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隍庙供奉的月老,苏州月老庙哪里的最灵

城隍爷是什么神

城隍是道教中的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渐由守护神演变成与人间所派遣的“阳官”对应的“阴官”,专责这一地区的大小阴间事务。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当地的老百姓自行选出,选择的标准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聪明的历史人物。《左转》提到春秋时期祭祀“用马于四墉”而《礼记》则记载,周天子祭祀的“八神”中的水庸神,他们被认为是城隍的前身。水是护城河,庸是城墙所,以城隍的本意就是城墙加护城河,城隍爷的职责就是保护城市。 到了隋唐时,城隍爷开始掌管生死簿,原因是像阎王爷这样的中央大员,实在无暇登记、管理千百个村镇中亿万黎明的生死。 许多城隍庙里同时会共分好几位城隍神,江苏苏州城隍庙内,同时立碑供奉了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文天祥等十位城隍神。到了宋代,部分地区的城隍祭祀被列入国家祀典,成为官方祭祀,由郡县长官带头祭拜。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诏给天下城隍分了分三六九等,奠定了之后城隍世界的格局。比如第一等是京城应天府的城隍,他等级最高,相当于城隍世界的首都,城隍神是众多城隍的最大王,名号“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第二等都是朱元璋起兵得天下过程中,重要城市的城隍,被封为王;第三等是“秩正二品”的各府城隍“威灵公”;第四等是“秩三品”的各州城隍“灵佑侯”;第五等是“秩四品”的各县城隍“显佑伯”。县级以下,不设城隍,由土地公来管理,相当于乡长,村长。 城隍不仅资格老,同时职务也非常庞杂,跨界阴阳,权倾一方,被古人看作鬼界的父母官,专理不平事。明清以来,每年逢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和各地城隍鬼神生日,城皇庙都会举行城隍出行和庙会活动。

哪里的月老庙叫月华殿?我要具体点的地理位置

杭州满陇桂雨公园有一个

城隍庙里面供奉的是谁?

城隍庙就是祭祀城隍神的庙,里面供奉的当然就是城隍神啦。城隍神也叫城隍爷,是守护一方的守护神。这个城隍爷并不是天上下来的神仙,而是由当地历史上的英雄们来做的。城隍庙并不是某一地方特有的庙宇,这个庙在很多地方都有。上面说了,城隍并不归天庭管,他是地府派往人间的官员。所以城隍庙更像是一种办事处,是地府和人间互通的一种组织。城隍庙就和人间的县衙差不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庙,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城隍爷。城隍爷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城隍爷管的是当地人民的生老病死。城隍爷是阴间的神仙,祈求平安、祈求健康、求子、求财求官等都可以和城隍爷说。虽然求子、求平安等都有专门的神仙,但是向城隍爷许愿也是可以的。城隍庙就仿佛一个现管,虽然这些不是他的主要管理范围,但是他也是管得了的。城隍爷的直属下属是土地公,城隍爷和遍布全区的土地公保卫着当地的百姓。土地公平时的工作就是记录人间的善恶美丑和人们的愿望夙愿,然后整理好之后传给城隍爷。然后城隍爷处理过之后在上交给上级,最终汇聚到阎王手中。而黑白无常与牛头马面判断人善恶的依据也来自于这些资料。简单来说,城隍爷就相当于一个县长,而土地爷就相当于各地的村长。很多人可能觉得城隍爷和土地公的权力太小,不够神气。其实这是你的错觉了,城隍庙的设置规格是有要求的,最少也要县级以上才能设置。就连土地爷也有一句名言“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

苏州哪里有月老庙?

求姻缘的大多是观音道场,东山莫厘峰的慈云庵,西山缥缈峰水月坞的水月禅寺都是。

中国很多城市里都有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是什么神仙?

每个城市的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神都不尽相同,但都是由古代曾造福或者有功于当地民众的英雄名臣来充当

月老简介

月老简介

月老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 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 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人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老太婆的三岁女儿。」韦固一听勃然大怒,悻悻返回店中。十年之后,韦固因立军功迎娶相州参军的女儿,韦固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三岁小女。韦固见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宋城的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月老星君又称月下老人、月下老公、亦简称「月老、月老公」为道教专司男女感情婚姻之神,白胡髯髯,面泛红光;左手执姻缘簿,右手持拐杖。

月老星君系属星宿崇拜,居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一座星宿。因牛郎与织女七夕鹊桥会之典故,又月老星君又居于其中,乃将月老星君视为「婚姻神、媒神」。后人又因唐朝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云:「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就因如此,月老星君由星宿崇拜转变成人格神,流传于后世,便产生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由来。

相传月下星君会帮有缘的男女系红线,在民间信仰中,就渐渐出现「栓红线」的习俗。此一习俗从唐朝就延袭之今。据唐《史书》记载:衮州都督郭元振年长未婚,宰相张嘉振见他有才干又相貌堂堂,欲纳为婿,但不知五个女儿当中,不知那一位女儿该许配郭元振。张宰相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让其五个女儿坐于布幔之后,每人手上各系一根红丝线,将线头露在外面,让郭元振隔着步幔去牵,牵到谁就以谁为妻,郭元振一下牵到了漂亮非凡的张家三女,俩人结下了美满良缘。

栓红线的仪式相传从唐朝婚礼上就有,直到宋朝才逐渐演变成「牵红巾」习俗,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各牵系一端,相牵入洞房。其习俗有着「同心相结、白首偕老」的美好寓意。

月下老人又称「月老尊神」,简称「月老」,被视为掌管人们姻缘之神。民间信仰中月老的职司乃是搓合男女,将姻缘簿中有姻缘关系的未婚男女以红丝绳绑住,使其有缘人终成眷属,故求姻缘的男女多会敬奉月老。

传说唐代韦固曾在客栈遇到一位老人,在夜光下翻着簿子,好奇请问,才知是姻缘簿,又问他自己将来婚配为谁?老人回说为店北头卖菜老太太三岁的女儿。一气之下,派仆人刺杀女儿,谁知仆人心虚只刺伤她的额头。十多年后,该女被刺史收为义女,并将其许配给韦固,新婚之后发现妻子额上常贴花黄是因幼年被刺,这才知月下老人所配的姻缘奇准无比,其神迹从此广为流传。

追溯霞海城隍庙的月老神像的由来,就要说到一九七一年,有位老太太到台北霞海城隍庙,虔诚的感谢城隍爷保佑先生事业兴盛,孩子学业顺利,她回忆起早年常带孩子到城隍庙拜拜祈福,尔后孩子得以考上理想的学校,也平安的服完兵役,并获美国名校奖学金及取得傲人的学位,找到好工作;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感情生活始终没有着落,于是老太太再向城隍爷祈求愿孩子有个好姻缘,说也奇妙,几个孩子不久后就找到理想的对象。老太太感谢城隍爷神恩之际,向当时的城隍庙主持陈国汀表示,想捐献月下老人神像一座,协助城隍老爷处理未婚男女的婚姻大事,陈国汀荐请芦洲王稻瑞先生雕刻一座高四十三公分的月下老人神像,供奉于城隍庙至今。

月老传说

月老又称为(月下老人),是中国传说中管姻缘的婚姻之神。月老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唐朝,相传一名叫韦固的男子,巧遇一名在月光下看书的老人。韦固好奇问老人正在看什么书,老人回答正在核对天下男女婚姻的姻缘簿,韦固又问他旁边的袋子里装着什么,老人说是红线,只要系在男女的足上,均会结为夫妻。

韦固连忙询问老人他的妻子是何许人,老人指着一名瞎眼妇人的三岁女儿,说她就是韦固将来的妻子,韦固不信,还命人前往杀掉女童。后来,几经转折。才发现妻子就是当年月老指配给自己的女孩,终深信月老的说话。

自此民间崇奉<月老>为姻缘之神。由于月老会为有情人牵上红线,不论仇敌之家、贫富悬殊,或天涯海角,只要月老将男女二人的脚用红线系上,必定成夫妻,故有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故现今社会亦流行红线的传说,期望男女情人能系上红线,最后能终成眷属,带来幸福爱情及婚姻。此外,已婚人士亦可参拜月老,祈求婚姻幸福美满。若遇上夫妻不和顺,亦可祈求月老赐福,使夫妻和睦,合家平安。

月老像简介

相传月老为姻缘之神,掌管人世间所有男女婚姻。俗语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只要月老将红绳系于男女脚上,双方必定缔结良缘,结为夫妻。本宫为本国首间设有月老及佳偶天成男女铜像,并有其特别的参拜方式。本图期望透过增设月老及佳偶天成男女神像,吸引更多年青善信入祠参拜,向下一代传扬道教文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