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在教育中的应用,易经中关于对学生的教育
易经教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易经中有一爻辞生动的描述了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家人卦第三爻,爻辞: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九三为阳爻居于刚位,指代家庭之中的父亲。父亲应该坚守家庭之中的规矩,负起管教之责。如果家人做事不对,可以严加训斥。要知道,“严是爱,松是害”。《象》中这样解释本爻:“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这里指出:“治家过于严厉”,这样做是符合治家的原则的,虽然有过失,但不失根本。而听凭“妇人和孩子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是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治家的原则和规矩。占得此爻者,不应放任自己的感情,对愚蠢的行为和过度的娱乐要严加限制,否则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
小学文化能学会易经吗
学习易理的话,比较困难,因为易理少不了文言文的功底。学习易占问题不大,只要能够了解其中名词术语的概念,并会应用,多少都能学会一些。至于高深层次就看个人的造化了。古人有看不见也能成为大师的。比如《易冒》的作者程良玉,自幼失明,然而终究成为一代大师。虽然他不识字,《易冒》一书也是由他口述,别人代笔。虽然说这部书有错误,但在六爻中依然是一部扛鼎之作,所以,学习易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为何不把《易经》当教材?
《易经》虽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成为古代的重要典籍,其中也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哲理,不仅为儒家的思想所传承,同样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绵延了数千年。但它依然不适合作为教学中的教材来使用,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易经》艰涩难懂,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进行普及;其二是真正能够理解《易经》,很好地教授《易经》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一、《易经》艰涩难懂,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进行普及《易经》虽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天人关系、自然哲学、法治理念、经济思想等等方面都有思考,但它作为公元前的著作,距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一方面其内容变得艰涩难懂,在古文的理解上具有很强的隔阂,而如果作为教材进行教学,所面向的大多都是具有些许古文基础的学生,那么他们在理解《易经》时,必然会是事倍功半,往往无法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另一方面,《易经》作为周王朝时期的著作,即便其中的思想再先进,许多的思想在当代也只能是朴素、原始的思想了。因此,当下的基础教育应当更加地贴合实际,教授一些合理的知识,《易经》可以采取选段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完整的研究应当交由那些学者进行探索。二、真正能够理解《易经》,很好地教授《易经》的人也是屈指可数除了学生的接纳度外,教师能不能胜任《易经》的教学也是一个难题,即便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易经》的内容,也难以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易经》的思想浅显易懂地表现出来,保障学生能够接受《易经》中的思想理念。这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是极为困难的。《易经》那么深奥的书,孩子小读《易经》难吗?
易经很深奥,以前别人也是从小学的,长大之后才能慢慢吸收吧,我觉得现在还是让孩子好好学习吧,易经以后在读也没关系啊,大师们都说易经就在生活中,现在孩子还是靠大人怎么教他引导他,真正懂把易经学会了可能要几十年吧。《周易》的教育思想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34篇 在中国文化中,教与学、教与育、学与习皆有不同,教育是指教育者引导“学生”学和习的活动。《易》第四卦山水蒙卦,是对教育的专题总结。内容如下: 一、观卦象:教育初衷,规避凶险;教育之要,醒灵育德 (坎下艮上。蒙,亨……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坎指水,艮指山,水在山下,所以要避免山的险峻和阻挡,这就是教育的初衷,避免凶险,从而保障终身通达,保持中正,即“亨”、“利贞”。 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清,山与水相互滋养、依存。山如老师:静穆、厚重、慈祥、高贵、博大;水如学生:孱弱、细小、灵动、欢快、清澈;山水相依如教育:共生、共长、共活。“山下出泉”喻教育成果。 作为老师,应像大山怀抱和滋养泉水与小溪一样。而当今有些老师,居高临下,专制武断,自以为是,充当裁判,伤害孩子的生命和灵性,违背了此道。 对卦象的解读告诉我们,实现教育的目的,也即规避凶险的具体方法,就是“果行育德”。其中的根本和关键是什么?“蒙以养正”,即“正心”。心正是做人的根本,正心是教育的根本,有了德和生命的圆满,孩子自然会主动学习。至于技术教育,企业和社会更适合做。而基础教育,适合在生活、活动、项目和任务中落实。当今教育,实际偏离了这一根本。 二、读卦辞:非求不教、非诚不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卦辞说,教育应该亨通、正向、有效,不应由老师要求孩子学,而应由孩子主动求教老师。学生初次求教时,老师有问必答,而一旦学生懒得思考,急功近利,用心不专,就不再告诉他了。 而当今教育,降低了道德和知识的“尊严”,随意“贱卖”,不善铺垫,启发不力,强行灌输,没有达到“利贞”的效果。 三、察爻辞:教育吉祥、依序而行 1、教育起始:预防不正(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发蒙”,即教育的起始,萌发。爻辞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利用案例给予警戒,现身说法,首先排除最坏结果。 教育的高大上,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弱智且可笑,而有些人却在这样做。比如灌输、说教、拔高典型等。 教育绝不可擅自妄为,只能立足实际,从基础做起,首先保住底线,多想困难、问题,完善预备,保证孩子正常及正常生活,成为守法公民,避免偏邪。然后再说拔高。这是大局。 2、教育第二步:营造氛围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包蒙”,就是包容,善于营造教育氛围,尤其是人文氛围,这样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环节,我们做得也不好。比如社会和家庭环境治理薄弱,师德水平偏低,轻视弱等生,学生区分优劣,结果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等。 孩子经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家校刚柔配合,激发孩子勤奋好学,健康向上,才能保障以后在婚姻家庭中,担当家业,长幼相续,薪火相传。 3、教育第三步:生活警戒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此阶段会出现不顺。由于心智不健全,不宜起事儿,学习修行不好,不宜做事,要多借鉴生活案例,完善品格。如同见了金钱、权势,就轻慢逢迎,失去节操,所以不宜婚嫁一样,无法保障终身顺利。 4、教育第四步:指导困惑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孩子会陷入困窘;远离教师教导,更会困惑。这时,要主动拜访高师,老师要重视和怜惜,着眼长远,独到、针对性、客观具体、实在有效地,解开疙瘩,开启智慧。 5、教育第五步:扶优帮先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童蒙”,即年幼时得以启蒙,对于勤学好问、有兴趣、有潜力的先进学生,注重早教。 6、教育完善:两极施教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击蒙”,就是借助强制方式,驱除奸贪懒、贼匪鬼、虚荣嫉妒多疑,促使优秀或问题学生自我突破,顺利提升。 注:笔者对《易经》的理解不够准确,错谬之处,肯请方家指教。
《易经》中蒙卦对孩子教育指引
目前,对于大多数家庭当中 ,孩子教育为大多数家长深感头疼大事。表现在家长为孩子教育嘴皮磨破花钱不少。但真正教育效果甚微。令众多家长头疼不已《易经》包罗万象,无所不包。里面自然包含了孩子教育之道。下面我用易经思维介绍一下孩子教育方法。 《易经》第四卦蒙卦,以卦象论,为“山下有水”之象。山为止,水为险。由卦象而观蒙者,正是险在目前而不自知也。所以此时需要教育。易经蒙卦《彖辞》曰:“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短短二十三个字,道出了教育之法的几个准则。 蒙卦对教育孩子的第一个准则:让孩子诚心求学。 “亨”的意思,是说蒙昧状态其实是人的佳境,象征着有蒙可破,方能步步高升。但“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教育者去请求被教育者受教育,而应该由被教育者自己出自一片赤诚来学习。 这反衬出现代家长教育的一种误区。孩子上学之余,现在家长为孩子报读各种培训班,这就是“求童蒙”,家长求孩子去学习。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代替了孩子思考,而且伤害了孩子真实的天性,容易得不偿失。孩子不懂事,怎么能让自己主动去学习呢?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引导。这里我谈谈我家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家孩子出生在东北沈阳。当时双方老人都不在身边,孩子当时也特别听话。因为我特别喜欢读书。所以我经常带她到大型书店玩。那时候孩子可能受我影响。她从小也喜欢看书。我在家里特意买了立体地图。通过立体地图为给她是噢地理、历史等等话题。后来她认的字就越来越多。慢慢地也培养了女儿阅读和学习的兴趣。现在反倒是我劝女儿要多休息,别只顾着学习。看来培养孩子自己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家长求孩子学习更重要。 强迫孩子学习,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望而生畏;引导子女自己思考,则他的学习热情通常能历久常新。 第二个准则:让孩子举一反三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如果孩子第一次发问,说明他至少已经走上了正途。但如果他在一个问题上不思进取,问来问去都是同一境界的话,对教育者形成了一种依赖,则应该狠下心不再同他纠缠,逼着他自己动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这个意思。 子贡有一次问老师孔子,贫穷时和富裕时应该如何自处。子贡自己的回答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而孔子的回答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马上知道自己境界太低,于是引用了《诗经》的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形容这场对答: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小孩子没有那么多学问,但胜在想象能够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教育孩子独立思考,就是要将他的这种“胡思乱想”引上为学之途,而不流于耍小聪明、使坏主意。 第三个准则:让孩子掌握规则 如何将“胡思乱想”引上正途?莫过于以礼法。蒙卦初爻爻辞说:“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小象》:“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启发蒙者,要用“正法”即是礼法规范,使他摆脱无规矩的状态。 孩子要立足于社会,无礼则难行。这里的礼法,可以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可以指前辈高人留下的经验、约定俗成的经验法则。能够在成规上撑开一点点,做出少许突破,就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了。 无视规则,遗世独立,是天才的做法。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形不成独立思考其实也不必担忧;成不了天才,最起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合格的人遵守规则,仍然可以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蒙卦之蒙,其实不仅仅指未受教育的儿童。在某种状态下不明所以,这就是“蒙”的状态。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儿女,这也是一种“蒙”。凡人总有“蒙”的状态,最要紧的是能够打破迷蒙。 儿童的“蒙”需要大人旁敲侧击地予以启发。大人有别于儿童的地方,在于蒙时可以自我启蒙。蒙而能自启者,才是真正的天才。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不如建立孩子丰盈的内心世界。要建立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甚至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许多父母的头等大事。而成功教育的第一步,莫过于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文章源于龙飞九天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