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卦辞中的贞可比做四季,乾宫卦有哪几卦组成
《易经》·乾卦
最近迷上了《易经》,着实受益匪浅。何为《易经》?在这里,“易”是“改变、变换”的意思。通俗地讲,《易经》就是把世间万物分成六个阶段而研究其变化的经典。 《易经》有三大核心要义,简称“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组成世间万物的本原是简易的。《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中也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就是太极,二就是两仪,即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二进制,阴阳这两个符号的运作变化构成了世间万物。 “变易”是指构成世间万物的本原虽然简易,但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不易”是指世间万物虽然充满了变化,但在背后支配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就是自然。曾经有人说过,一切要以自然的标准来判断对错的,顺乎自然的就是对的,逆乎自然的,即使现在看来是对的,但迟早也是错的。 并不复杂的三个词,犹如黄钟大吕,在我的灵魂深处掀起激荡。用简易的方法,去看待变易的事物,得到不易的真理,这是《易经》真正要传达出来的真谛,而绝不是。 《易经》中的第一是“乾卦”,卦象如上图。“乾卦”是由“上乾”和“下乾”两个基本卦重卦而来的。“乾”的卦象就是不断裂的三画,表示的是“天”。大家可以去看小孩是怎么画“天”的,不就是在白纸的上方画上三条线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来自《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不知道大家听了是什么表情,反正我是很惊讶的。 “乾卦”可以说是《易经》中最好的卦,传说刘邦在芒砀山发动起义的时候曾占得乾卦,后来他果真推翻了秦朝统治,并战胜了项羽,成为汉朝开国之君,是大吉之卦。所以,“乾卦”的卦辞也是最好的,叫“元亨利贞”,通常认为这四个字分别代表着元始、亨通、祥和和正直等。意思是说,遵循“乾卦”的卦象从下往上一步步地向前,你就会获得“万物创始的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的前进,处世的贞正坚固”,此种状态还会周而复始。关键是怎么遵循呢? “乾卦”把人生分为了六个阶段,就是六爻,从下到上按照自然数顺序排列,其中:一也称作初,六也称作上。每一爻都是不断裂的“一”,《易经》称之为“阳”,也叫“九”。从第一爻到第六爻的代号自然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了。 卦有卦辞,爻有爻辞。那么,“乾卦”中每一爻的爻辞到底是什么含义?对人生、职场究竟有什么启迪呢? 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说,身居下位,时机还没有成熟,所以应当像潜藏的龙一样不要施展你的才干。换而言之,你的未来还是很难预料的。其实,“潜龙勿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隐而不发”,不要过早地显露才能去承受不该有的荣耀。历史上被称为神童而陨落的例子很多,最有名的要数方仲永了。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过早显露的天赋带来了莫大的荣耀,超出了这个年纪承受的范围,误以为虚名可以替代后天的努力,最终断送了自己的人生。第二层是“韬光养晦”,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做充足的准备,尽最大的力量,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冲向“九二”。说到职场上,就是要甘做配角,踏实地学习本领,不要一味地争先。 第二爻,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思是说,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并以此来发展自己。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不完全正确。在当今社会,你不能埋没自己的才干,要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来,才会有领导赏识你。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那些人,却不会留给从不付诸行动的人。过去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当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在恰当的机会营销出去。在职场上,就是要抓住机会,轮到自己做主角的时候一定要当仁不让,尽全力展现出完美的一面。这个阶段,你会初步体会成功的感觉,肯定也少不了别人的赞誉。定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有可能上升到“九三”。 第三爻,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君子终日自强不息,每天晚上对自己进行深刻反省,保持警惕的心,检查自己的失误之处,才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此时的你处在下乾的上层,赢得了领导的信任,渐渐被委以重任,交办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现在绝不是沾沾自喜的时候,因为接踵而至的是诸多的“凶险”,如能力的欠缺、同事的质疑、协调的不力等等,你会突然感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一不小心就会功亏一篑,只能停留在“九三”,永远不能跃进“上乾”。所以才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必要,你必须要求自己回炉重造,再学习再准备,才有可能更进一步,上到“九四”。 第四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意思是说,根据不同时机,可以一跃九天,也可以复沉于渊,都不会有什么灾难。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处境很迷惑,需要在深渊里一跃而起。这种迷惑是不会招致什么灾难的。“九四”虽在上乾,却在最底层,俗称“夹板气”,朝上要看领导的脸色,朝下又引同事的催促,更有来自家庭的厚望。所以,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有左右为难之感,内心自然就会惶恐不安。大家肯定有过这种感受,在陆地上跳高一定比在水里跳得高。更何况要在深渊里一跃而至“九五”至尊位,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有点像蛙跃井底、鱼跃龙门。青蛙只有跃出深长的井口,才能感受天地宽广;鲤鱼只有逆流而上,才能化鳞成龙。这个阶段充满了打击的恐惧,同时又麻烦不断,对你的精神是极大的摧残。你唯一能做的是,深呼吸,将抱怨抛之脑后,把深渊视作涅槃重生前的磨炼。这个阶段的毅力特别重要。撑不下去,自己被深渊吞没,一路掉到“下乾”;撑得下去,一跃而起,深渊也会变成垫脚石。 第五爻,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飞龙遨游于天际,有利于见到大人物。“九二”和“九五”都有同样的一句话,“利见大人”。我觉得“利”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九五”这句爻辞中的“利”不是有利于,而是便利,因为你已无限接近于大人物,与一般人相比,你见到大人物肯定会更加便利。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功成名就,一时风光无限,却依然逃脱不了“高处不胜寒”的宿命。虽然此时团队的功劳都归结于你的领导有方,但遭受重大冲击的时候你必将首当其冲。身居高位,虽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天塌下来第一个砸倒的就是你。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永远形影不离,爬得越高后面紧跟着的必然是摔得越狠。这个阶段考验的是管理的艺术,讲究管理的火候,把握管理的分寸。火候一过,分寸一乱,自然就过渡到“上九”。大家应该猜得到,“上九”并不是一个吉的爻。 第六爻,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说,飞龙起飞越高,便会处于极盛之处,而极盛便会达到衰退,自然就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器皿中的水已经装得足够多了,再倒水必然招致倾覆;刀剑的锋刃已经磨得足够锋利了,再磨砺必然招致折断。这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损有余而补不足,才能屹立不倒。“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代表的是四德,分别是“仁礼义正”。分寸一旦逾越,你迟早就会刚愎自用,迟早就会失去四德,迟早就会跌下高位。正如前面所讲的,顺乎自然的就是对的,逆乎自然的,即使现在看来是对的,但迟早也是错的。高官正因为乱了分寸才会落马,自然就会后悔了。其实,“悔”在每个阶段都有,只是程度轻重不同。“亢龙有悔”的程度最重。为了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每个岗位都有任职年限,时间的分寸到了,自然就会轮岗、调岗。“上九”虽然处在最高位,但是并不自在,下面有五双眼睛在盯着你。如果感觉如芒在背,你至少是称职的领导;如果啥感觉没有,那就是麻木不仁了。身在其位,不谋其职,迟早也会被拉下位的。 《易经》中所有的卦都有六爻,其中第一、二爻合称“地”,第三、四爻合称“人”,第五、六爻合称“天”,所以六爻又叫天地人三才。《道德经》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可见人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较尴尬的是,人处在第三、四爻之间,时常摇摆不定,一会离高层很近,一会又离基层很近,所以只有人才会“不三不四”。老子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再一次地提出,最高的判断标准就是自然。只要你以自然为标准,当然就不会存在“不三不四”了。 再说回“乾卦”,“用九”是其独有的一个爻,爻辞是:见群龙无首,吉。意思是说,出现一群龙而没有首领,不过每条龙都能各尽其职,这很吉祥。我参加过一次“群龙无首”,说白了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氛围特别融洽,五个人一组,各抒己见,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真的没有领导吗?不,我们只是当他不存在。真的“群龙无首”吗?绝对不是,只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道德经》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讲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还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做领导的四种境界,“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不就是“各尽其职”吗?这样理解的话,见群龙无首,不是吉吗?当然是吉。 从第一到第六爻说了这么多,《易经》中用了一句话就概括了人生六个阶段的凶吉——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写到这里,我扪心自问:“我信命运,信卦吗?”其实,人生的变数极多,岂是卦能算尽的?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易经》只不过多提供了一种可能。再说了,信命运也好,信卦也罢,适可而止就行。信得过度了,不就是了吗?
婚姻抽到元亨利贞卦(第一卦吧) 怎么解释 麻烦老师看下
你这是啥卦啊?抽签吧?
001易经第一卦乾卦:元享利贞
在“六十四卦”中,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正所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与地是创造万物的根源,故列为“六十四卦”的第一、第二卦。“乾”指的是天光舒展的形态,也含有发音近似的“健”的意思。在构成宇宙的阴阳二元中,阳具备创造的、灵动的“健”的特质。天纯粹由阳气构成。上下卦都用“乾”,象征纯粹的阳、最高的“健”,以强调天的表象不变。那么,这一卦为什么命名为“乾”而不命名为“天”呢?因为“天”是可见的形象,而“乾”则是以天的功能、天的法则来命名的。 原文、直译及详解 原文 乾:元亨利贞①。 注释 ①元:万事万物的根本。亨:通达无碍。利:祥和而无害。贞:洁净而清正。 直译 乾卦:大吉大利,吉祥的贞卜,象征着无穷的生命力,排除万难,最终达到成功。 详解: 乾坤是64卦的开门之卦。 《序卦》中讲:“有天地,才能万物生长。”意思是: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有天地,然后产生万物。乾坤两卦对周易的理解是核心,乾卦象征“开天辟地”,象征生命的开始,象征阳光照耀,象征一切的开始。坤卦象征地,承载万物,厚德载物,是一切事物的载体,有了天,有了地,才有生命,才有万物,就有了生命的成长和万物的运行,也就有了特殊情况(变化),也就有了其它62卦,加上乾坤两卦合为八八为64卦面,384爻、384种特殊情况或变化。 上经,也就是前30卦以自然现象为卦角,蛇身,鹰爪,鱼鳞,无可匹敌,威武完美。 乾卦的六个爻,都是纯阳的龙来描述,也是周易中唯一的一个纯阳卦。面; 下经,也就是后34卦以人文为卦面。 乾卦象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也代表男人,应自强不息,男儿自当强。 384爻用真实的案例或“梦境”演示了在这种情况下,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才是吉祥的,它包含的哲理和智慧,至当今也非常的实用,我们在详解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的进行讲解。 乾坤两卦的阴阳特性体现在其余卦中 ,每一个阳爻都具有乾性,每一个阴爻都具有坤性 。 “乾”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上出也。乾的本义是阳光照耀下,万物生长的状态。 大家都说乾坤为天地,然后说乾就是天,坤就是地,这样理解不是十分恰当的。乾不只是天,天只是乾的大象之一,乾的第一象才是天,乾也代表任何具有刚健特性的事物,所谓纯阳之刚是乾的体,健是乾的用。夫妻,夫为乾,妻为坤。长幼、长短、黑白、刚柔、阳阴等等,皆是如此。乾为强(阳)的一面,坤为弱(阴)的一面。我们想学习了解周易,必需要学习了解乾坤二卦,乾坤二卦是周易的核心。 大家要明白: 天下有天下之乾,单位有单位之乾,家庭有家庭之乾 。每个相对独立的小团体都有自己的乾 。 在天为象,在地为形,天上的风云雨雾等,都是无形的;大地上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都是有形的。 一定要明白纯阳之乾卦的内在核心是什么,它是天吗?它不是天,天是它的大象,也是第一象。要弄清乾卦之龙、天、健等不同性状的表述。 乾卦是以龙取象,龙是我国古代最受崇敬的神秘动物。龙飞天为龙,潜海为海龙王,在地为马,所以龙马精神其实就是龙的精神。龙成了中国先民的图腾后,又被人为地赋以海陆空的优势:狮头、虎舌、鹿。 “元、亨、利、贞” 《卦辞》讲:“元亨利贞”,“元”者,始也;“亨”者,通也;“利”,利于、适合;“贞”,中正。 孔老先生把它定位为:元者,仁也;亨者,礼也;利者,义也;贞者,智也。 先贤董仲舒这基础上又增加了“信”,这就构成了“五常”,即:“礼、义、仁、智、信”,成为儒家学术的核心。 “元亨利贞”就是天之大象,就是“大通利正”, 也是最中正的。我认为就是“元亨利贞”任何事物开始、运行、收获、完满的四个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在这四个过程中,都正确的、积极的、自强的也就是大通利正。 “元”是任何事物刚开始,在这时体现阳性了,孔老先生讲“人之初性本善”,也是这个意思。(我认为无害就是“阳”);“亨”就是任何事物发展和运行,并非常的顺利,就是大通;“利”就是收获,这里的收获都是阳性、都是好的一面;“贞”是事物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将收获入仓保存。 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来讲,只有保持“元、亨、利、贞”,才有可能实现中正。你想中正必须通达,只正而不坚持守正,也不可能通达,这是天象给的第一个信号,也是人生的正确做法。生活在天地间,你应该怎么做?每个人生下来都想有所作为,都想中正,必需要大通,但保持内心之中正也就是“五常”,即: 礼义仁智信,才是实现大通的必要条件。 “元”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始也。元旦,是春天的开始,春天万物复苏,一元复始,也可理解为万物的开始,没有元就没有了一切。夏天万物生长,一切通达,就是亨,也是万物发展的第二个阶断,通达,运营、运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万物发展的第三个阶断,有了收获,故为利。冬天万物收藏,也是万物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断, 把收获收藏,也为之为中正。 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开始、运行、收获、成名这四个阶段,也就是“元亨利贞”。 “刚健、大通、中正”正是“元亨利贞”的用,元者,刚;亨者,健;利者,大通;贞者,中正。而人生也有自己的“元亨利贞”。每个人都按照“元亨利贞”去做事,并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一定不会有大过大非,也就是平平安安过一生。 当然,乾卦以龙取象给出六爻,就是一种在天地间生存的智慧,这智慧用来干嘛?就是用来预测的,我们丝毫不怀疑《易经》的占卜预测之功能,预测什么呢?预测自然变化的规律,也就是道。预测自然规律干嘛呢?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天地自然之规律就是大道,道下产生理,理下产生数。或许大家会认为这个“道”太明显了,那是因为这个道已经融人到我们的生活数千年了。 正所谓“理不可违,数不可逃,知几不可不预也。”谁能违背天地之理呢?谁能逃过生存之数呢? 想要你发展大通,必须坚持所坚持的,不能随意改变,这才符合“上心”,也就是“上心无改移”,这出自地雷复卦,就是坤卦的初爻变为阳爻,天地一阳生,乃上天之心。 周易的应用分为数象和义理两大学派。数象派就是占卜、预测、风水这一派别;义理派主要是儒家。 儒家的核心思想“元亨利贞信”也就是在“元亨利贞”的基础上增加“信”。乾的第一大象是天,是健行的,健的个性是浑然一体,元气充盈。 学习乾卦的六个爻所处的不同的位与所描述的理之后,使我们明白:做事情就不会再急躁,不会因为现在没有机会而苦恼,也不会因为别人说了两句难听话就感到难受,你会明白如果时机不好,就要学会遁而不闷,也就是初爻讲的“潜龙勿用”,时机成熟时自然会有呈现自我、展示本领的机会,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得位者为大人,得道者是君子。远古时代的尧、舜、禹就是得位的君子,到现在仍被世人所传颂。 原文 《彖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②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③。大明④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⑤,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注释 ①彖(tuàn):兽名。在《易经》中,假借它作为某一卦、某一爻断语的专有名称。 ②资:凭借,依赖。 ③品物:万物。流形:变动形成 。④大明:太阳。 ⑤保:保持。合:调整。大:通“太”。利:施利。贞:中正。 直译 《彖辞》说:伟大的上天是万物之始。万物依靠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云行雨施,滋润万物,万物变动形成。太阳运行,升起降落,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循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地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在大自然中各自找到适合生存的位置。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非凡之处就在于能凌驾于万物之上,使天下安宁。 详解 : 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乾卦的六个爻全是阳爻,是天道之浓缩,不会因为人的喜好而改变。 《彖辞》里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就是对天道的赞叹与肯定,也是乾元的本义,是对“元”的解读。乾卦以龙取象,其实这条龙是指苍龙星,苍龙星是一个星团,以七颗主要的星构成龙状,卧于天际的东方,出现在秋分以后。 在冬至前后观察东方的苍龙星,刚刚跃出第一颗星(角星),这个时候苍龙星团的大部分星星都在地平面以下,属于“潜龙”的状态; 春节过完,开始露出几颗星,就是“见龙在田”,龙抬头了,可以“利见大人”了; 公历三、四月份就到了“终日乾乾”,这时候苍龙星与地平面应该有30度角了,飞得更高了; 到了四爻,苍龙七星中只有两颗星星还没展现了,角星与地平面的角度达到40度了; 到了“飞龙在天”的时候,苍龙七星全部展现在天空中,它与地平面的角度达到了55度。再后来到了80多度的时候,也就是到了7月,亢星已经到达最高位; 接着就要下行,也就是“亢龙有悔”了。就是一个天道之缩影,我们无法逃脱天道的运转规律。 从初九爻到上九爻,就是天道的变化,是春夏秋冬的分解,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轮回的变化。 “元亨利贞”存在于任何时空,人生有人生的“元亨利贞”,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元亨利贞”,每一天有每一天的“元亨利贞”,每一天也有每一天的初九到上九……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是对“亨”的解读。古人认为云雨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有云才有雨,有雨才有水,有水才能有万物生命的生长,赋予万物各式各样的形体,分布在每个角落,亨通才没有障碍,这也是天道生生不息的功能。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是对“利”的解读,大明终始为太阳升起;六位时成,升起为上下,并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循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地运行,六龙为六爻之龙。 乾元有始,万物有终,天道运营,万物生长,开花结果,各有所成。“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是对“贞”的解读,乾天之法则时刻在变化,万物生成,各依其本质,赋予生命,天命之谓性,有命才有性,才体现万物本质的不同,万物性命各有其法则,保持自然的大和谐。 庄子日:“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即前后、左右、上下所构成的三维时空。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为天,乃万物之祖,王为天下万邦之宗,乾道首出万国咸宁。”乾为天,乃万物之祖,王为天下万邦之宗,乾道首出,万物元享,君道君临,天下安平。 《道德经》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从“保合大和”这四个字得来的。“保合大和”的核心意义是乾道御六爻保天下之化合,万物资始,而各正性命,合和而生。天下万物只有保持如天道的大和状态,才能正其性命,人类只有做到保合天地之和,才能阴阳平衡,生生不息。“合”还有盒子、空间之意。 这一段文字是对卦辞的解释,统论一卦之大义。乾卦由六根阳爻组成,卦象为天,卦辞是“元亨利贞”。“元亨利贞”相当于四个哲学范畴,称为“乾之四德”,论述天道运行的规律,并且推天道以明人事,启示人们根据对天道的认识来确立社会管理的理想目标。它告诉人们:凡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原文 《象》①曰:天行健,君子②以自强不息。 注释 ①象:《易·乾》疏:“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后人用文字以释万物之所象,故曰象。” ②君子:德才兼备的人。 直译 《象传》说:天的运行是刚健有力的,有远大志向的人应该自强不息。 详解 《大象辞》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不要以为只有天才是乾,天只是乾的一个象,不能完全代表乾,乾在很多个象万事万物中都有乾的影子。不能单单从龙的取象来理解乾,日月、阴阳、刚柔、男女、进退等,其中所有的强健与所有的强健之物都属于乾,都属于道。只有明白这些道,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才能慢慢改变我们的内心所想,才能去体会万物之变化。 《易经》只为君子谋、贤人谋,不与小人同,《易经》的结构中,每一卦都有《大象辞》与《小象辞》。 《大象辞》是说明上下卦的象征含义,《大象辞》也是对卦的原始象的观察,用感觉、体会来解读卦的象征,所有的《大象辞》都是言君子、贤人、君王之行,《易经》通篇阐述君子贤人之道,指明是君子贤人之学。“天行健”,天体其性为健,天体运行。在这里君子可以理解为贤人、有四德五常之人,上进心之人。 《小象辞》是对每一爻的象征解读。 “天行健”就是天体运行,永不休止;“自强”,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并努力进取,强大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进步;“不息”,就是不停止、要坚持到底。天道周而复始,刚健有力,君子就应当效法天,强制自己,努力进步,永不懈怠,造福天下。“自强不息”,使自己内心中正,心灵的疆域才由此扩容,从而达到“元亨利贞”。这是乾卦的核心意义。 “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看到乾卦的象,上天下天,重叠成天,因为天体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休止,所以用上天下天来显示天体运行的反复性。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出自于这里;厚德载物,出自坤卦的大象辞,含义也与这相同。 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德与精神特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持之以恒。 元享利贞,刘邦斩蛇的故事: 刘邦早年是一个游手好闲之人,后来担任沛县泗水亭的亭长。他带一批民夫到骊山给秦始皇筑皇陵,途经芒砀山时,人已经跑掉了大半。 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在山泽之间赶路,突然有人禀报说:“前有大蛇挡道,请回!”刘邦大喝一声:“男子汉大丈夫怕它作甚!”于是拔出七尺宝剑,上前把大蛇斩为两段。这时,有一老妪啼哭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化为蛇挡道被赤帝之子杀死。”说完,人突然不见。 遂后斩蛇处就生出一片红草来。刘邦斩蛇之后一想:现在人都跑了一大半,自己到了骊山定被判处死刑。于是就在芒砀山隐藏起来。 他的妻子吕雉(即后来的吕后)来看他,便在芒砀山起了一卦,所得之卦正是这一乾卦。于是,刘邦与吕雉返回家乡沛县杀了县令扯旗造反,最后终于成为汉朝的开国君主。 至今在芒砀山处仍存有刘邦斩蛇碑,刘邦藏身的山谷现在名为藏皇谷,其附近的瑞云寺也改名为藏皇寺,现成旅游圣地。 乾卦卦辞的扩展解释: 卦辞传为文王于羑里所写,从古至今易学家基本上认同这一观点。这一句卦辞的意思是:“初始亨通,有利干坚守正道。”用大白话来说便是目前处于开始阶段,还很顺利,不过要继续努力才会有好的结果。文王的卦辞平平常常,根本没有“乾”如何伟大的意思。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平淡,怎么会是圣人说的话?其实,这句话并非文王所创,而是早就有的占卜习惯用语。而其含义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这四个字,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懂得这一句话,会让你一生受益无穷。下面先讲解什么叫“元 亨”。 打个比方说,一粒种子被埋在土里,当它有了生命开始发牙时,什么东西能够挡住它的生长呢?你可以在上面压一块大石头,但这粒种子还会破土而出,因为最初的生命力是极其强大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这就叫“元 亨”。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谁能够阻止它呢?这就叫“元 亨”。当你心中刚刚产生理想的火花时,谁能够阻止它呢?这就叫“元 亨”。当你心中萌生出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时,谁能够阻止它呢?这就叫“元 亨”。当你满怀信心开始做一件事情时,谁能够阻止你的行为呢?谁也阻止不了,这就叫“元 亨”。 那么什么叫“利贞”呢?一粒种子,是否可以很好地成长,最后长成禾苗,最终结出硕硕果实,或者长得枝繁叶茂,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就需要“利贞”;太阳每天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不紧不慢,在测日影的圭表下永远留下有规律的影迹,这就是“利贞”;当你心中产生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后,坚守信念,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这就叫“利贞”;当你心里萌生了爱情,你能够一直坚持你的追求,并且得到后一生一世不改初衷,这就是“利贞”;当你满怀信心地做一件事情时,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就需要“利贞”。 “元 亨 利 贞”表面上是一句吉辞,而其隐含的意思却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开始的顺利而忘乎所以,要明白事物的开始离成功还很遥远,只有始有终坚持不懈,才会达到美好的终点。 ~#�RZ:�甲骨文学者是怎样扭曲历史的
近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最大发现就是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又上溯了近千年。应该说,这一发现使中华文明古国又增加了不少底气。早期甲骨文学者最著名的有甲骨四堂。所谓的堂堂堂堂,郭董罗王。就是指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和王国维(观堂)。这些人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他们早期的研究对于后来的甲骨文研究的影响极大。可以说至今的甲骨文考古研究仍然没有脱离这些人的基本框架。我们不能否定他们早期的研究对于中国历史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重要意义。可是,人们的认识毕竟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人对甲骨文研究的不足和瑕疵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发现的甲骨文有4500多字,而被人们认识了的不过1500多字。而我则认为人们对于这已经认识的部分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认识甲骨文,首先要认识甲骨文中的关键字。如果连基本的关键字也误读了,那么就可能导致对于整个甲骨文的误读。文字主要是用来说明历史的,对于甲骨文的误解,也必然导致对于那个时代历史的扭曲。 用甲骨文解释历史的莫过于董作宾的“贞人”之说。据相关资料引述: 1929年的秋天,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在小屯村北出土了四版比较完整的有字龟腹甲,并被人们习惯的称为“大龟四版”。“大龟四版”出土以后,著名甲骨学者董作宾先生对其文例精心研究后在《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上发表了《大龟四版考释》一文。文中举出编号为甲2122号+甲2106号(甲骨文合集11546号)的一块比较完整的龟甲,在每条卜辞的“甲子卜”与“贞”之间有六个不同的字,董氏认定他们是人名,确切地说是不同的“贞人”的名,即卜问命龟的史官。这个极为重大的发现,用董氏自己的话说是“后期甲骨文研究的一个新叶的起头”,被郭沫若先生誉之为“顿若凿破鸿蒙”。这个极为重大的发现也使甲骨学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进而确立了“因贞人以定时代”的甲骨分期断代标准。 董作宾这个堂人的“贞人”之说,被另外一个堂人郭沫若称作是“顿若凿破鸿蒙”的伟大发现。而更惊人的是:他们竟以这种“贞人”作为历史断代的重要依据。这些人对于历史的解说应该说是具有相当高的权威的。后来的学者也深深的沿着他们的学说深信不疑,同时也一代又一代相传下去培养了不少新的权威。 对于董作宾的贞人之说很少人提出怀疑和否定的观点,人们甚至不也愿意找出他这个学说的瑕疵和不足。其实,董作宾的贞人学说的立论不足的,它所得出的结论也是矛盾百出的。 甲骨文高频出现的字除了甲子数以外有两个这就是“卜”与“贞”。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说,认识了这两个字。就打开了认识甲骨文的大门。董作宾贞人之说,似乎也是敲打着这个大门。董作宾敲开了这个大门没有?我可以说基本没有敲开。而敲开这个大门的却是我这个对于甲骨文研究很少的唐山居士(不谦虚了吧?)。 唐山居士没有研究过甲骨文,却深深的研究了《周易》。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至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我们发现最早的经典书籍是《周易》。周朝是与殷商相邻的王朝,商周两个时代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对于甲骨文的解说,有违于《周易》,我们当然首先考虑的是这种解释是不是正确的了。 贞人之说关键是对于“贞”字的解释。依据董作宾的观点,贞是当作卜问讲。所谓的卜问就是求神问鬼的意思。贞人就是卜问命龟的史官。董作宾还认为贞人可以代王说话,并且还具有极大的权利。更使人感到神奇的是董作宾以及后来的甲骨文学者还考证出来不少这些贞人的名字来了。并以这些名字作为历史断代的依据。 董作宾的贞人学说是令人振奋的,可是看到他的论证却不免使人疑惑或沮丧。我们可以这样说,董作宾的贞人学说,根本没有一点令人信服的证据。他的学说基本上是依据下面的简单的判断: 著名甲骨学者董作宾先生对其文例精心研究后在《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上发表了《大龟四版考释》一文。文中举出编号为甲2122号+甲2106号(甲骨文合集11546号)的一块比较完整的龟甲,在每条卜辞的“甲子卜”与“贞”之间有六个不同的字,董氏认定他们是人名,确切地说是不同的“贞人”的名,即卜问命龟的史官。 请注意:“在每条卜辞的“甲子卜”与“贞”之间有六个不同的字,董氏认定他们是人名,确切地说是不同的“贞人”的名,即卜问命龟的史官。”董作宾的推理和判断竟是这样的简单。 对于贞人的理论,我们不知道董作宾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更重要的依据。如若仅仅如此就得出这样伟大的结论未免太草率了。董作宾认为贞前面有六个字就是人名,我们不免要问为什么只可以是人名不可以是别的什么呢?而且这里的六个字是一个人的名字,还是几个人的名字?求神问卜,为什么还要签名?董作宾的结论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臆想猜测或无中生有,连一点捕风捉影的功夫都没有。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贞人?那就要看对于“贞”字是怎样解释的了。“贞”字不仅是甲骨文的高频字,也是《周易》中的高频字。人们认定甲骨文是占卜之辞,而同样认定《周易》是占卜之书。所据的理由都是将“贞”解释为占卜。近代学者李镜池先生在《周易探源》中认为:贞的本义,是占卜,求问。并且还认为占卦,就是贞卦。不少人还认为这个观点是近代易学的最新发现。 其实“贞”字并不生癖。最常用就是“贞节”一词。是用来表示女性的安分,守节。“贞”的意思就是安守的意思。在《周易》中“贞”字的意思也是这个意思,或者在此意义上的外延。 《周易》中最多的是“元亨利贞”这样一个词组。什么是“元亨利贞”?不少易学家将这四个字解释的很神妙?没有一定的易学知识还是很难理解其义的。占卜者更认为这是占卜术语。如果,我们不把《周易》看的神秘,从中国文字的固有的意义来理解,这四个字的意义还是非常简单的。 元,是初始的状态,例如,元旦,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亨,是发展旺盛的意思,例如:万事亨通。 利,是收获,我们从利字的字形结构也可以看出。一个“禾”字一个“刂”是收割庄稼之象。我们常说的“有利”和“无利”就是指有没有得到收获而言。 贞,是贞藏、安定的意思。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元亨利贞,就是开始、发展、收获、收藏,这是一年四季农作物成长的过程。因此,将元亨利贞解释为四季,还是有些贴谱的。《周易》中的元亨利贞是不是这样的意义?《周易》中的元亨利贞也是基本不脱离文字的固有意义。 我们再从几个卦爻辞,看“贞”字的意义: 《周易》中的一些字词对偶的方式出现,这是《周易》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看以下两句爻辞: 泰 初九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否 初六 拔茅茹,以其汇,贞吉。 泰否两卦的爻辞仅有“征”和“贞”一字之别。“征”与“贞”的意义,我们判断是对偶的关系。“征”,是动态意义的词,例如:远征;那么“贞”一定就是静态意义的词,是稳定、安静的意思了。 还有前面我们已经例证过的小过卦中有这样一句爻辞 小过 九四 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错误,也没有过失,受到了批评,今后要引以为戒,不要总藏在心里。这里的“永贞”当长时间隐藏讲。 《周易》中还有几处出现了“居贞”和“安贞”这样的词,例如:坤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在“贞”字前面加上“安”和“居”字也是突出了“贞”的稳定、安静的意义。 看来《周易》中的“贞“字的意义还是很明确的,完全不必当占卜或求问讲。 《周易》中出现最多的还是“贞吉”、“贞凶”的字样。同一个“贞”字,为什么可以言“吉”又可以言“凶”呢?这里的“吉”、“凶”是不是占卜出来或求问鬼神的预测结果呢? 《周易》中的“贞吉”有三十五处,“贞凶”有十一处,如果我们正确的理解了这些语句的意思,无论是“贞吉”还是“贞凶”,无一是占卜之辞。例如: 讼 九四 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打不赢官司,回去按照君主的命令去做,安分守己才能吉利。 这里的“贞”是安分守己的意思。 师 六五 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战场上发现了敌人,要呼喊鼓舞士气,才是正确的,如果将帅在前面指挥,子弟兵们死气沉沉就要失败。 由此看来,“贞”是表达一种沉静的状态,是吉是凶是取决于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也取决于人为的因素,并不是鬼神的告示。 “贞”可谓一字值千金,正确的理解“贞”字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打破了《周易》是占卜之书的千古定论。《周易》如是,甲骨文不也正是这样吗?唐山居士没有对甲骨文进行过专门研究。甲骨文学者们不仿将“贞”字的真实意思放在甲骨文中看看,是不是通顺。 准确的认识甲骨文,更重要的还是要对甲骨文中的另外一个关键字“卜”字的理解。甲骨文又称卜辞。甲子数与“卜”字的组合,如甲子卜,乙丑卜,是甲骨文的固定体例。甲骨文中的“卜”字是什么意思?它与甲子数组合的这种体例又是表达的是什么?这也许就是甲骨文最核心的东西。 一般来说,卜就是占卜,就是求问鬼神。这也许就是千古不移的定论。《周礼》中就有大卜这样的官名,就是管占卜算卦的人。大卜又叫作卜官。这样卜就是占卜,卜辞就是占卜之辞,应该说是铁板钉钉没有问题的了。 可是,我们又注意到了,许多文献都记载了卜官也不是只管占卜这样一件事。《左传》中也有史巫为诸侯占卜的记载。史巫,卜官,史官好象都是同一种职业,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记史,记事,记时。我们也很难认为在这些工作中占卜就是占首要位置。记史、记时。记事比占卜也许更重要。按照现在的的分工,卜官更象一个书记官。那么所谓的卜官,就不必是占卜之官。“卜”的意义应该是更广泛些,有记载、记录,甚至可以有推断、预测等全方位的意义。 在字典上可以查到“卜”字是有灼龟的意思。意思是用烧灼龟壳看裂纹以断吉凶的占卜的方法。而甲骨文还不是这类意义的东西,因为在龟壳上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纹路,而是有确实意义的文字。这就是说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甲骨文中的“卜”就是灼龟壳看纹路断吉凶。更确切的说:“卜”的真实意义就是往甲骨文上刻字。也正是记录、记载等方面的意义。 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甲骨文的体例:某某日卜,就是某某日记。这完全是日记体例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简单的认为:甲骨文是大商王朝的日记,是大商王朝历史的真实记录。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辨识甲骨文,但是我们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有:天气、农事、战争、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谨慎的说:占卜之事可能有之,但它在甲骨文中绝对不是占主要的内容的东西。我们不能认为殷夏时期我们国家已经文明已经发展成熟的时代,巫卜之事会在我们东方文明古国占统治地位。 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是巨大的。人类的历史是有文字的历史,人类的文明是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如果说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是古老的传说,那么甲骨记事、记史则是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元亨利贞有什么含义?
元亨利贞代表了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往往引申为四季、四德等等。
元亨利贞之“贞”意思是正固、坚定、诚信。做一时的“元亨利”是容易的,要长久的“元亨利”就有难度。只有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保持诚信才能善始善终,才能过“足以干事”。“贞”正是这一种美德,只有“贞”正才能树立威信,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无往而不胜。
具体含义:
元亨利贞之“元”意思是统领着天道自然,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是第一位的。对个人或企业来讲就是根本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和人生目标(终极追求)。缺乏价值观和目标的个人或企业都是可怕的。
元亨利贞之“亨”意思是要使自己的目标(元)通达、顺利(亨),需要“云行雨施”“足以合礼”“嘉之会也”,就是要按一定的礼节,在公司就是要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则的情况下,阴阳和合,上下交流、主顾沟通,天地云雨,整合资源,这样就能达成目标,万物化成。
元亨利贞之“利”意思是“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精神和物质都得到按需分配的满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能合乎道义,持盈保泰,维持一种高度的和谐状态,即人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
重温《易经》中乾卦的小知识
感觉前面的知识学得不够扎实,于是又重温第一卦~乾卦。 摘录分享书籍《张其成讲易经》~~ 《易经》的第一卦——乾卦。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彖传》就解释这四个字。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卦的卦辞和爻辞其实很少,一共才六十七个字。它有一条卦辞,七条爻辞。在爻辞里面,大家印象最深的一个字应该就是“龙”,七条爻辞里面有五条直接说到了“龙”。除了龙,乾卦还表示什么呢?《说卦传》里面说,乾卦还表示马,“乾为马”。《说卦传》说它是老马、瘠马、驳马。所以乾卦为龙,乾卦为马,就是龙马,这种龙马精神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龙马精神是刚强的、向上的。龙腾云驾雾,是向上的;马也是刚健的,跑起来非常快,自强不息、刚健坚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与时俱进、变异创新,这就是一种龙马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到今天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龙马精神是怎么传承下来的呢?又是谁赋予了乾卦这种龙马精神,或者把它解读出来的呢?这里我们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孔子。孔子在《易传》里面明确提出了乾卦就是“龙马”:为龙,为马。 《彖传》的解释一下就把乾卦的卦辞升华了。“元”,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亨”,就是要按照六个时空点的六种不同的做法去做,才能亨通;“利贞”,就是只有保和、太和,才能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