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是以何时为起点的,天干地支起于何时何地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天干地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被以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中国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岁首。据《礼记·大传》云:“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曰:“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传说中,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传统,商以建丑为正,周以建子为正,秦统一天下后,继承此传统,以建亥(十月)为始。汉初沿袭秦朝正朔,其自家正朔确立于武帝时期。太初元年(104BC.),汉朝改用《太初历》,使用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同年,武帝创立年号制度,为突出皇帝之尊,以年号纪年替代帝王在位纪年,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年号制度行用后,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变革,后世统治者极少改岁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号,遂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惯例。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得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天干地支纪年法一般指干支纪年。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是以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的

天干地支是根据天文,月亮圆缺变化,确定的,创出这种历法的时候,也许根本不是甲子年

天干地支纪年是以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的

天干地支是根据天文,月亮圆缺变化,确定的,创出这种历法的时候,也许根本不是甲子年

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天干地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干支纪年被以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中国先秦素有“改正朔”的传统,即皇帝以颁令的形式决定岁首。据《礼记·大传》云:“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曰:“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传说中,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传统,商以建丑为正,周以建子为正,秦统一天下后,继承此传统,以建亥(十月)为始。汉初沿袭秦朝正朔,其自家正朔确立于武帝时期。太初元年(104BC.),汉朝改用《太初历》,使用建寅为正,即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同年,武帝创立年号制度,为突出皇帝之尊,以年号纪年替代帝王在位纪年,改变了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年号制度行用后,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变革,后世统治者极少改岁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号,遂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惯例。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得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正月朔(元旦)为开始。天干地支纪年法一般指干支纪年。干支(gānzhī)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中国天干地支历法始于何时?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应用领域

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原始干支即“摄提”,又名“太岁”。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这套岁纪摄提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的干支名。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什么?以哪一天为起点?

我们经常可以在古装仙侠影视剧中听到甲子的说法,甲子其实指的是 天干地支 纪年法中的干支之一,那么天干地支纪年法中藏着怎样的呢?如果按照古人的纪年方法,我们如今的年份该怎么计算呢?

天干地支纪年法定义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n)、巳(s)、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介绍 1~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例如:2009年的立春是2月4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天干地支纪年计算方法 (1)将十天干、十二地支编号。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计算时,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用年数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 如2011年:最后一位是1,对应的天干的编号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余7,对应地支编号为卯合起来即2011年为辛卯年。

天干地支纪年起点 整个干支历的最初起点应该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 干支历每一年的起点则应是建寅那一天,即立春日,而不是现在农历的元日(即正月初一),农历的历法是月亮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阴历,是根据月亮的盈缺而来的,和干支历并不完全吻合,我国农历是阴阳历,有月亮历也有太阳历,其中狭义的农历即阴历,根据月相而来,而广义农历中的节气则是太阳历,根据太阳运行而来,干支纪年的年与年之间的分界点在立春日,立春建寅,立春日开始算新的一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