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一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易经产生于什么年代

《易经》是什么时候写的?谁写的?

《易经》是周公写的.他是为了辅助周文王的儿子写的.《易经》的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

易经的起源和发展

《周易》:并非《易经》,由《易经》和《易传》组成。《易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父子承接伏羲八卦,八八重叠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64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

《易经》出自哪个朝代,谁著的,《易经》的‘易’是为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有如下说法: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易经数字对照表

易经数字对照表 易经数字对照表。现在的大多数人对易经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可以用来算卦,除此以外就不太清楚了。易经除了能算卦,还有着丰富的人生道理等等,以下是易经数字对照表。 易经数字对照表1 易经五行数字 五行存在于世间,万物有五行,它们相生相克,相互作用,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学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延续了数千年,到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中医、占卜、算命等各个领域。 自古以来治国安邦都离不开易经文化知识,足以说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能量完全代表了宇宙万物最本质的属性特征。 五行数字代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不仅有颜色代表,相应的五行也有数字代表。 1、木元素 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 2、火元素 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 3、土元素 6为土,5为阳土,6为阴土; 4、金元素 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 5、水元素 10为水,9为阳水,10为阴水。 比较常用的五行之数 1、用作起名的十天干五行之数 甲木(1);乙木(2);丙火(3);丁火(4);戊土(5);己土(6);庚金(7);辛金(8);壬水(9);癸水(10)。奇数为阳性五行,偶数为阴性五行。日本人创建的“五格数理剖象起名法”是用以上之数的。但不同在于其把各五行之数按照规则加在一起,重新得到一个数为五行数。例如和为12数,则取其个位2为阴木。 2、用在居住楼层的五行之数 水:1、6;火:2、7;木:3、8;金:4、9;土:5、10。 3、风水学上的五行之数 坎水(1),坤土(2),震木(3),巽木(4),中宫五黄土(5),乾金((6),兑金(7),艮土(8),离火(9)。 五行与数字 1、八字天干配卦例 (2)壬甲从乾数 《乾》之数为六,壬甲纳干属《乾》,故亦为六数。 (2)乙癸向坤求 《坤》之数为二,乙癸纳干属《坤》,故亦为二数。 (3)庚来震上立 《震》之数为三,庚纳干属《震》,故亦为三数。 (4)辛在巽方游 《巽》之数为四,辛纳干属《巽》,故亦为四数。 (5)丙于艮门立 《艮》之数为八,丙纳干属《艮》,故亦为八数。 (6)丁向兑家流 《兑》之数为七,丁纳干属《兑》,故亦为七数。 (7)戊须坎处出 《坎》之数为一,戊纳干属《坎》,故亦为一数。 (8)己以离为火 《离》之数为九,己纳干属《离》,故亦为九数。 2、河洛之数 (1)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2)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天干成之。 (3)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十居中。 3、八字地支配数理 亥子一六水,寅卯三八真。巳午二七火,申酉四九金。辰戌丑未土,五十总生成。 4、八卦先天数 乾(戌、亥)一;兑(酉)二;离(午)三;震(卯)四;巽(辰、巳)五;坎(子)六,艮(丑、寅)七;坤(未、申)八。 5、八卦后天数 乾(戌、亥)六;兑(酉)七; 五行数字的相生相克 1、五行相生 水生木,对应数字为16生38。 木生火,对应数字为38生27。 火生土,对应数字为27生50。 土生金,对应数字为50生49。 金生水,对应数字为49生16。 2、五行相克 水克火,对应数字为16克27。 火克金,对应数字为27克49。 金克木,对应数字为49克38。 木克土,对应数字为38克50。 土克水,对应数字为50克16。 易经数字对照表2 姓名数字 姓名学中通过汉字的笔画数以及多个汉字笔画数的五行属性和格局来进行预测吉凶,每个数字都有各自的吉凶属性和含义,而且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从1到81这些数字吉凶见下表所列,数字大小超过81时除以80取余数,如数字100的吉凶为100÷80余数为20,即同20的吉凶属性。 绿色数字为吉,红色数字为凶。 数字本身的含义如下: 1 甲木 ,大吉 ,天地开泰、 生机、富贵 。乾 ,天行建 。 2 乙木 ,大凶, 分离、破败、 孤独、离散 。兑 ,兑为缺 。 3 丙火 ,大吉 ,进取、如意 、智慧、明敏 。离 ,离为火,火性敏 。 4 丁火 ,大凶 ,破败、凶变 、灾厄、破灭 。震 ,震为雷,为动、破 。 5 戊土 ,大吉, 福禄、长寿 、福祉、和合 。巽, 巽为风,为顺,随和。 6 己土 ,大吉, 和睦、余庆 、丰盛、安稳。 坎 ,坎为水,为低、圆,水为财 。 7 庚金 ,吉,刚毅、果断 、独立、欠缺温和 。艮, 艮为山,傲慢、独立 。 8 辛金 ,吉 ,意志坚定 、勤勉、富于进取 。坤, 坤为地,谦虚、包容 。 9 壬水 ,凶, 兴尽凶始 、疾病、悲痛、逆运 。 10癸水 ,凶 ,万事终局、 损耗、散财 。 11甲木 ,大吉,稳健、荣达 、阴阳复兴、和顺发达。 12乙木 ,凶 ,意志薄弱 、枯木待春、薄弱无力 。 13丙火 ,大吉 ,博学多才 、智谋奇略、巧于措置。 14丁火 ,凶, 破坏、烦闷 、失意、遭厄,女子美貌。 15戊土 ,大吉 ,福寿双全、 圆满、雅量、福泽 。 16己土 ,大吉, 财源若水 、厚重、名望高、能服众。 17庚金 ,吉, 刚柔兼备、 权威、勇敢、女人男性化。 18辛金 ,大吉, 有志竟成 、有勇有谋,自信,具包涵力 。 19壬水 ,半凶, 智慧、大起大落 、反应机敏、易发生意外灾祸 。命中喜水者,不忌。 20癸水, 凶, 物将坏之象、 短命、非业、男女丧失配偶 。 21甲木 ,大吉, 独立权威 、光风霁月、大博名利、首领格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此数不利婚姻 。 22乙木 ,大凶 ,秋霜杀草 、不如意、粗暴、婚灾 、 离婚及克夫克妻者,十有八 。 23丙火 ,大吉, 旭日东升 、昌隆、旺盛、壮丽 。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此数情感及婚姻不利 。 24丁火, 大吉, 白手起家、金钱丰盈 、和睦、圆满、家门余庆 。 25戊土 ,吉, 英俊、刚毅、 资性英敏、才能奇特 ,有时性情偏执,峙才而傲。 26己土 ,半凶, 变怪、奇异、 波澜重叠、风波不息 。 27庚金, 凶 ,非难、诽谤 、刑罚、逆难、半途中折。 28辛金 ,凶 ,六亲缘薄、离群无定 、遭难、诽谤、厄运 。总数有此数者,应在中年以后 。 29壬水 ,吉 ,智谋兼备、奏功受福 、优秀、成就大业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此数情感及婚姻不利 。 30癸水 ,半凶 ,一成一败 、沉浮不定、侥幸可成。 31甲木, 大吉, 智勇得志、心想事成 、脚步踏实、千挫不挠 。 32乙木, 大吉, 富贵显达、宝马金鞍 、品行温良、繁荣隆昌 。 33丙火 ,大吉 ,鸾凤相会、才德确立 、功威、果断、名闻天下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此数,必陷孤寡 。 34丁火, 大凶, 破家亡身 、短命、杀伤、衰败 。 35戊土, 大吉, 温和、平静 、优雅、温良、和顺 、男性略有消极倾向 。 36己土 ,凶 ,风浪不息、沉浮万状 、短命、废疾、舍己成仁。 37庚金, 大吉, 权威显达、吉人天相、 忠实、豪爽、仗义 。 38辛金 ,凶 ,磨铁成针、 刻意经营、多劳少获。 39壬水 ,吉, 富贵至极、德泽四方 、先苦后甜,有物极必反之诱导 。女性人数或总数有此数必陷故寡 。 40癸水, 半凶, 豪胆、冒进、 有智谋、好冒险、乏众望 。 41甲木 ,大吉 ,纯阳独秀、事事如意、 有胆有识,德高望重。 42乙木 ,凶, 寒蝉在柳、 博识多艺、十艺九不成 。 43丙火 ,凶 ,散财、破产、 外祥内苦、邪途散财 ,女人有此数易陷荒淫 。 44丁火, 凶, 须眉难展 、发狂、遭难、破家亡身。 45戊土 ,大吉, 顺风扬帆、 经纬深、智谋大、新生泰和 。 46己土, 凶, 罗网系身、 乏力、悲苦、载宝沉舟。 47庚金 ,大吉, 点石成金 、桢祥吉庆、开花之象。 48辛金 ,大吉, 青松立鹤 、有能量、含坚刚、才能谋齐备 、威望洋洋,师数也 。 49壬水 ,凶 ,辛劳不断 、凶灾、病患、吉凶难分。 50癸水 ,半凶, 小舟入海 、吉凶参半、先成后败 、晚运悲惨 。 51甲木, 半凶, 盛衰交加、 一盛一衰、最终失败 、晚年挫折困苦 。 52乙木, 大吉 ,先见之明、达眼 、一跃将伸、无中生有 、眼光好、富投机心,晚运隆昌 。 53丙火 ,半吉 ,忧愁困苦 、前半生困苦,后半生幸福 。 54丁火, 凶, 多难、悲运 、伤残、短命、悲惨不绝 。 55戊土 ,凶, 灾祸迭生 、病灾、遭难、意志薄弱 。五数最吉,五上添五,反凶。 56己土, 凶 ,浪里行舟 、外伤、残废、历尽艰辛 、晚景悲惨 。 57庚金 ,吉, 寒雪青松 、寒莺吟春、吉祥得亨 。 58辛金 ,半吉, 夜行遇月、 浮沉多端、祸福无常 。 59壬水, 凶, 寒蝉悲风 、愁苦、刑罚、时运不济 。 60癸水, 凶, 黑暗无光 、刑罚、杀伤、摆动不安 。 61甲木, 吉 ,名利双收、 安康长寿、怡享天年。无奈傲慢不逊,酿成内外不和 。 62乙木 ,凶, 艰难困苦 、渐入衰败、志望难达 。 63丙火, 大吉, 身心安泰 、承惠雨露、荣贤可传子孙 、晚运隆昌。 64丁火 ,凶, 骨肉分离 、别离、沉滞、孤独悲愁 ,晚景凄凉 。 65戊土 ,大吉 ,富贵长寿 、 一生平安、天长地久。 66己土, 凶 ,多欲失福 、艰难不堪、身家沉陷。 67庚金, 吉, 财路亨通 、得长辈提携、乘天赐幸运 。 68辛金 ,吉, 宽容、好运 、集众信、能包容、智虑周密。 69壬水 ,凶 ,坐立不安 、穷迫、滞塞、逆境 。 70癸水, 凶, 凄惨衰退、 陷恶亡灭,忧愁不绝 ,晚景凄凉 。 71甲木 ,半凶 ,损力耗神 、内心劳苦、乏进取精神。 72乙木 ,凶 ,万难艰辛、 阴云蔽月、快乐贫穷 晚年凄苦 。 73 丙火 ,半吉, 志高力微 、盛衰交加、徒有高志 、晚年平安。 74丁火 ,凶, 秋叶寥落、 沉沦逆境、时遇伤残 。 75戊土 ,半吉 ,受者可安 、进陷灾厄、退可保吉祥 。 76己土, 凶 ,倾覆、离散 、逆境、凶煞、倾家破产 、晚年孤独 。 77庚金, 半凶 ,晚年悲叹 、前半生平顺,后半生悲运 。如前半生悲运,则后半生平顺 。 78辛金 ,半凶, 半生荣耀、晚景凄清 。前半生发达,后半生悲运。 79壬水, 凶 ,挽回乏力 、失众信、为世所弃。 80癸水, 凶 ,凶星入度 、一生困难、辛苦不绝。 81甲木 ,大吉, 万物回春 、还本归元。数理相等于基数1 。 易经数字对照表3 易经里的'数字各代表什么? 1、数字“一”: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2、数字“三”:即三元,在道教教义中原指宇宙生成的本原和道教经典产生的源流,隋唐以后又衍化为道教神仙和道教主要节日的名称,延续至今。 道家著作原无“三元”之说,但是古历法家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之始,称三元日,因为此日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此“元”当系开始之意。 3、数字“五”:即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4、数字“九”:在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现在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正整数。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5、数字“十二”:有十二生肖、十二个月等。这个数字有万物轮回,生生不息的含义,过去的等于是新的开始。

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周易》:并非《易经》,《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连山易》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所以周易是出自于《易经》的,它承载了过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虽不乏文采和哲理,是国学(内含儒道两家思想)重要经典之一。

易经的作者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易经的?

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易经》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易经》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