 时干支请查询如下: 00:00:00-00:59:59 丙子 01:00:00-02:59:59 丁丑 03:00:00-04:59:59 戊寅 05:00:00-06:59:59 己卯 07:00:00-08:59:59 庚辰 09:00:00-10:59:59 辛巳 11:00:00-12:59:59 壬午 13:00:00-14:59:59 癸未 15:00:00-16:59:59 甲申 17:00:00-18:59:59 乙酉 19:00:00-20:59:59 丙戌 21:00:00-22:59:59 丁亥 23:00:00-23:59:59 戊子 ------------------------------------------------------------------- 2023年 六月初七 公历:2023年7月10日 星期日 丙申年 乙未月 癸巳日 ------------------------------------------------------------------- 时干支请查询如下: 00:00:00-00:59:59 壬子 01:00:00-02:59:59 癸丑 03:00:00-04:59:59 甲寅 05:00:00-06:59:59 乙卯 07:00:00-08:59:59 丙辰 09:00:00-10:59:59 丁巳 11:00:00-12:59:59 戊午 13:00:00-14:59:59 己未 15:00:00-16:59:59 庚申 17:00:00-18:59:59 辛酉 19:00:00-20:59:59 壬戌 21:00:00-22:59:59 癸亥 23:00:00-23:59:59 甲子 -------------------------------------------------------------------运用天干地支纪年说出2023年是那年
为癸卯年,兔。
干支查询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快速推算时柱干支法 ⒈日干x2+时支数-2=时干数 (公式揭密:因为甲子日的子时是从甲子时开始,推算下去,乙丑日对应丙子,即乙2对应丙3,再下去是丙3对应戊5,正好每日的子时天干为日干x2-1,即日干x2+时支数-2) ⒉ 时支是固定的。时辰顺序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例:求壬午日酉时的天干。日干9x2+时支10-2=26,取6即己。故壬午日酉时的干支为己酉。 时干支推算歌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头; 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万年历日干支查询 戊午年 庚申月 甲寅日 9点前甲戌时 9点后乙亥时 日子的,天干地支怎么查找 30分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1.干支计时法是以地支为主。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天干的作用在于扩展计数规模以及统一干、支两个系统。 干支不仅可用于计时,还可用来计年、月、日。其中年和日传说中是从轩辕黄帝时代的起始点一直流传下来的。而月和时则分别可以用口诀从年和日推算。 口诀是:“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始,壬子是真途。”意思是每个甲年和已年,其子月必是甲子月,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时也必定是甲子时,其余以此类推。 子月是夏太阴历十一月,也叫冬月,(但在周太阴历中是首月。)冬至通常在每年的这个月,而按前面提到的那个传说,干支计时系统的原点就规定在一个冬至的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每年冬月,不是指某一年当年的冬月,而是指上一年的,这是由于过去王朝更迭,将历法首月改来改去造成的,后来不再改了,但首月已变为正月,而干支计时系统又不能断开以适应改变了的首月,所以就成了这个样子。 另外,干、支还有另外的叫法,即岁阳和岁阴,但不是甲子乙丑什么的,而是象外国语译音一样,比如昭阳赤奋若,商横君傩什么的,古里古怪,却也挺好玩的说。:) 2.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怎么查出生日干支 1981年――5月――12日――12点35分 辛酉年 甲午月 壬申日 丙午时【石榴木命】 正印 食神 日主 偏财 沐浴 胎 长生 胎 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如何查什么年什么月+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 万年历天干地支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手上怎么查询天干地支 西元>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干支>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2044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