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面的正是什么意思,易经九一到九六

《易经》里的“各正性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万物各有各的性命,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各的位置”。

人为什么不能随意学易经

不易读懂。年轻人不要读易经,就是害怕年轻人知命认命,没有拼搏的动力,没有改命的勇气。因为物质财富这个东西有时候确实很难追求到,但是精神财富却是触手可及,读两本书不过花费点时间罢了。人生不能获得物质享受本来就已经很可怜了,要是再精神匮乏,那真的是虚度光阴浪费人生。

《易经》讲适,中,正,顺,应是什么意思

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二卦:艮为山?《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白话解如下:《艮卦》象征抑止: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象辞》说:《艮卦》的卦象是艮(山)下艮(山)上,为两山重叠之表象,象征着抑止;君子的思想应当切合实际,不可超越自己所处的地位。初六,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样就不会受害,而且将有利于长久坚守正道。《象辞》说:“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就说明没有失去正道。六二,抑止人的小腿的行动,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他的心中是不会快乐的。《象辞》说:“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又不能退下来听从抑止的意见,因而心中不快。九三,抑止腰部的行动,断裂脊背的肉,危难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象辞》说:“抑止腰部的行动”,说明危险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六四,抑止身体上部不动,就不会受害。《象辞》说:“抑止身体上部不动”,自我控制不超越本身的地位。六五,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话很有条理,悔恨将会消失。《象辞》说:“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明六五爻居于中位能守中道。上九,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象辞》说:“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说明上九能够将敦厚的德行保持至终。

学易经好处和坏处都有哪些?

1 开发智慧,增进学业。易经是国学之本,能通易经则诸学易通。2 锻炼心性,提高境界。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周易里的“中正”是什么意思

《周易》里的中正,侧重的是适得其所,恰如其分的概念

易经 爻的中、正、应、比指的是什么

正: “当位”、“在位”、“得正”、“得位”,就是待在应该呆的位置上。阳爻处在初爻、三爻、五爻之位是合理和稳定的,阴爻处在二爻、四爻、上爻之位是合理的,稳定的。应:相应,相互呼应、支援、观望之意。初爻与四爻为应,二爻与五爻为应,三爻与上爻为应。两爻之间,一个是阳爻,一个是阴爻,就成他们“相应”,如果两个都是阳爻或都是阴爻,就称它们为“不应”。比:相邻两爻在位置上的亲近关系。相邻两爻的性质相反,成“比”;相邻两爻性质相同,不成“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