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6卦详解,周易4096卦象怎么来的
地木虚是木命吗
什么叫做金命,还是木命1984年是农历甲子年。生(出生于1924年或者1984年)五行属海中金命,屋上之鼠。甲子年出生的人,学业上不会有多大的成就,做事往往会有始无终,男人妻大,女人夫长,女人十分伶俐聪明,乃是贤能之命。1988年是农历戊辰年,生(出生于1928年或者1988年)五行属大林木命,清温之龙。戊辰年出生的人,喜爱春风,往往可压倒众人,利官近贵,骨肉刑伤,儿女不孤,女人大都温良贤达,略显唠叨,但心事极好,主招好夫之命。Q2:说一个人是金命是指八字当中的什么讲的你跟双子和天平拉,起对立星座呢是狮子!Q3:生辰八字之金命五行纳音Q4:八字双方都是金命,好还是不好要看两个人八字合不合才知道Q5:五行命数命格求解。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zhǐ)、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占卜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古代生产力低下,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所谓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的年、月、日、时。先秦时期,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但是后来,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戌、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酋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这样以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这就是所谓的占卜。 八卦之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两仪’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图中的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的为阴,古人将阴阳鱼比作太阳、月亮、地球,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球为阴,阴阳相互环抱,表示阴阳交合,古人以四象来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实际上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分为“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一个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满着小‘八卦’全息,,无论眼、脐、耳、手、足、腹、舌、脉等都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人体运行八卦图”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全图工二十层内容,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对指导养身,疾病治疗,康复锻炼,对时间医学,易医学,顶测医学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八卦发现过程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有记载,是伏羲氏在白龟甲壳上发现了卦爻。这一点不奇怪,在龟盖或其它甲壳动物有各种花纹图案。某种生物都与星体有牵连的,天宇的效应都蕴藏在定向的图线中,在浩瀚空间中所形成的宇宙图像均是非物质的能量射线所形成的,它将信息反应在一定的物质上和生物上。现在地球某处发现的异文异字不一定是本星体的古人所为,是空间形线所为,所以白龟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间形线图所为而被伏羲发现,并进行研究,形成中国的易学。中国的某些易学研究者通过对八卦的研究后,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变化的生物,所以将蜴引向易,即八卦的变化,以此来影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变化的。宇宙空间和时间在不停地动变,八卦就是宇宙动变的缩影。宇宙虽然是无规则地动变,但所形成的万事万物是有规律动变。这种解释让人费解,但确实是这样。从整个宇宙动变走向看是无规则而顺其自然的,但空间和时间的动变是有规律的。比方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冬尽春生,春尽夏出,夏尽秋现。这样给生物带来生息规律,春种秋收不断地循环。同时地球自转也形成了昼夜规律。动变规律往往有规则、有程序、有储存、有显示地隐藏在形线之中,八卦就是特殊的形线之一。一阴一阳爻所组成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这些形线隐没着万事万物的动变规律,其线段隐藏着信息动变。地球上的计算机就是利用八卦来储存各种信息的,所以有人说八卦是宇宙光盘,是十分确切的。八卦是宇宙的,不是一人或几人所有,也不是那个星体的。中国古代的文王姬昌演用了八卦,发现了爻变,但爻变的规律是不易被掌握的,所以有的人站卜就不准。隐藏事物不能在静中求,要动中求静,观其动向才能掌握规律。所以在日常的事物中要观察人的动静,这是静象也是动象。八卦的运算过程一定要多注意动,看它的爻变,观察爻变的动静。中国的易学家从古至今像流水一样地承传,都是以物象来说明人事的动变,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有索取空间非物象信息的本能,达到天人合一,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八卦。 八卦是人在万事万物中求生存的所运用的,如果没有人,也就没有灾难、没有痛苦、没有战乱……。宇宙的动变一涉及到人,生物的生存过程就有了实际意义。所以人在宇宙中是唱主角的,就有了阴阳,也就有了八卦。阴阳是对宇宙的分类,阳者为物质能量,阴者为非物质能量。如果以人的标准来讲,人见到的物质为阳,人看不见得非物质为阴。现在地球人类提出的阴性物质是不对的,应当是阴性非物质。八卦来源于宇宙,必然带有阴阳双重性,所以研究八卦研究阴阳两种规律,用阴阳之法来把握事物的发展情节和方向。人的大脑和八卦结合可以网络各种信息,如果易者没有把爻线信息与思维意思相结合,那就得不到爻动信息,自然所测的卦就不准。在易者经常接触和运作爻线时,可以得到爻线的能量,比修练取得的能还快。有许多的易者没有发现这一现象,运作准确了以为是自己的本领,其实是爻线作用到你的思维意识中。文王姬昌为什么说是演八卦呢?演是演变,变是动象。文王用数学的自然数平方形式演算八卦1^2、2^2、3^2、4^2、5^2、6^2、7^2、8^2,是以82数改八卦为六十四卦的。应该以2为基数,2是阴爻和阳爻2^1、2^2、2^3、2^4、2^5、2^6、2^7…..2^n。当卦为64卦时,爻的组合数便为6;当卦为256卦时,爻的组合数为8。8的自然形线数要比6的形线数多两条,自然8爻挂要比6爻卦所获形线能和能息波要多要强。如果组成卦的爻数越多表示卦含的信息就越多,事物动变越详尽,同时形线能息就越强,卦的准确性就越高。当爻为12时,就有4096卦,这时卦可一目了然。由此看来,八卦的动变是以2 为底数,自然数为指数的21、22、23、24、25、26、27…..2n,又以自然数为底数2为指数的12、22、32、42、52、62、72、82……。两个动变数列中产生宇宙动变空间情况。 易来源于宇宙空间,应当看成宇宙性、生命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息能性、数性、理化性、超物性的综合科学。如果你不从这几方面去研究,你将走向偏轨。哲学必须带有宇宙观的,周易宇宙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宇宙生命动变。 从2^2—3^2是卦爻的一个动变,在两爻组成时是4卦。当变为3爻时为8卦,但人类的应变是满足不了宇宙的动变的。文王抛掉了2^4、2^5的卦爻成为6爻组成的64卦。他将64卦起了不同的名字,名字的含义就是卦意。如果文王在演变时抛掉了2^7、2^8进入到2^9时,卦数为512卦,这时的卦所显示的动变更加接近事物,也就是说卦爻越多卦就越准。在有一个高智能生命的星体上也由八卦,但是立体八卦,它是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所演变成64卦,基本与文王卦相似。立体八卦是以面角棱组成的,它的数字应当是以自然数为基数,其指数是3 ,即是43组成的64卦,这便是立体64卦。这64卦才是真正的立体64卦。立体64卦的动变更为复杂,那个星体的立体卦是8卦的一种形式的演变,真正的立体卦的一个卦就是一个立体形式。这是很难演算的,卦辞 长期以来,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如何形成的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通过二进制的演变形成的。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
后来,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谓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也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
折锋载殳,舆马放休。狩军依营,天下安宁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出自《焦氏易林》。《焦氏易林》又名《易林》,十六卷,西汉焦延寿撰。《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易林源自于《周易》,每一卦各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变四千零九十六卦。《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易林》有4096占卦变之辞,卦爻辞较之增加十倍之多,各系以文辞,皆四言韵语。《易林》的作者未定,一般有四种说法:焦延寿,崔篆,许峻,明代学者顾炎武以为东汉后期著作。周易里的64卦是如何形成的
周易里的64卦形成如下:商末的时候,国君商纣王昏庸无道,西部诸侯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由此引起商纣王的猜忌和不满,商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城。姬昌被关了整整7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姬昌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物,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然后把世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他把刚柔相对、变在其中,作为自己对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最后,姬昌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64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周易的介绍:即《易经》,《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谁知道八卦的8个方位的名字和意义?为什么能用这个算出问题来?而且还很...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图中的符号按照顺时针下来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水),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列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水卦就叫“地上有水,是师卦”,而如果是上面是水卦,下面是坤卦,也叫“地上有水”但却叫比卦。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我就不多作叙述了(其实我也弄不太明白,呵呵)。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徽、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占卜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古代生产力低下,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所谓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的年、月、日、时。先秦时期,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但是后来,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戊、亥。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酋属金,亥、子属水,辰、戊、丑、未属土。这样以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这就是所谓的占卜。八卦之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两仪’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土中的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的为阴,古人将阴阳鱼比作太阳、月亮、地球,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球为阴,阴阳相互环抱,表示阴阳交合,古人以四象来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实际上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分为“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一个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满着小‘八卦’全息,,无论眼、脐、耳、手、足、腹、舌、脉等都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人体运行八卦图”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全图工二十层内容,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对指导养身,疾病治疗,康复锻炼,对时间医学,易医学,顶测医学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八卦发现过程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有记载,是伏羲氏在白龟甲壳上发现了卦爻。这一点不奇怪,在龟盖或其它甲壳动物有各种花纹图案。某种生物都与星体有牵连的,天宇的效应都蕴藏在定向的图线中,在浩瀚空间中所形成的宇宙图像均是非物质的能量射线所形成的,它将信息反应在一定的物质上和生物上。现在地球某处发现的异文异字不一定是本星体的古人所为,是空间形线所为,所以白龟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间形线图所为而被伏羲发现,并进行研究,形成中国的易学。中国的某些易学研究者通过对八卦的研究后,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变化的生物,所以将蜴引向易,即八卦的变化,以此来影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变化的。宇宙空间和时间在不停地动变,八卦就是宇宙动变的缩影。宇宙虽然是无规则地动变,但所形成的万事万物是有规律动变。这种解释让人费解,但确实是这样。从整个宇宙动变走向看是无规则而顺其自然的,但空间和时间的动变是有规律的。比方地球围绕着太阳好转,形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冬尽春生,春尽夏出,夏尽秋现。这样给生物带来生息规律,春种秋收不断地循环。同时地球自转也形成了昼夜规律。动变规律往往有规则、有程序、有储存、有显示地隐藏在形线之中,八卦就是特殊的形线之一。一阴一阳爻所组成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这些形线隐没着万事万物的动变规律,其线段隐藏着信息动变。地球上的计算机就是利用八卦来储存各种信息的,所以有人说八卦是宇宙光盘,是十分确切的。八卦是宇宙的,不是一人或几人所有,也不是那个星体的。中国古代的文王姬昌演用了八卦,发现了爻变,但爻变的规律是不易被掌握的,所以有的人站卜就不准。隐藏事物不能在静中求,要动中求静,观其动向才能掌握规律。所以在日常的事物中要观察人的动静,这是静象也是动象。八卦的运算过程一定要多注意动,看它的爻变,观察爻变的动静。中国的易学家从古至今像流水一样地承传,都是以物象来说明人事的动变,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有索取空间非物象信息的本能,达到天人合一,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八卦。八卦是人在万事万物中求生存的所运用的,如果没有人,也就没有灾难、没有痛苦、没有战乱……。宇宙的动变一涉及到人,生物的生存过程就有了实际意义。所以人在宇宙中是唱主角的,就有了阴阳,也就有了八卦。阴阳是对宇宙的分类,阳者为物质能量,阴者为非物质能量。如果以人的标准来讲,人见到的物质为阳,人看不见得非物质为阴。现在地球人类提出的阴性物质是不对的,应当是阴性非物质。八卦来源于宇宙,必然带有阴阳双重性,所以研究八卦研究阴阳两种规律,用阴阳之法来把握事物的发展情节和方向。人的大脑和八卦结合可以网络各种信息,如果易者没有把爻线信息与思维意思相结合,那就得不到爻动信息,自然所测的卦就不准。在易者经常接触和运作爻线时,可以得到爻线的能量,比修练取得的能还快。有许多的易者没有发现这一现象,运作准确了以为是自己的本领,其实是爻线作用到你的思维意识中。文王姬昌为什么说是演八卦呢?演是演变,变是动象。文王用数学的自然数平方形式演算八卦12、22、32、42、52、62、72、82,是以82数改八卦为六十四卦的。应该以2为基数,2是阴爻和阳爻21、22、23、24、25、26、27…..2n。当卦为64卦时,爻的组合数便为6;当卦为256卦时,爻的组合数为8。8的自然形线数要比6的形线数多两条,自然8爻挂要比6爻卦所获形线能和能息波要多要强。如果组成卦的爻数越多表示卦含的信息就越多,事物动变越详尽,同时形线能息就越强,卦的准确性就越高。当爻为12时,就有4096卦,这时卦可一目了然。由此看来,八卦的动变是以2 为底数,自然数为指数的21、22、23、24、25、26、27…..2n,又以自然数为底数2为指数的12、22、32、42、52、62、72、82……。两个动变数列中产生宇宙动变空间情况。易来源于宇宙空间,应当看成宇宙性、生命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息能性、数性、理化性、超物性的综合科学。如果你不从这几方面去研究,你将走向偏轨。哲学必须带有宇宙观的,周易宇宙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宇宙生命动变。从22—32是卦爻的一个动变,在两爻组成时是4卦。当变为3爻时为8卦,但人类的应变是满足不了宇宙的动变的。文王抛掉了24、25的卦爻成为6爻组成的64卦。他将64卦起了不同的名字,名字的含义就是卦意。如果文王在演变时抛掉了27、28进入到29时,卦数为512卦,这时的卦所显示的动变更加接近事物,也就是说卦爻越多卦就越准。在有一个高智能生命的星体上也由八卦,但是立体八卦,它是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所演变成64卦,基本与文王卦相似。立体八卦是以面角棱组成的,它的数字应当是以自然数为基数,其指数是3 ,即是43组成的64卦,这便是立体64卦。这64卦才是真正的立体64卦。立体64卦的动变更为复杂,那个星体的立体卦是8卦的一种形式的演变,真正的立体卦的一个卦就是一个立体形式。这是很难演算的,卦辞长期以来,有关八卦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这不
《周易》笔记3,六十四卦的由来
又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背景: 炎帝,古人认为也是三皇之一,地皇,也是一个对部落首领的尊称,大概对应了仰韶文化后期。炎帝大概是伏羲部落衰败之后熟练掌握了用火技术的部落首领。曾经有许多个氏族的首领,都被尊为炎帝,领导了农业革命的神农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氏族。传说炎帝神农尝百草,最终形成了汤药的体系。 中国古人的认知体系里,用先天视角(不把人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的情况,叫“先天”)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视角,是时间静态的视角,就是把人抽离出来,取一个时间点来观察事物去观察事物。这和现代牛顿科学体系里站在客观的第三者角度观察对象的思维是一致的,这叫“天道”规律。而用后天视角(人的主观因素被考虑进系统中的情况,叫“后天”)观察事物,要看整个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者也要被考虑在被观察的系统之内和被观察对象形成互动的复杂系统关系。所以用后天的视角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二生三”),这就是“人道”规律。这是中国哲学体系里独有的视角,与二十世纪发展出的量子力学中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的系统,以及现代复杂科学中的反身性现象是同样的思维方式。 古人从长年对天象的观察中归纳出规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把根本大法都叫“易”经。阴阳是有运动冲动的,阴阳会相交,相交而会产生第三因素。当第三因素被阴阳产生,或者观察者从系统外被考虑到系统中之后,会让原本静止的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后天视角体系通俗的用三个符号来代表,就是天地人三才,或者用“开、阖、枢”表达。 “天地人”通常用于描述静态系统,天地就是阴阳,代表系统原本存在的两个相对的因素,人代表阴阳相交而生成的第三因素,或者“后来”进入系统而居中的观察者,而人进来之后也把原本静态的系统给搅动了,就像鲶鱼效应。“开、阖、枢”用于描述动态系统,开就是要关门的状态,阖就是要开门的状态,开阖代表处于正要变化的阴阳;枢是门轴,代表阴阳相交的部分,也是推动阴阳转换的第三因素。用上图中的门来打比方,没有门轴,开的门就是开的,关的门就是关上的,系统是静止不变化的,这就是“先天”,只能一分为二;有了门轴,原本静止的系统就可以动起来了,开了的门可以关上,关了的门可以打开,阴阳就开始变化了,这就是“后天”,一分为三。这种思想后来就发展成儒家最核心的心法:执两用中(《尚书》),或者叫中庸。大约在神农的时候,先天思维与后天思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三阴三阳”系统(称之为“”):也就是先把万物一分为二,成为阴阳,再将阴阳各自一分为三,形成了厥阴(阴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阴(阴开始释放,枢)、太阴(阴完全释放,开)、阳明(阳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阳(阳开始释放,枢)、太阳(阳完全释放,开)、六种状态。这套系统,只在中医典籍中有提及,显然是因为适合被用于描述人体的缘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利用这套体系建立的中医汤药辨证系统,使得汤药治疗的效果至今仍在新冠疫情中发挥威力(相传《伤寒论》是张仲景参考了《汤液经》而来,而《汤液经》则是从《神农本草经》而来)。三阴三阳系统与四象系统的关系如下:用八卦来占卦,毕竟太简单,很多事情远远不止细分成8种类型。远古的时候,先民可能用过八卦、十六卦(见下图,今人托名伏羲而做,邵雍称其为“十六互卦”)、三十二卦(第二图,邵雍称其为“三十二互卦”)、六十四卦等多种排列体系来进行占卦,但最后只留下了简单的八卦和复杂的六十四卦两套体系。后人也曾经推演过其他排列的占卦体系,例如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中有128卦、256卦、1024卦三种体系,西汉焦延寿的《焦氏易林》中有4096卦体系,甚至有人用三进制推演的八十一卦体系(西汉杨雄的《太玄》,下面第三张图),以及五进制的五十五卦体系(北宋司马光的《潜虚》,下面第四张图),但都因为要么太复杂,要么解释力不够,要目不符合先民对世界的认知体系而没有流传。八卦里上中下三个爻的体系,非常符合三才的后天思维方式。将后天思维与先天思维结合:八卦可以理解成先将万物一分为三,形成天地人三爻,在这个基础上,引进阴阳再把天地人爻各自一分为二,形成了六个爻来表达的卦,就成了六十四卦的系统,这种系统和古人的认知体系比较一致: 六个爻,也可以看成上三个爻组成一个三爻卦,下三个爻组成另一个三爻卦,这就相当于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再加一套八卦,就形成了64种排列,如下图: 六十四卦的系统里,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上三个爻下三个爻分别可以看做一个八卦中的卦。在《周易》里,如果用八卦的视角解读,是从上而下看,叫上卦、下卦,或者外卦、内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解读,是从下而上看,但不叫“一二三四五六”爻,而叫“初二三四五上”爻(初是时间概念,上是空间概念,表明这六个爻可以代表时间顺序,也可以代表空间结构),其中阳爻不叫阳,用数字“九”代替,阴爻不叫阴,用数字“六”代替(从数字卦传统遗留下来的)。 例如上面这个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体系里,卦名叫泰卦。用八卦视角看,上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坤卦(代表地),下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乾卦(代表天),所以就叫“地天泰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看,就是从下向上看,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注意初爻和上爻的读法与中间四爻的读法不同)。 据传神农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64卦。神农氏在这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当时的认知水平,把所获得知识都附会到这套体系中,用以解释当时遇到的种种疑惑,因而这套系统就成了包罗万象的皇家秘法(这与当代人希望用科学或数学模型来解释当代种种现象的内在追求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只是中国没有把实验科学和形式逻辑摆到足够高的位置,结果最终与现代科学擦肩而过)。神农又被称作列山氏、连山氏,因此他创立的这套64卦体系(包括了64个符号,名称,以及对符号做出符合当时认知水平的解读,即卦辞爻辞),就被称为了《连山易》,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易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