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干地支日历查询表,出生日期八字查询表

天干地支对年历对照表,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

提起天干地支对年历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另外,还有人想问用天干地支怎样算年份,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天干地支换算年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二干支时间分别是?

12天干地支对应的十二时辰:

子时 晚上十一点——凌晨一点

丑时 凌晨一点——凌晨三点

寅时 凌晨三点——凌晨五点

卯时 凌晨五点——早晨七点

辰时 早晨七点——上午九点

巳时 上午九点——上午十一点

午时 上午十一点——下午一点

未时 下午一点——下午三点

申时 下午三点——下午五点

酉时 下午五点——夜晚七点

戌时 夜晚七点——夜晚九点

亥时 夜晚九点——夜晚十一点

天干地支纪年法-换算

第一种算法:

不同的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会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按照顺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第二种算法:

1、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

天干地支在传统命运学的方面来讲,其实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所以天干,地知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如今的生活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存在是不容忽视的。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八字中的五行的有几个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干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五行: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子亥属水、辰戌丑未属土。所谓八字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的组合。

时辰金木水火土查询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与12时辰是怎样对应的,求解?_百度...

提起时辰金木水火土查询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什么时辰是金木水火土命,另外,还有人想问时辰怎么样查看金木水火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金木水火土命查询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金木水火土五行与12时辰是怎样对应的,求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干支查询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快速推算时柱干支法 ⒈日干x2+时支数-2=时干数 (公式揭密:因为甲子日的子时是从甲子时开始,推算下去,乙丑日对应丙子,即乙2对应丙3,再下去是丙3对应戊5,正好每日的子时天干为日干x2-1,即日干x2+时支数-2) ⒉ 时支是固定的。时辰顺序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例:求壬午日酉时的天干。日干9x2+时支10-2=26,取6即己。故壬午日酉时的干支为己酉。 时干支推算歌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头; 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万年历日干支查询 戊午年 庚申月 甲寅日 9点前甲戌时 9点后乙亥时 日子的,天干地支怎么查找 30分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1.干支计时法是以地支为主。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天干的作用在于扩展计数规模以及统一干、支两个系统。 干支不仅可用于计时,还可用来计年、月、日。其中年和日传说中是从轩辕黄帝时代的起始点一直流传下来的。而月和时则分别可以用口诀从年和日推算。 口诀是:“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始,壬子是真途。”意思是每个甲年和已年,其子月必是甲子月,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时也必定是甲子时,其余以此类推。 子月是夏太阴历十一月,也叫冬月,(但在周太阴历中是首月。)冬至通常在每年的这个月,而按前面提到的那个传说,干支计时系统的原点就规定在一个冬至的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每年冬月,不是指某一年当年的冬月,而是指上一年的,这是由于过去王朝更迭,将历法首月改来改去造成的,后来不再改了,但首月已变为正月,而干支计时系统又不能断开以适应改变了的首月,所以就成了这个样子。 另外,干、支还有另外的叫法,即岁阳和岁阴,但不是甲子乙丑什么的,而是象外国语译音一样,比如昭阳赤奋若,商横君傩什么的,古里古怪,却也挺好玩的说。:) 2.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怎么查出生日干支 1981年――5月――12日――12点35分 辛酉年 甲午月 壬申日 丙午时【石榴木命】 正印 食神 日主 偏财 沐浴 胎 长生 胎 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如何查什么年什么月+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 万年历天干地支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手上怎么查询天干地支 西元>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干支>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戍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申 乙酉 丙戍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戍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戍 辛亥 壬子 癸丑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 2044 204......>>

十二地支对应月份

十二天干地支月份是怎么看的?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十二地支的对应月份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月、腊月寅、卯、辰是农历正二三月春季,春季万物发芽滋生,三合会为木巳、午、未是农历四五六月夏季,夏季万物开花茂盛天气炎热,三合会为火申、酉、戌是农历七八九月秋季,秋季万物成熟,肃杀,三合会为金亥、子、丑是农历十十一腊月冬,冬季万物收藏,归于地下,冰雪覆盖地面,三合会为水 十二地支还对应着农历月份,子对应 采用干支方法纪年月,就是八字的月份是用十二地支表示,八字的月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简单说,十二地支不与农历月份一一对应。八字月份划分简单方法:按照阳历每一个月有二个节气,前一个是“节”,后一个是“气、中气”。八字月份就是按照前一个“节”划分的。月份数字等于阳历月份数字减去一。立春是年份、正月的划分标志。十二地支与八字月份关系: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十二地支对应月将是什么 以地支计月: 春木: 阴历正月,寒冬未尽,白雪茫茫,光秃秃的山野中很少有动物出入,饿虎便从山林中钻出来寻食。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给人们很深的印象,于是就把这个月定为“虎月(寅月)”。 阴历二月份,春暖花开,向阳的小草钻出地皮,兔子便开始活跃。人们又把这个月定为“兔月”。卯; 以此而论,阴历三月多雾,神龙忽现。辰; 夏火: 阴历四月天暖,蛰蛇出洞。巳; 阴历五月草长,人欢马叫。午; 阴历六月草茂,羊群遍野。未; 秋金:阴历七月果熟,猴子口福。申; 阴历八月中秋,杀鸡饮酒。酉; 阴历九月秋收,防盗要狗。戌; 冬水: 阴历十月秋凉,肥猪满圈。亥; 阴历十一月下雪,屋内多鼠患。子; 阴历十二月北风吹,老牛把棚归。丑! 2023年十二地支对应月份 南,乐 农历十二个月有没有天干地支的名称? 干支纪年在我国古代立法中属于阳历,即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进行纪年。每年的立春是一年的开始,称之为“岁首”。同样,干支纪月也是阳历历法,每年十二个月,以干支来表示,从立春到惊蛰为第一个月份(地支寅月),从惊蛰到清明为第二个月份(地支卯月),如此等等。 我国以月亮围绕圆缺为周期进行纪年的立法,称之为阴历;月亮一圆一缺为一月,以数字来表示,每年也并非总十二个月,一般三年会多出一个润月。 干支纪月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纪月历法,与阴历立法并没有关系。干支纪月与农历月也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一般历法书上所注明的农历几月对应干支几月,只是大概对应,并非整个月都是,和前面的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相似。 干支纪月的地支是这样的,从立春到惊蛰为寅月,其余月份按照地支类推。每年的第一个月份的天干需要根据当年年份的天干来决定。若遇甲或己的年份,第一个月份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第一个月份为戊寅;丙或辛之年第一个月份为庚寅,丁或壬之年第一个月份为壬寅,戊或癸之年第一个月份为甲寅。依照第一个月份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由于干支纪月推算起来较为麻烦,因此除非星相先生推算生辰八字和选择良辰吉日,很少有人使用,干支纪月也没有普及。 天干地支计年份月份和日期如何定的?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 *** 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这几个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 怎么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表示年份,知道月份,日,和时的最好了。 十二地支的生肖―― 子属鼠 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 辰属龙巳属蛇 午属马 未属羊申属猴酉属丁 戌属狗 亥属猪 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龙,六蛇, 七马,八羊,九猴,十鸡,十一狗,十二猪。 寅为正月――立春~~惊蛰。 卯为二月――惊蛰~~清明。 辰为三月――清明~~立夏。 巳为四月――立夏~~芒种。 午为五月――芒种~~小暑。 未为六月――小暑~~立秋。 申为七月――立秋~~白露。 酉为八月――白露~~寒露。 戍为九月――寒露~~立冬。 亥为十月――立冬~~大雪。 子为十一月――大雪~~小寒。 丑为十二月――小寒~~立春。 日: 由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具体的日子则需要查询万年历,举例如下: 农历2012年2月12日为甲子,13日为乙丑,14日为丙寅,15日为丁卯,16日为戊辰,17日为己巳,18日为庚午,19日为辛未,20日为壬申,21日为癸酉,22日为甲戌,23日为乙亥……依次排列。由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具体的日子则需要查询万年历。 命理十二时辰 子 1――23 半夜11 点~~次日凌晨l 点 丑 1――3 凌晨1 点~~3 点 寅 3――5 早晨3 点~~5 点 卯 5――7 早晨5 点~~7 点 辰 7――9 上午7 点~~9 点 巳 9――11 上午9 点~~1l 点 午 11――13 中午11 点~~13 点 未 13――15 下午1 点~~3 点 申 15――17 下午3 点~~5 点 酉 17――19 傍晚5 点~~7 点 戌 19――21 夜晚7 点~~9 点 亥 21――23 夜晚9 点~~11 点 月的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 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 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 年干支推算法 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 (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 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 月干支推算法: 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 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 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 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 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日干支推算法 由于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比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 ......>> 每年的十二地支从那个月开始数? 寅月开始数 干支纪月法 先确定地支:以冬至所在月份为子月,以此类推。遇到闰月则采用上个月份的地支。亥定地支后,下来确定天干: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二月是丁卯,三月是戊辰,类推;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目前,中国民间对干支纪月起始日的确定存在分歧,共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单数节气(即“非中气”)作为每月的起点;另一种是以朔日(即数字纪月每月的初一日)作为起点,遇闰月则与上月用同一干支纪月。以2001年(辛巳年)为例,公历2月4日立春,3月5日惊蛰;1月24日是正月初一,2月23日是二月初一。按第一种观念,则庚寅月从2001年2月4日开始,辛卯月从2001年3月5日开始;按第二种观念,则庚寅月从2001年1月24日开始,辛卯月从2001年2月23日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