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女庙是什么庙,桃花女是什么神
山东省新泰市共有多少寺庙
10个。根据地图导航查询,山东省新泰市的寺庙有:桃花女庙、观音洞、观音阁、高氏宗祠、白马寺等10个寺庙,具体可以在地图导航查询。新泰,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地处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试点县;地处泰沂山脉中段,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辖3个街道、17个镇及1个乡,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
恒山在哪里 北岳恒山哪个省
问:恒山在哪里 北岳恒山哪个省? 答:山西省大同市东部张家口市南部。
恒山景点 金龙峡 金龙峡,居于天峰岭和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这里是古往今来的绝塞天险,交通要冲。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这里劈山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时,杨业父子在这里以险据守,抵抗外族的侵入。金龙峡内,悬崖中腰有古栈道盘绕,名为“云阁”。
桃花洞 桃花洞古已有之,属恒山“七宫八洞十五庙”之一,位于真武大殿后的恒宗峰上。洞口坐北朝南,高有丈余,宽近八尺,入深约15米。传说,这里是桃花仙女修行的所在。玉女原在王母娘娘蟠桃园值守,后下凡投胎到北岳富户人家,因素喜桃花,人称桃花女。桃花女善禳镇之术,常为百姓破解疑难杂症,故得百姓爱戴。 虽然桃花女的故事是传说,但桃花洞外的奇花异景却真实存在。这里集中着大量恒山桃花群,历百年而茁壮常新,清明前后桃花盛开,红若香珠,灿若彩霞,点缀着山谷,传递着春意。
恒山松 恒山松,风格别致,形状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状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称这为“四大夫格”。这四株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气势不凡,别具风格。
恒山庙 恒山庙,以北岳庙为首,稳座于西峰之上,苍松之间,或隐或露。悬空寺,为恒山第一景。民谚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
恒山云 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明朗,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
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距大同市区62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中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恒山十八景 磁峡烟雨:即金龙峡,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濛濛时晴岚缥缈,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叹“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 龙泉甘苦:即苦甜井,位于白云堂东侧,有一玄武亭,亭内并列双井,名玄武井。两井只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清凉爽口;一井水味苦涩,人不能饮,人称苦甜井。唐明皇亲手赐匾“龙泉观”,历代游客争先品尝龙泉圣水、恒山奇茶、求取吉利。 云阁虹桥:即古栈道,位于金龙峡最窄处,南北交通要道。古人沿峡东崖绝壁间,凿崖插木,飞架栈道,同时建有一座连接东西的高空飞桥,合称云阁虹桥,民间传说是鲁班的妹妹一夜所建。峡壁2023年还残留着修栈道时的行行方窟。 虎口悬松:即虎风口与悬根松,在步云路的石阶风口上,人到此处,清风飕飕,松涛阵阵,犹如虎啸龙呤,临风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即悬根松,根茎盘露,紧抱岩石,遮日留阴。相传松根外悬是张果老拴在树上的神驴受惊而拔起的。 果老仙迹:即果老岭,位于悬根松北的登山途中,石径上陷有行行小圆坑,形似驴蹄印,据说是张果老在恒山修仙时倒跨驴留下的蹄印。 云路春晓:即步云路,从岳门湾至恒宗殿,称十里步云路。旧时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步步入云。沿路有大字湾、四大夫松等景观。 断崖啼鸟:即姑嫂崖,又称舍身崖,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传说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化作找姑鸟,在舍身崖上绵绵双飞。 危岩夕照:即夕阳岭,位于果老岭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每当夕阳西下,“余辉反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奇光异景,令人神住。
金鸡报晓:即金鸡石,位于朝殿西古楼外,有一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相击,声振幽谷,如金鸡呜叫,情趣绝妙。传说是黄山鸡吃了三茅真人失落的金丹而变。 茅窟烟火:即三茅窟,位于白虚观紫微阁旁断崖上,是三茅真人修仙得道处。传说三窟有怪异现象,一窟点火,另两窟冒烟,两窟点火,另一窟冒烟,三窟同时点火,即三窟都不往外冒烟了,成了自然之谜。 奕台鸣琴:即琴棋台,位于会仙府西北处,有巨石进裂,西南有条崖缝,沿石缝而上,陡壁高处有一片风蚀岩石,台上刊棋一局,崖壁上是双钩书“琴棋台”三个字,此处传说是仙人对弈弄琴之所在。 玉羊游云:从朝殿了望东峰峭崖翠顶上,有白石累累如群羊吃草,在云雾的推动下,别生情趣,称为玉羊游云。 脂图文锦:即石脂图,位于主峰东崖上,由五色卵石天然结成,约四尺见方。 岳顶松风:即天峰岭,登上峰顶,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烟岚缥缈,松涛贯耳,北国风光,气象万千,恒山十八景尽收眼底,吸引着万千游客前来观光,北岳恒山美不胜收。 幽窟飞石:即飞石窟,位于姑嫂崖北端,为一天然大石窟。据《尚书》载舜帝北巡,至恒山下,忽有一石从恒山飞来,坠于帝前,帝起名为“安王石”。五年后,帝又北巡至曲阳被大雪阻路,便望祀恒山,此灵石又飞到曲阳。窟内有寝宫、梳妆楼等。 仙府醉月:即会仙府,位于朝殿西侧,为恒山最高庙观,置身府院,如临仙境,夜宿仙府,倚栏望月,饮酒作诗,真有点起坐出世之感。传说是仙人聚会之地。 紫峪云花:即紫芝峪,位于恒宗殿东侧,是一道草木丛生,曲折幽奇的沟峪。恒山旧志载,峪内长着灵芝仙草,为恒山的镇山宝草,状如云锦,有起死回生,益寿延年之功效。后被明世宗皇帝采去十二株。 石洞流云:即出云洞,位于紫芝峪东崖上,洞口上刻有“白云灵穴”四字。传说此洞深不可测,下通地海龙宫,白龙公子掌管北国云雨,每逢降雨时,洞内吐出团团白雾,霎时风雨来临,甘林遍野,俗话说:恒山戴帽,大雨必到。
邢台有关的风景的历史传说
1、周公和桃花女的传说 原生地:邢台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 影响:由此产生北方汉族婚俗 相传很久以前,七里河岸边住着一个叫周公的高人,周公得了天书,犹如神助,百算百准,从不失手,天大的事情也难不倒他,他的名气更大了。 桃花女得了地书,能解能破,比周公更厉害。 石坡村有个石老婆婆,儿子外出三年没有回家,快到母子俩约定的时间了,毫无音信,她就找周公占吉凶,周公对石婆婆说:“你儿子于某年某月某日将魂落异乡路途,见不到他了。 ”石婆婆伤心极了,哭哭啼啼着去找桃花女,桃花女对石婆婆说:“婆婆不要伤心,你儿子还有救,你快回去……”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石婆婆就拿了儿子原先穿过的鞋子,上房拍着房檐,喊道:“孩子呵,快穿鞋!”又拿勺子敲门头,喊道“儿啊,快回来!”说法,孩子叫魂,传说是桃花女留下的习俗。 石婆婆的儿子在外经商三年,惦念家中老母,记着回家的日期,急匆匆上路,日夜兼程。 这天遇上下大雨,慌忙钻进一破砖窑避雨,忽听有人喊他穿鞋,好象是母亲的声音,赶紧出窑查看。 他刚钻出窑道,砖窑轰然坍塌,总算捡了一条性命。 儿子回家,石婆婆万分高兴,找到周公,说他算的不准,周公大惊失色,知道是桃花女从中作梗,对桃花女更加痛恨。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周公和桃花女虽然是冤家,经彭祖撮合,居然成就了一门亲事。 彭祖本是普通人,得益于桃花女使法,延年益寿,活了八百岁,还发明了羹汤,成了“调羹”的始祖。 桃花女对彭祖有恩,彭祖自然不敢怠慢,卖劲地往返于周、尹两家。 周公娶桃花女,既恨又爱,爱的是桃花女美丽无双,恨的是她的能耐比自己大,于是想设计害死她。 桃花女当然知道周公的花花肠子,于是半推半就,答应了亲事,想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公,尽解前嫌。 周公故意选择了黑道日,到结婚这天,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大摆筵席,远近的百姓知道周公和桃花女结为良缘,都来贺喜。 一时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周公好不得意。 在新娘到来之前,他使用法术,在门里暗藏了白马精,门旁放了缠红线的秫秸杆,预备了马精的草料,静候桃花女,一旦桃花女进门,立刻放马过去,马踏桃花女。 按常理,新娘过门这天,穿红衣,着红鞋,可这天桃花女偏偏着黄鞋,黄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计。 桃花女坐双轿,大轿套小轿,巫婆抄起缠红线的秫秸杆拍打大轿,丝毫损伤不了桃花女。 撤掉大轿,桃花女叫人在过道红毡上放了马鞍,才从小轿里钻出来,跨过马鞍,把白马精压在鞍底下,掏出怀里的照妖镜,破了周公的巫术,铡好的马料没喂了马,却撒了桃花女一头,周公一惊,那是人头不是马头呢,无奈只好服了桃花女。 桃花女进门后,就像现实的两口子经常拌嘴吵架一样,周公处处设计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识破。 周公终于被桃花女的真情打动,成为一对恩爱夫妻,给世人留下一段完美浪漫的爱情佳话,后来尘缘已了,凡期已至,真武大帝将二人收回,又给世人留下永远的悬念和幻想。 桃花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杂剧。 明清小说更是大为描述渲染。 小说描述真武大帝在雪山修炼时,用戒刀剖腹洗肠,因失血昏厥,将戒刀弃置一边,后来这戒刀修炼成阳体,刀套修炼成阴体,阳体下凡投胎在商朝周姓王侯,后世称周公,阴体下凡投胎做了尹太公的女儿,因前缘旧癖,喜欢桃花,人称桃花女。 二人在人间做了一番名扬天下的事业,最后被真武大帝重心收回,做了身边的金童玉女。 故事虽然荒诞离奇,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 从历史记载来看,周公率军东征,到过邢台,应该确定不疑。 周公第四子分封在邢台,那么民间称呼周公四子的后裔世袭为周公,也不见怪,邢台作为殷商故都,是殷商的后方供应基地,王宫贵族聚集也是必然的。 周灭殷商后,周公正确对待殷商贵族和遗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深得周武王的赞许。 周武王采纳周公的建议,命令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殷商贵族,打开商纣王设在沙丘台的的钱库和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商民,以此稳定殷地的民心。 沙丘台在今天邢台市的广宗县境。 这个传说附会在商周,和历史较贴近,脱离了纯神话,具有一定可信度。 尹是古老的姓氏,殷商的后代以封邑名“尹”作为姓氏,周朝时尹氏子孙的封地一直在尹这个地方。 大桃花村边的地名碑刻写道: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女子,姓尹,善于会卦,闻名当地,人称桃花女,此女死后遂将村名改为桃花村。 2、千手观音(三皇姑)修行的传说 原生地:邢台南和县瓦砾岗和白雀庵 影响:由此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的女性观音菩萨的崇拜 相传白雀庵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坐北朝南,庙内供奉“千手千眼”菩萨,为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 妙善喜欢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为尼,因妙庄王逼迫其还俗,而火烧白雀庵,致使数百名尼姑身亡,妙善于是乘白虎远走苍岩山修行,后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疮,需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作药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为父王治病。 妙庄王病愈后,想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菩萨,为其建造庙宇,更塑金身,由于过分激动,竟说成“千手千眼”。 妙庄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龙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传达圣旨给修筑者,于是建造庙宇时就给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许多手眼,手里又长眼,即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萨。 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两个庙会,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会期长达15天左右。 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协会将其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 三皇姑的传说早在隋朝时期,就变得人人皆知,《搜神记》二十卷,视观音为神。 略记曰:“妙庄王有三女,长妙音,次妙缘,三妙善,妙善即观音大士。 王令赘婿不从,逐之御花园,居之白雀寺,苦以搬运,极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 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毁于焰,大士无恙如初。 命暂之,刀三折;命缢以白练,忽黑风遮天,一白虎背之去。 至尸多林,青衣童侍立,遂历地府,过奈河桥,救诸苦难。 还魂再至尸多林,遇一耆硕,指香山修行。 后,庄王病急,剜目断臂救之,尔时道成。 空中现千手眼,故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3、张果老成道传说 原生地:邢台广宗张果寨和邢台县张果老山 影响:成为八仙之一 张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张果。 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 本是广宗一道人,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 常往来中条山中,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 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 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 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 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 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 」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 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 ? 」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 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 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 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 」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 」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 」于是玄宗命人查检。 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 ? 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 」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 」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唐玄宗后来御赐邢州五峰山做为张果老的道场,并为他建「栖霞观」,即今日邢台张果老山,今山上仍存栖霞观和记载此事的唐代古碑,张果老回山后,据说邢州城人还时常能见到他来城里卖韭菜或做其他事,常有如张果老试赵州桥奇仙之事传闻,邢州百姓多有上山求原烧香者,香火旺盛,几年后,不见其踪影,据说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 后来每逢邢州大旱,州官必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据说每求必应。 4、和合二仙传说 原生地:任县、内邱县寒山一带 影响:成为中国喜神,江苏寒山寺名扬天下 任县双蓬头村在唐朝前称双凤村,是因地形得名的。 到了唐朝贞观年间,此村出了“哼哈”二仙,从不梳头,村名也以双蓬头传开来,沿用至今。 据传,当时留垒村有一名孤儿叫石德,家庭贫穷,给地主放牛拾柴火。 偏巧,正南三里的双蓬头村也有一位与石德命运相同的孤儿,叫寒山。 他们俩经常一块放牛放羊拾柴,感情深厚,亲如兄弟。 那时,这一带是大陆泽南端,经常发大水,河流纵横,长满荷花。 寒山石德吃不饱,饿了就挖莲藕、摘莲子、捉青蛙,然后高兴地抱在一起哈哈大笑。 每当他们开怀大笑时,就会刮起一阵旋风,聚来一堆柴火。 他们用柴火把那些东西烧熟,就痛痛快快地大吃起来。 地主觉得此事稀奇,很想看个究竟,就带着几个人向他俩走来。 他俩以为地主又来打他们了,于是就拿起莲蓬、白藕和青蛙,向东南方向跑走。 他俩越跑越快,脚下竟升起一朵彩云,载着他们上天去了。 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他俩跑过的小路称作“神仙路”,并为他们修庙塑像,称“荷蛤二仙”。 又因他们常在一块开怀大笑,所以又称他们为“哈哈二仙”。 “哈哈二仙”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他们一跑跑到了浙江天台寒岩国清寺。 国清寺高僧丰干禅师收留了他们,把石德改名为“拾得”,并编了故事,说是从寒荒的山野拾来一对和合娃娃僧。 和合的本义,系指《周礼·地官》“使媒求妇,和合二姓”之句,意思是作媒求亲,将两姓男女,撮合在一起,和睦生活。 谁知“和合二仙”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与福寿等神,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已大大超出婚姻和合的意义。 以后,二人又辗转来到苏州西枫桥镇妙利普明塔院。 寒山当了寺院住持、拾得为寺僧以后,此寺就更名为寒山寺。 唐朝天宝年间,张继赶考落第,夜宿枫桥寺,写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一诗,更使寒山寺名扬天下。 寒山无山,寒山有寺。 寺虽不大,但钟声飘洋过海传异域;高僧虽少,但信徒异常崇拜。 甚至传说拾得去了日本,在日本盖了拾得寺,与苏州寒山寺遥相呼应。 “和合二仙”如泣如诉的兄弟情深,使多少游子肝肠寸断。 “和合二仙”的传说,越传越神。 有人说他们是文殊、普贤下凡,所以经常眉开眼笑,至今已成为民间的笑神、福神、喜神、吉祥神。 两个胖胖的仙童,一个红缎绿裤,手举一朵绽放的荷花;一个绿缎红裤,手捧一圆斋盒。 两人都头梳丫髻,嬉笑颜开,活泼可爱。 正是:和气乃众合,合心则事合。 世人能和合,快活乐如何? 寒山拾得行为疯癫,似僧似道,似仙似隐,或隐卧洞窟,或飘逸山颠,独吟山林,满口呢喃,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 卖疯僧呆,故弄玄虚,相对言笑,互相拥抱,笑做一团,和谐好合,亲热无比,包含祥机,近仙杂儒,颇有灵光。 寒山的诗,描绘林泉景色,讥讽世态炎凉,警励流俗,既能反映社会生活真实,又隐含着超尘脱俗,有空灵感。 寒山其诗,直追陶渊明,睥睨千古,虽是白话诗,看似平淡,明白浅露,但针砭时弊,一针见血。 清《四库全书》有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各一卷。 他们被誉为“诗菩萨”、“诗僧”。 一般读书人常常仿效拟和赠唱。 康有为吟诗赞道:“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 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去不空空。 ”胡适也对寒山的诗推崇备至。林家仪的职业生涯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桃花女二度下凡 (1959) .... 小玉 天仙送子 (1958) 黄飞鸿铁鸡斗神鹰 (1958) .... 小红 鲤鱼精 (1958) 蟹仔夜祭蟹美人 (1958) 天姬送子 (1957) .... 三姐 关公守华容 刘备过江招亲 (1957) .... 大乔 无头东宫生太子-上集 (1957) .... 杜鹃 七剑十三侠-下集 (1957) 刁蛮郡主戏玉郎 (1957) 狐仙奇缘 (1957) .... 凤仙 八美戏状元 (1957) 楚汉争 (1957) .... 少宫女 烈女春香 (1957) .... 香丹 着错舅爷鞋 (1956) .... 香菱 杨八妹招亲 (1956) .... 杨九妹 肥瘦姻缘 (1956) .... 玉仪 烈女报夫仇 (1956) .... 春桃 王昭君琵琶动汉皇 (1956) .... 夏如冰 女侠响尾追魂镖 (1956) 永春三娘与洪熙官 (1956) .... 农女 桃花女斗法 (1956) .... 小玉 诈癫纳福 (1956) .... 朱兰英 飞天螼蟧 (1955) .... 胡少芬 日月重光 (1955) .... 阿喜 铁马骝 (1955) 五虎将 (1955) .... 阿巧 乡村姑娘 (1955) .... 阿梅 好事成双 (1955) .... 范小姐 菱花梦 (1955) 蜜月 (1955) .... 小珠 做人新抱甚艰难 (1955) 变幻姻缘 (1954) 青磬红鱼非泪影 (1954) 龙宫仙子 (1954) 宝剑金钗 (1954) 铁金刚三访峨嵋侠 (1954) 红船鬼影 (1954) .... 张凤仪 我笑莲花似玉郎 (1954) 改期结婚 (1954) .... 陈玫瑰 离婚泪 (1954) .... 阿娟 郎心如铁 (1954) 黄飞鸿与林世荣 (1954) 一见钟情 (1953) .... 吴少娴 鬼妻 (1953) .... 何小翠 春风得意凤求凰 (1953) 佳人有约 (1953) 雪夜访情僧 (1953) .... 如红 风流天子 (1953) .... 宫女慧娥 怪面虎大闹骷髅洞 (1952) 佳偶天成 (1952) .... 阿娟 绿窗红泪 (1952) .... 女仆春梅 真假欧阳德 (1952) .... 妙静 奇侠黑旋风 (1952) .... 歌女 女侠一丈红 (1952) 唔嫁又嫁 (1952) .... 文婉宜 春满香城 (1952) .... 四妹 傻侠妖姬 (1952) .... 张碧波 艳曲醉郎心 (1952) .... 白牡丹 歌唱十二钗 (1952) .... 莺莺 杨乃武与小白菜-上集 (1952) .... 葛三姑 杨乃武与小白菜-大结局 (1952) .... 葛三姑 老婆皇帝 (1952) 龙凤花烛 (1952) 大良阿斗官 (1952) 女侠白莲花 (1952) 良宵花弄月 (1952) .... 黄雪儿 女少爷 (1952) .... 巧姑 快活神仙 (1952) 从心所欲 (1952) 为情颠倒 (1952) 峨嵋女侠 (1952) 真假武潘安 (1952) 绿林红粉 (1952) 歌唱方世玉打擂台 (1952) 七姐会牛郎 (1952) .... 六姐 花月争辉 (1952) 红白牡丹花 (1952) .... 金菱 花月又重圆 (1952) 失魂鱼 (1951) .... 红三 峨嵋飞剑侠横扫金银宫 (1951) 野花那有家花香 (1951) 风尘四杰 (1951) 银河飞马 (1951) 零落断肠花 (1951) .... 翠翠 范斗 (1951) .... 春兰 峨嵋飞剑侠误闯风火岛 (1951) .... 银凤公主 行错姻缘路 (1951) .... 慕仪 飞刀李凤娇 (1951) 十二金钗戏玉郎 (1951) 一本万利 (1951) .... 幼女张小玲 孤雏泪 (1951) .... 阿青 方世玉千里送艳娘 (1951) .... 萍娘 七虎渡金滩-下集 (1951) .... 杨九妹 女侠黑牡丹 (1951) 锦绣年华 (1951) .... 陆婢秋痕 雌雄双侠 (1951) 昆仑三剑侠-大战九头狮子精 (1951) .... 仙子 千金小姐丫鬟卖 (1951) .... 吴巧君 双料夫妻 (1951) .... 林婉卿 多情孟丽君 (1951) .... 丫环 靓仔玉三打下山虎 (1951) 红衣女侠 (1951) 女侠白旋风 (1951) .... 李铃霞 红侠 (1951) 陆阿采 (1950) 人海万花筒 (1950) 薛仁贵血战柳家庄 (1950) 慈云太子走国 (1950) 桃花侠大战贞淫岛 (1950) .... 白莲花 天魔女三戏济颠 (1950) 劈山救母 (1950) 豪门荡妇 (1950) 天魔女大战牛魔王 (1950) .... 狐狸精 月下琴挑淑妇魂 (1950) 昆仑女侠夜探摩天岭 (1950) 封神榜-大破黄河阵 (1950) .... 碧霄娘娘 暴雨寒梅 (1950) .... 梅若薇 风火送慈云 (1950) 武潘安大闹三门街 (1950) .... 施妹 妻多夫贱 (1950) 夜半钟声 (1950) 新茶花女 (1950) 荡妇杀妾惨案 (1950) .... 美美 昆仑女侠血战燕子盗 (1950) 龙虎渡姜公 (1950) 铁拐李北海斩妖龙 (1950) 杨八妹取金刀 (1949) .... 杨九妹 拗碎灵芝 (1949) 宝玉忆晴雯 (1949) 武松血溅鸳鸯楼 (1949) 凄凉姊妹花 (1949) .... 毕凤仙 樊梨花 (1949) 红楼梦 (1949) 原来我负卿 (1949) .... 小芬 怪侠飞天龙 (1949) 石鬼仔出世 (1949) 客途秋恨 (1949) 周氏反嫁 (1949) 卓文君夜访相如 (1949) .... 兰心 罗宫春色 (1949)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1949) .... 何仙姑 打雀遇鬼 (1949) 西施 (1949) 牛郎织女 (1949) 不如归 (1949) .... 李志芬 小侠艾虎 (1949) 十三妹大闹能仁寺 (1948) 富贵浮云 (1948)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雌雄双侠 (1951) .... 演唱 昆仑三剑侠-大战九头狮子精 (1951) .... 演唱 龙凤花烛 (1952) .... 演唱 良宵花弄月 (1952) .... 演唱 怪侠飞天龙 (1949) .... 演唱 原来我负卿 (1949) .... 演唱 杨八妹取金刀 (1949) .... 演唱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1949) .... 演唱 七姐会牛郎 (1952) .... 演唱 一本万利 (1951) .... 演唱 一见钟情 (1953) .... 演唱邢台市十大道教名山
邢台市十大道教名山
邢台市为道教起源地,历来宫观庙宇众多,信徒者众,邢台西部依太行山,千峰林立,自古以来,道教仙山众多,形成氛围浓厚的道教文化名山。以下十大道教仙山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广阳山一 老子修行地
中华道教名山,太上老君的道场。位于邢台沙河,主峰海拔718米,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的隐居地。有太清宫、老君洞等名胜古迹, 是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老子传下《道德经》,被后世尊奉为道教的道祖太上老君。
二、北武当山 一真武大帝修行地
中华道教名山,真武大帝的道场,位于邢台沙河市,是河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主峰金顶海拔1437.3米,金顶上有始建于隋唐时期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庙,山顶宋代碑刻《重金真武下殿神祗碑记》,记载:“夫西域五明山,亦呼北武当,上有玄帝庙,下居真武殿,潜道庄东之峪密林间,二龙交首处矣。“古碑记载“由隋唐而还至于我,此古武当山也”。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武当山。传说真武大帝得道于此山,后传道于南方湖北武当山,故有“北兄南弟”“北修南行”之说。
三、鼎梅山 一碧霞元君的道场
鼎梅山,又名小西天,碧霞元君的道场,位于邢台市区西南约45公里处,主峰海拔1089米,孤峰接天,高耸入云,有“雷鸣阳光下,雨起半山间”之说,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和 旅游 胜地。因山顶建有天仙玉女碧霞宫,当地百姓俗称之为奶奶顶。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河北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鼎梅晴雪”历来为邢州八景之一。
四、仙翁山 一八仙张果老的修行地
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为八仙之一张果老的道场,在邢台市西部15公里处。据山上唐开元二十三年的《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碑记载,此山原名五峰山,邢州道人张果在此隐居修行成为八仙之一。 唐明皇李隆基奉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抑佛兴道,便敕封张果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并为张果修建了一座栖霞观,改观后的山洞为仙翁洞。远在明朝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
五、云梦山 一道教祖师鬼谷子(王禅老祖)的修行地
邢台云梦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道教祖师鬼谷子(王禅老祖)的修行地,位于邢台县冀家村乡石板房村。主峰海拔1300多米,这里地貌奇特,山势怪异,自下而上分为4层,分别为碧溪幽谷“下壶天”、峭崖飞瀑“中壶天”、水帘仙洞“上壶天”、天上人间“天外天”。人进入景区,恍如进入一只大肚茶壶中,只见四面山势峭拔,赤壁翠崖,头顶只一片圆天,神秘莫测,故称“壶天仙境”,也称云梦仙境。代表景点有水帘洞、讲经洞、九瀑十八潭。白龙泉喷涌而出挂出水帘洞,一路形成九瀑十八潭,若白龙飞腾,如银练飘舞,被誉为“小九寨沟”。
六、凌霄山 一太平道教发源地、大贤良师张角的修行地
凌霄山,又名灵霄山、中岩山,位于邢台县北部山区与内丘县相邻之地,距邢台市区35公里,主峰海拔1089米,凌霄山是太平道教的发源地,黄巾军的大本营。东汉末年,邢台巨鹿人张角在灵霄山创立“太平道”,聚义四方英雄豪杰,惩治贪官污吏,沉重打击了腐朽的东汉地主阶级统治。山上至今还遗有当年黄巾军的点将台、练兵场、石梯、寨子门、寨墙、水牢、营址、地道、八角亭等。
七、东五指山 一女娲娘娘的道场
东五指山,又称五指灵山,是上古女神女娲娘娘的道场,地处邢台沙河市秦王湖西南方向,位于沙河市蝉房乡后渐寺村东南2公里,海拔873米,因山体状如莲花,当地人称其为“莲花峰”。东五指山的山顶,有明代重建的“娲皇宫”,供奉着女娲娘娘,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故又称为“五指灵山”。相传,唐初秦王李世民与刘黑闼展开的著名的“沙洺之战”中,李世民在此遇险,女娲娘娘显灵救助。为报救命之恩,李世民特送金字牌匾一幅于女娲娘娘庙。山顶的庙宇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曾多次进行修缮。东五指山现存一通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后十月十五日所立的《重修五指山圣母庙碑记》,记载:“募化善人王门蒋氏、郝蒋氏曹蒋氏王张氏。西南百里有五指山一座,上有庙宇三间,内塑天仙圣母不知何年建造,后因年久失修,百姓莫不凄惨而心伤,遂修之。”今“五指灵山娲皇宫旧址”,被列为邢台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八、紫金山 一桃花女与韩湘子的修行地
邢台紫金山,是元代紫金山五杰刘秉忠、张文谦、郭守敬等的读书处,同时也是一座道教名山,有韩湘子故宅杏仙庄,相传韩湘子曾于此修行并度化杏仙,韩湘子为八仙之一,有桃花圣母洞,是桃花女的修行地,桃花女是真武大帝座下金童玉女之一。紫金山距邢台市区66公里。集秀峰、丽岭、幽谷、涌泉、飞瀑、奇峡、怪峙、坑盆、谭坝于一体的的紫金山承载着独特厚重的 历史 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九、宣务山 一下洞八仙之首王乔的修行地
宣务山坐落在邢台市隆尧县境内,又名尧山、唐山,宣务山是道教下洞八仙之首王乔的修行地。《山海经》载“邢国有虚无山”即此。山由东北往西南走向,东西广三里,南北长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主要由东麓的宣务山和西麓的尧山两座主峰组成,统称为宣务山。 宣务山一带是唐侯之故土、尧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下洞八仙之首的王乔,相传是蜀人,在邢台为柏人(今隆尧柏人城)县令数年,后弃官在邢台隆尧的宣务山修炼道术,得道后骑白鹤升天。王乔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下洞八仙中影响较大的一位。
十、赫山 一九龙大王杨九思的道场
赫山,位于邢台沙河市,是九龙大王杨九思的道场,在沙河彭垴村,道左有条沟谷,循谷间磴道下至谷底,折而北望,可见一山从正中劈开,劈缝从顶到底,上窄而下宽,使该山形若双峰对峙。因山石赤褐,古人依其形色取名赫山。这裂谷便是九龙沟,九龙潭即处沟中。顺沟而进,旁边可见记叙古时祈雨或修庙情况的四十多块碑刻,有些已毁,有些造象、字迹等仍十分清晰。过碑林后,穿过一道石门,便是沟底中心建筑九龙庙。 九龙大王庙正门挂有“敕封护国灵候”六字,门柱上有旧时武安县令捐赠的楹联。庙内正面供九龙大王神象,两旁雷公风伯外,柱子上还缠塑有两条飞龙,一条正行云降雨,另一条抓个血淋淋的人头。人说那是九龙大王在惩治一位不孝之妇。前殿后为九龙奶奶的后殿,人说这夫人是全呼村的闺女。庙后便是九龙潭,潭宽数米,水清见底,潭后石缝中不停地渗流着津津山泉水,旧时在泉眼处有石刻龙头,泉水由龙口吐出。赫山九龙庙为顺德府府级庙宇,三省四府十八县的祈雨之地,九龙大王总管天下龙神,相传从这里请走的龙神也是最灵验的。
赫山
赫山九龙王
赫山九龙沟
桃花女朱公段管掌什么
桃花仙姑是管男女爱情、婚姻和妇女生育的神灵。在汉中西乡县的午子观的大殿里,供奉有一尊桃花娘娘的塑像,每年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午子山上总是挤满了前来求偶、求子的男女青年,桃花仙姑在当地的民众中很有些影响。在武汉汉阳的桃花洞也有一座桃花夫人庙,人们来这里祭祀缅怀她,也为了求得忠贞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