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二卦卦辞,乾坤卦是什么卦

“乾坤”两卦分别读什么?

“1、乾:读音为qián,声母为q,韵母为ián,从现存典籍看,最早使用“乾”字的便是《易经》,乾的本意就在这卦象卦名里,是健进的意思。 ”

坤卦的寓意是什么

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坤卦展示像“坤”的形势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形象说明当前主客关系状态。相对于我们所在位置来说,地是静止的,代表当前关系是静止状态,变化较少;地是广大的,地上万物生长,象征当前关系比较宽松而悠闲。坤卦的主卦和客卦都是经卦坤卦,阳数都是0。静止而广大的两方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比较稳定而宽松的关系。主方应当珍视这种关系,顺应形势,努力维持的状态。不过要注意,静止是暂时的,主方应当作应对变化的准备。

易经乾坤两卦对战争的影响

乾卦的军事原则: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这4个字可说是《易经》的精髓,是对万事万物道理的描写,也是军事行为的准则。 所谓“元是指巨大的意思.‘亨”有亨达之意,也有畅行无阻之意,“利,有福的愈义,是利国利民.“大”是坚丈不平,公理察然,公理的意思,也是光亮正大之意.在军事意义上可以解成为,一个国度的军事行为.是一件无比重大的事.它关系到人民存亡,国度前程的大工作,为求“亨、通、利、达”就必需倡导我军是大公至正的仁义之师。这便是说,出兵接触,必需是为公理而战,为正义而战,过去的“替天行道”也是这样一个愈思。不是去侵犯别国,掠取他.人土地与资本,只有如此,方能得到天下舆论支撑,方可平定世界.这卦的各个爻辞分别可以理解以及解释如下: “初9.潜龙勿用”,在《孙子兵书》中说:“兵者,凶器也.可百年而不同.不可一日不修分。孙子在《 计篇》 中作了深入的阐述。他首先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生死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兵字,即指用兵接触而言。在《谋攻篇》中,接着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一百战不殆,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一百次仗,一百次都打了胜仗,其实了不得。为何孙子说这不是好的事呢?这是由于战争损耗最大,损坏也至多,战争次数多了.不管怎祥强盛的国度,也会搞得民穷国联.而且结怨太多,终必自挖墓地,自行消亡.远是拿破仑,近为希特勒,皆可鉴戒。因而.最好不是用战争去办理间题,而是不战而胜. 孙子在《火攻篇》中说:“主不可怒而发兵,将不可温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温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回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三军之道也。”这些都是对潜龙匆用最好的注释。天下上只有瑞士这个国度深得其3昧,所有的历次战争,他们都没有受过影响。美国虽历次参战,除了外洋珍珠遭到日本骤然攻击外,本土也没有外来人侵,这一事实值得思虑。 “92: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当国与国间,因厉害冲突,经由长时间明枪暗箭,形势日趋恶化,两边不能不以兵戒相见,这便是“见龙在田”。此时的输赢关健,在于批示官的能力.谁的批示官智计高明,批示出色,谁就能得胜。孙于用“将孰有能”作为判断成功的身分之一这乃是:“利见大人”。《象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4时合其序,与神鬼合其吉凶。”孙于所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些都是一个作战批示官所应具备的前提。 “92: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是指明枪暗箭明确地摆在眼前。假如要取胜,就必需政策严正,得到泛博入民支撑,方可取胜,并得到人民爱戴。 “93:正人整天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可以理解成当两邦交兵之际,3军统帅与批示官,皆负国度兴亡重担,正人指统兵的将领,如能这样,虽处危险地步,最后仍是可以取得成功而无损失。“94:或者跃在渊,无咎。”跃是奔腾,便是空中有浅们空军的飞机活跃,也即维持空中的上风,在渊指的是海洋与河川,也即指水师与商船甚至潜艇都能在海上、河川中自由来往,是指维持海上上风。既然能保住空中与海上上风,那么,我的损失就可保证削减到最低限度,而无咎了。 “9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9五阴交居上卦当中得正位.是盛极一时之象。故曰:“飞龙在天.”就军事形势而言,既有初9的养情蓄锐与完美的筹备。92的慎选将才,93的惕励尽力,94的空中以及海上上风的维持.可以说已经成绝对上风。因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有“飞龙在天”,无往而不堪。然而为何还要说“利见大人”呢?由于军事气力10分强大时,最怕的是将帅发生骄惰情绪.所谓“傲卒多降”,同时也怕乱杀无辜,如德军杀死必多万乌克兰战俘,因此激发苏军的誓死抵御,终使德军腹违受敌,终究致使失败。因而,乾卦在此极盛之时提出“利见大人”的正告。由于“大人”是有仁德的皇帝,才不会娇纵、滥用戎行残杀无辜,造成无可补救的损失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日: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括,包括、概括、总括、囊括的意思。故君子不图虚名不犯咎戾当量其才称其能括囊而行,是以《象》日:“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如三国时做为行军主簿的杨修没有做到“括囊”,在不该说话的时候又说了不该说的话,既使没有死在鸡肋事件上,也肯定会因其他事件被杀。是以后人感叹: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闲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所以这时你已用自己的技艺在事业上有了一定建树,可能当了个小领导,此时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虽然得不到赞誉,但至少也不会有灾祸降临。你少发表意见,你说话没用,不如不说。扎紧口袋,没有赞誉,也没有过错。多吃菜,少喝酒,听大领导的话,跟大伙走。六五:黄裳,元吉。《象》日:黄裳元吉,文在中也。“黄”,即大地颜色,黄色之道,也是大地之道;“裳”为人穿的下体裙裤,用黄色的布做不太显眼的下体衣裙而不是上装,就是为了不过分地显露自己。 做为高层领导,虽高居六五之尊位,却始终保持内心的谦恭与柔顺,做到功高不盖主,治世不称雄,自然会大吉大利。古之有司马懿着,功高不盖主,治世不称雄。司马懿高居六五之尊位,仍能做到内心谦恭柔顺,忠心事主,终以其“黄裳”之举,实现“元吉”。就如这时你到了无论工作还是创业,都到了很高的境界,如公司副总。虽是黄裳,但那不是黄袍,所以提示你身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就好像历史上的萧何,买地,夺利。不弄点人生污点,那么不是比刘邦还伟大了,那不是找死。再说王翦伐楚,为啥天天要秦王给赏赐,也是要表明自己胸无大志。这俩人都是应用此学的聪明人。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日:龙战于野,其道穷也。野,古时把统治中心称为国,国之外称为郊,而郊之外则称为野。玄,是乾龙血的颜色。黄,是坤龙血的颜色。 乾卦的前五爻和坤卦的前五爻都很吉祥,是因为五阴五阳平衡和谐。破坏了这种阴阳的平衡,就会导致失衡,天地之战,是乾坤之战,其结果必然是天地混杂,阴阳失和,乾坤莫辨。你若不服,那其血玄黄了。韩信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个龙战于野其实不是说想争夺职位,是目中无人的意思。“龙在于野,其血玄黄。”乾龙与坤龙交战,必是两败俱伤之势,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能够上下同欲,戮力拒敌,使这场战争只见乾龙之玄血,坤龙则借此得以壮大,让我们知道卦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都存在变数,只要运用得当,自可化凶为吉。用六:利永贞。《象》日: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利永贞”概括其意:坚持正固、目光远大、才会有利。换句话说,只要永远保持忠诚贞正的品格,终将获得好的结果。反之,没了“永贞”,也就无利可言。你一个作为人才,如果被上司赏识,是有幸的,但被上司怀疑,却是不幸的。 当上司能够驾驭得了的时候,这个人也许还有生存的可能;而一旦到了驾驭不了的时候,便不会再有存活的机会。 赏识的是才能,怀疑的是忠诚。若三国时的魏延,刘备活着时,魏延很忠诚,诸葛亮活着时,魏延依旧很忠诚,因为这两个人都驾驭得了魏延。但二人殒命后,魏延便很不忠诚了,因为在他看来,再没有人可以压伏住自己了。 于是,在诸葛亮星殒五丈原的当晚,魏延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头上忽然生出二支角来。 凭空生出这样一个梦,魏延很是奇怪,赶紧找来深通《易》理的行军司马赵直,希望其为自己预测一下此梦蕴含的深意。 赵直虽然名叫赵直,但却并没有照直说。赵直告诉魏延: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现在魏大将军梦见头生二角,此变化飞腾之象啊,当然大吉大利了。 赵直的话,已然开启了魏延埋藏心底多年的谋反之心,于是他烧绝栈道,阻遏蜀军归路,乘机为乱。活着的孔明可以断其生,死了的诸葛亮一样可以断其死。当魏延自己以为离胜利越来越近之时,便是其离死期越来越近之日。 当魏延会同马岱兵临南郑城下时,杨仪开启了诸葛亮临终所遗锦囊,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 对于杨仪的话,魏延报以大笑“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 不需三声,更不需三万声,只一声足矣。魏延提刀按辔,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一声未毕,马岱便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倘使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能够做到“利永贞”,怀感恩之心,做报恩之事,定会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完美句号。遗憾的是,从最初相当于家奴的部曲,到后来的牙门将军、镇远将军、镇北将军、都亭侯、南郑侯,一路走来的魏延,骑着骡驴思骏马,身居宰相望王侯,他要头上长角,他要做人中之龙。殊不料,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必矣!魏延这样的人,没了“利永贞”,只能接受因背叛而被诛三族的命运。六十四卦出现的阳爻,都是用九;显示的阴爻,也都要用六。换句话说:用九不限于乾卦,用六也不限于坤卦,而是六十四卦通用。三百八十四爻,只要出现阳爻,便是用九。若是出现阴爻,即要用六。象传说:用六永贞,以大终也。同样是人,理应平等,凭什么要采取柔顺的态度?就算不是自贬身价,至少也有辱自己的身份。可见卑顺、柔软的态度,必须出于真诚,心甘情愿地表现出来,倘若采取制度化的精神,明白规定务必如此,一定要卑顺、柔弱,就会引来很多虚伪、造作、欺骗的人。刚开始还自我压抑得下来,久而久之,积压得忍受不了,爆发出来,造成臣弑其君、子杀其父、妻毒其夫的不幸事件。如说郑和,郑和一生得益于一句话而已:“公道自在人心”。他从小受尽委屈,受尽羞辱,就是凭这句话支撑着自己。羞辱是你自己的感觉,当你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不会有羞辱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郑和不辱使命,七下西洋,而且不居功自傲。他把坤道的每一爻都发挥得非常之好,所以,本来地位很卑贱的他,后来成就非常辉煌。

先天八卦位置向乾卦坐坤卦怎么样

八卦之中,乾坤乃混沌化生而出,为阴阳二仪之始祖,故为天地,为父母;乾为天父而气称老阳,坤为地母而气称老阴;阴阳分则天地定,乾坤应而父母配。风水之用,不论阴宅或阳宅,皆称为宅;凡宅之立,必有坐向,犹如驾车行舟,必有方向;坐向既分,则前后有别,则乾坤天地有辨也。风水之辨,以高山仰止而为阳,故古人择居,以“依山”为第一要义,犹如立足实地;“依山”者靠山也,又以正后靠为最有力,为最阳之气,故将宅之正后方论为乾位,为老阳。风水之辨,以低平水流为阴,水为养命之源,故古人择居,以“傍水”为第二要点;“傍水”者面水也,又以正前方面水为最方便取食而用,为滋养生命最便利之气,故将宅之正前方论为坤位,为老阴。

周易的卦是怎么断的?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五爻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用」辞断。乾坤两卦外其余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以上是南怀瑾先生的断法2.还有一种是朱熹《易学启蒙》提到的占断方法:六爻不变,以本卦卦辞断;一爻变,以本卦变爻爻辞断;两爻变,以本卦两个爻辞断,但以上者为主;三爻变,以本卦与变卦卦辞断;本卦为贞(体),变卦为悔(用);四爻变,以变卦之两不变爻爻辞断,但以下者为主;五爻变,以变卦之不变爻爻辞断;伐六爻变,以变卦之卦辞断,乾坤两卦则以「用」辞断。周易如何看卦? 我来回答你所摇出的卦,除了本卦,还有之卦,就是变爻之后所得的卦。一般来说,没有之卦的就看本卦的卦辞。如紶有变爻,有一个变爻,就看变爻的爻辞。也就是你所说的初九、九二、九五……这些,都是某一个爻的爻辞。1、没有变爻 :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卦辞, 根据这个卦词的意思来解释你算的这一卦。 2、一个变爻 :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变爻的爻辞,根据这个爻词的意思来解释你算的这一卦。 3、二个变爻 :在《易经》中查出本卦的两个变爻的爻辞, 根据这两个爻的爻词的意思来解释这一卦,但是要以上爻的爻词为主。 4、三个变爻 :在《易经》中分别查出本卦和变卦的卦辞,以本卦的卦词为主,变卦的卦词为辅, 综合解释你算的这一卦。 5、四个变爻 :在《易经》中查出本卦中两个没变的爻的爻词, 根据这两个爻词的意思,以下爻的爻词为主来解释你算的这一卦。 6、五个变爻 :在《易经》中查出这个本卦的变卦,然后用变卦中不变的那个爻的爻词来解释你算的这一卦。 7、六爻皆变:在《易经》中查出这个本卦的变卦, 根据这个变卦卦词的意思来解释你算的这一卦。易经中出现变爻的话是按本卦爻来解还是按变卦的爻来解我来回答有动爻就有变爻,就有变卦,但是变卦的五行不是按变卦的卦宫来装的,必须按本卦,比如变卦的坎为水,兄弟爻应当是水,但是本卦如果是金,也必须以兄弟爻是金来装五行的。变爻不能代表什么它除了能对使自己变的动爻产生作用以外,对任何爻也不能作用,另外就是和本挂爻于其他爻,构成三合局,别的都不行的

求《周易》乾坤两卦的卦辞

乾卦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乎。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也,可与几也。知终终也,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平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尔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起明,与四时合起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坤卦卦文解释第一句【原文】 坤①: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②。安贞吉。 【译文】 坤卦:大吉大利。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注释】 ①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六画都是阴爻,用以象地。代表纯阴柔顺之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②朋,李镜池说:“朋,朋贝。货币起先用贝,贝十枚一串为朋。” 第二句【原文】 《彖》曰:至哉坤元①,万物资生,乃顺承天②。坤厚载物,德合无疆③。含弘光大④,品物咸亨⑤。牝马地类⑥,行地无疆?柔顺利贞⑦。君子攸行⑧,先迷失道,后顺得常⑨。西南得朋⑩,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 《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大地厚实,承载万物,大地美德,广大无垠。它蕴藏深厚,地面辽阔,各种物类皆得其所。牝马阴性,与地同类,善于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温顺、便捷、执着。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来顺利地找到归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东北行丧失朋友,不过最后还是吉庆的。祥和贞吉,则无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随处伸展不穷一样。 【注释】 ①至,朱熹说:“至,极也。”坤,大地。元,始,创始。②承, 《说文》“承,奉也。”乃顺承天,犹言大地顺承天道的变化而变化。③德, 《易经》常用以表示事物的形态性质的—个哲理性概念。合,借为迨。《方言》:“迨。及也。”④,含,蕴藏。弘,深厚。光,借为广。⑤品,品类。品物,犰言各种物类。咸,皆。亨,通泰。这里是生长顺畅的意思。⑥牝马,母马,阴性之物,与地同类。⑦柔,柔和。顺,温顺。利,便捷。贞,贞正,犹言执着。此四字讲牝马之性。所解“利贞”与经意有异。⑥攸,所。⑨常,常道,正路。⑩《彖辞》以“类”字释“朋”,取“同类为朋”之意,与经意不合。凡传意与经意不合之处,译文中显加区别,不另出注。 第三句【原文】 《象》曰:地势坤①。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象辞》说:大地的形势平铺舒展,顺承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责任。 【注释】 ①坤, 《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 第四句(最下:阴爻)【原文】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①,阴始凝也。驯致其道②,至坚冰也。 【译文】 初六: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 《象辞》说: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这表明阴冷之气开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规律的推进,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而成了。 【注释】 ①沙少海先生说:“履霜坚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许芝引作‘初六,履霜。’朱熹,项安世,惠栋等皆从之。《象》传以‘阴始凝’释‘履霜’二字,非释‘坚冰’二字。若‘坚冰’则是阴已大凝,不得云‘阴始凝’。”履,践踏。②驯,《集解》引《九家易》曰:“驯,犹顺也。”致,推进。驯致其道,犹言遵循自然规律而发展推进。 第五句(第二:阴爻)【原文】 六二:直、方、大;不习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②。 【译文】 六二:平直、方正、辽阔是大地的特点。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的。 《象辞》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即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地道是广大无边的。 【注释】 ①习,熟习。 ②光,借为广。 第六句(第三:阴爻)【原文】 六三:含章①,可贞③。或从王事③,无成有终④。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⑤。 【译文】 六三:战胜殷商。称心的占卜。有人服役于战争,没有取得战绩,但结局还是好的。 《象辞》说:战胜殷商,称心的占卜,说明能抓住时机采取行动。有人服役于战争(没有取得战绩而有好的结局),因为他才智广大。 【注释】 ①含,高亨说:“含当读为*,*与戡同,克也,战胜也。章,当读为商,殷商也。”②可,称心。可贞,称心的占卜。③王事,李镜池说:“王事,指战争。王训大,王事即大事。古代国家以战争和祭祀为大事。这里说大事,就是指战争。”④终,古人讲终,多指好的结局。⑤知,读为智。光大,广大。 第七句(第四:阴爻)【原文】 六四:括囊①,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译文】 六四: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 《象辞》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是说谨慎才没有祸害。 【注释】 ①括,收束,扎紧。囊,布袋。 第八句(第五:阴爻)【原文】 六五:黄裳①,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②。 【译文】 六五:黄色的裙裤,大吉大利。 《象辞》说:黄色的裙裤大吉大利,因为“黄裳”象征着人内在的美德。 【注释】 ①黄裳,王弼说:“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裳,即裙、裤。周人以黄裳为吉祥、尊贵之物。②文,《广雅?释诂》:“文,饰也。”衣与裳,都是身上的装饰,这里的文比喻人的美德。 第九句(最上:阴爻)【原文】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①。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上六。龙在大地上争斗,血流遍野。 《象辞》说:龙在大地上争斗,比喻人走到了穷困的绝境。 【注释】 ①玄黄,血流貌,借为泫潢。谓血流得多。 第十句【原文】 用六①: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②,以大终也。 【译文】 用六:占问得长久的吉利。 《象辞》说:用六爻辞说利在永远贞正,于此则德业广大。 【注释】 ①用六,《坤》卦特有的爻题。汉帛书《周易》作“迥六”。迥。通。用六即通六,犹言六爻皆六。属阴性,表示全阴爻将尽变为阳爻。②爻辞“贞”为卜问之义。《象辞》释为中正、正直。与经意有别。 第十一句文言【原文】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而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①,含万物而化光②。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③。直其正也,方其义也④。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⑤,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⑥。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⑦,正位居体⑧,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⑨,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⑩,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注释】 ①后得主,言地道顺承天道,后于天道的变化而变化。常,常规,规律性。②化光,生化万物,其道广大。③顺,循规律而推进发展。④直,正直,犹言存心不邪。方,端正,犹言存心不乱。⑤直内,直,用如动词,矫正。直内,犹言矫正内心的僻邪。方外,方用如动词,规范。方外,犹言规范行为上的悖乱。⑥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地道不能脱离天道单独地完成生化万物的功业,只能在时序的更替中,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⑦黄中通理,《文言》作者以黄裳,比喻贤人才高德劭。黄中犹言内心美好。通理,通达情理。⑧正位,犹言忠于本份。居体,体借为礼,犹言守礼。⑨王引之曰:“疑之言拟也。”朱熹曰:“疑谓钧(均)敌而无小大之差也。”⑩沙少海先生说:“《集解》引苟爽本无‘无’字,当据删。《说文》:‘嫌,疑也。’这里,嫌应训势均力敌,训拟。” 【译文】 《文言》说:地道极为柔顺但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它极为娴静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后于天道而行动,但运动具有规律性。它包容万物,其生化作用是广大的。地道多么柔顺呵!顺承天道而依准四时运行。积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吉祥;积累恶行的人家,必有不尽的灾殃。臣子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逐步发展的结果。《易经》说:“践踏着薄霜,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大概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现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为的道义。君子通过恭敬谨慎来矫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义的原则来规范行为上的悖乱。恭敬、道义的精神树立起来了,他的品德就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君子“正直、方正、广博,这些品德不为人们所了解,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人们不会怀疑他的行为。阴比喻臣下,虽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隐,从而服务于君王,不敢自居有功。这是地道的原则,也是妻道的原则,同样是臣道的原则。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但是在时序的交替中,它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天地交通变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贤人就隐退。《易经》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大概意在谨慎吧。君子内心美好,通达事理,整肃职守,恪守礼节,美德积聚在内心里,贯彻在行动上,扩大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阴与阳势均力敌,必然发生争斗。因为阴极盛而与阳均等,所以把阴阳一并称作龙。其实阴并未脱离其属类,所以又称为血,血即阴类。所谓玄黄——天玄地黄——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全卦内容�《坤卦》由地下地上组成。 �卦辞的“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第一句是说《坤卦》亦有元始、广大、亨通之义,由于《坤卦》为阴卦,故利于柔顺的雌马的贞正。第二句,一般都将句子标点为“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这实际上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一辞语都是在“君子”修饰之下进行的,有如我们前边多次提 到的“君子”一辞并不专指道德高尚的人,乃是“大人”“王”“侯”的同义语,所以,将此句标点为“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是不恰当的。如果标点成这样,“后得主”一辞必然变成良臣得贤主或后妃得明主一义。实际上,“先迷,后得”乃是指“君子”或“大人”在行事开始时,总是有些迷惘困惑;但由于“君子”“大人”们始终“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故有“ 后得”之结局。由于如此,故此卦“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按 照《周易》中每每使用这一方位词,具体地说,当与姬周王朝处境有关,也即与姬周王朝开发经营西南汉水长江流域有关,与东北的黎国(今山西黎城 一带)为敌有关。最后一句“安贞吉”是说,若能安于正道,则为吉祥。 初六�“初六”爻的“履霜,坚冰至”,是说处于《坤卦》的初期,亦即一切 事物的开始时期有如在霜地和处严冬一样不容易。 六二�“六二”爻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说在办任何事时,只要坚 持正直,办事有规矩方圆,并怀有博大的德业,既就是不用练习什么其它,就此也足够顺利畅通无阻。此处的“直方大”一语,颇有些指“君子”“大 人”的气质而言。也可以说乃是下一句的“含章”的同义语。 六三� “ 六三”爻辞的“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前半句有接 上一爻的含义,是说,只要这些“君子”“大人”们自身能有一定的文化知 识素质,能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形质可嘉,那就可以在人们中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就可以帅众以从正。后半句是说,当此条件还不成熟之时,若要去从事王事帝业,那一定是无成的,但最终还会有一个良好结局的。此一爻有一个时空观念,也即实类同《乾卦》“九二”爻说的“见龙在田”和“九三” 爻说的“君子终日乾乾”以及处在此时期的《屯卦》所要说的“或从王事, 无成”的用法。 六四�“六四”爻辞的“括囊,无咎无誉”,是说为争雄天下的“大人”“君子”们,自当有“囊括四海之志,吞并八荒之心”,这时已经羽毛已丰,谁也奈何不了,此时的举措既就是得不到什么赞誉,但也不会有什么祸患。此爻实类同《乾卦》“九四”爻的“或跃在渊,无咎”的含义和用法。在理解此爻时,切不可忘记此爻的时空概念,也即前边说的不可忘记“六三”爻的 时空概念一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乾卦》是用龙在不同时空的变态来比喻事物的变迁,而《坤》卦则将这些变态换成了“君子”“大人”们“或从王事”“括囊”一类的直接举措变迁,这种更改倒使人们在疏忽了《坤》卦时空演变的同时,也更疏忽了这卦各爻辞的实质内容。 六五�“六五”爻辞的“黄裳,元吉”,是说此时已君临天下,到了一个极盛时期,此时自当大吉大利。此爻实类同《乾》卦“九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六�“上六”爻辞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此爻是言二龙大战,这一爻可能直指姬周王朝与殷商王朝的殊死搏斗。但理解此爻时,也不可忘记《乾卦》“上九”爻的“亢龙有悔”,这里指事物发展到极限,将有灭亡的危险。这里有指殷商王朝的有悔。也有指姬周王朝的有悔。《小过》中说的“飞鸟以凶”“弗过防之,从或戕之”以及《既济》、《未济》卦中说的“小狐汔济”的“濡其首”指的就是这些。 �“用六”爻的“利用贞”,此爻是一个半句话,此爻有接上一爻的含义,也即当此“龙战于野”的非常时期只有坚守贞正,才能化凶为吉。此爻也有 《乾卦》“用九”爻“见群龙无首,吉”的含义,作者乐见于此新旧交替和时代变迁,但在此特别强调了“利用贞”一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