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又称为什么,周易指什么

什么是真正的周易?

燕赵易学认为,《周易》的本质是通过特定阴阳符号组合的运用,类比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关系,并借助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逻辑,来模拟和推演事物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借此来分析和判断事物可能将要面对的进退与得失。

《周易》就是《易经》吗

是的周易,又名易经,群经之首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古人解释中国原始文明的符号图腾的文字汇总一家之言如果科幻些:就是电脑文档跨越时空,被人手抄了一份。顺便把0110这些符号也抄了,然后发现文字晦涩,就加上自己的理解,拼成了一篇大文章咯。胡言乱语远古的不论,说说现在,易经是阐明变化的道理的书。体现了易(变化)、常易(变化的规律)、不易(相对真理)。如果有空可以了解一些,不然还是多看看马列著作吧,这些可能通俗些。哈哈后希望你幸福,祝你有个好胃口

《周易》分为哪两个部分?

《周易》又称《易经》,或《易》,是儒家重要著作之一。它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经》包括《上经》三十卦和《下经》三十四卦,是用于占卜的。卦是由爻组成的。“——”代表阳爻,“一一”代表阴爻。每一卦由三爻组成,演成八卦。八卦再相重叠,就成为六十四卦。在古人心中,八卦代表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种事物,是世界的本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万物都是由此产生和构成的。因此,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就成了巫师占卜的最佳法宝。爻、卦又各有一定的说明文字,称为爻辞、卦辞。为了对阴阳二爻及六十四卦进行一定的说明,使卜筮者能够根据说明文字推断占卜所得的卦象是吉是凶,因此可能是周朝的一位太卜或筮人,做了爻辞和卦辞。《传》又称《十翼》,是对《经》的解说,包括《彖上》、《彖下》、《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共七项十篇。这十篇文字,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战国末期至秦汉间的儒生为解释《经》而作的。这些解说有时也会违背《周易》古经的原意,但是在解说中却提出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其思想的深度而言,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传》的思想,对于后世哲学的影响甚巨,后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都曾从中汲取精髓。

《易经》又称《周易》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中国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相传为先圣伏羲所发明,八卦卦辞可以应用于占卜,每一个卦都有深刻的内涵,根据卦的含义就可以推断世事的吉凶祸福,是殷商时代传统的卜筮方法,有其神验之处。 《易经》发展至周代,周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占筮功能更为全面,所以《易经》又称之为《周易》。 《周易》六十四卦是透过六十四卦的组合,去反应六十四种不同的事务、情境、现象、特定环境下的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运作法则。每一卦都会有六爻和爻辞,以及三百八十四种对应的状态,透过这些变化可以预知未来事态的发展,给人以智慧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