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八字真言,金刚经改命很快

金刚经真言译成汉语是意思?

五不翻是: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含有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自在等六义;又如阿罗汉,比丘等,一个名词含有多种意义,故不翻含义。 二、秘密不翻:如佛经中的一切陀罗尼神咒,是诸佛菩萨于禅定中所发出的秘密语,一词含摄无量义,中文根本就没有适当的词句,可以表达其中所含的奥义,故不翻。三、尊重不翻:如般若,虽然可以译名智慧,但这种能够透视诸法实相,亲证人生真理的智慧,并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即使是三乘圣众的智慧,亦望尘莫及;为了显示般若的尊贵,避免人产生误会,所以直接用原音,不译其义。 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可以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古的译经大德,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显示佛道的殊胜,令读者特别注意!所以后来译经的人,亦随顺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五、此方无不翻:如庵摩罗果,是古印度当地的一种果实,其他地区没有,所以不翻。其实,庵摩罗,是清净无垢的意思,可译为清净无垢果。

金刚经能治愈一切精神疾病,有没有念金刚经治好精神疾病的朋友?_百度...

提起能治愈一切精神疾病,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可以治疗抑郁症吗,另外,还有人想问念能治好精神疾病嘛?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和是否也可以治愈精神病?请学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念治好精神疾病的朋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能治愈一切精神疾病

要相信所说的,不打诓语。多多心无杂念。多多必有益处人看的。

为什么读能消除焦虑?

《蜜经》来自的初期。因其包含根本的重要思想,在系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了原始的古风。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经典,是记录和他的须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

教人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典,在经中说:「一切诸及诸阿耨多罗叁藐叁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二叁四五而根,已於千万所种诸善根。」能量太强。

的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的。所以,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这样的,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就已是大得难以想像了。读后出了很多事。

用恒河的沙做比喻,恒河是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如果我们有像那麼多的恒河,再把这许多恒河的沙加起来,这么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你说大不大呀?须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又说「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不仅如上所说,在的最后一段,用祇世界来比较。「祇」是「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能治愈一切精神疾病:可以治疗抑郁症吗

配合..

护(放)生千万不能在家放。

乐善好施

———–抑郁症多是过去世(一世…百世…劫…)没做好事.心胸狭窄…每天一遍。

———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成功,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抑郁症是耗尽。

分享是一种成就,“从上海到伦敦怎么去才好玩?”这是上海一家电器公司的有奖征答题目,第奖是五十二吋彩色液晶电视机。参与这个活动的情况异常热烈,书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飞来,竞逐者来至全国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学生、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妇等,答案是无所不包,创意是无奇不有。犯什么会得抑郁症。

决选的结果出乎意料,由一个小学生雀屏中选。他的答案很简单:“跟家人、朋友一起去最好玩。”是增长阳气和的经。

的确,诚如评审团给予的一致评价:分享的快乐,远胜过独自拥有!

———

福从来…

享福是消福,吃苦是了苦…念后跑了。

—————

人往往容易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仿只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才是真正可靠的。

人会认为,我坐着的地方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吐纳的言辞就是绝对的真理,而往往忘记了,其实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着的实体,而仅仅是与世间万物的因缘巧妙联系在一起的产物。女人读相貌变化。

换句话说,人是在因缘中存在的,是在条件中存在的,是在环境中存在的。治癌效果。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逃不过生、住、异、灭的自然法则。和修效果。

人从来不是抽象而隔绝的他自身。

人所显现的相并不是实相,而只是假有,他的自性是空的,这就是缘空的道理。

因此,《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在这个时时变异的现象界中,要懂得放下我执、我爱、我痴、我慢,试着站到更高、更远的角度上来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

——-

六祖说:“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消除对于这个世界和外物的成见,

像孩子一样去看待这个世界时,就是发财经。

世界也会将它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你。

许多人会认为在世界中与人相处,

最需要机巧诡诈之心,惟其如此,才能够保护自己得到利益,不受伤害。抑郁症还是。

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当一个孩子对着世界无心机的笑容时,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同样地报以他真诚的笑容;念很快。

而当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对着别人摆出虚伪的笑容时,

每一个人都会本能地对他产生一种防备的心理。胡思乱想是重吗。

世界是心灵的镜像,你给世界什么,世界就同样地回报给你什么。

当你的心向宇宙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时,

和是否也可以治愈精神病?请学的…

则宇宙也会反射给你一个积极的信号,

比方它会让你随时感受到一朵花、一株杨柳的美好;

但当你向宇宙发一个消极的磁极信号时,得抑郁症的都是大人。

宇宙也会反映给你一个消极的信号,尽管这些事情的联系有时并不显明甚至是你都不曾注意到的。但是它们确实存在着。

每天中的每一个时刻,提示自己,带着一颗本来清净的心灵去工作,去生活。

——————-

相由心生

“觉着为,迷者为凡”。

放平我们一颗心,那么生活中就会少很多的障碍和不愉快。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而使你对人事物产生偏见。

以真诚和信任对待所有缘分,肯定能乐融融。

凡夫常常相由心生,因为自己心灵上的障碍会影响对人事物认识的偏颇。

给事务、事业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的障碍或损失。

以上就是与有没有念治好精神疾病的朋友?相关内容,是关于可以治疗抑郁症分享。看完能治愈一切精神疾病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刚咒全文

金刚神咒。唵齿临。唵部临。众佛身。遮罗神。护罗神。念佛千遍。鬼离身。身离床。病离身。一切邪魔化为尘。也有草神陀罗尼。也有鬼神陀罗尼。诸恶鬼神谤不得。奉请十地金刚咒。南无动地金刚。南无出山走水金刚。南无天降四海金刚。南无伏魔金刚。有人念得金刚咒。免了身边灾。天光地光。昼夜神光。神佛自至。邪魔消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每日志心念一卷。如转金刚经三十万卷。又得神明嘉获。众神提携。智慧知天地。有人书写一本。与人流传。功德高如须弥山。深如大海。无量功德。永世不踏地狱门。处处能听达摩耶。娑婆诃。回向偈: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梵语,意为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彼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此经采用对话体形式,说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即是非相;主张认识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追求,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的境地。《金刚经》是中国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金刚经》于公元前494年间,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扩展资料:《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心咒

《金刚经》笔记整理

曾经我一直认为跟佛有关的,就是教大家要善良,教大家吃斋念经。然而真正接触到《金刚经》,突然有种激动不已的感觉,这不是简单的吃斋念佛,这是人生的哲学,赞叹佛陀的伟大,遗憾没能早一点知道这样的圣贤智慧,也感恩如今结缘了这部圣贤智慧,按佛陀所示,努力修行好每一品。 已修习第一至第七品,已感觉能量满满,我还没能完全内化,能感觉到只要真的做好这前七品,都已可以通往成功之路了。 佛家说: 不问对错,但问因果。 念头,行为,系统,结果——这便是因果。 无缘不可度,真法不可说,智慧不可赐,定业不能改。唯有愿力大于业力方可改命。第一品,守本分,每个人守好自己在每一种身份下的本分。家庭关系中,丈夫或妻子或父母或儿女,在做每一种身份时,守好自己的本分。职场,员工或老板或其他职务,守好自己身份的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记住自己的本分,并思考怎样守好。第二品,选择。在守好本分之后,遇到选择,需要认真做出选择,用价值观做选择之后,继续为自己的选择守本分。第三品,发菩提心。在选择做一件事时,要用菩提心去对待,去除分别心,执着心和妄想心。发了菩提心的事业才更容易做强做大。例如,樊登说他们的衷旨是让每一个中国人每年能读50本书。第四品,布施。发了菩提心后,要去布施,不执着于相,不被表面现象所干扰,坚持做好自己,坚持自己发的菩提心,继续布施。第五品,本质。当做好前四品了,不断的积累总结,便会来到第五品,看清事情的本质,看到背后的象。当看清本质之后,一切解决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根源。第六品,信心。先相信,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产生行为。信,就去行动,拿到信心。第七品,时效。选择了,抓住时效,勇往直前,不断尝试,不断复盘。总结提炼出自己的金箍棒,拿到自己在这一行的真本事。不论是育儿还是经营家庭,都是需要抓住时效,最好的开始时间,便是当下。

请问《大妙金刚经》是什么?急需其原文和释文

你指的应该是这部《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大妙金刚经应该是简称或者讹传。经文如下,没找到译文……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达磨栖那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誐鑁尾噜左曩如来在鸡足山峰。去地九十愈善那。与九十殑誐沙俱胝那愈多十方诸佛同会此处。於是如来以不可数俱胝殑誐沙劫。本所修行积集万行福智之所加持。於虚空法界住大金刚三摩地。生大金刚宝峰楼阁。高无中边。诸大妙宝及妙宝云间错。旋花交络。炽盛无量百千光明盘旋交映。无量宝幢四面行列。无量百千杂妙叶花纷敷严饰。於是如来入妙金刚大甘露军荼利焰鬘炽盛大三摩地。尽虚空法界无有边处。成一甘露焰鬘。又於百千俱胝世界微尘佛刹国土。皆成普遍焰鬘十方诸佛。各入无量百千旋转大妙金刚大乐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大三摩地寂然而住。尔时婆誐鍐尾噜左曩如来。复入甘露百千光聚神通游戏妙顶转轮大金刚甘露军荼利炽盛大三摩地。遍三千大千虚空法界。成大八辐金刚焰轮。尔时世尊不移此处在轮脐中。复於一一辐间。现大八色金刚焰轮。遍照十方右旋而布。尽於上际中际下际。四无边际。出生甘露焰鬘。各各旋转如羂索轮鬘自在旋转。於是大日遍照如来入此三摩地以。从定微开二目 尔时十方殑誐沙世界微尘佛刹诸佛在虚空。各以神通游戏。妙师子吼。同声赞大日遍照如来。说四句妙伽陀南曰 曩谟(引)没驮素没度(引一)吠(微洗反)噜左曩素没昙捺舍儞始素没地(二)摩贺(引)愈誐湿嚩(二合)罗楞毘(二合)悉帝 说此偈已。十方诸佛告言。世尊今日欲说何法现如是相貌。我於过去诸佛刹中。未曾见此三摩地。尔时大日遍照如来。便以金刚身语意。舒妙金色臂。双合二掌。屈二头指入掌。以二大指押之(如佛顶形)以此大印安於心前。从印发生无量百千俱胝杂色妙大宝光杂色宝云杂巧叶花。虚空中旋转如大金轮 又从印出现十殑誐沙俱胝佛刹。各放大光遍照十方。雨诸宝轮及妙宝花。出大繖盖钩杵轮剑宝螺 又出极妙音声。远百千亿俱胝等佛刹 又从一一宝轮妙花大伞盖钩杵轮剑螺等。各各现百千俱胝那愈多佛刹微尘。数各出无量妙音。声振十方百亿世界 尔时世尊大日遍照如来。以威猛神通焰鬘光。手於虚空自顶上右旋九匝。如羂索环势。尽摄虚空中诸佛悉入光中。尔时九度旋转光明不绝。出现九殑誐沙俱胝佛刹。各坐白莲华。而自围遶放无量宝光 尔时世尊身现作摄一切佛顶轮王之相。手持八辐金轮处七师子座。身放无量百千光明。彼放火焰顶旋伞盖。上出现一俱胝佛身放大光明。悉旋转坐繖盖中。如是世尊。以印又作八辐金轮。八方八色轮中。现八种花座。持本标帜。各以八殑誐沙俱胝佛身围绕。各放无量杂宝光焰。还於繖盖顶上现一俱胝佛。放大光明一一旋转。即於东方如来面前赤色轮中。现光聚佛顶轮王。手执如来顶印放大光聚坐赤色莲花。於如来右隅黄色轮中。现发生一切佛顶轮王。手持黄莲放黄色光明坐黄色莲华。於如来右边白色轮中。现白繖盖佛顶轮王。手持白伞放白色光坐大白莲。於后右隅中杂巧色轮。现胜顶轮王。手持利剑放杂巧色光明坐杂色莲华。於如来后红色轮中。现除一切盖障佛顶轮王。手持红莲华华上有钩。放红色光明坐红莲华。於后隅青色轮中。现黄色佛顶轮王。手持三股嚩日罗(二合)放青色光坐青莲华。於如来左边绿色轮中。现一字最胜顶轮王。手持八辐金刚轮放绿色光焰坐绿色莲华。於如来前左隅紫色轮中。现无边音声佛顶轮王。手持白螺放紫色光焰坐紫色莲华。如上八方佛顶。各各放本方色光明。各以八殑誐沙俱胝佛围绕。各坐本方色莲华。各以一俱胝佛刹。於顶上盘旋而作盖形 尔时一切佛顶轮王。施八方坐位。各现八种佛顶轮王相已。时世尊复现七宝眷属女宝马宝主藏神宝轮宝象宝如意珠宝兵宝等。周匝围绕此大轮四面。尔时世尊。复入钩召三摩地。遍虚空法界。尽为钩召。为欲安立一切有情速至无上菩提道故。为令处生死便证佛身。时十方俱胝诸佛。闻摄一切佛顶轮王钩召。悉於定中出现神通。雨诸宝雨宝花宝鬘宝香宝灯宝缯等。俱到虚空法界大金刚宝峯楼阁。於虚空中而集咸言世尊。轮王何不说十字之法。令一切有情现世速得佛身 尔时摄一切佛顶王。闻是语以为欲显大神通威力故。欲说根本诸佛所证修行故。过去诸佛修行法故。现在诸佛修行法故。未来诸佛修行法故说。令善男子善女人。只於此生不转肉身能成大佛事故。为利益一切有情获得成佛身故。即说金刚炽盛光明佛顶轮王自在十字真言曰 曩谟(引)尾(微闭切引)噜(引)左曩野(一)曩谟(引)婆(去)誐嚩 覩(引)瑟尼(二合)洒野(二)婀(入引)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怛噜[合*牛](三合三)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二)吒噜[合*牛](三合三)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三)咄噜[合*牛](三合四)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四)讷噜吽(三合五)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六)忽噜[合*牛](三合六)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六)室噜[合*牛](三合七)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七)素噜[合*牛](三合八)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八)勃噜[合*牛](三合九)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九)吽(引十)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没驮(十) 说此真言已。遍三千大千世界佛刹微尘数诸佛土六种震动。雨诸宝花宝云天如意宝白拂缯盖香花灯明音声歌奏百千种乐供养如来。又有十方俱胝一切诸佛。闻是说已悉皆头面礼足。赞摄一切佛顶轮王如来。作如是密言 炽盛光明无等者 胜妙吉祥自在智 能调伏轮於生死 速令有情成等觉 尔时世尊轮王。复说如是密言。答十方俱胝如来等 我今说此诚实言 为利有情成等觉 十方诸佛速加持 令彼有情咸证我 说此偈已。尔时十方世界诸大菩萨。所谓金刚手菩萨。妙吉祥菩萨。虚空藏菩萨。慈氏尊菩萨。观自在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普贤菩萨。一时咸集至虚空法界宝峯楼阁世尊轮王前。头面礼足咸作是赞叹真言曰 曩莫萨嚩吉娘(二合)野(一)麼弩使抳(二)萨嚩惹誐地(三)怒使抳(四)野舍悉尼(二合)宁(五)袍部嚩怒迦(六)晚驮[尾*(尤-尢+曳)](七)萨麼(引)萨多(二合)尼儞也(二合)地波(九)作讫罗摩里宁(十)曩谟(引)悉都(二合)帝怛罗(二合引)多哩作讫罗(二合)嚩喇底(二合)儞曩谟(引)悉都(二合)帝 说此语已。尔时八大菩萨各各现光明轮各现作八大金刚明王。以如来轮故。尔时金刚手菩萨。现作降三世金刚明王。放青色光明口现二牙。阿吒(入)吒笑声以右手掷五股金刚杵。说八字心真言曰 唵儞逊婆(去)嚩日罗(二合)吽泮吒 尔时妙吉祥菩萨。现作六臂六头六足金刚明王。放青黑色光明。齿咬下唇竖两目及眉。手持利剑说此三字心真言曰 吽(引)恶吽(引) 尔时虚空藏菩萨。现大笑金刚明王。放灰黑色光明。口现大笑形二牙上出。以左手柱一青棒。右手把羂索。说此十字心真言曰 唵嚩日罗(二合)吒贺(引)娑野吽泮吒 尔时慈氏尊菩萨。现作大轮金刚明王。遍身黄色放大火。右手持八辐金刚轮。左手柱一独股金刚杵。说是六字心真言曰 唵嚩日罗(二合)作讫罗(二合)吽(引) 尔时观自在菩萨。於顶上现作马头金刚明王。碧色放赤色光明。以右手高於顶上。横把一莲华作打势。左手把军持印。说此十字心真言曰 唵贺野仡哩(二合)嚩(无帽反)吽泮吒 尔时地藏菩萨。现作无能胜金刚明王。遍身黄色放火光焰。以右手掷一金刚杵。左手作拟印向口。说此十三字心真言曰 唵户卢户卢赞拏里(一)麼(引)等儗(宜以反)萨嚩(引)贺 尔时除一切盖障菩萨。现作不动尊金刚明王。遍身青色放火光焰。以右手执剑。左手把索。左垂一髻。说此十四字心真言曰 唵阿左攞迦拏(一)赞拏娑驰也(二)吽洋吒(半) 尔时普贤菩萨。现作步掷金刚明王。以右手把一旋盖。左手把金刚杵。遍身作虚空色放火光焰。说此七字心真言曰 唵纥哩[合*牛](三合)矩噜吽(三合)勃噜[合*牛](三合)素噜[合*牛] (三合)惹噜[合*牛](三合)虐 尔时八金刚明王佛。即於如来前请受教勅。我当奉行 尔时世尊轮王告金刚明王佛等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十字心真言。汝等常当於昼夜莫离是人。无令不成就。所有三世罪障速令消灭。汝各以神力器杖碎彼三业令得清净。於观行三摩地法。令於现生如我无异。我今更为汝说秘密一字心真言。汝当善听 曩莫三(去)满多没驮南(引)婀(入引) 说此心真言心已。金刚手等诸大明王。咸皆作礼言。我於今日当闻此法。常以身分荷负佛轮。愿佛慈悲。更为我宣说修三摩地门。速令一切有情疾证佛身。尔时十方殑誐沙俱胝诸佛。咸作是言。更当为我宣说一字心密印及悉地等法。云何令诸有情速於现生得无上道法。云何得上中下成就密法。云何得神通法。云何修三摩地法。愿世尊慈悲为诸众生广作利益。尔时世尊轮王告诸佛及金刚手佛等言。谛听更为汝广说修三摩地门。速令现生证无上道果。处於生死不入涅盘。令得身常得自在。善男子我今为汝先说根本密印法。以二手虚心合掌。以二头指入掌中。以二大指押之。是名心印一字之法。结此印时。十方诸俱胝数佛。速至彼所加持彼身口心。速获清净。如处中不见身心。而证大人位处。与诸佛同位为未来诸佛之师。亦为现在诸佛之师。亦为过去诸佛传之师。若有善男子修行此法。先於心中观婀(引入)字。白色成大月轮。量遍法界无上中下际。成大八辐金轮。又於一一辐中右旋布八色金刚轮。依前观身为大我。於轮脐中作顶轮王形。即结成就一切事业佛顶诸佛心本三昧耶印。以二手散开十指并二掌根。即以此印指上散安十字真言。一一字上散无量百千杂色宝光。散射十方诸佛刹土。光明炽盛三世无等。即以印手右旋如羂索环势。一旋一佛一轮。九佛九轮八十一亿俱胝数诸佛。如说色相花台亦然。如是本初轮印之时。不令印光断绝光焰。此印名摄一切佛顶轮王本三昧耶发生无边诸佛羯磨之印。不假结护及供养门。速成诸佛大三昧地使成佛身十地菩萨目观不及耳听不闻。乃至同类之佛亦不见自身。何况余菩萨等。若作此法经一百八遍。现证佛身。上根者。得成就若经一千遍者中根必定成就。若经一万八千遍者。下根必获大成就法 尔时世尊轮王。复告十方诸佛及金刚手佛等。我今更说木印法 於檀木上刻一八辐金刚轮。於轮脐中书勃噜吽(三合)字。轮四面放光火焰印。背上刻八叶莲华。花上置月天变形(阿闍梨言伏免是也)作此印已诵婀(急呼)一字心真言。作二十一遍。於清净处以光明砂麝香涂之。以印印心额喉顶两肩上脐下两膝上。诵一字真言。婀字心一印一诵如是万遍。即得神通至十方殑誐沙世界妙乐国土花藏佛刹及龙宫中无想天中。一切三世之内随意自在无有障阂。诸菩萨天龙等无能知见。此名神通法悉地 又修三摩地门。常於自心观恶字。而成佛形量尽虚空无有边际。回然清净得证佛身。无有生死不转肉身得无漏果。常於十方世界教授诸二乘佛及一切有情。随意自在说一切愈誐随机应化。此名修三摩地法悉地 又金刚手佛彼善男子欲成就之时。十方诸佛悉用八辐大轮。掷彼顶上彼当勿怖。为灭除三业极重罪障及法执所知见分别障。此轮从彼心出在彼足下。乘彼佛身彼得如我。常当一心作此成就无令散失。尔时殑誐沙诸佛闻法已。各各赞大日世尊。以诸花香而散佛上。以妙誐他赞已各归本刹。时金刚手佛等闻说已。又复问言。仁者此法与何等人当作成就。尔时世尊大日如来言。此法与质直心人无分别心人。及於无所知见障人必获我身成就决定。时金刚手八大菩萨。佛前而作此法。一须臾间便与佛齐等。八大菩萨佛还以佛花歌咏赞佛欲归本国。时世尊言。汝等虽成佛身未报佛恩。时八大菩萨白佛言。云何是报佛恩。佛言咸得成佛已。须广度有情不得住寂自受寂乐。时佛菩萨等闻是说已。即却变身还成菩萨礼佛双足。佛告金刚手言。汝当以此法广度有情速令成佛。时金刚手等言。我若不将此法不度有情令尽成佛。我誓不取正觉。时世尊复告金刚手言善男子。我当为汝更说一字心中之心密中之密恶(引入)字一字门。若善男子常住此一字门。於生死中不生不灭。不变肉身证得此法。此一字门是过去三世现在三世未来三世诸佛。常住此一字门。若非此法而成就者无有是处。时金刚手闻佛说已。佛顶金轮其轮渐大广无中边。相色俱无寂然法界。时金刚手目覩不及以偈赞 诸佛性无边 轮形体法界 我等悟此法 当广度众生 云何世尊入 住大寂三昧 愿为我出现 不违本所誓 尔时世尊轮王闻金刚手等请已。亦不现身。於虚空法界位有声言金刚手 诸佛性无边 色相俱自在 声色俱真实 迷者有分别 现色而无色 本来空寂然 汝恒持此法 广度诸有情 时金刚手八大菩萨。闻佛说已。欢喜作礼信受奉行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金刚经全文

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净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