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知天命,如何知道自己带不带天命

何为悟道知天命?

知天命,古人的一种说法,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悟道知天命”,也就是说,经过思考,才能知晓“天道”,然后就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怎样知道自己的命运

我信命,我知道什么是我的命。你知道什么是你的命吗?你肯定不知道,要不然你不会这么说。孔子说:天命谓之性。天命就是人性,人性就是欲望,欲望就是你非常渴望的东西,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说目标就是我们的命。如果你想做官,做官就是你的命;如果你渴望有很多钱,那么你的命就是钱。运,就是你所走过的路,加上你将来要走的路,结合起来就是你的人生之路。人,不管是什么人,一生中都是在追求一种东西,有的人是钱,有的人是名,有的人是女人,有的人是当英雄。这就是他们的命,他们一生中为了自己的追求,所走过的路就是他们的运。命和运加起来就是命运。你信命吗?

人如果经历了哪几点,就到了所谓“知天命”的阶段了 ?

曾公言:尽人事!听天命《如何辨别自己的天命》

通过一切人事物,来磨练提升自己的品德, 净化身心,提升灵性境界层次。 《谨记:进德修业,慎始善终,真诚善良,行善积德,修功德,惜福报,造福社会人类,为众生和谐和睦而服务。》 至于你选择什么行业,选择什么职业 那是根据自身条件决定的。 曾公言:尽人事!听天命天命:就是一个人,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就叫天命。 我们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里面,是故意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困难,很多挫折,很多艰苦,目的是要锻炼自己,磨练自己的。 不要忘记了,如果哪一天,你碰到困难挫折,你会觉得这是我自己安排的。 你就心安理得。 如果遇到困难挫折,就抱怨,就指责别人 说都是别人的错,那么你还没有觉醒。 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天命是先天的规划 人事是后天的执行 尽人事,就是通过任何事情,磨练提升自己的品德。 无论是顺利得意的时候,还是逆境挫折的时候,还是与人相处,还是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都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就是尽人事。 不怨天尤人,没有抱怨 心安理得的去做, 不问前程结果,但行好事 《你不会计较,就是天命》 《你还在计较,就不是天命》 摸索人生的天命,要有一个应该的范围,我们在应该做的,合理的范围里面去摸索,你喜欢的做的。 先找应该做的,然后把这应该的范围画起来,在范围里面去找你喜欢做的,那就是你,先天带的东西。《如何辨别自己的天命》 就是当你去做一件事情,做的很单调,很乏味,做的很不想做,宁可不做的时候,那就不是你的天命了。《让自己兴奋 喜欢,投入忘我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天命》 可是当你做一件事情,你就感觉很兴奋,感觉到这个很好,我再辛苦,也不觉得辛苦,那就是你的天命了。天命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你做到欲罢不能,你做到没有钱也要做,你做到再辛苦,也要做,那就是你的天命。天命就是先天带来要修改的那一部分,就是你的天命。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修行的功课,都不一样。

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为什么可知?

我们来看一下孔子对自己的总结: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 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几个节点的阐述,以这些节点为边界,我们可以看见孔子一生中的五个境界。 孔子在三十之前,由于学问不成,尚不能自立; 三十到四十,在自立的基础上还有诸多疑惑; 四十到五十,虽然能对所见之事看得明白不疑惑,但尚不知自身的天命为何; 五十到六十,已经知道自身天命之所归,但对待自己天命相左之事仍不能宽而容之, 六十到七十,基本能够圆融自身和外界的不同,但仍不能挥洒自如。 可以看到,这不仅仅是孔子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更像是孔子对所有人应当达到的境界的预期。 节点:十五有志于学。 我们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达到自立,基本不依赖于他人,是最基本的做人要求,用现在的话讲: 就是像个成年人一样处理问题。 节点:三十而立。 在自立的基础上,我们会寻求进一步发展,对内健全自己的三观,对外追求事业的成就,在这过程中,且不说处理内外两者关系,单说简单一些的建立自身三观,都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让人挠头不已的事情。在这个阶段,我们会迷惑,但是会在完成自己分内之事的基础上去寻求困扰我们问题的答案。 节点:四十不惑。 再过十年,当我们能够比较系统、周全地处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不会继续困惑,我们能够比较理智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但对于自己未来的归属和生命的意义,仍然不能参透。 节点:五十而知天命。 终有一日,我们参透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初步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这时候的自己,已经可以完整的回答那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得了自己的道,他们看得见自己在时间轴上所有的存在过程,所以他们的心智,至此已经坚不可摧。不过此时的人,对他人的“道”,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对待与自己的道不一样的事情,心中不能认同。 节点:六十耳顺 耳顺以后的状态在此可以忽略,我们反过来看看什么是天命。 在孔子的世界中,天命在人事之外,还需要人通过努力才能理解。要知天命,必先不惑,必先自立。知天命,说明天命可知,更说明天命本就存在,只是人不知而已。 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单从个人视角去观测天命,是不可能有正确认识的,想要知道天命的实质,应当跳出个人,站在空中俯瞰,才会有不同的收获。 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天命”,都决定于其他人,但同时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完全决定他人命运的能力,所以所有的个人命运,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可知的混沌系统。想要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控制所有人的命运,是人类的能力所不可及的。 但这并不是说天命于个人自身来说,是一种完全不可改变的存在,否则孔子所言的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完全无意义的了,天命对于个人,之所以可知,是因为我们自己可知可控,自己的言行思想虽然不能在完全意义上决定天命,却可以尽最大可能的影响它!古语中,叫“尽人事,听天命。”而现在流行的话语体系里,也有类似的意思,就是那句烂俗又励志的:“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是“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 天命这种东西,就是你的人生轨迹。 如果你无心,随遇而安,那么你的天命就是不可预测的随机曲线,但是如果你有心,能尽人事,那么你的天命,虽有坎坷,但总有希望实现心中目标。

尽人事而知天命

指在最坏的处境下,竭尽全力拼到最后。这是知命又不认命的豁达与不妥协,这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态度。 指尽人事之后,才知道天命如何,尽人事之后,才知道顺天命;这是尽人事知天命的两层意思。 但这句话还有第三层意思,也就是“尽人事而知天命,知天命而不懈怠人事”,即生命不屈不折的一面。 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不去强求,但保持沉稳而不失积极。 理清了其中的条理,我们就结合论语,从孔子这一位圣人的天命观去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农民种田,勤劳者丰收,懒惰者歉收,这就是性。这是人所能知的,应当尽性,即努力依靠勤劳去获得丰收。但是,若遇到长久的干旱,则无论勤与懒,都会歉收,这就是命。真正尽性知命的人,往往内心强大,尽人事而听天命,只管耕耘,莫问收获。就如圣贤荀子在《荣辱篇》中所写: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曾国藩就是悟透了“尽性知命”的道理,于是他说: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即:人在做天在看,努力和好运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好运气也是来自于不懈努力。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尽性、努力的人,才能真正悟透天地之道。比如说,人性弱点中有傲慢、懒惰、贪婪、愤怒、虚伪、嫉妒等等,我们就努力克己修身,力求自身谦虚、勤奋、慷慨、耐心、真诚、宽容,这便是“尽性”! 当我们努力到感动他人、感动世界,甚至是感动自己的时候,便可谓是真正“尽性”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也就只能泰然处之,听天由命了。就如曾国藩家书中所写: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所以说,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都懂得“尽人事而听天命”。当我们真正悟透了“性命”二字,也就可以领悟了人生真谛——成大事者,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随笔/恒之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