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对紫微郎紫薇郎是谁,紫微郎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请问紫薇郎是什么意思?
紫薇花对紫微郎(簪花解语)紫微,古代天文学中指紫微星垣,自汉代起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指皇宫。唐代,中书省设在皇宫内,是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故“开元元年,中书省回紫微省,中书令日紫微令。” 碰巧,紫薇花名与“紫微”音同,字形近同,仅于“微”上多一草头,加之紫薇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于是紫微省名立后,紫薇花遂被移植省中。过了几年,紫微名被废弃,复称中书省,但紫薇花却早已在宫中扎下了根。 中书省易名紫微省,中书令易名紫微令,虽时间不长,却成为历史掌故,以致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皆喜“紫微”称之。唐代诗人杜牧当过中书舍人,人称“杜紫薇”,南宋诗人吕本中亦当过中书舍人,他的诗话著作就题为《紫微诗话》。大诗人白居易也任过中书郎,并写有紫薇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我国是紫薇的原产地之一,并且自古就是世界上的栽培中心。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医学落叶乔木,为阳性树种,喜光,温暖气候、肥沃土壤,耐阴,耐旱,忌涝,抗寒性强,北方也可露地越冬。 古时人们认为紫薇以花色紫者正宗,故称紫薇。《学圃余疏》说:“紫薇有四种,红、淡红、紫、白,紫却是正色。”紫薇花期长,宋代杨万里咏紫薇花诗云:“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诗讲的明白,紫薇从农历五月间开始着花,持续到九月,约有半年之久,所以它又有百日红的别名。 《广群芳谱》对紫薇评价很高,说它:“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夭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唐时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紫薇确实可爱,人若用指甲搔弄紫薇的树身,树的枝枝叶叶就会轻微地颤动起来,好像动物一般有怕痒的感觉,所谓:“薄肤痒不胜轻爪”,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怕痒树、痒痒花的名称。清代有词这样写:“一树瞳胧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扬。谁凭玉阑干细语?尔汝。檀郎原是紫薇郎。闻道花无红百日,难得。笑他团扇怕秋凉。” 对清代陈其年定风波词,著名文学家、园艺学家周瘦鹃评说;“上半阙还不差,而下半阙来了个紫薇郎,就感到减色。” 因紫薇花与紫微官署有密切联系,因而诗人就常常将其与官扯到一起,誉称其“官样花”。宋代大诗人陆游《紫薇》诗就讲:“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诗人青年时期被皇帝召进京城,赐进士出身,但后来被贬出京师,仿佛流落天涯的紫薇花,看多了官场的风风雨雨,早年的理想抱负,早已销蚀殆尽,只是喜欢酒杯中晃动的晚霞般的花影了。 紫薇寿命长,可活500年以上,仍繁花似锦。至今昆明、苏州、成都都保存有500—700年的古紫薇。不仅如此,紫薇全身都是药,其性寒味微酸,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止痛功用,以根、叶、花入药,全年均可采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挖掘些紫薇根,洗净,和瘦猪肉一起炖煮,30克紫薇根配100克猪瘦肉,煮得烂烂的,当菜吃,几天后,牙就不疼了。 人有人缘,树有树缘,由于紫薇树形优美,花色艳丽,花期较长,适于种植在建筑物前、庭院内、道路旁、疏林和草地边缘。也可成片成丛种植,宋代梅尧臣对此颇有感慨:“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后近闻都著花,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剪晨曦霞。” 也许正是紫薇这种独特的“性格”,也就有了“人性”,不信,请听听李渔的评述,别人不信,我倒信了。“人谓禽兽有知,草木无知,予曰:不然。禽兽草木尽是有知之物,但禽兽之知,稍异于人,草木之知,又稍异于禽兽,渐蠢则渐愚耳。何以知之?知之于紫薇树之怕痒,知痒则知痛,知痛痒则不知荣辱利害,是去禽兽不远,犹禽兽之去人不远也。人谓树之怕痒者,只有紫薇一种,余则不然。予曰:草木同性,但观此树怕痒,既知无草无木不知痛痒,但紫薇能动,他树不能动耳。人又问:既然不动,何以知其识痛痒?予曰:就人喻之,怕痒之人,搔之即动,亦有不怕痒之人,听人搔扒而不动者,岂人亦不知痛痒乎?由是观之,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矣。” 之所以引用李渔这段文字,是觉得值得一用,正所谓世间万物皆有情感,万不可轻视,皆须善待,才能合睦相处。这些年来,人做了许多不善之事,又怎能得到一切草木、禽兽的善待呢?而今,人正在改变自己以待草木、禽兽的态度,再过若干年,也就又能与自然界的其它物种共存共荣了吧!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表达作者的孤独之情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 唐 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注释](1)丝纶阁:指替皇帝撰拟诏书的阁楼。(2)刻漏:古时用来滴水计时的器物。(3)紫薇郎:唐代官名,紫葳侍郎的简称,即中书侍郎。 [译文]我在中书省里拟诏书的丝纶阁值班,没什么文章可写,觉得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钟鼓楼上刻漏的滴水声,时间过得太慢了。在这黄昏的寂寞中,我一个人孤独地坐着,谁来和我作伴呢?惟独紫葳花和我这个紫薇郎寂然相对。紫薇花对紫微郎
这话是有来历的,与白居易有关: 不知道乐天对紫薇花有多爱,还有一首同题诗: 紫薇花对紫微郎,紫薇花对紫微翁,紫微郎紫微翁都是白居易自称,紫微郎是官名相当于中书郎。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诗中滋味悠悠长,别有心事在其中,意会不必言传。 “独占芳菲当夏景, 不将颜色托春风。”这样写实的风景却是难得的有了一种诗情画意与倨傲。绿荫葱葱里,能够与炎炎夏日相伴的,除了紫薇,其他并不多见。不借春风,也可以很美好。 乐天究是对紫薇格外爱的,还有一首紫薇诗: 微之,即元稹,“别花人”懂得赏花的人,从这三首诗看,乐天作“别花人”才是名至实归。 突然就那么感慨了:别花人,知几共几人?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什么典故
紫薇花对紫微郎(簪花解语)紫微,古代天文学中指紫微星垣,自汉代起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帝王居处,即指皇宫。唐代,中书省设在皇宫内,是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故“开元元年,中书省回紫微省,中书令日紫微令。” 碰巧,紫薇花名与“紫微”音同,字形近同,仅于“微”上多一草头,加之紫薇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于是紫微省名立后,紫薇花遂被移植省中。过了几年,紫微名被废弃,复称中书省,但紫薇花却早已在宫中扎下了根。 中书省易名紫微省,中书令易名紫微令,虽时间不长,却成为历史掌故,以致后来凡任职中书省的,皆喜“紫微”称之。唐代诗人杜牧当过中书舍人,人称“杜紫薇”,南宋诗人吕本中亦当过中书舍人,他的诗话著作就题为《紫微诗话》。大诗人白居易也任过中书郎,并写有紫薇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我国是紫薇的原产地之一,并且自古就是世界上的栽培中心。紫薇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医学落叶乔木,为阳性树种,喜光,温暖气候、肥沃土壤,耐阴,耐旱,忌涝,抗寒性强,北方也可露地越冬。 古时人们认为紫薇以花色紫者正宗,故称紫薇。《学圃余疏》说:“紫薇有四种,红、淡红、紫、白,紫却是正色。”紫薇花期长,宋代杨万里咏紫薇花诗云:“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诗讲的明白,紫薇从农历五月间开始着花,持续到九月,约有半年之久,所以它又有百日红的别名。 《广群芳谱》对紫薇评价很高,说它:“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夭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唐时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紫薇确实可爱,人若用指甲搔弄紫薇的树身,树的枝枝叶叶就会轻微地颤动起来,好像动物一般有怕痒的感觉,所谓:“薄肤痒不胜轻爪”,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怕痒树、痒痒花的名称。清代有词这样写:“一树瞳胧照画梁,莲衣相映斗红妆。才试麻姑纤鸟爪,袅袅,无风娇影自轻扬。谁凭玉阑干细语?尔汝。檀郎原是紫薇郎。闻道花无红百日,难得。笑他团扇怕秋凉。” 对清代陈其年定风波词,著名文学家、园艺学家周瘦鹃评说;“上半阙还不差,而下半阙来了个紫薇郎,就感到减色。” 因紫薇花与紫微官署有密切联系,因而诗人就常常将其与官扯到一起,誉称其“官样花”。宋代大诗人陆游《紫薇》诗就讲:“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诗人青年时期被皇帝召进京城,赐进士出身,但后来被贬出京师,仿佛流落天涯的紫薇花,看多了官场的风风雨雨,早年的理想抱负,早已销蚀殆尽,只是喜欢酒杯中晃动的晚霞般的花影了。 紫薇寿命长,可活500年以上,仍繁花似锦。至今昆明、苏州、成都都保存有500—700年的古紫薇。不仅如此,紫薇全身都是药,其性寒味微酸,有清热解毒、止痢、止血、止痛功用,以根、叶、花入药,全年均可采集。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挖掘些紫薇根,洗净,和瘦猪肉一起炖煮,30克紫薇根配100克猪瘦肉,煮得烂烂的,当菜吃,几天后,牙就不疼了。 人有人缘,树有树缘,由于紫薇树形优美,花色艳丽,花期较长,适于种植在建筑物前、庭院内、道路旁、疏林和草地边缘。也可成片成丛种植,宋代梅尧臣对此颇有感慨:“禁中五月紫薇树,阁后近闻都著花,薄薄嫩肤搔鸟爪,离离碎剪晨曦霞。” 也许正是紫薇这种独特的“性格”,也就有了“人性”,不信,请听听李渔的评述,别人不信,我倒信了。“人谓禽兽有知,草木无知,予曰:不然。禽兽草木尽是有知之物,但禽兽之知,稍异于人,草木之知,又稍异于禽兽,渐蠢则渐愚耳。何以知之?知之于紫薇树之怕痒,知痒则知痛,知痛痒则不知荣辱利害,是去禽兽不远,犹禽兽之去人不远也。人谓树之怕痒者,只有紫薇一种,余则不然。予曰:草木同性,但观此树怕痒,既知无草无木不知痛痒,但紫薇能动,他树不能动耳。人又问:既然不动,何以知其识痛痒?予曰:就人喻之,怕痒之人,搔之即动,亦有不怕痒之人,听人搔扒而不动者,岂人亦不知痛痒乎?由是观之,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人能以待紫薇者待一切草木,待一切草木者待禽兽与人,则斩伐不敢妄施,而有疾痛相关之义矣。” 之所以引用李渔这段文字,是觉得值得一用,正所谓世间万物皆有情感,万不可轻视,皆须善待,才能合睦相处。这些年来,人做了许多不善之事,又怎能得到一切草木、禽兽的善待呢?而今,人正在改变自己以待草木、禽兽的态度,再过若干年,也就又能与自然界的其它物种共存共荣了吧
花事| 紫薇:我是中宫之主
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 谁道花无 百日红 ,紫薇长放半年花。 ——宋·杨万里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下两首关于紫薇花的诗,这是其中一首,诗名特别长,是一段小序:“疑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二首”。也正是因为这首诗,紫薇得了一个“ 百日红 ”的别名,花期可由农历五月一直到九月,从夏到秋,差不多半年之久,可以慢慢欣赏。清代画家王武这画中的题句: 紫薇独占秋声下,不是繁华聒耳音。 紫薇花、杨柳枝,蝉鸣声,此时夏去秋已至,在午后或者傍晚,于花下柳边听着蝉声,悠然而得一份怡然。“痒痒花” 《群芳谱》里有云:“紫薇花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妖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以手爪其肤,彻顶动摇,故名‘怕痒花’。” 稍稍用手挠一挠树干,紫薇树就会“彻顶动摇”,一树的花都欢快地颤动起来,天真烂漫。这总让我想起形容美人欢笑美态的一个词: 花枝乱颤 。 紫薇中宫之主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星官划分为三垣(yuán)二十八宿(xiù),三垣分别是: 紫微垣(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 太微垣(Supreme Palace Enclosure) 天市垣(Heavenly Market Enclosure)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 ,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 中 宫 ,或 紫微宫 ,一直以来都是中华神话中的天帝居所。 紫微星,即北极星 。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四季旋转,因此古人认为紫微星是众星之主。所以 紫微星是北极五星中的帝星,紫微帝星。 也因为紫微星和紫微垣的地位,隋唐洛阳宫城名为 紫微城 ,明清北京故宫名为 紫禁城 ,人间统治者的居所,对应了天帝之所在。 星相学里,紫微星一旦移位,那就是国丧之兆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夜观星相后对马谡说:紫微星有异,此乃大国之丧。第二天已称帝的曹丕就驾崩了。紫微郎与紫微翁 正因为紫微星的地位,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紫微省”立名后, 紫薇花就被移植省中,入住皇宫了。 白居易曾经担任过中书省下面的秘书省校书郎,所以他喜欢在诗中以紫微自称: 紫薇花 唐·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微郎 。 此时的白居易刚刚中举,初涉官场,朝气蓬勃兢兢业业。在宫中工作至黄昏,只剩自己一个人,抬头看见窗外的紫薇花,有感而发。紫薇花 唐·白居易 紫薇花对紫微翁 ,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已被贬到江州,此时的紫薇郎也已变成了紫薇翁。同样是在工作场所”浔阳官舍”,面对高大的紫薇树回想起了以前长安大兴善寺里的紫薇花,难免怅然若失。 紫薇不在春天里与群芳争艳,选择在夏日里独自芳菲。经过宦海沉浮之后,白居易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紫薇郎,却依然保持着赤子之心,“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消沉或已过去,留下了“不将颜色托春风”的风骨。 时值端午刚过,仲夏连雨。广州街头的紫薇花竞相开放,开车在路上被夹路的团团紫云迎来送去,路转又见,特别赏心悦目。 番禺的余荫山房正值紫薇花节,还有紫薇盆景展,园中到处粉红淡紫,满目繁花。 花期莫负,走上街头好好赏一赏这满城缤纷的树树紫霞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