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卦气数理的来历,六十甲子起卦法
地元归藏卦排卦顺序
十一月冬至,一阳生于子,是地雷复,为坤逢雷地现天根,以配戊子龙。阴阳之气,始于春而成于冬。故地元归藏以配分金之源,先从天干戊配地支子,皆用戊己轮流相配,是万物不离戊己之故。十二月卦,统领一月之气候,为一年之纲,称为辟卦。每月五卦,每卦管六日七分,共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符合天运周岁。其法不易,藏于地盘,周而复始。坤为地,故曰地元。易曰:'坤以藏之。'故称为'归藏'。其说理乃京房卦气值日法,以甲子配顺,丙子配中字,戊子配复,行至癸亥配蹇卦,而六十卦配六十甲子。陈希夷曰:分金之法,甲丙戊庚壬分隶于子寅辰午申戊之支位,而乙丁己辛癸,分隶于地支丑卵巳未西亥之位,倍之重复为百二十分金,其所以分隶,五行生旺休囚则同一例。
六十甲子顺序表
六十甲子是中国人民一个古老的发明创造,又称六十花甲子。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六十甲子四柱阴阳数理日阴阳数理和月阴阳数理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属阴 ; 乙,丁,己,辛,癸,丑,卯,巳,未,酉,亥,属阳 : 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六十甲子老黄历,60甲子顺序表
六十甲子老黄历 六十四卦,如下图: 自古相传,六十甲子对应六十四卦是合乎一一对应规律的, 把上述的秘传口诀进行表格化,就有如下表图, 其中,乾,坤,离,坎,为四正卦, 坤和复卦重叠,对应甲子, 离和革卦重叠,对应庚寅, 乾和姤卦重叠,对应甲午, 坎和蒙卦重叠,对应庚申。 到了这里,六十甲子和六十四就一一对应起来。 一个圆周360度,一年有360天, 每一天可以用一个甲子日对应,也对应一个卦象,很多老黄历上都有一天一个卦象的记法。 考虑到五运六气, 按照五季对应(金木水火土季)一个季有一个卦主,则可计算一年有360天, 按照六个之气,一个之气有一个卦主,则可计算一年有366天。 一年之中,六十四卦对应每一天,还可以参考《焦氏易林》中的排法, 据《汉书》记载,焦氏“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孟康注云:“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王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也。”(卷七十五)。 可见,焦氏的卦气说,是以四正卦(后天八卦之四正卦:震兑离坎)各直二至二分之日,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一爻直一日,直三百六十日。的《焦氏易林》中,书前即列有六十四卦的直日之法,名日“焦林直日”。其云:“六十卦,每卦直六日,共直三百六十日。余四卦,各寄直一日。 立春、雨水,《小过》、《蒙》、《益》、《渐》、《泰》。 惊蛰、春分(春分震卦直一日),《需》、《随》、《晋》、《解》、《大壮》。 清明、谷雨,《豫》、《讼》、《蛊》、《革》、《夫》。 立夏、小满,《旅》、《师》、《比》、《小畜》、《乾》。 芒种、夏至(夏至离卦直一日),《大有》、《家人》、《井》、《成》、《媚》。 小暑、大暑,《鼎》、《丰》、《涣》、《履》、《逐》。 立秋、处暑,《恒》、《节》、《同人》、《损》、《否》。 白露、秋分(秋分兑卦直一日),《巽》、《萃》、《大畜》、《贲》、《观》。 寒露、霜降,《归妹》、《无妄》、明夷》、《困》、《剥》。 立冬、小雪,《艮》、《既济》、《噬嗑》、《大过》、《坤》。 大雪、冬至(冬至坎卦直一日),《未济》、《蹇》、《颐》、《中孚》、《复》。 小寒、大寒,《屯》、《谦》、《睽》、《升》、《临》。 每两节气共三十日,管五卦。逐日终而复始,排定一卦,相次管六日。凡卜,看本日得何卦,便于本日卦内,寻所卜得卦,看吉凶。” 以上就是与六十甲子老黄历相关内容,是关于六十甲子的分享。看完60甲子顺序表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来源 干有十干,支有十二,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余二支从甲弄好配起,将十干与十二支组合,求得最小公倍数为60,故称为六十甲子,又叫六十花甲子,古代是干支来记年的所以有六十年一轮回之说,民间某老人说: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一甲子,意思就是超过六十岁了,而六十甲子用于记月则是五年一个轮回(一年十二个月);用于记日则两个月一轮回(一个月三十天);用于记时则为五天一个轮回(一天十二个时辰),见下表: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乙丑乙亥乙酉乙未乙巳乙卯丙寅丙子丙戍丙申丙午丙辰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戊辰戊寅戊子戊戍戊申戊午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戍庚申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戍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 六甲旬空 历例曰:“旬中空亡者,甲子旬戍、亥时,甲戍旬申、酉时,甲申旬午、未时,甲午旬辰、己时,甲辰旬寅、卯时,甲寅旬子、丑时。”《考原》曰:“十日为旬,以十干配十二支,自甲至癸而止。余二辰天干不及,故为空亡。如甲子至癸酉不及戍、亥,故甲子旬以戍、亥为干不及,故为空亡。如甲子至癸酉不及戍、亥,故甲子旬以戍、亥为空。 余仿此”。大家看到上面那个“六十甲子”表了吧,共有六十个干支,其中有六个以甲开头的干支,甲为首,每甲称作一旬,故叫六甲,在第一个甲子开始至癸酉,十干用完,而支余戍、亥二支,故称戍、亥为甲子旬的旬空地支, 余者:甲戍旬空申酉,甲申旬空午未,甲午旬空辰巳,甲辰旬空寅卯,甲寅旬空子丑,此即为六甲旬空。 三、纳音五行 1、纳音由来沈括曰:“六十甲子有纳音,鲜原其意。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而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纳音与《易》纳甲同法。乾纳甲而坤纳癸,始于乾而终于坤。纳音始于金,金、乾也,终于土,土、坤也)。 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律吕相生之法也。五行先钟而后孟,孟而后季,此遁甲三元之纪也。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商),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商同位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隔八下生壬申,金之孟(夷则之商隔八谓大吕下生夷则也,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南吕之商),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商此金三元终若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顺传仲孟季若兼妻言之则逆传仲季也)。庚辰同位娶辛巳(仲吕之商),隔八下生戊子,火之仲(黄仲之徵,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方火也)。戊子娶己丑(大吕之徵),生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徵)。丙申娶丁酉(南吕之徵),生甲辰,火之季(姑洗之徵)。甲辰娶乙巳(仲吕之徵),生壬子,木之仲(黄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仲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生太簇之类)。子至于巳为阳,故自黄钟至于仲吕皆下生。自午至于亥为阴,故自林钟至于应钟皆上生”。 《蠡海集》曰:“万物之所为以生者必由气。气者何?金也。金受气顺行则为五行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顺行为五行之体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冬至起历之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长夏,长夏而归于秋,返本归原而收敛也。逆行为五行之用者,金用矿而从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则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继之,木必依水以滋荣,水必托土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则四行之类土以定位。故大挠作甲子,分配五行为纳音,盖金能受声而宣气故也。法曰:甲娶乙妻,隔八生子,子生孙而后行,继代其位。初一曰金。金为气居先,甲子为受气之始,甲娶乙妻,隔八壬申是为子矣。壬娶癸妻,隔八庚辰是为孙矣。庚娶辛妻,隔八戊子火代其位。次二曰火。戊继其后,戊娶己妻,隔八丙申是为子矣。丙娶丁妻,隔八甲辰是为孙矣。甲娶乙妻,隔八壬子木代其位。次三曰木。壬继其后,壬娶癸妻,隔八庚申是为子矣。庚娶辛妻,隔八戊辰是为孙矣。戊娶己妻,隔八丙子水代其位。次四曰水。丙继其后,丙娶丁妻,隔八甲申是为子矣。甲娶乙妻,隔八壬辰是为孙矣。壬娶癸妻,隔八庚子土代其位。次五曰土。庚娶辛妻,隔八戊申是为子矣。戊娶己妻,隔八丙辰是为孙矣。丙娶丁妻,隔八甲子金复代其位。甲午乙未起如前法。是故有五子归庚之说。道家者流取其义用配五方之位,自子干头数至庚字,则为其数。甲子金自甲数至七逢庚,则西方金得七气。戊子火自戊数至三逢庚,则南方火得三气。壬子木自壬数至九逢庚,则东方木得九气。丙子水自丙数至五逢庚,则北方水得五气。庚子土则自得一,为中方一气。是为五子归庚也。乃知金者受气之先,顺行则为五行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故六十甲子纳音者以充万物之用”。 《考原》甲:“五行以气始形终为次,则《洪范》之水火木金土是也。以播于四时相生为次,则《月令》之木火土金水是也。以饬庀五材相克为次,则《禹谟》之水火金木土是也。纳音五行始金次火次木次水次土。既非本其始终,又无取于生克,故说者莫知其所自来。详考其义,盖亦祖述《易》象之意,即先后天卦之理也。各为图以明之。 纳音五行先天图 先天之图乾兑居首属金,次以离属火,又次震巽属木,又次以坎属水,终于艮坤属土,故始于金,终于土者乾始坤成之义也。金敢于天之刚,土取于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木以生气居中,此纳音所本于先天之序也。 纳音五行后天图 后天之图亦以乾居首,而逆转自乾兑之金,旺于西方;次转而为离火,旺于南方;次又转而为震巽之木,旺于东方;次又转而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故退艮坤以居终焉。此纳音所本于后天之序也。 2、纳音五行分三元应乐律隔八相生图 此图以甲子、乙丑为金上元,壬申、癸酉为金中元,庚辰、辛巳为金下元。三元俱周则传于戊子、己丑,为火上元,丙申、丁酉为火中元,甲辰、乙巳为火下元。自此以后皆依前图金火木水土之次而用乐律同位娶妻、隔八生之法,以终于丁巳而纳音小成矣。又自甲午、乙未为金上元起如前法,以终于丁亥而纳音大成矣。 十干十二支相错为六十,五音十二律相乘亦为六十。甲子金而乙丑亦为金者,同位娶妻也。乙丑金而壬申又为金者,隔八生子也。一行各三元而后传于次行,犹春有孟仲季三月而后传于夏也。自甲子至丁巳而五行之三元一击,犹《易》之三画之小成也。自甲午至丁亥而五行之三元又一周,犹《易》之六画为大成也。其立法皆与律吕相应。 3、纳音干支起数合五行 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戍五,巳亥属四数。 《蠡海集》云:“或问曰:先天之数缘何而起?余答曰:数极于九,自九逆退取之,故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戍五,天干已尽而地支独遗巳亥,是以巳亥得四终焉。况夫亥为天门,巳为地户,纯阳之位为开阖之枢,所以关键五行也”。《瑞桂堂暇录》曰:“六十甲子之纳音以金木水火土之音而明之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然五行之中惟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必相假而后成音。盖水假土,火假水,土假火。故金音四九,木音三八,水音五十,火音一六,土音二七,此不易之论也。何以言之?甲己子午九也,乙庚丑未八也,丙辛寅申七也,丁壬卯酉六也,戊癸辰戍五也,巳亥四也。甲子乙丑其数三十有四,四者金之音也,故曰金。戊辰己巳其数二十有三,三者木之音也,故曰木。庚午辛未其数三十有二,二者火也,土以火为音,故曰土。甲申乙酉其数三十,十者土也,水以土为音,故曰水。戊子己丑其数三十有一,一者水也,火以水为音,故曰火。凡六十甲子莫不皆然,此纳音之所由起也”。 《考原》曰:“此扬子去《太玄》论声律所纪数也。凡两干两支之合其余数得四九者为金,得一六者为火,得三八者为木,得五十者为水,得二七者为土。如甲子皆九得数十八,乙丑皆八得数十六,合之三十有四,故为金也。其余按数推之,莫不皆然。但所配一六二七等数与河图之数不同。今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两干两支之合数于四十九内减之,余数满十去之,余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各取所生之五行以为纳音。如是则与河图相同。又揲蓍之法,用余策以定奇偶。此用余数以定五行,其理正相合也。如甲子子九乙八丑八,其合数三十四,于四十九内减之,余十五,十不用,余五,属土,土生金,故曰金。丙寅丁卯共合数二十六,于四十九内减之,余二十三,十不用,余三,属木,木生火,故曰火。戊辰己巳共合数二十三,于四十九内减之,余二十六,十不用,余六,属水,水生木,故曰木。庚午辛未共合数三十二,于四十九内减之余十七,十不用,余七,属火,火生土,故曰土。余仿此”。 扬雄《太玄经》曰:子午之数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戍五,巳亥四。故律四十二吕三十六,并律吕之数或还或否,凡七十有八,黄钟之数立焉。其以为度也,皆生黄钟。又曰甲己之数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声生于日,律生于辰。声以情质,律以和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历代以来宗之谓之先天之数。顾其甲己子午这何以九,乙庚丑未之何以八,则罕有确论焉。今按:子午者乾震之所纳也,丑未者坤巽之所纳也,寅申者坎所纳也,卯酉者离所纳也,辰戍者艮所纳也,巳亥者兑所纳也。阳数极于九,阴数极于八,故乾坤得之震巽,长而统于父母。其余以次而降,两大六子男女长少之序秩然不紊,实非人之能强为也。若夫十日之序,则又各随化气寿夭之数而亦无一毫造作于其间。甲己,土也。土终古不毁,即析为微尘,荡为邻虚而其质固在也,为最寿,故数九。其次则金,虽火铄之,亦有质灰气散之时而坚固为万物王也。乙庚,金也,故次甲己也。又次则水,日炙风销而火煎烹之,亦有乾尽之时而无自然销灭之期也。戊癸,火也,故次丁壬也。且甲己土生乙庚金,乙庚金生丙辛水,丙辛水生丁壬木,丁壬木生戊癸火,层累而下之,又自然而然之数也。然则无十无一二三何也?曰数终于九,十即一也,若夫一二三乃天地人之大数,不得偏寄于一日一辰之间者也。且言九八七六五四则一二三在其中也。故黄钟八十一,十二辰止得七十八而扬子曰黄钟之数立焉。盖已虚函三数而成八十一也。 4、五行五音宫属土 甲子乙丑 壬申癸酉 庚辰辛巳生金 甲午乙未 壬寅癸卯 庚戍辛亥商属金 丙子丁丑 甲申乙酉 壬辰癸巳生水 丙午丁未 甲寅乙卯 壬戍癸亥角属木 戊子己丑 丙申丁酉 甲辰乙巳生火 戊午己未 丙寅丁卯 甲戍乙亥徵属火 庚子辛丑 戊申己酉 丙辰丁巳生土 庚午辛未 戊寅己卯 丙戍丁亥羽属水 壬子癸丑 庚申辛酉 戊辰己巳生木 壬午癸未 庚寅辛卯 戊戍己亥 朱子曰:“乐声是土金木火水,《洪范》是水火木金土。盖纳音者以干支分配于五音而本音所生之五行即为其干支所纳之音也。 初一宫商角徵羽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子而随以五丑,宫得甲子,商得丙子,角得戊子,徵得庚,羽得壬子。宫为土,土生金,故甲子、乙丑纳音金。商为金,金生水,故丙子、丁丑纳音水。角为木,木生火,故戊子、己丑纳音火。徵为火,火生土,故庚子、辛丑纳音土。羽为水,水生木,故壬子、癸丑纳音木。 次二商角徵羽宫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寅而随以五卯。商金得甲寅、乙卯,纳音水;角木得丙寅、丁卯,纳音火;徵火得戊寅、己卯,纳音土;羽水得庚寅、辛卯,纳音木;宫土得壬寅、癸卯,纳音金。 次三角徵羽宫商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辰而随以五巳。角木得甲辰、乙己,纳音火;徵火得丙辰、丁巳,纳音土;羽水得戊辰、己巳,纳音木;宫土得庚辰、辛巳,纳音金;商金得壬辰、癸巳,纳音水。以上六甲得其半,纳音小成。 次四复以宫商角徵羽 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午而随以五未。宫土得甲午、乙未,纳音金;商金得丙午、丁未,纳音水;角木得戊午、己未,纳音火;徵火得庚午、辛未,纳音土;羽水得壬午、癸未,纳音木。 次五得以商角徵羽宫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申而随以五酉。商金得甲申、乙酉,纳音水;角木得丙申、丁酉,纳音火;徵火得戊申、己酉,纳音土;羽水得庚申、辛酉,纳音木;宫土得壬申、癸酉,纳音金。 次六复以角微羽宫商纳甲丙戊庚壬,系以五戍而随以五亥。角木得甲戍、乙亥,纳音火;徵火得丙戍、丁亥,纳音土;羽水得戊戍、己亥,纳音木;宫土得庚戍、辛亥,纳音金;商金得壬戍、癸亥,纳音水。 于是六甲全而纳音大成矣。阳生于子,自甲子以至癸巳。阴生于午,自甲午以至癸亥。故三十而复从宫起。宫君、商臣、角民,皆人道也,故皆可以为首。徵事、羽物皆人所用也,故不可以为首。是以三甲终而复始于宫。干为天,支为地,音为人,三才之五行备矣”。 5、六甲释义干支纳音解 释甲子海中金子属水,又为湖,又为水旺之地,兼金死于子,墓于丑,水旺而金死、墓,故曰海中金也。 乙丑丙寅炉中火寅为三阳,卯为四阳,火既得地,又得寅卯之木以生之,此时天地开炉、万物始生,故曰炉中火也。 丁卯戊辰大林木辰为原野,巳为六阳,木至六阳则枝荣叶茂,以茂盛之木而在原野之间,故曰大林木也。 己巳庚午路傍土未中之木而生午位之旺火,火旺则土焦,未能育物,犹路傍土若也。故曰路傍土也 辛未壬申剑锋金申酉金之正位兼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成刚矣,刚刚无窬于剑锋,故曰剑锋金也。 癸酉甲戌山头火戍亥为天门,火照天门,其光至高,故曰山头火也。 乙亥丙子涧下水水旺于子,衰于丑,旺而反衰,则不能为江河,故曰涧下水也。 丁丑戊寅城头土天干戊己属土,寅为艮,山土积而为山,故曰城头土也。 己卯庚辰白蜡金金养于辰、生于巳,形质初成,未能坚利,故曰白蜡金也。 辛巳壬午杨柳木木死于午,墓于未,木既死且墓,虽得天干壬癸之水以生之,终是柔弱,故曰杨柳木也。 癸未甲申泉中水金临官申、帝旺酉,金既生旺,则水由以生,然方生之际力量未洪,故曰泉中水也。 乙酉丙戌屋上土丙丁属火,戍亥为天门,火既炎上,则土非在下而生,故曰屋上土也。丁亥戊子霹雳火丑属土,子属水,水居正位而纳音乃火,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也。 己丑庚寅松柏木木临官寅、帝旺卯,木既生旺则非柔弱之比,故曰松柏木也。 辛卯壬辰长流水辰为水库,巳为金长生之地,金生则水性已存,以库水而逢生金则泉源终不竭,故曰长流水也。 癸巳甲午沙中金午为火旺之地,火旺则金败,未为火衰之地,火衰则金冠带,败而方冠带,未能盛满,故曰沙中金也。 乙未丙申山下火申为地户,酉为日入之门,日至此时而藏光,故曰山下火也。 丁酉戊戌平地木戍为原野,亥为木生之地,夫木生于原野则非一根一株之比,故曰平地木也。 己亥庚子壁上土丑虽土家正位而子则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也,故曰壁上土也。 辛丑壬寅金箔金寅卯为木旺之地,木旺则金羸,又金绝于寅、胎于卯,金既无力,故曰金箔金也。 癸卯甲辰覆灯火辰为食时,巳为禺中,日之将中,艳阳之势光于天下,故曰覆灯火也。乙巳丙午天河水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而纳音乃水,水自火出,非银河不能有也,故曰天河水也。 丁未戊申大驿土申为坤,坤为地,酉为兑,兑为泽,戊己之土加于坤泽之上,非其他浮薄之土也,故曰大驿土也。 己酉庚戌钗钏金金至戍而衰,至亥而病,金既衰病则诚柔矣,故曰钗钏金也。 辛亥壬子桑柘木子属水,丑属金,水方生木,金则伐之,犹柔柘木也。 癸丑甲寅大溪水寅为东北维,卯为正东,水流正东则其性顺而川涧池沼俱合而归,故曰大溪水也。 乙卯丙辰沙中土土库辰、绝巳,而天干丙丁之火至辰冠带、巳临官,土既库、绝、旺,火复兴生之,故曰沙中土也。 丁巳戊午天上火午为火旺之地,未中之木又复生之,火性炎上又逢生地,故曰天上火也。己未庚申石榴木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此时木则绝矣,惟石榴之木反结实,故曰石榴木也 辛酉壬戌大海水水冠带戍、临官亥,水临官、冠带则力厚矣,兼亥为江,非他水之比,故曰大海水也。癸亥
六十甲子——宇宙神经系统
太极图和方圆图是宇宙整体结构模型,包括如下几方面重要信息:
一. 宇宙壳体
把太极图中阴鱼旋转180度,和阳鱼重合,构成一个犹如“小蝌蚪”的形体,这就是宇宙壳体的形状,由64种宇宙原子组成。在正负夷弦(大道)对撞演化中,湮灭量子位能等于零,把第一类质子全部禁闭在宇宙中心,生成巨型“上帝”粒子。“上帝”粒子把第一类反质子带着第一类正电子、电子全部推斥到宇宙边际,为宇宙张开了一个宏大空间;又把第二类反质子带着第二类正电子、电子、质子全部推斥到宇宙内部,让它们去造化恒星系和万物。佛教中和尚念经时敲的“木鱼”,就是宇宙壳体模型。
二. 宇宙体腔和消化系统
宇宙体腔系统由“地天泰”和“天地否”两类宇宙原子造化,位置处于阴阳鱼的中轴线上,自身能量平衡;宇宙消化系统由“乾为天”和“坤为地”两类宇宙原子造化,位置处于小蝌蚪的头部,负责宇宙和外部世界进行高低熵能量交换。
可见,构造体腔和消化系统的四种宇宙原子不需要考虑内能平衡问题,剩下的六十种宇宙原子内能处于不平衡状态,成为构造宇宙神经系统的六十甲子。
三. 宇宙神经系统
体腔和消化系统仅是宇宙的生理性器官,属于硬件系统,还不能满足宇宙体腔内第二类基本粒子造化万物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机制是软件器官,类似生物的神经系统。宇宙神经是“上帝”粒子操控第二类基本粒子造化万物的信息传导系统,如果没有统一的造化规则,宇宙也就不可能演化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可能诞生出如此多的植物、动物和有人性的“人”。
所谓宇宙“神经系统”,其实就是东方远古另类科学家总结的“六十甲子”系统。发现这一系统的人据传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主要用于历法、命理、堪舆、 养生 等知识系统的演绎推理,因很多资料已失传,它的来历和科学原理一直是个谜。
60甲子是古人对60种宇宙原子“炁”场运行规律的揭示,其本质是:在构造宇宙壳体的64种宇宙原子中,有60种原子的内能处于不平衡状态,为了补充能量,凡是在宇宙原子内部居住的事物,都得向它们逐一缴纳“地租”,60种宇宙原子设置了60个缴费网点,也就是宇宙炁场“相点”;缴纳地租的顺序按照宇宙原子内禀力大小排队,古人用八卦演绎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顺序,由原子中正电子领路,把自己出生时携带的炁能量逐一向60个宇宙“炁”场相点进贡。
四. 六十甲子和人体的关系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讲的是万物生成原理。冲通“盅”,“冲气”就是精神元素虚空中的“精气”,用现代物理学语言讲,也可以称它是负势能熵流;万物就是在精神元素熵流抚育下成长。
人的出生有年、月、日、时,在命理学中称“四柱”,意思是人体中有四种精神元素负势能熵流形成的支柱,人就按照四柱的属性走完自己一生。
太极图是宇宙时空结构模型,周围八卦是构造宇宙的基本元素。凡是在宇宙内部生存的事物,都需要租用宇宙时空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时空,租用宇宙时空需要向造化宇宙的主人缴纳费用,缴费的方式就是按照60甲子膜拜宇宙四面八方。年柱是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运行规律,60年一个轮回。开元年由先秦时期的甘德、石申两位天文学家确定。月柱是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运行规律,12个月为一年,五年一个轮回。日柱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行规律,360天为一年,60天一个轮回,一年有六个轮回。时柱是地球自旋运行规律,一天十二个时辰,五天一个轮回。人体物质属性按照天体自旋、互旋确定,构成人的运程。
六十甲子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部分能量交汇构成,十天干由“上帝”粒子的镜像支点操控,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顺序排列;十二地支由“上帝”粒子的实体支点操控,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排列。
十天干作用顺序
据《说卦传》记载,十天干运行顺序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是指镜像宇宙罗氏空间中炁能量的运行顺序。“帝”指天帝(上帝粒子)操控的宇宙神经系统,这个命题不太完整,需要修正。修正后的天干作用秩序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成言乎艮,致役乎坤,战乎乾,说言乎兑,劳乎坎,复归乎巽”,按照这个修正后的顺序,就能得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排序。
“上帝”粒子在确定天干神经时,首先从“震”原子开始;因震、巽两卦的下爻得不到中上爻互助,结构最不稳定,故寄生宇宙之物受它作用力最大,首先向它缴租;也就是操控万物“炁”能量从震原子首先启动,满足它内能最不稳定的需要。震卦的属性是甲木、丙火;处于甲木属性时内禀张力(下爻与中爻上爻的对持力)最强,首先作用于事物,故曰“帝出乎震”。次不稳定的是巽原子,巽原子的属性为乙木、癸水;处于乙木属性时内禀挤压力(中爻上爻挤压下爻力)最强,故第二位作用于事物。震(甲木)原子得到能量补充后,触发它作雷电交加式运动,故震原子中的丙火属性第三顺序作用于事物;由于震、巽两种原子的稳定度彼此差不多,故曰“齐乎巽”。稳定度处于第四位的是离原子丁火;离、震是邻居,且丙、丁是同类火属性(下爻中爻相同),故曰“相见乎离”。第五作用于事物的是艮原子戊土;丁火冷却,变成硬梆梆山土,这是成熟的论断,故曰“成言乎艮”。第六作用于事物的是坤原子己土,坤原子距阴鱼眼最近,一部分已演化为宇宙黑洞,把电子基石安置在阳鱼尾部,默默为宇宙生命延续服务,故曰“致役乎坤”。第七作用于事物的是乾原子庚金,乾原子内引力最强,一部分乾原子正在挤压乾原子的电子进行造“白洞”战斗,故曰“战乎乾”。第八运行的是兑原子辛金,兑原子是乾原子的邻居,且(下爻中爻)属性相同,能协助乾原子造洞,乾告知兑帮助它一起参战,故曰“说言乎兑”。第九运行的是坎原子壬水,乾原子造“洞”的战场需要打扫,由坎原子壬水来清理,故曰“劳乎坎”。最后作用于事物的是巽原子癸水,这是坎原子壬水冲洗战场之后留下的少量水迹。这样,十天干就完成了一个运行周期。
地支和天干结合
天干只是反物质宇宙原子内能不平衡情况,事物在宇宙中运行,光膜拜天干不能实现自身平衡,必须膜拜正反宇宙原子全部“炁”能量相点才能获得平衡。因此,地支的“炁”能量不可忽视。地支属性由藏“干”决定,所藏之“干”是正物质宇宙原子属性,故地支藏“干”也可称“地干”,形象一点说,就是树枝干,相当于大树的叉枝,其八卦模型是正八卦,代表正物质宇宙原子内禀“炁”场属性。演绎地支排序十分复杂,需要通过方圆图中“圆阵”宇宙原子和周期运动的天体结构分析,按照平衡关系才能演绎出来,不是专业人员很难把握,普通读者不需要掌握这方面知识,只要了解其原理就可以。
地支与天干结合,形成60种整体宇宙的“炁”能量相点。此种综合能量作用于人体,可改变婴儿的性格和成人的身心,人从诞生、成长、衰老、死亡整个过程中,都会受六十甲子炁能量作用,“运气”学说就是古人对“炁”场的认识,要比引力场概念更全面,它的功能不只是单一传递物理力,也不只是单一的洛仑兹时空变换,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过60甲子周期,传递“上帝”粒子操控万物的“平衡”信息,对心理学十分有用。估计当心理学发展到一定水准时,一定会有人将60甲子运行秩序纳入到视野,并将它作为研究先天人格势的重要依据之一。
寄宿在宇宙中的所有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天体,都必须周而复始膜拜六十甲子相点,一次膜拜一个相点,60次一个周期,完成对宇宙各相点的全方位膜拜,下一轮依然按六十甲子顺序进行。古人将事物本身的运行周期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阶段,从“甲”天干与“子”地支的交汇点(甲子)开始,60个相点为一个轮回。
六十甲子犹如人体的经络,是“上帝”粒子操控万物秩序的信息传输系统。在宇宙最高自然神“上帝”粒子统一指令下,通过超微子以太执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命令。信息传输方式非常规范,古人把它抽象为“六运五气”,并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表达运气的属性。十天干代表“上帝”粒子对造化大师灵魂子的平衡指令;十二地支代表“上帝”粒子赐予灵魂子的守恒指令。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后,分成六个运程,生成五种“气”属性。
“五气”包括事物自身拥有的“运气”属性,和生存过程的时令“运气”属性。命理学中四柱就是携带“运气”属性的信息;年柱代表中心天体太阳的运气,月柱代表地球公转时的运气,日柱代表自身拥有的运气,时柱代表地球自转时的运气;根据四柱运气属性相互作用关系,就可大体推测人运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六运五气的规范表达见《易学宇宙学》p300页运气图。
十天干的平衡属性由罗氏空间“上帝”粒子的镜像支点控制,是宇宙道场的最高统治者,支配宇宙事物的和谐秩序,宇宙中一切善美形态均由它塑造,五彩缤纷的花卉、美丽的蝴蝶、人的五脏六腑,人性中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是在这至高无上的自然力操控下生成。该空间的逻辑只有一个,那就是互补平衡公理,这是大自然至高无上的道德秩序,代表宇宙意志。
十二地支的守恒属性由黎曼空间“上帝”粒子的实体支点操控,是宇宙道场的第二统治者,支配事物的守恒秩序。宇宙中所有“定态”事物均由它创造,凶猛的虎豹,狡猾的狐狸,温馨的绵羊,笨拙的狗熊,都是在这个服从最高统治者意志的第二自然力操控下诞生,该空间的逻辑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守恒公理,其功能是确保事物的“个性”能延续下去。
罗氏空间和黎曼空间重叠在一起,形成宇宙道场中的六十甲子系统。这是“上帝”粒子联通万物的神经,通过超微子以太把干支的“炁”能量作用于事物。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必须首先服从罗氏空间确定的平衡秩序,其次才服从黎曼空间的守恒秩序。当个体属性不符合道场的平衡法则时,凡是自然事物,都会自动放弃个性,以维持新的平衡。
然而,在人文 社会 则不一样,人有智慧、有思想、产生主观意识,当人的主观意识背离宇宙第一秩序付诸行动时,冥冥中,将会受到“上帝”粒子作用势的惩罚,这是科学性很强的宇宙定律。宇宙中的事物都是在“平衡-守恒”两种逻辑支配下诞生、成长、衰老,死亡,这是六十甲子确定的秩序;遵循宇宙意志生存的事物能安享天年,背离宇宙意志生存的事物就会凋零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