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如何祈福,正确的祈福方法

正月十五点灯有什么讲究 点灯敬佛为传统礼仪

元宵节点灯的寓意

灯火就是光明,象征着希望,可以驱散黑暗。因此人们常常在正月十五傍晚暗下来时点亮门口的小灯笼,一方面作照明用,另一方面就是驱散黑暗中的灾邪,以达到驱邪化煞的的目的。除此之外点灯还有祈福的寓意,正月十五大多悬挂的灯笼都是红灯笼,一方面是因为红色的灯笼看上去十分亮眼,另一方面是因为红色是非常吉利喜庆的颜色,在正月十五悬挂的时候往往有着祈福平安、祈福顺心如意等等含义,所以正月十五挂灯笼也寓意着祈福平安。元宵节点灯因为历史悠久且我国地域辽阔,所以会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寓意,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祈求平安顺遂。

   点灯习俗由来

元宵节点灯习俗由来已久,而且有非常多的版本,其中流传甚广的是兴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正月十五如何布置点灯

不同的习俗都会有不同的规矩,正月十五如何点灯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灯所包含的寓意不同,什么灯放在什么位置也会有说道。十二莲灯要放在天地龛下;上房的梯子上放灯可照亮台阶,步步高升,整个房顶转圈要摆成方形,其意是有规矩才成方圆;院子中央要将五盏灯放在一块成为圆形叫五谷金心灯、五谷丰登,举家团圆之意。虽然现在元宵节点灯习俗比较简化了,但是我们该开灯的地方还是要开着哦。

正月十五是佛教的什么日子

阴历正月十五是佛教元宵节。

追溯起源,元宵节是因佛教里有正月十五这天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西汉时期,提倡佛教,所以汉明帝要求达官贵人和普通老百姓,在这一天都要点灯敬佛,流传至今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元宵节

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

正月十五习俗:1、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起初,元宵节的时令小吃并不是元宵,南朝时,吃的是拌合肉和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得则是一种蚕状的面食和烤饼,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现用糯米粉加果糖做成的元宵,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是称为浮圆子或是汤圆等。后来,由于这种食品专在元宵节吃食,因此,就把它称为元宵了。其实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罢了!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大小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面包馅的则称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也象征了红红火火。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2、上元祈福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也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3、元宵节“送花灯”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4、元宵节舞龙舞狮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也是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元宵节时全国各地都有龙灯。早期的龙灯长约七、八丈,在竹鼓上贴上纱,制成龙形的灯笼,在龙头与龙身里面,点上几十支蜡烛,然后绑在木棒上,有十几个壮汉抬着走,表演时,由龙头追逐龙珠而起舞,姿态优美,俗称“弄龙”。5、元宵节猜灯谜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民间艺术,从春秋时代就有以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宋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春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6、元宵节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7、元宵节逐鼠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8、元宵节迎紫姑迎紫姑,或称拜东施娘。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 龙舟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9、元宵节踩高跷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10、元宵节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比如听香,钻灯脚(有相亲与求子两种说法),乞龟、乞花,照月光、照井水和晚睡,元宵订情等诸多有趣习俗。总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扩展资料:节日起源: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元宵节文化价值: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宵节

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

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 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去寺庙烧香拜佛,是很多人都会去做的一件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个好的日子过去烧香拜佛。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 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1 首先,每逢初一十五就去上香祭拜,源自于佛教,在佛教中规定信徒,要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吃斋、诵经、敬佛,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礼拜的形式。在佛教的一些经典论述当中,也明确表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属于十斋日。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对于拜神礼佛的日子,就比较统一的定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了。 同时在道教当中也认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被称为朔望,月亮的阴暗一面对着地球,因此被称为朔。而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对着地球就要望,因此一般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月亮都会出现一半阴一半阳的情况。而道教的阴阳之气变化,也大都从月相中观测得来,所以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也是道教有朔望之日需要清斋烧香的要求。 第二,那么拜神的日子是不是只有初一、十五这些日子呢,其他的时间拜神可以吗?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来看,每一个月份甚至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神明可以祈福祭拜。比如正月,正月初一是天腊之辰,太上老君、东方七宿星君等都会下凡;正月初二天曹神君下凡;正月初三孙真人诞辰,太白北斗星下凡;正月初五赵公元帅巡查迎接财神,清静孙元君诞辰;正月初七真武下凡,四斗帝君下凡;正月初八南斗星下凡;正月初九太素三元君朝真;正月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凡;正月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凡;正月十三刘猛将军诞辰;正月十四三官神下凡;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西斗帝君下凡等等。 由此可见,并不是只要初一、十五这些时间可以祭拜,其他时间也是可以祭拜的。 第三,祭拜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一般而言在祭拜的时间选择上,上午要好于下午。祭拜神明最好选择上午到正午之间,阳气旺盛的时候,下午尤其是太阳落山之后,是不能祭拜的。 同时祭拜神明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在祭拜之前就开始吃素,不能从事杀生的事情。在祭拜之前也要焚香沐浴,以最好的状态,最虔诚的心态来祭拜神明,向神佛祈福。 祭拜神佛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国家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入庙拜神,入屋叫人是一种礼貌和尊重。比如上香的时候要左手持香点燃,右手拂袖。在烧香的时候遇到了明火,不能用嘴去直接吹灭,而是应该用扇子上下煽动或者用右手扇灭。 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2 去寺庙祈福应该选什么日子 正月初一 在一年中,最适合去寺庙祈福的日子,就是正月初一。我们国家用的是农历纪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在我们国家就是新的一年里新的一天,正是承载着人们新的希望和祝愿的一天,很多地方在当天也有抢头香的习俗。所以在正月初一去寺庙拜佛祈福是人们最为虔诚的时间之一。 正月十五 农历的正月十五也是我们去寺庙里拜佛祈福的好时间之一。每月的十五在我国的文化里都有着圆满的象征意味,再加上这是正月里,属于过年期间,还是一年中第一个月的第一个十五,所以如果人们想要虔诚地去寺庙里为自己的亲人朋友祈福的话,正月十五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日子。 二月初八 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日子,人们在选择去拜佛拜菩萨时也可以选择这些佛祖菩萨出家的日期或是他们的诞辰。选择在这些日子去拜佛更虔诚,福气也会比平时更旺盛,但是记清楚日期,如果选择诞辰可千万不能拜错菩萨。 二月十九 二月十九是菩萨的诞辰之一,在这一天有的地方会举行庙会,如果是当地举行庙会的话,可以选在这一天去寺庙烧香请愿。这一天也是观音菩萨的诞辰日,人们在这一天里去拜观音菩萨,也代表着虔诚和对菩萨的敬意。 拜佛的日子有讲究吗3 关于烧香拜佛的风水知识 进寺庙门: 进入烧香大堂通常有好多道门,中间的三道门是有说法的。普通游客从右边门进入,中间的门是空门是出家人出入的。男女进门的方式也不同,女的先迈右脚,男的先迈左脚,不能踩门槛,进入门的步伐尽量迈的大些。去烧香当天最好穿着干净,手脸都干干净净的,以表示对所拜之神的尊敬。 烧香动作: 通常人应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左撇子反之。点香时点着即可最好一次性点燃,只是点着香的火越大越好,香点着之后人面朝大殿的大门,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拜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烧香时请不要跟旁人讲话,更不要对神佛指指点点,更不要说脏话和其他对神佛不恭敬的话,走动时如果蒲团碍事,切不可跨过蒲团,要绕过,跨过蒲团是对神佛的不敬。 磕头讲究: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默念心中所想,然后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手往蒲团前方放,头在向下磕。 烧香数量: 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十三炷是功德圆满的高香。另,自己请自己的香需自己付钱。 有的人不去寺庙拜神而是在自己家里供佛拜,在家供佛要选好的位置,最好是宽敞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有条件者可专门设佛堂,烧香应注意家中小孩,勿让小孩到佛堂内奔跑嘻戏,扰了佛的清净。 搬家烧香: 风水上,一般人们搬家也是要烧香的。搬进新家前取香点着,从屋的左方入,让浓烟上下熏扫厅房及厕浴厨灶,天花板,墙壁及至墙脚,从屋的右方出,到外间安全的地方,把它弄熄弃掉。以去掉邪气,尤其对于那些盖在风水一般的地基上的房子尤为重要。孕妇最好不要看到搬家的整个过程。 在家烧香拜神的步骤: 1、随机取三支香点燃,拿在手里走到拜凳前面。 2、面对佛像严肃站着,保持平静纯洁的心双手举起手中的香。 3、举香动作:两手食指及中指夹着香脚,两大拇指抵住香的尾端,香要稳。 4、将香举到与眉毛平齐,双目净观佛像庄严,心中想着自己期待实现的事。 5、右手拿香脚,左手插香。 6、走动不跨过蒲团。

正月15的节日和风俗

正月15是元宵节,风俗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上元祈福等。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陪芹卖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4、耍龙灯

耍芦逗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5、上元祈福

元月十五是天官大帝的诞辰,民间说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庙都在凌晨举行盛大的仪式加以庆祝,祭品仪式就如同首键初九庆祝天公生一样,需念三界公经以祈福求好运。

2023上元节祈福能化解凶星吗 正月十五上元节如何祈福

2023上元节祈福能化解凶星吗是大家经常会聊的,别看上元节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但由于该节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大家对于该节日的期待值还是蛮高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看看正月十五上元节如何祈福。 2023上元节祈福能化解凶星吗 在民间有说法是上元节祈福能化解凶星。上元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正月十五,一般来说,过了十五,年就过完了,这一天,天官赐福日,是祈福难得的好机会。如果家中有供神位的话,勿忘求好运。上元节点灯祈福消灾功德加倍,上香祈福效果显着。拜请上元天官帝君,祈福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遂、财运丰隆、姻缘美满。 正月十五上元节如何祈福 上元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正月十五,一般来说,过了十五,年就过完了,这一天,天官赐福日,是祈福难得的好机会。如果家中有供神位的话,勿忘求好运,俗语说:有所求则有所得,发心很重要。上元节点灯祈福消灾功德加倍,上香祈福效果显着。拜请上元天官帝君,祈福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遂、财运丰隆、姻缘美满。 上元节前后很阴吗 上元节前后不会很阴,在民间没有这种说法。上元节不是鬼节,上元节也就说的是我们的农历正月十五也被我们称为元宵节。我们常说的上元佳节,也就是那么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那么中国传统的上元节也就是从秦朝的时候就有了。那么在春节之后,正月十五又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大家一起吃元宵,还有赏花灯,并且猜猜灯谜都是元宵节的民间习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