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初二行大运,东南大运指那些大运

广东过年习俗有哪些?

广东过年习俗有贴春联,行花街,卖懒,行大运,舞醒狮,派利事等。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1、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2、行花街。逛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逛花市,春节期间逛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流行于珠三角以及,澳门等地。

3、卖懒。中国岁时风俗。流行于广东地区。除夕上灯后,给每个小孩一个红鸡蛋,点着一炷香,让他提着灯笼,到街头巷尾去边走边唱道,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不懒。

4、行大运。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行大运是民俗。行大运又称出行。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广东阳江地区。

过年的其他简介。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什么是行西方.北方.东方运,

北方运指的是水运,东方运指的是木运,西方运指的是金运,南方运指的是火运。按古代的说法,出仕青年人的普遍目标。行西方.北方.东方运, 到东边西边北边都有好运气,做什么事情也容易成功任武职(文职,武职很容易理解界的),官至极品, 说有官运,其实就是拍马屁的话。因为那个时候的价值观,认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要重复... 适合龙年的... 广东口头话一点都行

1、龙年里来好兆头,二月初二龙抬头:“双喜临”你家门,快乐与你“难舍难分”,“双色球”中彩头,幸福与你“并肩行走”,“双赢日”天天是,吉祥随你“山盟海誓”,祝你二月二行大运,快快乐乐抖精神!2、春风吹大地,龙年行大吉,新春添喜气,万事更如意,愿你龙年事业有财气,生活有福气,家庭有喜气。3、日出+日落=朝朝暮暮;月亮+星星=无限思念;腊梅+雪花=期盼新春;流星+心语=祝福万千;祝你龙年愉快幸福天天!4、新春快乐,幸福一生,龙年短信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祝你新年快乐!平安幸福!5、龙头抬,龙尾摆,龙身盘踞四方财;龙鳞闪,龙步迈,龙气绕得祥云开;龙须弯,龙口帅,龙啸吼出新精彩;龙冲天,龙入海,龙年幸福滚滚来。6、春风来,寒流急;劝朋友,爱身体;酒要少,烟要稀;勤锻炼,远病疫;祝朋友,展鹏翼;全家福;总如意。7、一声真挚的问候,一片深切的思念,一份美好的祝福,送给关心我和我关心的你,祝你永远开心快乐。8、希望我的问候,如清新的雨,洗去你心头的烦忧,象凉爽的风,吹开你紧锁的眉头,让你无虑无忧,快乐永久!9、祝福的语言永远都说不完,只想告诉你,我是你永远的朋友,永远的祝福!你是我永远的牵挂,永远的思念!10、身体天天都健康,心情时时都顺畅。幸运总在你头上,快乐常在你身旁!11、无论时光如何绵延,让真情永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让宽容永远,无论咫尺还是天涯,让美好永远,快乐长伴。12、希望我的问候,如清新的雨,洗去你心头的烦忧,象凉爽的风,吹开你紧锁的眉头,让你无虑无忧,快乐永久!13、祝今后的日子里,健康时时伴着你,快乐刻刻绕着你,幸运常常随着你,美丽永远陪着你!14、心随着你左右,念着你的温柔。愿清爽的凉风吹散你的忧愁,托漫天的星星捎去我的问候:健康快乐常在你左右!15、愿甜蜜伴你度过今天中的每一时,愿平安同你走过一时中的每一分,愿快乐陪你度过每一分钟每一秒。16、祥风阵阵,福来运转,龙年新春,普天同庆,恭喜发财,吉祥如意,尽享欢乐,健康幸福,团团圆圆,开心快乐,新春好运,万事顺利!17、喜迎龙年,愿君身体健康,福寿绵长,吉祥如意,财源滚滚,心想事成,万事顺利,新年快乐,好运平安!18、龙年正朝气蓬勃地向您走来,愿您猪年吉祥,好运如潮,意气风发,万事顺心,财源滚滚,福寿百年,吉祥平安,人旺运旺,阖家欢乐,万事如意!19、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高高兴兴,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扬扬,年年财源广进。元旦使你天天快乐。20、捧一卷书册,看人生起落;闻一股花香,感受生活美妙;泡一壶清茶,尝一刻休闲;发一条短信,送一句祝福。衷心祝您和您的家人和和美美,新年快乐21、新年你是不是很《想家》,父母盼望《你快回来》,愿你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一切随风》、《从开始到现在》,向着家乡《自由飞翔》。祝你《新年快乐》!22、新年许新愿望:愿看短信的朋友,吃得好,睡得饱,烦恼一见就开跑;心情好,快乐绕,幸福一直冒泡泡;好运找,福运到,平安吉祥来开道,龙年哈哈笑。23、相信你我都有一个天空,让我们挥挥手各奔东西;也许多年后我们又重逢,细数今天种种、种种…,如果那时你心中还有我,我一定飞向你的天空!新年愉快!24、龙年到喜迎门,送欢乐送祝福,愿您新春欢乐,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百事顺心,吉星高照,添福添寿,幸福美满,快乐一生!25、世人都晓春节好,一年到头相聚闹;最是童年忘不掉,新衣新裤新鞋帽;亲朋好友拜年早,红包礼品不会少;祝福送到就是好,幸福安康新年好。26、早晨笑一笑,生活有情调,平时笑一笑,欢喜又热闹,烦恼笑一笑,一切全忘掉,快乐笑一笑,日子多美妙。看到短信笑一笑,幸福从此身边绕!元旦快乐。27、在家顺在外顺,心顺意顺,事业顺前程顺,一顺百顺;天地顺人情顺,风调雨顺;现在顺将来顺,一帆风顺,恭祝你2023一切顺利!预祝元旦快乐!28、过去的岁月,我们携手同行,曾经的悲欢是最宝贵的记忆,生活没有失败只有经历。无论艰难还是顺利,理想值得努力追求,用一生去守候。祝兔年收获精彩!29、愿美丽陪你散步,愿健康陪你用餐,愿幸福陪你休息,愿快乐陪你聊天,愿平安陪你工作,愿开心陪你休闲。愿我的祝福陪你迎接新的一年,预祝元旦快乐30、岁月流金,铭刻青春的风采,年华似水,传承青春的誓言,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来迎接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开心!处处顺利。31、漫天雪花飘飞,迎来了新年,让久违的心灵相聚吧,我深深的祝福你:新年快乐!愿我的祝福能融化寒冬,温暖你的心灵。32、我将祝福滚成一个圆蛋,穿过小河弯弯,闯过天山关关,渡过黄河滩滩,躲过收费站站,绕过车辆班班,百米冲刺来到你面前:给你圆蛋祝福,祝元旦快乐!33、阳光,送给你温暖;星星,许给你温馨;情意,带给你幸福;短信,传给你祝福;元旦,送给你祝愿。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快乐连连,笑容甜甜,钱包圆圆!34、房子,车子,票子,不如开心过日子;微信,彩信,飞信,不如问候小短信;金蛋,银蛋,彩蛋,不如快乐过元旦。愿你龙年元旦,幸福翻天。35、寒冷的冬天悄然流逝,多变的是天气,不变的是心情!愿淡淡的寒气轻拂你一生的疲惫,飒飒的北风传递我衷心的挂念。新年快乐。36、元旦到,祝福送。祝愿你:飞黄腾达,不缺钞票;平步青云,快乐围绕;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万事圆圆,好运连连!37、跟昨日的烦恼说再见,和今日的快乐相拥抱,与明日的幸福来约会,元旦,又是一个展新的开始,愿你创下新业绩,开辟人生更大的辉煌,元旦快乐!38、元旦已来到,信息不能迟到,好友前来报到,祝福提前送到:爱情浪漫美好,友情温暖笼罩,亲情时刻围绕,工作业绩攀高,生活幸福欢笑,来年更美好!39、此信虽无墨香,笔尖祈愿徜徉,唯有华灯伴星光,举目间有祝福流淌;幸福新年时光,心中情谊激荡,愿您一生无忧,快乐美满,幸福常伴,新年欢畅!40、春天翩翩又来到,举国欢庆节气好。各家门前炮欢鸣,日子红火呤咚叫。走村访友备厚礼,弯腰问声身体好。祝家兴业兴万事兴,一年更比一年好。41、你是个“平衡”的人:生活平静,做人平和,做事平安,命运平顺!元旦到,祝你在新年里:工作不拼命,快乐平常事;经济不瓶颈,财运频繁至!祝你好运!42、祝新年快乐,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43、愿所有的好梦依偎着你,入睡是甜,醒来成真!愿所有的财运笼罩着你,日出遇贵!日落见财!愿所有的吉星呵护着你,时时吉祥!刻刻平安!44、长长的河流连绵的山,远远的距离你我隔不断。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我时时在牵挂着你,祝你龙年快乐!45、龙年到了,事儿多了吧?招待客人别累着,狼吞虎咽别撑着,啤的白的别掺着,孩子别忘照顾着,最后我的惦念常带着。46、飞雪迎春到,春节喜气来。除夕鞭炮放,吉祥饺子吃。迎来一年好运气,开心团圆过大年。短信发出祝福送,愿你龙年吉祥更如意,幸福到永远。47、新年来到新气象。祝愿您龙年里身体健康好似不倒翁,事业飞腾好似放风筝,爱情甜蜜好似沐春风,财运旺盛有如洪水滔滔!48、龙年新年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49、祝福加祝福是无数个祝福,祝福减祝福是祝福的起点,祝福乘祝福是无限个祝福,祝福除祝福是唯一的祝福,祝福你龙年快乐幸福平安!50、龙年快乐指南:做一个好人,办两件好事,吃三餐好饭,惜四季好景;展五环宏图,树神六精神;婚姻无七年之痒,事业有八面来风。

行南方运什么意思

行大运行大运,是说将要步入大大的好运阶段. 行南方运当然也就不难理解成将在南方会有好运势出现!

阳江春节习俗及时间

春节,阳江民间称为新年,过新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较长,实际时间从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起至正月十六日止。其中包括:送灶神、扫屋尘、贴春联、吃团年饭、蹢噩神、行大运、封“插花”等。 扫屋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家家户户开始把屋宇大清洁,意为把旧的、污秽的东西都驱除去,干干净净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家庭主妇把早已准备好的竹枝或甘蔗尾叶扎在长长的竹竿上,打扫墙上、屋顶蜘蛛网、灰尘。 所谓之“扫屋尘”,取竹枝扎帚寓意长寿;蔗尾则寓意“一年甜到尾”。同时,家具厨具也一并洗揩干净。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蹢噩神” 吃罢年夜饭,静静等待8点钟中央台春节晚会的揭幕。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期盼,一种等待,一种习惯,一种无法抹去的过年情结。一家人守岁到深夜凌晨,家家开始烧炮竹“蹢噩神”迎新岁。“蹢(赶)噩神” 又叫“斥噩神”,是赶走不好的东西,预示新的一年生活甜美。 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过年放鞭炮,哪里放鞭炮,就赶去哪里看看有没有未有燃响的,呛得眼泪直流也不在乎。如果找到一个“漏网之鱼”,高兴得跑出老远,然后拿去“弹牛屎”。 “行大运” 为了讨吉利和祈求好运到来,大年初一阳江人会有个特色活动———“行大运”。《阳江县志》有载:“阳江城居民年初一天亮之前,选定属大利方向环城周围绕一圈,称“行大运”,以示新一年行好运。 永福街和锦绣街、攀桂巷、朗星坊、青云路是年初一行大运的必经之路。行大运从青云路起步,取“走出学宫,青云直上,头顶朗星,手攀丹桂”的“学而优则仕”之意。有的青年在“行大运”时还要带着一小束桃花,寄托着能“行桃花运”。有一年在“行大运”时,一位头脑机灵的农民担了一小担番薯,每条番薯都包上喜庆的红纸,遇见“行大运”的年青人,即上前恭喜:“有时(薯)有运!有时(薯)有运!”随即送上番薯。“行大运”的年青人也高兴地回赠一个利是酬谢。 大吉利是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意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认为新年使用扫帚扫地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年也不可骂孩子,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和“岁”谐音。 年初一这天,人人穿新衣庆新年,见人要讲吉利话,互相祝贺。即使是打个喷嚏,也要念几句好话。以前有的女人打喷嚏念出的话还寄托着婚姻的希望:“呵斥!大吉利是!嫁工作同志,医生司机都可以,臭屎农民无关事!”可惜她看不起农民,却没想过没有了农民,医生司机猪肉佬都会饿死。 有钱人家,年初一清晨就会请人舞狮子拜屋,视此有“旺屋”作用。舞狮子在江城称为“懵是子”,这是避讳,因“狮”阳江音同“输”,不吉利。新婚夫妇想早生男孩,还会请狮子进入卧房中,让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滚一番,“狮子上床”也就暗喻“是子(男孩)”的好兆头。 开年拜年 年初二为开年,这时便有民间艺人沿门拜年,吹打弹唱,意思是庆祝,吉祥。年初二后方可出门远行,访友、去村(探亲)。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包括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贺年卡、电话、短讯、网络拜年等,既方便又实用。 几千年来,沧海桑田,月转星移,这一系列的喜庆元素始终未曾更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情结”。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改变,我们迎来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无论富有或者贫穷,开心才是最好;不管丰盛或者单调,亲人团聚才是最开心。 阳江人的“虎文化” 阳江人的“虎文化”别具特色,关于虎的阳江俗语也流传不少。如:“上得山多终遇虎”———比喻亏心事做多了始终会有倒霉的一天;“大虫头老鼠尾”———头大尾细,类似“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秧地伏紧大虫”———伏(卟),藏的意思。在低矮的秧苗中竟然藏着老虎,指事情出乎意料之外,在不显眼的地方出现了大问题;“打虎不及亲兄弟”———意思是打虎时亲兄弟齐心协力;“大虫借猪———有借无还”:老虎把猪“借”走了,后果是猪被虎吃掉。存心拿别人的东西(财物),却以借为名,东西到他手上,跟大虫(老虎)“借”走了猪一样,是不可能归还的;“缸瓦佬打大虫———尽果煲”:孤注一掷、最后一搏的意思。说的是一个卖缸瓦的人遇见一只大虫(老虎),就把担子里的缸瓦一个个地掷向大虫,把大虫的进攻打退。一担缸瓦差不多掷光了,只剩下一个大瓦煲。大虫又扑上来了,他拼尽全力,把瓦煲向大虫头上砸去,给了大虫致命一击。

广州过年有什么习俗?

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嘢(嘢,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是节前的安排。 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说到贡品,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谢灶那天起,就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廿四开炸,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习俗了。《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开炸的东西大概会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还有“迎春扫尘歌”: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现在没有这样的习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这样的习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着:“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这些单语都是要按照神位来张贴的。三十团年,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晚上全家吃团年饭,然后就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这里要另外说一个传统的习俗,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 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礼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运” 大年初一。据说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继续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子,早上妈妈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走的时候,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妈妈,当回礼。表示:全家生机勃勃,大人勤勤恳恳,小孩聪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风俗。 新春期间,广州人有很多禁忌和习惯: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在春节期间,亲故见面,总是说些甘露醇语,相互祝福。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万事胜意等。过年期间,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称为“利是”,寓吉祥之意。过年的菜肴除鸡外,商店还必备烧肉(取红烧赤壮之意)、鱼(年年有余)、发菜蚝豉(发财好市)、粉丝(联绵不断)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旧时女人洗头也要挑个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不过随着科学普及、时代进步,一些的风俗也逐渐消失,为新的社会风尚所取代。 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以上两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的确,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广州人过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年要逛花街。 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这些花街就已禁止车马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售花的棚架和摊档。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几天就开始运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农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进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还有著名书法家应众挥毫,更加热闹。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拣到了很好的便宜货。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最传统的应节食品象征了广州人对过年的期盼: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最会吃也最能吃的广州人,过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种非常丰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虾、年糕这些都是广州的最传统春节食品。 俗谚云:“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时候,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奶奶,妈妈带着我一起做“油角”,虽然我不是很爱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乐,也是过年的一种乐趣。再有“糖环”、“冬果”、“蛋散”、“芋虾”等油炸食物。“糖环”用糯米粉搓成团,压进木模中,逐个“批”出,炸成金黄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咸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条状或片状炸熟。“芋虾”是用槟榔芋刨成丝后和合米粉浆落油锅,吃起来酥化可口。“蛋散”用面粉加猪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后粘上糖胶;咸的加南乳、盐拌粉,吃起来酥化可口。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