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求婚,诸葛亮结婚了吗他有老婆吗
三国志13如何与诸葛亮结婚
三国志13和诸葛亮结婚步骤如下:
1.在“个人”栏里面可以看到“配偶”的情况,前提是有好感的话且对方没有配偶。2.看诸葛亮的喜好,记住喜好。3.到诸葛亮所在的城市并帮助他,增加亲近感。购买名品也可以。4.和诸葛亮谈话,进一步增进“亲近感”直到亲近感达“80”5.诸葛亮提出“任务”时,选择“接受委托”。6.和诸葛亮成为“朋友”。7.成为“莫逆之交”。8.关系到“求婚”时,点击“是”。
诸葛亮娶妻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的名字可谓众所周知,他已成为忠臣良相的化身。他辅佐刘备建立政权,最终使蜀汉集团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方。他的一生,有很多奇闻逸事,“孔明择妇”便是其中的一件。出于上的考虑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犹如松柏”,但他却选择“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作为妻子。这是为什么呢?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不看重容貌而注重人的内在美。阿丑自幼才识过人,工于心计,诸葛亮早在成婚前就已经听说。这不无道理,但这并非全部。古隆中其实,诸葛亮娶阿丑,也是出于上的考虑。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所引《襄阳记》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家庭穷困,出身卑微,自幼丧父,少年时代便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又处于军阀混战的年代,深受强宗豪族的压迫。后来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14岁时,叔父因官被削而投靠了刘表;17岁那年,叔父死了,诸葛亮失去了依靠,就定居在襄阳城西10千米外的隆中。虽然他住在乡下,但他不想安安静静地隐居一辈子,他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有着为国家尽忠的抱负,胸中怀有广阔的壮志雄心,他立志要登上舞台而建功立业。这种上的考虑一定会影响到诸葛亮的婚姻大事,甚至还波及到了家人的婚事。这也是为了在上层社会站稳脚跟,以便今后一展鸿图。为此,他在家庭婚姻方面,做了三件事:第一,将他的姐姐嫁给了荆州地主集团在襄阳地区名气很大的首领人物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其赏识备至,称他为“卧龙”,从此,他就在荆州有了地位。第二,诸葛亮为弟弟娶了在南阳地区数一数二的林氏之女为妻。第三,他自己的亲事,当然要达到既留在荆州又能结交望族这样的目的,这也就是诸葛亮在荆州而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原因。所以,诸葛亮娶了丑女黄氏为妻。从此进入上层社会诸葛亮为何不顾忌众人嘲笑而娶丑女黄氏呢?如果是别人他也许会犹豫,但是黄氏之女他是一定要娶的,这是因为黄承彦在当地很有声望,再加上黄妻蔡氏和刘表的后妻是姐妹关系,成为黄家的女婿,就能与刘表攀上皇亲。据《诸葛亮新传》记载:当黄承彦当面询问诸葛亮时,他立刻“拜谢泰山”,一锤定音,把从未见过面的阿丑娶进门来,从而为诸葛亮进入上层社会开了“绿灯”。从封建传统文化来说,贤妻、美妻、正妻要相夫教子,帮助丈夫管理家务。诸葛亮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在自己的婚姻上,自然遵循“贤妻美妻”的教诲,而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其后还娶过一妾。但诸葛亮娶丑妇的动机尚不能确定,只能留待后人研究探寻了。
有关诸葛亮的10个故事
1、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_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_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2、赤壁斗智刘备率军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之后,诸葛亮说:“如今态势紧急,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当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观望事态的发展。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诸葛亮为孙权分析局势:“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也把部众聚集在汉水之南,打算与曹操争夺天下。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基本上占据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所以刘豫州逃到了这里。接着,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3、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4、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5、七擒孟获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_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6、三气周瑜东吴水师都督周瑜,为借荆州一事,屡向刘备索讨。所有计划终归失败,业已二次受诸葛亮之气。周瑜耿耿不忘,欲遣鲁肃为刘氏代取西川,换还荆州,实则欲出其不意,袭取荆州,不料又被诸葛先生识破。周瑜领军至城下,赵云严阵以待。周瑜知道有准备,不敢攻城,传令回军。诸葛亮早派关公、张飞、黄忠、魏延,分四路杀来。气的周瑜箭疮迸裂,坠于马下,退于巴邱。探知刘封、关平又截住水路。诸葛亮送书于周瑜,陈述利害,嘲笑周瑜不达时务。拆阅后,周瑜即气死。临终,荐举鲁肃,继任水师都督,统驭东吴兵马。7、馒头话说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和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馒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8、孔明灯孔明灯流传至今的孔明灯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9、求娶黄月英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10、病重而逝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诸葛亮还活着吗”?众将俱回:“还活着”。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诸葛亮几岁娶老婆?
明娶黄氏的时候二十五岁,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三国志》记载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一句话,很帅很有才。要说这么帅的小伙子没人嫁,谁都不信。堪堪到了老大不小终于结婚了却又娶了丑媳妇,因此乡里传为笑谈,“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我们从反面是不是可以这么想,孔明应该是很多名门闺秀与小家碧玉们憧憬的白马王子,因此他结婚才如此受人关注。 出人意料的是,这段不被人看好的婚姻却非常美满,虽然诸葛孔明因为符合帝王心目中的完美臣子形象,在历史上被神化的厉害,《三国演义》里快“智近乎妖”了——但我还是不得不这样说,这个男人,情商极高——一般情况下,青春期没过的男人娶妻都奔着美女去,世俗的男人都奔着家世去,没出息的男人都奔着富家女去——但是诸葛帅哥却是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成熟男人。 历史上简简单单几句话( “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黄老头提亲,说自己姑娘丑,但是有才,孔明就答应了,然后就结婚。——可哪有那么简单,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他多年来一直不娶,等到现在怎么可能冒失结婚? 他其实是看准了几点,一.黄家高风亮节,黄承彦名士之风,潇洒爽利,他的女儿自然不会是凡品。二是黄老头是他半个老师,他口里能称得起“才”的人,只能在孔明之上,不可能在孔明之下。那时候女人识字的都不多,能比他都有才——傻子才不要。三他在做农夫的时候就自比乐毅——这可是平定天下之志,那时候又是乱世,必然要过动荡不安的一生,那么娶个貌美如花的老婆放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会做,不给他织绿帽子织什么? 当然,娶亲之前还是一种估量,娶亲之后,则是爱情的开始。 由于帅哥情商极高,当时就摸到了适合自己婚姻模式的脉,他知道他需要的女人不仅是可以齐家的贤妻良母,还要是可以辅助他纵横天下的伴侣——用一句现代的词,就是“合作知己型”夫妻。——他知道自己有很多大事要做,没有精力跟着韩剧看多了浪漫女人天天风花雪月;也知道自己当爹的欲望不强,不想整天弄只鸟赖在自己身上;更不愿意采阴补阳长生不老(他就是不懂养生累死的),所以不娶妖精——他想找伴侣,志同道合者,听得懂他这种智商360的人说话的——黄氏最适合。(据传,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克敌制胜,为避瘴气而发明了“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等,所有这些都是妻子所教。) 正是因为黄氏的心灵和心智符合了孔明的“心理模式”,因此在孔明心里,妻子就是他眼里最美的女人。而黄氏想必内修极高,遇到知己如孔明,真是莫大的幸运——我总想,一个女人终极的梦想就是在她年老以后,有个男人这么对她说:“我见过你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年轻美貌,但是现在,我更爱你饱经沧桑的脸”——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叶芝) 黄氏无憾!诸葛亮的生平故事?
诸葛亮的生平故事有:初出茅庐、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求娶黄月英、挥泪斩马谡。
1、初出茅庐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宠爱少子刘琮,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不为之谋划。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
刘琦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两个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就我们两个人,话出自你口,进入我的耳朵,无他人知晓,现在可以说了吗?”诸葛亮无奈之下对刘琦说:“你难道看不见历史上申生在国内导致祸患,重耳逃亡在外而获得生存吗?”刘琦意识到诸葛亮让他外出以自保。
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当时托名为汉相的曹操统一北方后,率20万大军南下荆楚,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诸葛亮劝说刘备,及时攻打刘琮,可趁机占领荆州,刘备不忍。
刘备在樊城知道曹操大军南下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 同年,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2、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3、三气周瑜
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
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4、求娶黄月英
诸葛亮随叔父逃乱来到襄阳,结草庐而居,躬耕苦读。孤独的诸葛亮游走襄阳,结交朋友,拜见师长,见识和学业大长。诸葛亮偶然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
不料被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挡在门外。诸葛亮被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学识才华,但他曝出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若想娶一个漂亮媳妇的话,就另请高就。
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
5、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
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
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
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
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
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
结果被张_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
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
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有哪些关于诸葛亮的煽情小故事?
一、草船借箭 周瑜想害诸葛亮,要求诸葛三日之内造10万支箭,诸葛率扎满稻草人的船紧逼曹营,曹营以为是来偷袭,慌忙射箭. 二、舌战群儒 吴国人才众多,诸葛亮以一挡百,与吴国诸儒争辩天下! 三、三气周瑜 四、受到司马懿进攻,处境危险,却大开城门,弹琴于城上,骗过了司马懿五、未听取刘备生前忠告而重用马谡,失守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