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良缘指谁,金木水火土姻缘配

红楼梦里的宝钗原在天上是什么身份?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曾见四名仙姑,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这里显然不是作者的闲来之笔,也并非可有可无,否则作者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早已删去。刘心武先生认为这中间有两层隐喻含义[1]:一是认为四仙姑的命名暗喻贾宝玉(甚至是所有少男少女)的四个阶段的人生情感经历,即先是“痴然入梦,沉溺于青春期的无邪欢乐”;再是“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接着又因“少年色嫩不坚牢”,以致引来愁闷,甚至苦闷沉沦;最后是“度恨”,即度过胡愁乱恨,最终迎来“一派澄明坚定”。其二是他又指出四位仙姑暗指着贾宝玉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四名女性,认为痴梦指黛玉,钟情指湘云,引愁指宝钗,度恨指妙玉。周汝昌先生对此作了充分肯定,认为破译的很好,是一种“突破”。 在这里我们暂时不先讨论刘先生的破译是否真如周汝昌先生所说的“很好”。笔者认为四名仙姑的命名并不仅仅是贾宝玉四个阶段的人生情感经历和对应于他身边的四个女性,而是暗含了他一生中具体的四次情爱历程(或曰变化) 。本来用“情感历程”概括也很恰当,但由于“痴梦仙姑”隐喻贾宝玉童年性幻想(类似于“恋母情结”) ,“钟情大士”暗含他的断袖癖(即同性恋倾向) ,所以这里只能用“情爱历程”来表述。

金玉姻缘和木石姻缘

《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是指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红楼梦》第一回中说贾宝玉(实际是其所带的玉)是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来经过一僧一道点化,降世到金陵。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注:林黛玉前身)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注:即贾宝玉前身),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此上即木石前盟。 《红楼梦》第八回中有如下章节: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通灵宝玉正面图式通灵宝玉注云: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反面图式注云: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音注云:不离不弃 音注云:芳龄永继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金玉良缘即从此来。而中国古代素有金玉良缘之说,因此《红楼梦》的贾府多认同此说。以上仅为简介,详细内容,请多参阅《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即是对金玉良缘之说当事人的正常反应,她潜意识里有金玉良缘的,不过贾宝玉的梦话使她惊讶,有悖与她的意识,因此“怔”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英语里面有Ryoen 这个词吗?想翻译一下金木良缘这个词,查到有个Jin Mu...

英语里面没有Ryoen金木良缘最好说:Jin Mu happy match

金玉良缘是什么意思

古代含义《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怎么死的?

1、林黛玉本来就不堪疾病缠身,又加之最后宝玉婚事这以致命打击,而气竭身亡。2、林黛玉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宝玉同住。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贾宝玉因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真心相爱。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争。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历尽风刀霜剑,最后在宝玉、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3、原著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原名《石头记》。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4、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 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沈阳(一说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

贾府金陵十二钗指的是哪些人?

在《红楼梦》中,有金陵十二正副钗,金陵十二副钗分别是: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平儿、龄官、娇杏。

那金陵十二正钗都有谁呢?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正钗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是贾宝玉的表妹,在贾府中称为林姑娘。其长的不仅貌美,而且才华横溢,只不过自幼体弱,给人的感觉是弱不禁风。

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第一,她们有德才之争,也有金木之争。虽然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互倾爱。但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最终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之日,林黛玉香消玉殒。

薛宝钗,是和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正钗之首。两人才艺相当、平分秋色,难判胜负,所以并列为首。

林黛玉给人的是以瘦为美的形象。而薛宝钗虽然不是很胖,但却比林黛玉胖,所以给人一种丰美之感。

虽然最后薛宝钗和贾宝玉结成“金玉良缘”之盟,然而却未能厮守到老。

因为两人成亲后没过多久,贾宝玉就看破红尘出家了。

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生的嫡长女,也就是贾宝玉的亲姐姐,比贾宝玉大了十二岁。

因为贾元春是正月初一出生,所以取名为元春。十几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皇宫,经过在宫里多年的努力,终于苦尽甘来,被封为贤德妃。

贾元春是力主贾宝玉和薛宝钗促成“金玉良缘”之人。

同时贾元春身为贤德妃,不仅是整个贾氏家族的荣耀,同时还是贾府的靠山。但后来还是没能阻止贾府的衰败。

贾探春,是贾政和妾室赵姨娘所生,在贾府中称为三姑娘,她精明能干、颇有心机。在贾府中连王夫人和泼辣凌厉的凤姐都还要忌惮她三分。

贾探春不仅有才学,而且还关心国家大事。同时还颇有改革家、家的风范,比如她就曾主持改革大观园。

贾探春的结局在众姐妹中还算可以,虽然由父亲贾政做主把她远嫁到了海南镇海统制周家,但也因此躲过了后来的抄家之难。

史湘云,是《红楼梦》四大家族中史家的千金小姐,其从小父母就离开了人世,是由叔叔把她养大,在贾府中称为史大姑娘。

后来史湘云虽然嫁了一位夫君,但才结婚没多久,丈夫就离开了人世。自此史湘云孤独一人终老。

妙玉,原本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不过却从小就出家为尼了。长大了,则是带发修行的居士。

妙玉美丽有才,心性高洁。只不过虽带发修行是佛家弟子,却尘缘未了。

妙玉在贾母去世后,被贼人掳走,没多久就传来被杀害的消息,

贾迎春,有二木头的外号之称,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因为贾迎春一没有什么能力,二为人老实、怕事。

在才艺方面,贾迎春比不上她的姐妹。在平常处事上,也只是一味的忍让,所以她常常被欺负。

比如贾迎春的首饰被下人拿去,她都不追究责怪。如此也难怪下人都欺负到她头上了。

贾迎春胆小怕事的性格,也为她后来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后来他的父亲因为还不起欠孙家的五千两银子,于是就把贾迎春嫁到孙家抵债。

贾迎春嫁到孙家后,孙家对她并不好,后来竟然把贾迎春虐爱致死。

贾惜春,是贾府四春中年龄最小的。在贾府四春中,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都是荣国府的,而贾惜春则是宁国府的。

后来贾惜春眼见贾家衰败,以及看到贾元春、贾探春等姐妹的不幸,于是就看破红尘,削发为尼出家了。

王熙凤,不仅美丽,而且还气质不凡,在贾府中权利很大,其做事果敢、心狠手辣,在主事贾府事务时,确实展现出了她过人的能力。最后因病去世。

贾巧姐,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女儿,因为出生在七月七,所以取名为巧姐。

贾府后来落魄时,巧姐的母亲王熙凤也不在人世了,巧姐的舅舅就要她卖到藩王家作婢女,好在有刘姥姥、王夫人、平儿的帮助,才把她救了。

李纨,贾珠的妻子,她是一个贤妻淑女的形象,虽然贾珠早亡,但她甘愿在贾府中守节。同时在贾府中,李纨也是难得的一个有正义感、同情心、大局观的人,她慷慨大方、敢作敢为、有担当,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秦可卿,是贾蓉之妻。她性格温柔平和,在贾府众孙媳中,秦可卿是被贾母称为第一得意之人。在仙界清净女儿之境,秦可卿是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的妹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