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寺庙叫什么名字好听,最好的风水阳宅图大富大贵
潮汕地区有哪些旅游景点?
潮汕地区(市、区、县)旅游景点介绍汕头市区妈屿岛风景区礐石风景区北山湾桑浦山风景区中山公园达濠青云岩中信旅游度假区老城怀旧老妈宫凤坛溅玉海滨长廊人民广场石炮台公园金砂公园华侨公园迎宾路及广场林百欣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及广场学府涵青(汕头大学)北标窥日蓬州所城翁万达故居龙泉岩寺庙群翁万达读书处(翁公书院)潮阳大北岩记棉城文光塔灵山寺海门莲花峰大峰风景区仙湖风景区张鲁庵墓双忠祠澄海塔山风景区莱芜风景区陈慈黉祖居樟林古港冠山风景区郑王墓世界贝类陈列馆南澳县宋井叠石岩宗教旅游区青澳湾总兵府旧址太子楼钱澳度假区风能发电站黄金岛揭阳市双峰寺城隍庙关帝庙桂竹园黄岐山进贤门孔庙涵元塔水上莲花丁日昌府介子推庙西湖公园揭东县翁梅斋墓北回归线标志塔青屿汛桑浦山榕江水上游览线风门古径广安寺揭西县广德洞天河婆塔龙潭飞瀑三山祖庙天竺岩庵大洋旅游度假区悬壶冰臼群黄满寨瀑布普宁县洪阳方耀故里“流沙会议”旧址马嘶岩寺盘龙阁培风塔普宁温泉普宁文昌阁永华果林旅游村林则徐纪念馆白水岩寒妈古庙明华园惠来县海角甘泉榕石庵惠来文昌塔百花山神泉胜迹石碑山灯塔粤东金海湾植物园俱乐部葵阳公园潮州市白水岩浏览区潮州滑草场砚峰射箭场金环别墅区潮州跑马场石林茶苑潮州八景开元寺韩文公祠潮洲西湖凤凰风情泰佛殿甘露寺海阳学宫石壁庵王大宝墓已略黄公祠从熙公祠饶宗颐学术馆青龙庙古大士庵叩齿庵南国瓷乡陈列馆富丽公园明鸿庄园别峰古寺潮州美人城岗山水库慧如公园淡浮院梅林湖古海湾东山湖渡假村饶平县道韵楼渔村南国冰臼公园榕洽生态园绿岛山庄汤溪水库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金狮湾镇风塔三百门野水渡假村永福寺
介绍下潮汕寺庙及风俗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 但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 潮人“拜老爷”和拜神是有区别的,只有到旧历年末酬神时才叫“拜神”、“谢神”。 究其渊源,还必须从古籍的说法谈起。 潮汕老百姓,自古以来信奉的神很多,村村都有神庙,尤其是平原较大的村庄和市镇,神庙就更多了。神庙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是木头雕刻,大的比人体还要大,漆上金彩,小的只有一两尺甚至只有几寸高,脸手和衣着都是油漆的。 神庙,潮俗统称为“老爷宫”。 大的有厅殿天井,天井两边还有“龙虎”壁塑,檐角与庙脊还有各种图案塑刻或嵌瓷龙凤或鲤鱼、人物、戏出等等装饰。 小庙只有小屋宽,中有神龛供桌。 还有更小的只有一个模型式的小宫,里面置小型神偶,人在外面祈拜。 潮人信奉的神,有神话故事的神,有历史人物的神,有与外地共通的神,也有地方特有的神,普遍信奉的庙神有: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又称妈祖)、慈悲娘娘、注生娘娘、保生大帝、真君爷、七圣夫人、三义帝君(即刘备、关羽、张飞)、花公花妈、福德老爷(又称土地爷、土地伯公、后土之神)、三山国王 (又称王公、村里的地头神)、木坑圣王、风雨圣者、文昌爷、魁星爷、太子爷……潮州城还有显赫的安济圣王。 各行业也有各种神名,自设小神龛供奉。 解放后破除,各庙神偶被焚毁,庙宇也作别用或拆除。 近十多年,一些旧庙作为文物保护,重新修建,成为当地景点. 潮汕民间祀奉的神明不下百种,惟以土地神最为普及。 村社不论大小,必有土地神庙;营造坟墓,墓侧必设“土地神位”小碑(或写“福神”二字)。 这种土地神乃起始于古代的田社神、社稷神。 在潮汕农村还祀奉“三山国王”,把它视作最大的福神。 清代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三山国王》中说:“三山国王,潮之福神也。”这是潮地特有的也是最为崇奉的地方保护神;民间俗称为“地头爷”。 每逢村里谁家死了人,子孙或家人必到地头庙去报告,叫作“报地头”。 土地神在城镇居民中也受到普遍祀奉。 在不显眼的墙旮旯处贴上一张红纸,写着“地主神位”就算是神牌位。 每逢旧历初一、十五或民俗大节日,必焚香供奉祭品。 所谓老爷,原指旧时的官吏。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 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 潮汕的庙宇,俗称老爷宫,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 这里说的老爷,实际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 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有必要对它进行考察和研究,揭开面纱,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一、三山国王庙。 祀巾、明、独三座山神。 最早的三山国王庙是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 此外,潮汕各县及我国地区、东南亚各国均有三山国王庙。 二、土地庙。 俗称土地公庙,通称福德祠,祭土地神。 民间相传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庙。 祀雨神。 相传宋代有一位神童孙道者,为民降雨除灾,被尊为雨神。 揭东、潮安、潮阳、饶平等县均有雨仙庙。 尤其是揭阳市揭东县玉洛镇的“风雨圣者庙”,因与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有关而更著名。 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 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 同时,他也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 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其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其父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世。 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谢翱随父移居临安,时年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 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开府于南剑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 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倾家赀,赴国难,率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其时谢翱27岁。 景炎二年(1277年),谢翱随文天祥护送宋帝昺,乘船南下,进漳州,复梅县,攻潮阳。 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妻子毋氏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 后在揭阳、海丰等地的战斗中,文天祥落入敌手,谢翱机智脱走,并潜回潮阳,寻得妻儿,隐居白土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组织抗元。 谢翱为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选择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举行“长春节”活动。 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随口称纪念“风雨圣者”。 现在,揭东县玉滘镇大滘村“风雨圣者庙”,就是当年谢翱倡导的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寄托和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揭阳市谢翱研究工作小组决定,建“谢翱纪念堂”。 1995年11月7日,在揭阳市人民 *** 主持召开的揭阳市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大会期间举行了奠基仪式,来自祖国大陆、、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乡亲600多人出席。 座落在揭阳市东山区黄岐山纪泽湖畔的谢翱纪念堂第一期工程于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后宫。 祭天后圣母,系传说中的保护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 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省莆田湄洲湾的一个渔村。 其父林愿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 传说林默娘出生时屋顶祥云缭绕,生性聪慧,八岁读书,过目成诵。 长大后能晓天文,习水性,多次搭救遇难船只。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岛峰顶上“仙化升天”,终年 27岁。 此后,人们纷纷传说林默娘身披盛装,飞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难的人,遂被尊为海上女神。 天后圣母庙遍布祖国东南沿海、、港澳等地。 潮汕各县市均设有天后宫,较著名的有:妈屿新老妈宫、樟林天后圣母宫等。 五、韩文公祠。 祭韩愈(?68~824年)。 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谏迎佛骨而被宪宗皇帝贬为潮州刺史。 他刺潮八月,兴学育才,政绩卓著,而被潮人尊称为“文公”。 潮人为了纪念他,把潮州的双旗山改称韩山,流经潮州全境的恶溪改称韩江,相传韩愈手植的橡木,人称韩木。 潮州有昌黎路,揭阳有韩祠路,还有纪念性建筑景韩亭、观韩楼、仰韩阁、昌黎坊等。 除此之外,潮汕现有韩祠二处,一是潮州韩文公祠,二是潮阳灵山寺西庑的韩祠。 西势的内埔乡也设有韩文公柯。 六、晏侯庙。 祭齐国大夫晏婴。 该庙座落在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 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 后历经多次修复。 现庙门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 门额由该村文士蔡乃秋手书。 尤为宝贵的是,该庙内有牌坊一座,为明万历年间建庙时建筑,拜堂上书“作中流之砥柱”,为同治三年遗迹。 程洋岗晏侯庙是潮汕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一座,省内外也甚为少见。 汕头市蛇东的晏公庙是否也是祭晏婴,已无据可考。 七、凤岭宫。 该庙位于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凤岭之上,祭南粤王赵佗,同时供药王孙思邈及东岳大帝(商纣时的武成王黄飞虎)。 澄海地方志称,凤岭宫占地约六亩。 现该宫只留下残迹。 祭南粤王的庙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圣王祠。 祭陈元光。 陈元光(675~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 自幼聪颖,13岁已博通经书,喜韬略兵法,文武全才,为唐高宗一代名将。 著有《吉光集》、《玉钤记》、《龙湖集》,现只有《龙湖集》传于世。 唐仪凤二年(677年),年仅21岁的陈元光以鹰扬将军代领父职,负责平定泉(州)、潮(州)的“蛮獠啸乱”。 经过大小百余战,俘获万计,岭表以平。 自那以后,潮泉 20多年无战乱,人物辐辏,文化渐开,帆船如云,鱼盐成阜。 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采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发展经济、兴教选才的措施,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潮州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景云二年(?11年),陈元光在一次平定蛮寇在潮州作乱的战斗中牺牲,并被封为“豹韬卫镇大将军”,诏命立庙。 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为“开漳圣王”。 漳潮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立庙建祠。 圣王庙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带。 潮汕地区主要有饶平“圣王祠”、南澳“圣王庙”等。 九、宋帝庙。 祭宋末二皇帝。 宋帝庙位于陆丰县甲子镇,又名进食亭。 庙甚为简陋,有帷幔蒙帝像于中。 民间传说求福消灾甚灵。 相传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进入陆丰前夕,已有范姓者夜梦犬吠之声,有贵人前来的先兆,故当宋臣护帝进入港口登岸进驻时,范、李、吴三姓争相进食,当得知来者竟是宋帝时,都跪请恩赐。 其时宋帝的处境,实金口难开。 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吴氏要沙坝,帝均点头。 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着“范山、李海、吴沙坝”的俗语。 十、大忠祠。 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 南宋朝臣、大文学家、诗人。 祭文天祥的庙宇有潮阳东山大忠祠、海门莲花峰忠贤祠。 十一、陆公祠。 祭南宋丞相陆秀夫(1236~1279年)。 该庙宇有潮州韩山陆公柯、南澳县城城隍庙左侧的“陆、张二忠祠”。 十二、陈元帅庙。 祭陈吊眼。 陈系福建省漳州白叶乡人,汉族,畲族人民起义领袖。 饶平县新圩镇四百岭山南麓的长彬村前,有陈元帅庙。 澄海市莲下镇程洋岗村有陈吊王寨遗址和祭拜庙宇。 十三、龙尾爷庙。 祭虱母仙何野云。 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陈友谅与朱元璋争雄。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激战于鄱阳湖(今江西境内),在九江中箭身亡。 失败后,何野云心灰意冷,从江西徒步至潮阳县,经常为人看病、相风水、卜卦,在民间颇有影响。 死后,人民立庙纪念他。 潮汕祭何野云的庙宇达20余座,主要有:潮阳贵屿何仙陵、潮阳仙湖福天宫、揭西黄山王公庙、汕头岐山古庙等。 十四、三保公庙。 祭航海家郑和(1371~1435年)。 该庙位于南澳县深澳古城东门外。 郑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 *** ,小字三保,故称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庙。 祭清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 清康熙年间,清廷为断绝郑经部队的粮草接济,曾强迫祖国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人民流离失所。 周、王二公为沿海居民展复回乡、光复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拥戴。 惠来县沿海人民为了纪念周、王二公,修庙宇20余座。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隆江镇龙溪河畔的巡抚总督庙。 十六、鹳巢古庙。 祭陈尧佐(963~1044年)。 陈系北宋宰相。 宋咸平二年(999年),以开封府推官转任潮州通判二年。 在潮期间,他修孔庙,建韩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学。 时鳄鱼肆虐,张氏子为所吃,尧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诸市,作《戮鳄鱼文》。 潮人为了纪念有功于民的陈尧佐,特修庙纪念。 现存纪念庙宇有鹳巢古庙,规模较大。 十七、马安庙。 祭明揭阳县令冯元飚的都头马安。 马安因缉拿强盗,因公殉职。 冯县令在其殉职的揭阳县马鞍山上建庙祭拜。 十八、将军庙。 祭一未知名将军。 鸥汀寨内的将军庙祭的是唐二晶将军,也不知其真实姓名。 据传,古时该将军在现汕头埠一带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 现汕头内充公等地可见将军庙多座。 十九、关帝庙。 祭关羽(?~219年)。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大将,以忠、义、勇、信而著称。 潮汕的关帝庙遍布各地,又有武庙、武帝庙等名称。 现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铺都祭关公。 二十、孔庙。 祭孔夫子。 孔庙又名文庙、学宫。 潮汕较著名的有揭阳学宫、潮州学宫、普宁孔庙等。 旧时,学童念书必拜孔子爷,学堂必设孔圣灵座。 二十一、城隍庙。 祭城隍公。 城隍被视为古代城镇保护神。 有县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庙,但潮汕九县十城隍。 旧时揭阳县除县城有城隍庙外,棉湖镇也有一城隍庙。 潮人视城隍老爷为护城神、保国爱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阴间公正的判官。 潮汕的城隍庙,揭阳城隍为之最。 二十二、双忠庙。 祭张巡、许远二将军。 张、许二将军是唐至德二年(?57年)为平息安禄山之乱而战死的忠勇将军。 潮汕的双忠庙,又称祖庙、双忠行祠、双忠铜辊祠等。 二十三、真君庙。 祭晋朝名医吴猛、许逊和北宋名医吴骑。 吴猛,生于三国吴末,江西豫郡西安县人。 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后云游求师,道法精深,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为民除害,深得人民爱戴。 许逊,是吴猛的弟子,生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 相传,其母亲梦神鸟送下神珠,吞下怀孕而生下许逊。 逊未足月,已聪敏异常,过目成诵,无师自通。 后师吴猛,再师王朔、女仙谌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资格。 潮汕的这类庙宇也称炼丹古庙、灵济宫、感天大帝庙、英灵古庙、慈济古庙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庙。 祭玄天上帝。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并将它们分为四组,称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为道教的护法神。 后来,玄武被说成是奉玉帝之命镇守北方的统帅,封为上帝。 潮汕各地称这类庙宇为玄帝古庙、真武官、北帝庙、元山古庙、玄真庙、永昌古庙、真武古庙、夏祉古庙。 二十五、伯爷公庙。 祭伯益公,也称伯爷公。 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时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 按潮汕人的说法,伯益公主持开山劈路,制服了老虎。 故有“伯公无点头,老虎唔敢食人”的说法。 潮汕各地,伯公庙很多,如伯爷公庙、威灵古庙等均属。 另外,潮汕还有专门祭大禹的水仙庙。 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爷公庙比水仙庙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 这种特殊的社会、人文现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东岳庙。 祭东岳山神。 东岳是泰LU主峰玉皇顶的封号,也被诏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帝”。 世人称,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贵贱,主召人魂修短之阴曹冥府君。”潮汕东岳庙有潮阳,饶平二处。 二十七、宋太祖庙。 祭宋太祖赵匡胤。 该庙位于饶平县三饶镇河口乡后埔。 二十八、神农庙。 祭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潮汕的神农庙,也叫先农坛。 二十九、文昌祠。 也叫文昌阁。 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澄海神山、普宁县洪阳镇、惠来县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阁。 三十、木坑圣王庙。 祭介子推。 春秋战国时期,介子推忠诚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传说。 潮汕地区的木坑古庙、金砂冢庙、南楼古庙、介公古庙等,均属这一类。 三十一、吕祖庙。 也叫仙师公庙。 祭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吕?同宾,本名琼,字伯玉,亦名绍先,出家后才改名岩,字洞宾。 俗语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成为 *** 世间、普渡众生的神仙的代称。 此外,潮汕还有同时祭吕洞宾、李铁拐二仙的龙砂古庙,祭李铁拐的仙爷庙等。 三十二、字祖圣庙。 祭字祖仓颉。 位于揭西县金和镇的蜈蚣岭。 三十三、南海圣王庙。 祭海神。 因潮汕临海,古代没有预报天气的设备,只有寄托于神仙,求海神保佑,属自然崇拜。 潮汕沿海的圣王庙、龙王庙等均属。 三十四、雷神庙。 祭雷神,属于对雷电自然天象的崇拜。 除此之外,还有天公庙等。
潮汕地区有多少个寺院?分别是叫什么?
这个数量庞大啊,尽可能给你罗列出来,如果遗漏,敬请补正。 潮阳云台山寺、潮阳翠峰岩寺、潮阳大小北岩寺、潮阳东岩寺、潮阳西岩寺、潮阳灵山寺汕头塔山寺、汕头妈屿普陀寺、汕头炉柜寺、汕头下蓬证果寺、汕头青云岩青云禅寺、汕头双泉寺澄海丹砂古寺、澄海莲峰古寺、澄海观音寺、澄海玉佛寺南澳潮音寺、南澳金山寺、南澳石潭寺、南澳南山寺、南澳云盖寺饶平隆福寺、饶平永福寺、饶平长乐寺、饶平林姜寺、饶平双流寺、饶平观海寺、饶平雷音寺、饶平白雀寺、饶平古岭寺、饶平云峰寺、饶平定慧净寺、饶平金山寺潮安灵和寺、潮安甘露寺、潮州别峰寺、潮州寿安寺、潮州南岩寺、潮州开元寺联、潮州镇法寺 惠来桥观寺、惠来西来古寺、惠来庄严禅寺、惠来镇江古寺普宁盘龙阁寺揭阳炮台古山禅寺、揭阳腾龙寺、揭阳吉祥寺、揭阳凤山寺、揭阳双峰寺陆丰定光寺、陆丰元山寺中国唯一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寺庙是哪一座寺庙?
90后旅行,只为遇见:#90后旅行#中国唯一被压石头下的寺庙:已有400年历史,很少外地人知道它在中国美丽的景致非常多,除了大山河川以外,游客们最喜欢前往寺庙,寺庙往往都会建在高高的大山上面,而且还有一些样式奇特的,会建在悬崖峭壁。中国自古以来就人才倍增,所以古人留下的一些奇特建筑,让现代人看到以后,都感觉很神奇,真不知道,他们当初到底是怎么想到,能够把这样特殊的建筑物,建造在这样奇特地点。在中国唯一被压在石头下面的寺庙,距今已有400年历史,令人费解。这座寺庙就是位于中国广东潮汕的甘露寺,之所以大家会认为这座寺庙很神奇,原因是它建造的位置极其特殊,被建在了一块硕大的巨石下面。远远看去,仿佛巨石在对寺庙盖了顶遮阳帽子似的,让人实在想不通,当初建造者,怎样在建设寺庙时,找到这样一处与众不同的地点呢?等走近以后,才看到原来这座寺庙的修建跟巨石是有一定距离的,游客们看到这里之后,不得不为寺庙捏了一把汗,生怕哪天石头掉落,把寺庙给毁了。但是通过寺庙的外表可以看出,原来这些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必定巨石已经陪伴寺庙度过四百个春秋冬夏了,现在的寺庙看上去仍然坚固如初。通过了解得知,甘露寺的得名还有一段故事,据称,在古代有一位孝子的举动感动了苍天,老天爷突然下起了甘露,甘露寺的名字由此而诞生。位于甘露寺旁边还有一处国家级著名景点,即桑浦山,这座山跟北方的山很是不同,跟北方高山的高耸巍峨相比,广东的山峰是地势比较平缓型的。所以慕名而来的游客们,都喜欢悠闲的在桑浦山上散步,赏景,大可不必由于山峰太高而恐惧,四周的绿植很是养眼,放眼望去,那种感觉棒级了。游客们来到甘露寺,很难想像,因为山的四周并没有超大型石材出现,偏偏位于山腰处,有了这样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匠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就在山间修建了这一甘露寺,现代人看到之后,无不为之感叹。位于甘露寺的上方,石头显得很结实,一点也没有动摇保护甘露寺的意思,看来它们在一起“配合”还挺默契的。许多游客看到这一惊奇景点时,纷纷拍照留念,这一现象实在让人感到惊奇。这难道就是人们一直说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吗?大自然创造的一切,竟然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估计谁也想不到,在一块硕大巨石下面,竟然还能建造一所寺庙?你们觉得甘露寺建造地点神奇吗?潮州也有一座甘露寺,已有400多年历史, 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好听文雅的寺庙名字 好听的寺庙名
1、承德普宁寺。承德作为清朝的皇家行宫,每年夏季皇帝都要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也为了通过佛教来维系对西藏和蒙古的统治,所以在承德建了许多藏传寺庙,其中就有普宁寺,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特别是寺庙内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普宁寺既有汉传佛教的特征,也有藏传佛教的风格,是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结合的非常完美。不过当你走进普宁寺的时候,仿佛是到了西藏一般,这里和藏区寺庙的风格太相似了。 2、正定隆兴寺。正定古城的隆兴寺,又称大佛寺,是一座千年古刹,据说始建于隋朝,几经兴衰,后又经宋太祖赵匡胤敕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隆兴寺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拥有六项“寺庙之最”。如今寺院有大小庙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3、赵县柏林禅寺。柏林禅寺是石家庄区域香火最旺的寺庙了,它位于石家庄赵县县城东南角,距石家庄3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196年~220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代称观音院,宋代称为永安院,金代称柏林禅院,自元代起称为柏林禅寺至今。据说在元朝时寺院内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
如何为寺庙取名
一般都可以引经据典,在佛经上找啊。如果是村上的寺庙,要大俗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