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卦九三爻辞,六十四卦每一卦详解
谦卦的爻辞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1 . 初六阴柔谦逊,低处下卦艮山之下,有谦谦君子之象,以此涉难行险,可获吉祥。 ◎谦谦,谓谦而又谦也。山在地中为谦,初六又在山之下,故谓谦而又谦。2 . 刘沅曰:六柔,谦德也。初卑下,谦位也。谦德而处卑位,谦而又谦,君子之事。九三在下卦之上,劳而能谦,是在上之君子,尊而光也。初六在下卦之下,谦而又谦,是在下之君子,卑而不可逾也。所以为君子之终也。3 . 马其昶曰:易言利涉,取辟地图功之义,非谦者所尚,故变其文曰用涉,即用以涉川亦吉也。4 . 象传曰:谓初六谦而又谦,有君子之德者,乃因其能谦卑自制,以养其德。◎牧,治也,察也,养也。 自牧,谓自我约束,自养其德之义。5 . 黄寿祺曰:爻辞称君子,象传谓自牧,乃谓谦谦君子当具厚实的道德基础,和必要之克己精神。六二,鸣谦,贞吉。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1 . 六二柔顺中正,谦德广闻,能谨守正道而获吉祥。2 . 程颐曰:谦德积于中,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曰鸣谦。二之贞吉,乃自有也,非勉为之。3 . 马其昶曰:震惊百里,雷之鸣也,雷之鸣,自阳而达于阴。谦之为雷者,三也,二比之,上应之,皆鸣。二鸣其中之所自得,上鸣其中之不得已。4 . 马振彪曰:二不自鸣,因三之善鸣,而知其谦自有人声人闻,即不啻二之自鸣也。5 . 象传曰:六二谦德广闻,能谨守正道而获吉祥者,乃因其中正之德,得于心而形于外也。6 . 胡瑗曰:中心得者,言君子所作所为皆得诸于心,然后发之于外,则无不中于道也。故此谦谦皆由中心得之,以至于声闻流传于人,而获自正之吉也。7 . 黄寿祺曰:谦虚之美德,因纯诚积于中心所致,越享有名声,越须保持中正之内质,故爻辞强调贞则能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1 . 九三阳刚得正,尊为卦主,以一阳而应五阴,承上接下,犹如勤奋匪懈、守谦不骄之君子,朝干夕惕,持恒以终,故获吉祥。 ◎劳谦,谓勤劳而能谦虚也。 劳,勤奋匪懈之意,有如干三终日干干,夕惕若之象。2 . 王弼曰:九三处下体之极,履得其位,上下无阳以分其民,众阴所宗,尊莫先焉,上承下接,劳谦匪懈,是以吉也。3 . 刘沅曰:九三一阳而给五阴之求,故劳。刚正之德,宜在上位,而止于下,劳而能谦者也,惟君子克当之。君子任劳履谦,久而不变,所以有终。4 . 象传曰:九三有如勤奋匪懈、守谦不骄之君子,故广大之群众都服从他。5 . 马振彪曰:九三虽劳能谦,功在天下,不矜不伐,尽力于民事,先之劳之而无倦,能有其终,所以万民悦服于他。六四,无不利,撝谦。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1 . 六四柔顺得正,上承六五之君,则柔顺奉上;下接九三劳谦之臣,则谦以待下,以其处无所不利之时,故能发挥其谦德,使上下皆得其宜也。◎撝谦,发挥谦德也。 撝,音挥,发挥。2 . 刘沅曰:上有谦德之君,下有谦德之臣,处圣主贤臣间,无处不利,其撝谦也。撝,挥同。3 . 李士鉁曰:上则以四从五,有让功于君之美;下则以阴从阳,有让位于贤之心,以尊贤大臣,虚衷若此,大臣以下莫不让也。4 . 马其昶曰:三、四爻处天地之际也,九三天道下济,六四则所谓地道上行者,天地交,故无不利,此其时也。居近君之地,能撝通上下之谦,而不使有所间隔,此其德也。非四之撝谦,三安能成劳于外乎?在三难于有劳而能谦,在四则难于无不利之时而能谦。5 . 象传曰:六四当无所不利之时,而能发挥其谦德,使上下皆得其宜者,乃谓其能固守处谦之常道而不变。6 . 程颐曰:凡人施谦不可过其宜也。惟六四处近君之地,据劳臣之上,故凡所动作靡不利于施谦,如是然后中于法则,故曰不违则,谓得其宜也。7 . 黄寿祺曰:六四处多惧之位,乘三承五,其利在于敬慎自修、努力撝谦,以示不敢自安也。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1 . 六五阴柔得中,尊居君位,然柔和谦逊,有天下而不据有之,并与其左右居高位者,均能谦以待下,若仍有骄横不顺者,则利于偕同以征伐之,使天下尽归于谦道,此吊民伐罪之事,故无所不利。 ◎不富,易以阴虚为不富,此喻六五柔和谦逊之意。 ◎以,与也。 ◎邻,指四、上两爻。2 . 李士鉁曰:易以阴爻虚为不富。六五柔和居尊,自视澹然,有天下而不与,故不富。君不以有国为富,则臣不以有家为富,故六五之不富,并其邻亦同之。自二至五互师,故利用侵伐以征不服,本谦德以用兵,体大顺以征不顺,故无不利。3 . 刘沅曰:征者,正也。侵伐征事,惟谦德之君宜之,以见六五之谦,非姑容也,乃盛德也。4 . 象传曰:六五之利于岀征讨伐者,乃以其有谦德,能吊民伐罪,征伐骄横不顺者。5 . 黄寿祺曰:有谦必有骄,有顺必有逆。六五以谦德居尊位,对顺从者自然施之以谦,但对骄逆者却不可一味用谦姑息,而要以侵伐制服,此与大象传「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意正合。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1 . 上六阴柔得位,与下有应,处卦之极,有谦极而名声远闻之象,故利于行师讨逆,征伐不顺服之封邑小国。 ◎邑国,诸侯封国,卿大夫封邑。2 . 朱熹曰:六五谦极有闻,人之所与,故可以行师。3 . 马其昶曰:征邑国者,但声罪而不遽加兵,亦谦意也。故泰曰,勿用师,自邑告命。夬曰,告自邑不利即戎。李纲曰:谦之极,非利用行师不足以济功;师之成,非戒用小人不足以保治。5 . 象传曰:上六虽谦德广闻,足以感化众人,然其欲天下尽归于谦道之志,尚未实现。而上六之可以行师讨逆者,乃在征伐不顺服之封邑小国。6 . 李光地曰:志未得者,乃未能遂其大同之心也。7 . 马振彪曰:君子以德服人,然有时亦不得不用兵。侵阮徂共,一怒安民,周公东征,四国是皇,非力争也,征不服也。其用行师,志虽未得,所以济谦德而妙其用,平天下之不平者,一归于平,故五、上两爻言征伐也。8 . 胡一桂曰:谦一卦六爻,下三爻皆吉而无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易中吉利罕有若是纯全者,谦之效如此也。
谦卦·《周易》原文注解与鉴赏
谦卦 《周易》
(下艮上坤)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谦。
《象》曰:“‘无不利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注释〕 谦:卦名,象征谦虚、谦卑。有终:有善终,有美好的结果。天道下济:指日光往下照射,风朝下吹,雨向下降落。地道卑:地的位置在天之下。上行:地气上升。亏:损。盈:满。天道亏盈:指太阳到正午后开始倾斜,月满后渐亏。益:增益。谦:这里指低下者。(天道)益谦:指日从低位上升,月由缺渐圆。变:毁。流:由上往下运动,增益低处,如泥、水降落到低洼处。恶(wù)盈而好(hào)谦:憎恶盈满而喜好谦卑。逾:逾越。地中有山:谦卦上坤下艮,坤作地,而艮表山,地高于山,所以说“地中有山”,意为山本高而自立于卑微。裒(póu):取出。益:增补。称物平施:称量财物的多寡而平均施舍于人。牧:放牧,此处指约束、管理的意思。自牧:自我约束。鸣:名声在外,有声望。鸣谦:即名谦,有名而谦,意为有美誉名声而不傲。中心得:即心得中,言心得中正之道。劳:(有)功劳。劳谦:意为居功不傲而谦虚有余。(huī):谦逊。一说同“挥”,举止、行动,释为挥手、摆手而表谦虚之义。以:因为。用:以。利用:有利于。不服:指不服王命之人。
(施忠连)
〔鉴赏〕 谦卦的卦象是下艮(象征山)上坤(象征地),本来山高地低,现在山在地下,表示高大者自居于下位,是谦虚的表现。谦卦的卦名、卦象、卦辞和大多数爻辞,乃至《彖传》和《象传》的解释,都直接而明确地赞扬谦虚,一卦各个组成部分如此高度集中于一个抽象的概念,这在六十四卦中是罕见的。此外,谦卦的卦辞和六爻爻辞都言吉利,其中有一个“亨”,三个“吉”,三个“利”,如此大吉大利,在六十四卦中也是唯有此卦。谦卦的前三爻都为吉,据有高位的人,谦虚谨慎,能够度过任何艰险。他们遵循正道,虽有声誉,又有功劳,但居功不傲,万民敬服,结果都是吉利而有善终。后三爻稍次,但也无不利,小至一举一动,大到出兵征伐,都因虚怀若谷,恪尽职守,遵循准则,而最后得到好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远古时代谦的观念已经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谦虚有百利而无一害,是人们求成功所必须的美德。
在《周易》中,谦绝不是故作姿态,也不只是事关个人礼貌这一类的小节。谦卦赋予它许多重要的含义,其中主要有:第一,态度温和,恭敬,不粗暴,这是“初六”爻辞中“谦谦君子”所包含的意义。第二,“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即限制特权,实行平等。第三,“卑以自守”,即谦让,不争雄为首,不锋芒毕露。第四,“鸣谦”,即不急于表现自己,有美德不自矜,有美誉不自诩,有才华不自吹,讲述自己的品性和业绩始终保持低调。第五,“劳谦”,即不自满,既是由于有远大的目标,也是意识到成绩、功劳是依靠众人之力获得的。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谦这一观念中不自满、不自足的意义,《彖传》就是由此把握、发挥谦的观念的,进一步把它规定为万事万物最具生命力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法则。在它看来,世界是生生不息的万化之流,宇宙的生命力就表现在有无限广阔的运行空间和无穷的发展前途。谦就保证了这样的空间和前途。在人类看来,天在上,所以最广阔的运行空间是在它的下方;地在下,上方是它的发展空间。所以《彖传》说“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这里“下济”和“地道卑”的用语同老子的崇拜下位的思想十分相似,但是同老子的贵柔守雌理念毫不相干,其本意是讲天地之道都是谋求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彖传》的思想是,谦使人“卑以自守”就不会自满自大、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从而为人们打开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彖传》还根据《周易》的物极必反的哲学来看待天地万物的运行过程,评价谦的作用。正是以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的眼光看,极盛就意味着将要走向衰落,而新生事物却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在《彖传》的世界图式中天地之道总是不利于“盈”、即“满”的方面,而有利于“谦”、即“不满”的方面。它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它把天地之道解释为以下为根本,着眼于下,倾向于下,特别重视新生事物,特别关注尚未完满的方面。把希望寄托于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方面。这样,谦就不只是一种个人美德,而是宇宙普遍法则的一种作用。在《彖传》中它已经突破伦理学的范畴,进入哲学的范畴。
必须注意的是,《周易》推崇的谦的观念决不意味着自卑、退缩和无所作为。可能正是由于考虑到人们会从消极的方面理解谦的观念,《彖传》有意识地渲染低调的谦的神奇功用。它说天道“下济”却“光明”,“地道卑”却“上行”。谦不仅是一种崇高品质的表现,而且是同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伟大的事业相联系的,并且终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在精神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普通人难以逾越的,所以《彖传》说:“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退缩和无所作为是绝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谦卦把乾卦的自强不息的阳刚与坤卦的厚德载物的柔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谦的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知足长乐”的思想在中国人中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讲“知足”主要是为了克服人们的贪婪心理和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有保守倾向的人往往以“知足”的古训来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辩解。由此,在中国古人思想中占有崇高地位的《周易》的谦的观念要求人们在精神上永远不自满,在任何时候都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自己在道德修养和事业上已经取得的进步,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了“知足”思想的消极作用,使人们能够始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谦谦君子
周易的六十四卦中唯独谦卦的六爻的爻辞都是当位的,其他的卦里,都有吉、有凶。此卦的意思是做人学谦、学敬,那么一切都是吉祥如意的。也从中看到谦卑是最有益的处世为人之道。 谦卦,象征谦虚、谦逊。 艮象征山、止,坤象征地、顺,地中有山。 山体高大,但在地下,高能下,下谦之象。卑下之中,蕴其崇高,屈躬下物,先人后己,所以谦象征谦虚。如此谦虚地待物、待事,所以诸事顺利。但是只有君子才能始终保持谦虚的美德。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何谓“不敢为天下先”?这也是要告诫人们不要”贪“,不要时时争名夺利,要多一份谦虚,以谦卑之心去对待一切。 谦卦之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谦虚,待人接物不狂傲,平易近人。另外一层是谦让,不与别人针锋相对,谦让容人。居功而不自夸,先人后己。 从此卦上看,艮代表山,本来山高于地,当云雨布施时要先落于山而后落于地,但是山却甘居于地之下,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广博的地,体现了一种谦让的精神。 谦卦详解谦卦第六爻, 爻辞: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 谦卦第五爻, 爻辞: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 谦卦第四爻, 爻辞:六四:无不利,挥谦。爻辞 谦卦第三爻, 爻辞: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谦卦第二爻, 爻辞:六二:鸣谦,贞吉。 谦卦第一爻,爻辞: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谦卦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如果删去判断词,可以看出,六条爻辞是一首完整的围绕主题“谦”的散文诗,下面是其译文:谦之又谦的人们,他们会消除一切困难险阻,跋山涉水也如履平地。 (他们)受人赏识,内心谦虚。 (他们)认真负责,仍然谦虚,其乐融融。 (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发挥自己的谦德。 (他们)德行很高,却不以此为傲,使他人难堪。 (他们的)德行可以指导每个人审视自我,修己为人谦卦变升卦怎么解释 第二爻变所致
本卦谦卦,六二爻动,之卦升卦。谦之升:七窍龙身,造易八元。法天则地,顺时施恩,富贵长存。谦卦变升卦怎么解释,那要看您问什么事了。如果勉强就卦论卦解释,谦卦六二曰:鸣谦,贞吉。此爻辞可用一句白话概括:“谦虚使人进步”,不论您问仕途、问财运还是问升学、升级、升职,谦虚的名声外扬,结果一定是“升”,此乃大吉之卦。升卦九二曰: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此爻辞也可用一句白话概括:(今天农历七月十四),该诚心诚意给老祖宗烧点纸钱。蓍草占卦得一地山谦,九三变爻,占问是留是走?望高人能解。
看一卦,不仅要看本卦,还要看错综复杂各卦,有的还要根据占卜的时间进行判断,不是随便起一卦就能得出结果的。总之,卦无好卦,没有哪卦不凶,也没有哪卦不吉,吉凶自在你心。64卦中唯一的不好不坏的卦就是谦卦,被你占到了。有云:满招损,谦受益。谦卦就是让人们时刻谦虚,看你的93爻,意思是只要勤勉,就不会有坏的后果的。做到了谦虚,做到了勤勉,这两条都是中华美德,是去是留,又有什么吉凶可言呢?如果非要下断语,此爻有谦虚戒躁之意,加上93的勤勉,应该是留的意思,当然,这要看你自己的情况,个人认为不当拘泥。占卜,特别是用易经,我觉得有点意思,但是只应该把占得的结果当做警语看,以提醒自己在哪些方面注意些,多学些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自然一切皆吉,逢凶化吉。lz在这方面有兴趣的话,推荐看看南怀瑾的相关著作,相信会有收获。个人愚见,仅供消遣。
《易经•系辞》上传之八,掌握象和爻的缘由,化简为易!
【解读原文】 简单翻译下:这里的赜读zé,深奥的意思。圣人发现天下之理太深奥,就比拟它们的形貌,做适宜的象征,这就叫“象”;圣人发现天下事物太变动,就观察它们的会通状态,构成典仪形式,并提供文辞断其吉凶,这就叫“爻”。 所以见到太深奥的事物而不厌恶,见到太变动的情形而不错乱。在比拟后再发言,在文辞后再动作,并以这种比拟和文辞来把握变化,透过象、爻之学就可以了解天地万物的变化。 简单翻译下:爻辞里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意思是真诚的言行能产生感通。这是中孚卦九二爻的爻辞,孔子用它来说明谨言慎行、诚信共享的道理。 孔子说:“君子在家,发出善言,千里之外都会响应,更何况近处的人。反之,如果在家发出不善之言,千里之外都会反对,又何况近处的人。所以个人的言论,虽然出于自身,却会加于民众。个人的行为,虽然发于近处,却会显于远处。言行,实在是君子的枢机,就像门户开关的枢纽、箭矢发动的机关,可以决定荣辱,君子德言行会牵动天地,怎能不慎重? 简单翻译下:爻辞里说:“同人,先号嚏大哭而后笑。”意思是要与人同心同德,总要有个过程,通常是先哭泣后欢笑。这是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辞,孔子借以说明志同道合、至诚相交的道理。 孔子说:“君子之道,或出行,或处家,或静默,或发言,只要两人同心合德,就会像利刃般斩断坚硬的金属;而其间的气息,就像兰花之清芬不绝。” 简单翻译下:爻辞里说:“初六,藉用白茅,无咎。”意思是用白色茅草衬垫祭品,,寓意用敬慎之心对待事情的细节,方能万无一失。这是大过卦初六爻的爻辞,孔子借以说明谨慎行事、注重细节的道理。 孔子说“把祭品直接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但是用白茅来铺垫,当然更不会有问题了,这就是敬慎的例子。茅草虽然很微薄,但慎重地用了就会有分量。如果能够一直这么慎重地往前走,就不会有害。” 简单翻译下:爻辞里说:“劳谦,君子有终,吉。”意为勤劳而又谦虚的君子,始终如一的态度常保其位。这是谦卦九三爻的爻辞,孔子借以说明德言盛,礼言恭的谦恭之道。 孔子说:“勤劳而不自夸,有功而不自命有德,真是敦厚到了极致。就是说,即便有功也应该居于人下。德行要讲究盛大,礼仪要讲究恭敬。这样的谦虚,就能以恭敬的态度常保其位。” 简单翻译下:爻辞里说:“亢龙有悔。”意思是亢奋的龙,迟早会有悔恨。这是乾卦上九爻的爻辞,孔子借以说节制有加、不可妄动的道理。 孔子说:“尊贵而没有实位,崇高而脱离民众,人处于下位而无法辅助他,这样的人一但轻举妄动,就必将悔恨。 简单翻译下:爻辞里说:“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不跨越本应慎守的户庭。这是节卦初九爻的爻辞,孔子借以说明慎守界限,谨慎行事的道理。 孔子说道:“乱的产生,往往以言语不慎为台阶。君主不慎就会失去臣子,臣子不慎就会失去生命,办事不慎就会造成祸害。所以君子应该慎密,不出界限。” 简单翻译下:孔子说:“作《易》的人,知道是什么招来了强盗。”爻辞里说:“负且乘,致寇至。”意思是超负荷的乘坐大车,就会招来盗寇。这是解卦六三爻的爻辞,孔子借以说明上下不当、德不配位的道理。 孔子说:“作《易》的人,怎么知道盗寇呢?背负重荷本是下人的事,而大车,则是君子的乘具。下人坐上了君子的乘具,盗寇就会产生抢夺的念头。居上位者处事轻慢,居下位者做事过分,就会遭到盗伐。不加严守的收藏会引来盗寇,过于妖冶的打扮会引来淫邪。所以《易》用“负乘致寇”来比喻无德而居其位” 【心得体会】 系辞的第八章开头,讲述了易经基本概念“象”和“爻”的缘由,因为事理太艰深,所以有了“象”;因为世事太变动,所以有了“爻”。以此说明易经的形成,是出于实际需要,也显示了易经的积极态度,看见艰深而不厌恶,看见变动而不错乱,认真应对,找出办法,最后就能就把握住艰深,把握住变动! 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学态度,遇艰深而设象,遇变动而间卜,展现出一种务实、简明、诚恳的文化风范,被后世学者极力推崇,也是我们当代应该学习的学理态度。 接下来本章还用了大量篇幅,具体而详尽地讲述了七则爻辞和应用,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和儒家学说的君子之道相关,比如至诚相交、敬慎行事、谦恭节制、慎守本份等。 孔子用这些具体的应用和解读,打通了易经和儒家思维的互通关系,同时也给后世学者做了表率,指导大家用易经里的智慧,来指导生活学习,为人处事! 喜欢易经的朋友,可以关注 易经连载 专题,共同探讨易经的奥妙之出。同时 欢迎来到的新老朋友,通过这个 蓝色链接 成为会员,一起读书、分享、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