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媳妇重回八零堰桥,美腾姓名打分免费
徐妙云:辅君安天下,旺夫30年,徐达的长女,让朱棣17年不立皇后
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 朱棣 攻入南京,四天后,朱棣在南京正式登基为帝。到了十一月三十日,朱棣才下旨正式册封燕王妃 徐氏 为皇后。
朱棣登基的时间和册封皇后的时间为何相差五个多月呢? 这是因为朱棣是通过四年的“靖难之役”入主南京的,而在这四年内,燕王妃徐氏一直在帮朱棣镇守北平。换句话说,朱棣在南京登基的时候,徐氏还在北京城呢,她人没有到,册封大典就举办不了。
所以,等朱棣收复山东、河南等地后,再派人把徐氏接到南京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在礼部的一番紧张筹备后,徐氏终于被册封为皇后。她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后(不含追尊),也是明朝 历史 上,出身最高的皇后,后世称之为 仁孝皇后 或 徐皇后 。
需要说明的是,朱棣为徐皇后准备的册封大典异常隆重,自古以来,皇后用的都是 金宝龟纽 (“凤印”上的印纽),就连明朝的开国皇后马氏也是如此。但朱棣觉得金宝龟纽不足以彰显徐皇后的尊荣,下旨让礼部赶制 盘龙纽 。不仅如此,朱棣还让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宣读册封徐氏为皇后的诏书,用以昭告天下。 明清两代册封皇后时,单独昭告天下的,徐皇后是第一人。
在册封诏书上,朱棣甚至用 “朕登大宝,允赖相成 ”这样的字眼,意思是自己能当上皇帝,多亏了徐氏的辅佐。
朱棣的种种做法,把徐皇后拔高到古代皇后从未有过的高度。
历史 上的徐皇后,的确是一位优秀的皇后,她去世后,朱棣17年再未立后,每每提及徐皇后,朱棣都无限怀念和怅然。本文,笔者来和大家分享明成祖朱棣之妻徐氏,希望通过史料的重现,让大家重新认识一位古代贤后。
仁孝皇后徐氏(徐皇后)乃明朝开国名将、魏国公徐达(追封中山王)的长女,很多影视剧中将她命名为“ 徐妙云 ”,实际上,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徐氏的闺名,《明史·仁孝皇后传》记载:
在明朝,所谓“ 诸 生”,指的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熟读经史,有资格进入府学的生员。徐氏的父亲徐达乃开国第一武臣,他文武双全,不居功、不结党、不骄奢,深谙为臣之道。作为徐家的第一个孩子、徐达的长女,徐氏从小便接受严格的儒学教育。因为天资聪颖,饱读诗书,因此被称为“女诸生”。
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徐氏记忆力超群,读书时能过目不忘,一览成诵,她的弟弟徐辉祖、徐增寿都对大姐的学识十分佩服。朱元璋登基后,为了稳定君臣关系,便有意和大臣联姻,例如,太子朱标联姻常遇春家族,秦王朱樉联姻邓愈家族等,徐达作为开国六公之一,自然不会被朱元璋忽略,朱元璋听闻徐达长女的才学和修养极高,便召徐达入宫。《明史·仁孝皇后传》记载:
朱元璋对徐达说:“我们俩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契合者,大多都结为姻亲,我知道你有个好女儿,能把她许配给我的四子朱棣吗?”徐达听完后,立即叩头拜谢,朱棣和徐氏的婚约,便由此达成。
和古代传统夫妻不同的是,徐氏和朱棣在婚前已经非常熟悉了。洪武六年,徐氏便被马皇后选入皇宫为女官,在马皇后跟前聆听了三年的教诲。在当时,这是勋贵家族中莫大的荣誉,当年,徐氏才12岁。
在永乐二年成书的《高皇后传》中,提到徐氏“ 日侍左右,独被宠眷 ”,可见,徐氏在马皇后跟前并非传统的侍女,凭朱家和徐家的关系,马皇后或许把徐氏当作女儿看待。
《明史》也记载:
在徐氏入宫三年之后,洪武九年,徐氏正式被册封为燕王妃,和燕王朱棣完婚。至此,她正式成为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媳妇,马皇后对徐氏特别珍爱。
婚后第二年(洪武十年),徐氏生下她和朱棣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朱高炽,而是朱棣的长女、朱高炽的姐姐,后来被封为 永安公主 。又一年(洪武十一年),徐氏生下朱高炽。当时,朱棣还在凤阳“ 观摩祖宗肇基之地 ”,听闻徐氏产下一子,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
在洪武十三年,徐氏随朱棣去北平就藩,从此,朱棣要发挥他藩王的作用,而徐氏则要辅佐朱棣,让后者成为大明朝一位合格的藩王。
徐氏到北平之前,已怀有身孕,在北平,徐氏先后又生下两子三女。值得一提的是, 朱棣人生中的前7个孩子,都是徐氏所生。 换句话说,徐氏在洪武十八年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咸宁公主之前,朱棣的其他庶妃并没有生孩子。 徐氏在8年之间,连续为朱棣生了7个嫡子嫡女,这足以证明他和朱棣的感情历久弥坚。
从徐达的长女,到马皇后的女官,从朱元璋的儿媳妇,到北平燕王府7个孩子的母亲,徐皇后的前半生是丰富的,事实证明,她的后半生更加辉煌。
由于北平是元朝旧都,燕王府的规模也颇大,朱棣刚到北平时,和地方官、军方的交接事务已经忙得焦头烂额,而徐氏则负责燕王府内的 典膳所、奉伺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 等事务,每当朱棣回到王府,看到府内诸多事务井井有条,都为自己娶了个好媳妇而欣慰。在《明太宗实录》中,朱棣说徐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棣在修身齐家之余,才能治理好藩地,才能参与平定“天下”。对于藩王来说,一位好的妻子,在“齐家”、“治国”方面至关重要。
另外,徐氏的生活习惯非常简朴,她“ 性不喜华饰,自御俭素 ”,徐达多次来北平练兵,马皇后也常常派宫人来北京探望孙子,他们对徐氏的作风都非常满意。
徐氏是名将徐达的长女,自幼耳濡目染,行事也颇有将门虎女之风。建文元年,朱允炆以激进的手段削藩,不仅连削5位藩王,甚至逼死了湘王朱柏,朱棣在北平惴惴不安,在姚广孝等人的劝说下,朱棣最终决定起兵靖难。在谋划期间,徐氏也参与了其中。史载:
意思是,徐氏提的计策,大多符合朱棣的心意。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转战南北, 徐氏和长子朱高炽的任务就是替朱棣守住北京城。
建文元年九月,朱棣带领张玉、丘福等精兵强将奔袭大宁,南军主帅李景隆趁北平空虚,率大军围攻北平城。世子朱高炽带领城内的老弱病残守城,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明面上,战功是朱高炽的,实际上,徐氏在背后出力甚多。 《明史·仁孝皇后传》中记载:
意思是说,朱高炽是以世子的身份在城头上奔波,但是具体的防备策略,大多听取母亲徐氏的意见。当时李景隆攻城甚急,城中都是老弱病残, 徐氏慷慨激昂地劝说城中的百姓和将士家眷,给他们每人发一副盔甲,徐氏甚至亲自登城门督战,城中妇孺百姓在徐氏的激励下,抛石块,掷瓦砾,和南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坚持到了朱棣回京。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徐氏作为将门虎女的气魄。
笔者认为,李景隆的大军之所以攻不破由老弱妇孺坚守的北平城,一方面是徐氏和朱高炽指挥得当,另一方面还要感谢徐氏的身份。 试想,明朝的大小将领或者他们的父辈,哪个没有在徐达的麾下待过?徐达的女儿只要站在城楼上作个揖,南军将士也得给几分颜面。所以,南军将领瞿能在快攻破张掖门的时候会退兵,所以李景隆会在围攻两个月仍破不了城。
不得不说,能娶到徐达的长女为妻,是朱棣之幸。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之久,朱棣每次出征,徐氏都会守好朱棣的老巢,让朱棣没有后顾之忧。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朱棣正式登基为帝,当时铁铉等建文旧臣仍在江北,朱棣没有第一时间将徐氏接来,待局势稳定后,徐氏才到达南京。为了彰显对妻子的礼遇,朱棣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亲自到江边迎接母亲,朱棣则亲自到宫门口迎接妻子。
十一月三十日,朱棣为徐氏举办册封大典。在典礼上,朱棣不仅给皇后使用盘龙纽印,还命礼部单独在承天门昭告天下。朱棣在册封徐氏为皇后的册文中说道:
一句,“ 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 ”,囊括了朱棣的千言万语。明朝皇后中,不乏才德兼备者,然而, 德才兼备还拥有一定军事能力的皇后,除了徐氏还有谁?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出自普通乡绅家庭,建文帝的皇后马氏乃光禄少卿马全之女;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后大多从普通的士大夫家中挑选, 所以,徐皇后作为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中山王徐达之女,她成了大明32位皇后中出身最高的一位。
徐皇后自幼熟读经史,陡然间成为皇后,并没有让她丢失自我。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和在北平一样,每日关心朱棣的饮食起居,不仅管理好内宫,还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影响朱棣。《明史·仁孝皇后传》云:
徐皇后认为,连续4年的征战,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局势已经稳定,就应该减免税赋,让老百姓休 养生 息。
不仅如此,徐皇后还召集大臣的夫人入宫,要她们多劝谏夫婿爱护百姓,徐皇后说:“ 吾在宫中旦夕侍皇上,未尝不以生民为念 。”
《孟子》云: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作为一国之母,徐皇后能够怜爱天下苍生,实乃生民之幸。
朱棣登基之初,对建文旧臣采取了打压态度,徐皇后听闻后,谏言道:
徐皇后的意思是说,朝廷的臣子都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你作为帝王,应该选取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而不是选自己的亲信。
徐皇后的这番话对朱棣影响很大,永乐初年的著名文臣,例如 解缙、杨士奇、杨荣、胡广、黄淮、夏原吉、金幼孜 等人,无不是建文遗臣,他们愿意为朱棣所用,朱棣也充分信任他们。这些人组建的班底,对朱棣打造“永乐盛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日,朱棣忙到很晚才下朝,甚至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徐皇后询问原因,朱棣说:“吏部今天按照资历选拔了二十多个人做郡守,朕光看他们的履历都看了半天。”徐皇后在侍奉完朱棣用饭后,委婉地说:“我认为,选择地方官,应该选择那些德才兼备、敢于为民请命的人,而不是主要看官员的资历。如果一味地论资排辈,很容易导致人才被埋没。”
朱棣听完,觉得很有道理。后来,朱棣着力培养有才能的地方官,如宋礼(山西按察司佥事)、金纯(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吕震(北平按察司佥事)等永乐朝名臣,都是朱棣从地方官任上拔擢而来。
关心百姓疾苦,培养国家人才,徐皇后在这两个方面对朱棣有着较深的影响。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曾回忆皇后 “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 ,可见,在朱棣的内心,皇后不仅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治国理政的亲密伙伴。
《大学》中有一句话: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意思是,封建 社会 的女子虽然整日不出门,但她良好的修养和教育对于家中男子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 历史 上的徐皇后,就是如此。
徐皇后除了是明朝的皇后、朱棣的妻子之外,她还是徐家的女儿以及孩子们的母亲。
徐皇后被册封后,一直反对朱棣封赏徐家子弟。徐皇后的四弟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因给朱棣传递情报而被建文帝所杀,朱棣登基后,想追封徐增寿为公爵,在征求徐皇后的意见时,徐皇后坚决不同意,“ 后力言不可 ”。《明史》云:
结果,朱棣在没有告知徐皇后的情况下,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让徐增寿之子徐景昌袭爵。若是其他皇后,得知娘家侄子被封了爵位,定然欣喜。但徐皇后得到消息后,并没有给朱棣谢恩,因为她认为朱棣过分封赏自己的娘家,违背了自己的意志。
永乐元年的元旦,勋贵们入宫谢恩,徐皇后特地将徐景昌留下,叮嘱他一定要恪守外戚本分,教育好子子孙孙要做大明朝的柱石,不可有非分之想。面对姑母的教诲,徐景昌也铭记于心,终明一朝,定国公一脉对朱明家族忠心耿耿, 明朝末年,第九代定国公徐允祯为保护京城被李自成所杀,定国公一脉也算没有辜负徐皇后的期望。
作为母亲,徐皇后对三个儿子也颇为费心。永乐二年,长子朱高炽被册封为太子,徐皇后便教导朱高煦和朱高燧要担当藩屏帝室的重任,为了不使朱棣和太子之间有罅隙,徐皇后建议用朝臣兼任东宫辅臣。朱高燧后来回忆说:
意思是,朱高煦和朱高燧虽然跋扈,但在徐皇后在世时,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虽然徐皇后对朱高燧非常严格,但朱高燧提及亡母(徐皇后)仍是说“ 鞠育之恩昊天罔极 ”。据朱高燧回忆,他永乐二年启程去藩地彰德时,母亲徐皇后含泪为他送别,母子二人挥手悲泣。可见,徐皇后和孩子们的感情至深。
明宣宗 朱瞻基 作为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孙,从小在皇宫中长大,深受祖母疼爱,宣德年间,朱瞻基拜谒皇陵,在祖母徐皇后的陵前久久不愿离去,对大臣们说:“ 皇祖妣同历艰难,弼成国家,抚育朕躬,慈爱备至。 ”言语之间洋溢着浓浓的孺慕之情。
徐皇后除了抚养过自己的三子四女外,还抚养过一位妹妹,此人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女 宝庆公主 。朱棣登基时,宝庆公主只有八岁,因为她的母亲早逝,朱棣便把宝庆公主交给徐皇后抚养。虽是小姑子,徐皇后几乎把她当女儿。后来徐皇后去世,宝庆公主哭得几次晕厥。待宝庆公主出嫁时,朱棣命太子朱高炽亲自送嫁,尊荣无限。
朱棣之所以这么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爱徐皇后,从宝庆公主对徐皇后的感情可以看出,徐皇后不仅心系天下,在私德方面也无可挑剔。
朱棣曾说: 朕之良师善友,皇后也。
然而,让朱棣没想到的是,妻子陪伴他30年,助他登上大宝后,她却只当了5年的皇后。
永乐五年六月,徐皇后重病不起,太医们轮番诊治仍不见好转,朱棣一方面大赦天下为皇后祈福,另一方面下诏广招天下名医入宫。可是,天不假年,徐皇后在当年七月初四那天去世了,年仅46岁。
徐皇后去世前,说了两段遗言,第一段是给太子朱高炽说的:
意思是,我此生最大遗憾是没有机会再随皇帝(指朱棣)回一次北平,当年,北平城的那些妇孺百姓和我一起守城,我没机会报答和赏赐他们,这件事就交给你(指朱高炽)替我完成了。
朱高炽听完,泣不成声,答应一定帮母亲完成心愿。两年后,朱棣北巡,朱高炽留在京城监国,在朱棣临行前,朱高炽特地准备丰厚的礼物和财帛派人随朱棣的车驾运到北京,赏赐给了当年守城那些妇孺和将士家眷,算是帮母亲完成了心愿。
可叹,作为将门虎女,徐皇后临终前仍不忘回馈士卒,中山王徐达之女,果然名不虚传。
徐皇后的第二段遗言是留给丈夫朱棣的,她说:
意思是说,如今天下太平,但民生仍没有恢复,希望陛下能够多体恤百姓。另外,陛下应该广纳贤才,对宗室子弟要友善。 最后,徐皇后表示她即将离去,不能报答朱棣对他的恩情了,希望朱棣不要骄纵她的娘家人。
徐皇后去世时朱棣握着她的手。 一代雄主,竟几度呜咽,趴在床头哭得像个孩子。
徐皇后去世后,一直停灵在南京,永乐十一年二月,长陵地宫修建完成后,朱棣将徐皇后的梓宫葬于长陵。 因此,徐皇后不仅是明朝十三陵中安葬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十三陵中安葬的第一人。
此后数年,朱棣每每提及徐皇后,都充满无限的怀念和怅然。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又做了17年的皇帝,但再也未能立皇后。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归来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临终前,朱棣交代张辅、杨荣等人,一定要让他和徐皇后的梓宫合于一处祭祀。
元稹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想,朱棣和徐皇后的感情,大概是如此吧。
因为靖难之役的缘故,很多人对朱棣以及支持他的人有一些成见。笔者认为,靖难之役是明朝内部的斗争,我们在评价朱棣“篡位”或朱允炆“无能”的时候,并不影响对他们身后那些忠贞之人的肯定。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为靖难之役推动了明朝的 历史 发展,就否定那些对建文帝忠贞之臣;也不能因为靖难之役是无意义的皇室内斗,就将那些支持朱棣的人说得一文不值。而在当时的立场上,徐皇后和朱棣都是建文帝削藩的受害者,作为妻子,徐皇后支持朱棣本,公于私,都应该被后人所理解。
徐皇后嫁给朱棣28年,加上她在马皇后膝下受教的3年,她一共陪伴朱棣长达30年之久。在这30年里,她为朱棣生儿育女,为朱棣管理王府,为朱棣镇守北平,助朱棣治理天下。朱棣给予她最高的荣宠,同时,她也创下了三大记录:(一)明朝出身最高的继皇后;(二)明清两代第一位册封时单独昭告天下的皇后;(三)明朝第一位入藏十三陵的皇后。
按照传统观念来说,徐皇后绝对是一位“旺夫”的妻子,朱棣有妻如此,实乃三生有幸。
徐皇后在永乐时期,曾扩充马皇后编撰的《内训》,用以教导后宫诸妃,同时,她还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用以教化百姓。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意思是,古代士大夫成功三大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
徐皇后虽然不是男子,但作为曾经的“女诸生”,她同样是伟大的,是成功的,是值得后世尊重的。
“劳碌命”是什么意思?
“劳碌命”是说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很多的事,一生都会在奔波操劳的度过。
七零旺夫小媳妇_by蜜雨恬言_txt全文免费阅读
《七零旺夫小媳妇》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an.baidu/s/1XnOxzT26gqhYQhUd_Rno8w 提取码:w4qn 《七零旺夫小媳妇》其作者是蜜雨恬言。讲述了不婚族周静穿书了,成了年代文里面疯狂爱恋男主的女配,因为拒绝家里给她安排的军人对象,正闹得鸡飞狗跳。天生“劳碌命”的女人,余生怎样才会好过?
01身边的已婚女性朋友越多,我越能感受到作为女性的压力和那种无法摆脱的身心疲惫。大多数女性朋友作为母亲,不能够不去照顾关爱自己的孩子;作为妻子,不能不去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和家务琐事;作为女儿,不能不去承担起父母老一辈人的养老重担。很多未婚女性看着疲惫的已婚女性时,往往会生出感慨:即使你三媒六聘外加彩礼娶了我,可是我要付出的是往后余生的五六十年,遇到一个体贴你的老公还好,不然真的是成为了倒贴钱的保姆。身边曾有一个朋友,和我诉说过她的无奈,不是来自公婆,也不是来自老公,而是来自于她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是一个很勤快,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严格的性子,曾不止一次埋怨她:晚上做饭,为什么不做一荤一素一个汤?简简单单的炒一个菜,孩子的营养怎么够?为什么孩子的衣服也用洗衣机洗?小孩的皮肤娇嫩,不知道要用手洗吗?我这个朋友就很郁闷,她说: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进修学习,准备考证,六点半叫醒孩子穿戴洗漱热好牛奶,七点十分出门送孩子上幼儿园,八点钟要准时坐到办公室,白天除了工作,还要分心担忧孩子是否摔伤生病,最怕接到的是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忙碌一天之后,晚上六点下班快七点才到家,回到家还要哄孩子,准备第二天工作的资料,如何能生出三头六臂做复杂的菜式、变身人肉洗衣机,顺带扫地拖地收拾灶台的?如果你问她对于生活现状能够坚持下来的理由,原因很现实:经济所迫以及对自己的保障。女性只有兼顾家庭和职场,才是能更有底气和安全感的,才不会随波逐流,被家庭和社会所淘汰,当然也是为了孩子和自己年老时的那一口粥。02可惜不知道,这样像陀螺一样旋转的已婚女性,在忙碌的同时究竟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还是忙到自己无法思考:为什么我们变成了天生的“劳碌命”,我们的余生就要这样度过吗?劳碌命的女人往往有下面四个特点,当然,这个特点也是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心态性格所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隐忧,是否要开始着手于打破局限?第一个特点:没有打好婚姻的基础,喜欢包揽一切经营婚姻是一门技术活,想要在婚姻中获得幸福感,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会处理夫妻之间的关系。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会作的女人有人疼。换言之,就是越懂事的人,越容易受委屈。在一段婚姻关系中,女人一定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这样不但会让自己感到很累,也很难得到另一半的理解,不如让男人参与进来,不仅可以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反倒能增进对方的家庭责任感,增加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羁绊。其实懒男人都是惯出来的,真正懂得经营婚姻的女人,不会对家务大包大揽,她们拎得清自己该做什么,而哪些又是伴侣应该承担的。第二个特点:用抱怨将婚姻中的男人,推出责任的圈子有一个女人阿林,结婚四年越发变得闷闷不乐,惆怅是她脸上的常态,抱怨是她语言中的重点,但凡接触过她的人,都会觉得她是一个被生活琐事击溃的、充满了负能量的女人。大多数人看到这里肯定会说,这个女人一定是嫁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入坑了一段丧偶式的婚姻。其实认识阿林老公的人,都知道她的老公是一个老实本分肯干的男人。虽然事业上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但在维系家庭方面,并不是一个懒惰的、游手好闲的男人。而这个男人现在在婚姻状态中,趋近于一种逃避的状态,积累成今天的结果都是源于阿林的“刀子嘴豆腐心”。带孩子的时候,阿林的婆婆想搭把手,她说婆婆用老传统带孩子,误人子弟;做家务时,阿林的老公刷个碗,都会被吐槽一顿,水没沥干净、碗底有油渍等等……总之所有的一切,没有能够让她满意的。而往往由此引发的不满意,最终都会转嫁到阿林老公工作没能力,不能让她享受优质的生活上面。可是当初她嫁给这个男人的时候,五年的恋爱经历理应让阿林足够了解这个人,以及嫁给这个人后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可是阿林的“揠苗助长” 活动没有使老公长进,还使得婚姻中的另一半离她越来越远,渐渐淡出了家庭责任的圈子。第三个特点:不舍得为自己投资,对娘家手伸得太长婚姻中不舍得投资自己的女人,很难成长,也很容易失去男人的心疼和理解。如果你的婚姻所带给你的是降低生活品质,甚至不如婚前,那么男人所许诺的幸福从何而来呢?很多时候为自己投资并不是一种消耗,反而是一种积累。当你大把为老公和孩子置办物品而消费时,也要想着为自己添一件心爱之物。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爱惜自己的话,又指望谁来心疼你呢?生活对于我们来说,看似很长,实则很短,不要等到暮年才醒悟,为什么自己的一生对得起任何人,却唯独对不起自己。还有一些女人,婚后总是搞不清自己的定位,不但要操心自己小家的事儿,还要连同娘家的事儿也一起揽过来,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如果不是独生子女的分寸更难掌握,管好了是本事,管错了就变成了祸事。女人婚后最怕遇到的是“婆家融不进,娘家回不去”的状态。第四个特点:性格懦弱亦妥协,事事成全他人委屈自己活得委屈的女人大多性格懦弱或是太过善良,换言之就是不懂得保护自己。相比来看,往往生活中很多“恶”女人,反而活得潇洒恣意。在婚姻里,如若女人太过懦弱,很容易被丈夫和婆家人任意拿捏,家里的琐事都成了她的义务。而在大事上,却又没有了发言权,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女人的劳碌命无法被改变。所以女人对那些能够对你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你着想的人,可以完全的释放你的善良和你的包容心,而对于无视你的奔波劳累和价值的人,我们不必要假装坚强,硬撑着生活,反而应该更多的去为自己绸缪打算。不要想着把所有的事都扛在自己的肩上,生活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反倒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女人所要做的就是在婚姻里,以最好的心态去取悦自己,以健康的方式去生活,看淡一些事情,不要在婚姻里迷失了自我,如此,余生才会好过。小说七零旺夫小媳妇好看吗
小说七零旺夫小媳妇好看吗好看接档文《七零反派俏娇媳》已开文,欢迎跳坑!不婚族周静穿书了,成了年代文里面疯狂爱恋男主的女配,因为拒绝家里给她安排的军人对象,正闹得鸡飞狗跳。周母:“你要是实在不愿意,妈也不强迫你了……”周静:“妈,我嫁。”七十年代的女人不嫁人犹如犯罪,与其无止境地被催婚,倒不如跟一个在最后一章才出现的英雄订婚。正当周静打算安安分分守活寡的时候,程远因为订婚请假回家了。预收文《七零反派俏娇媳》求收藏!文案一:姜瑶一朝醒来成了年代文里的绿茶女配,为了抢男主,她自导自演一出被下药的把戏,正浑身发热地往男主家里跑。等她反应过来就直接跳到一旁的池塘降温,不料这时有个男人从水里钻出来。她看着他湿漉漉的衣服贴着一身健硕的肌肉,直接扑了上去:我好难受,请你救我。陆彻一双眸子冰火两重天,抬手就把她劈晕了。文案二:姜瑶知道自己冰肌玉骨、削肩细腰,在穷乡僻壤生存是非常危险的,她急需找个人给自己撑腰。她思来想去,觉得本书大反派、地主出身的小刺头陆彻最合适,毕竟他们湿身相拥,他都能保持正人君子。于是,姜瑶主动申请借住陆家。等她乐呵呵地住进去之后,却发现凶神恶煞的小刺头看她的眼神有些不对劲了……立意:勤劳拼搏奔向美好生活
《七零旺夫小媳妇》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链接: pan.baidu/s/1XnOxzT26gqhYQhUd_Rno8w
提取码: w4qn 小说名称:七零旺夫小媳妇 作者:蜜雨恬言 类型:穿越连载状态:已完结字数:553925字简介:《七零旺夫小媳妇》其作者是蜜雨恬言。讲述了不婚族周静穿书了,成了年代文里面疯狂爱恋男主的女配,因为拒绝家里给她安排的军人对象,正闹得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