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宿命论吗,算命是宿命论吗

易经是不是呢?

易经是科学

宿命论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宿命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宿命论 什么是宿命论呢?所谓宿命论是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必然因素造成,是可预测,可预知而又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一种命观。 宿命论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人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注定的,由上帝或上天预先安排,是人无法改变的。 宿命论的观念十分普遍。不论古今中外,人们都不断尝试解开人生的种种奥秘,或找出某些事情的寓意。历史家黑尔默・林格伦说:“视乎人把事情看成是由某种力量促成,顺理成章地发生,还是纯粹出于偶然,然后人就把“神”、“命运”或“机遇”加诸其上。”在人类的历史上,跟命运有关的信仰、传说和神话常常俯拾即是。 亚述学家让・博泰罗说:“现代文化的各方面,都深受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所影响。”他也说,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或巴比伦,人们可找着“人类最早期对超自然事物的反应和看法,以及可辨别的最古老的宗教架构”。命运的观念也同样源于这个地方。 宿命论是早已有之的一种世界观,最早是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东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当时的人类感受冥冥中苍天与人世的变化,而觉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数。此一东方幽冥的思想传到希腊后,成为希腊哲学中的一支,之后再由雅利安人带到印度,加上印度原本就有的吠陀文化中对命定现象的探讨,而成为印度思潮中重要的一派哲学,即今日我们称为的宿命论。 宿命论最主要的学说,即是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 时至今天我们也同样面对相似的困惑,所以我们希望世界改变――当然通常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希望一切更加公平合,希望这是个有希望的那种世界。 宿命的意思是指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这个注定的意思并非简单的指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人总是要死的(起码到今天为止还是这样),它潜在的含义多少得牵扯上神秘主义,比如主宰一切的上帝之类。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影子非常之浓厚,比如富贵天注定之类,虽然也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那终究不是正常的社会形态,并非正常的人生奋斗。确实你得承认宿命论让人绝望,它不仅嘲弄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尊严,而且也无情的打击个人奋斗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也不会让人真正绝望,正如鲁迅先生说到,所谓厄运并非不可化解,只要你愿意出钱,总有办法消灾。或者你可以贿赂“上帝”,或者你可以欺骗它。和神秘主义挂钩的宿命论多少还是给自由意志留下了余地。或者那时候人们并不真的明白什么是自由。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都是全称判断,因而是完全推理,由此得出“世界是宿命的”的结论是简单而明了的。 正因如此,人类不仅不应消极沉论,而且更应积极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因为如果说“鱼只能生活在水里”是规律的话,那么有人想“缘木求鱼”显然是徒劳和愚蠢的。 宿命是根本的,努力是必要的;宿命论并不排斥主观努力,正如古话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不谋不成,所谓“多算则胜,少算则不胜,况于无算乎?”。 这就是“积极宿命论”! 天命论与宿命论两者不同。天命,即是天人合一之天命,而宿命论却是悲观论,主张人冥冥之中自有命运安排。人再作为也无用。儒家学说岂是主张宿命论。 到底什么是命呢?命有三说:一是性命之命,二是命运之命,三是命令之命。 性命之命是人生来就有的。现在还没有研究出生命由无机物到有机物到生命体的产生过程,生命体到不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而是有生命的。若没有新的学说来解释,我们暂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解释,生命体禀......>> 问题二:宿命论的一般解释 基于现代科学方面的理解世界是“物质”(此“物质”为全称表述,代表所有物质、空间、时间、能量等)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上是全称判断,因而是完全推理,由此得出“世界是宿命的”的结论是简单而明了的。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时间断面,每一个时间断面都“记住”了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每一个时间断面中的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都由前一个时间断面“记住”的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所决定。如果一个一个时间断面往前推,直到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就可以认为,如果存在完全相同的另一个奇点,在同一个时间段面里的两个宇宙是互不作用而完全相等的。宇宙中的一切,都由奇点决定。基于文化宗教方面的理解宿指旧有、过去的意思;命指生命。宿命的意思是指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这个注定的意思并非简单的指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人有生必有死(起码到今天为止还是这样),它潜在的含义多少得牵扯上神秘主义,比如主宰一切的上天之类。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影子非常之浓厚,比如富贵天注定之类,虽然也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那终究不是正常的社会形态,并非正常的人生奋斗。确实你得承认宿命论让人绝望,它不仅嘲弄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尊严,而且也无情的打击个人奋斗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也不会让人真正绝望,正如鲁迅先生说到,所谓厄运并非不可化解,只要你愿意出钱,总有办法消灾。或者你可以贿赂“上帝”,或者你可以欺骗它。其与神秘主义挂钩的宿命论多少还是给自由意志留下了余地,或者那时候人们并不真的明白什么是自由。别把宿命论当做消极的借口正因如此,人类不仅不应消极沉沦,而且更应积极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说“鱼只能生活在水里”是规律的话,那么有人想“缘木求鱼”显然是徒劳和愚蠢的,人必须正确对待客观世界,它是由定数、变数组成的,其若真是一成不变,人岂不是成了牵线木偶了。宿命是根本的,努力是必要的;宿命论并不排斥努力,正如古话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不谋不成,所谓“多算则胜,少算则不胜,况于无算乎?”,这就是“积极宿命论”! 问题三:问一个词”宿命论”什么意思好象是哲学上的 不太懂 从一般理解来看,比较适合公安系统.公务员都是要考,而且市级以下公务员待遇都不怎N样...当然也要参考实际情况.如果非公安系统,那是否有什麽特长,比如英文不错,电脑编程玩的不赖,都可以考虑做.这个专业应该做什麽都不受影响. 研究院,大学教授,公检法,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等应该也可以从事,个人觉得这个专业的常规就业方向很窄,而且接触对象都不太健康久而久之会影响你的心情,除非有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如果不喜欢这些的话可以把眼光放在专业之外试试,通过辽沈人才网、智联看看有适合的专业外职位没。其实完全可以与其他领域也可以联系起来,关键是学到了什么,是不是能真的用的起来。 朋友因为不知道其他有什么特长,仅限于这个专业,犯罪心理学非常不好找工作,社会上找工作非常困难,要不然就读研究生,争取留校任教,要不出来就只有考公务员,而且每年招录这个专业只会有监狱劳教系统,公安招录得都比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看守所或者强戒所

请问宗教人士,人生活中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命中注定的设计好的?_百度知 ...

在说明次,本人不是什么宗教人士,其实你的病是想太多。。。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对佛说:「世尊,相师占我,七日后,必当寿尽,唯愿世尊为我救护,令我得离忧苦。」佛说:「大王,若想离开无常的苦恼,得如来的法身寿量,应先发心持佛净戒,修最上福。大王,你能发此心,寿命方可延续。发心者,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持戒者,持不杀戒。修上福者,莫过于造佛塔寺。如能悲愍救护一切众生,诸天善神常来守护,如影随形,不相舍离。」佛教着重不杀,是故凡戒第一戒是不杀戒,十善业第一善业亦为不杀,盖因杀生断慈悲种。是故《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放诸生命,病苦消除,众难解脱。」又说:「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大智度论》亦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何谓杀业?杀业,不一定自己动手杀才算犯,日常不经意而犯的杀业为数也不少。《分别善恶报应经》有很详尽的解释说,杀业有十种,一是亲自动手杀,二是劝他人杀,三是见人杀而称庆,四是随喜杀,五是杀怀胎婴儿,六是劝人堕胎,七是为报仇而杀,八是断人男根的杀,九是方便杀(以歌音或种种诱惑令禽兽堕网阱),十是主使他人杀。此十种杀,果报都是死堕地狱,地狱业尽,再转为人时,短命多病。相反,有十种善事可得长命报。一离自手杀,二离劝他杀,三离庆快杀,四离随喜杀,五救刑狱杀,六放生命,七施他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以上十种善业,可获长命报。持不杀戒得长命是花报,殁后生天享受天福是果报。《正法念处经》卷二十八观天品中,描述忉利三十三天所住之地、投生之因缘,都是不杀不盗始能得生。经中举出多种的不杀,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犯了而不自知。有人身体残疾,眼、耳、鼻、舌、身、意六功能作用不健全;或损命减寿,少、青、壮年死亡;或家境贫穷,生活困难,多病痛苦;或诸天善神不佑,家中凶事不断;或亲友不能和睦,相互斗争诉讼;或遭受国家法律制裁,囚于牢狱;或人见人恨,常受欺辱;或损财耗物,常遭水、火、王、贼劫夺;或常受愁忧之事缠缚,身心不得安稳,处于恐怖状态;或所居之地,天空常现二日、二月、恶气晕月、黑气遮月(蚀)、白气佩月、半环玦月、慧星、孛星(芒短)、飞星(横向运行)、流星、日上恶气(负)、日珥、雨后早虹晚蜺等恶象;或常受邪魔鬼秽侵扰,常遭毒蛇、毒虫、毒物等恼害;或奇变怪异之事,接连发生;或常作恶梦,有睡无眠;或整日愁悲苦恼,难见笑容等;应当洗漱沐浴清净,身着干净整洁衣服,以真诚的清净心,听闻或诵持本经,赞叹诸佛愿行功德,随喜诸菩萨净行;可依仗本经威猛功德力,烦恼销除,诸恶象、恶事等灭失,恢复安稳平静。 如此恶象恶事与烦恼痛苦等,都是不知惭愧的平常人,业习召感所致。业习力,产生于身行造作,深藏于心识之中,轮回于六道流浪

根据生辰八字算寿命

生辰八字算寿命 严格地说,生辰八字有的是能够算出来的。例如称骨算命法就能够算出来。不过在医学发达的当今,准确度令人生疑。 周易生辰八字计算寿命准不准 现在有许多未知之谜,周易测算的寿命是否有一定科学依据,还不知晓。即是有,对寿命的预测与真实的寿命也相差远。因为受诸多不确定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就是双胞胎生长在同样的环境里,寿命也不一样。 因此,周易测命仅供参考,人的寿命变数很大,心情好、科学饮食、加强锻炼相对就寿命长。 从出生年月和生辰八字看你的寿命 你会 八字算寿命准不准,真的很害怕 不准,算命都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学,我太姥算命能活到63,结果62的时候啥也不干,就吃好的等死,结果活到80多。算命先生说她是天上的星星转世,所以没死,什么情况算命都能圆,因为他不是有固定的客观道理,就是他怎么说都对,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剂,不要影响正常生活。 有算命的人说可以算出人的寿命,就是看生辰八字可以知道你能活到多大岁数,可信吗? 准不准在于你的心, 八字算寿命,八字推算寿命准确吗 按照八字算命术的理论,则人的寿命长短,是一生下来就已经注定好了的。也就是说, 人类寿命的长短,是先天决定的其寿龄的长短信息,便隐藏于八字中,通过八字算寿命就可以通过八字推算出一个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其实,八字算寿命这种观点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 因此,我们要以批判态度对待它。因为从现代遗传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人体的生长发育,始终都受着遗传基因的控制与影响:人类寿命的长短,(yiqibazi)与人类的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因 此也可以说,人类寿命,的确与先天因素有关,通过八字算寿命的方法,去用八字推算寿命长短,还是有 一定道理的。 可是,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类抵抗疾病和死亡的能力越来越{,人类整体的寿 命都会明显提{。因此,如果人为用八字算寿命的方法推算出的寿命长短,是完全不可改变的,则属于不正确的观点。 既然人的命与生辰八字有关为什么现在人的寿命长 先天后天,先天是受祖上之气,后天是采天地之阴阳,国运之左右,社会之潮流 网上免费生辰八字测算寿命、健康状况真的准吗??? 这个不好说,看用的那种预测工具和恭法了,有经验的大师用一定的方法还是很准的,如果用奇门遁甲算有时会用到时间

宿命论(词语)详细资料大全

“宿”是旧有、过去的意思,“命”是指动植物的生活能力。

北周无名氏《步虚辞》:“宿命积福应,闻经若玉亲”。古时比喻人一生的贫富、寿数等受到既定的遭遇限制,人只能服从上天的安排才能积福除灾。宿命在古代的中国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在古希腊罗马也有“服从命运”的主张。

它有宗教色彩,其实命运是不可预知且时刻存在变数,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努力上进,正确判断人生的选择才可把握命运,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命运真是注定的,宇宙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故而切勿三世宿命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宿命论 含义 :生活能力 形式 :认为人一生的贫富 出处 :《步虚辞》 词语简介,论点起源,一般解释,天命论断,儒家主张,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基督教徒,拉普拉斯,现代科学, 词语简介 宿命论的观念十分普遍。不论古今中外,人们都不断尝试解开人生的种种奥秘,或找出某些事情的寓意。历史家黑尔默·林格伦说:“似乎人把事情看成是由某种力量促成,顺理成章地发生,还是纯粹出于偶然,然后人就把“神”、“命运”或“机遇”加诸其上。”在人类的历史上,跟命运有关的信仰、传说和神话常常俯拾皆是。 亚述学家让·博泰罗说:“现代文化的各方面,都深受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所影响。”他也说,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或巴比伦,人们可找著“人类最早期对超自然事物的反应和看法,以及可辨别的最古老的宗教架构”。命运的观念也同样源于这个地方。 论点起源 宿命论是早已有之的一种世界观,最早是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东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当时的人类感受冥冥中苍天与人世的变化,而觉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数。此一东方幽冥的思想传到希腊后,成为希腊哲学中的一支,之后再由雅利安人带到印度,加上印度原本就有的吠陀文化中对命定现象的探讨,而成为印度思潮中重要的一派哲学,即今日我们称为的宿命论。 宿命论最主要的学说,即是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而这些也可称为必然法则的定数,即是组合世间诸法相的基本力量。 时至今天我们也同样面对相似的困惑,故我们希望世界改变——当然通常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希望一切更加公平合理,希望这是个有希望的那种世界。 一般解释 基于现代科学方面的理解 世界是“物质”(此“物质”为全称表述,代表所有物质、空间、时间、能量等)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上是全称判断,因而是完全推理,由此得出“世界是宿命的”的结论是简单而明了的。 在宇宙中,存在很多时间断面,每一个时间断面都“记住”了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每一个时间断面中的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都由前一个时间断面“记住”的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速度和绝对质量所决定。如果一个一个时间断面往前推,直到大爆炸之前的奇点,就可以认为,如果存在完全相同的另一个奇点,在同一个时间段面里的两个宇宙是互不作用而完全相等的。宇宙中的一切,都由奇点决定。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即使未来是确定的,我们也无法预测。 基于文化宗教方面的理解 宿指旧有、过去的意思;命指生命。宿命的意思是指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这个注定的意思并非简单的指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人有生必有死(起码到今天为止还是这样),它潜在的含义多少得牵扯上神秘主义,比如主宰一切的上天之类。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宿命论的影子非常之浓厚,比如富贵天注定之类,虽然也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而那终究不是正常的社会形态,并非正常的人生奋斗。确实你得承认宿命论让人绝望,它不仅嘲弄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尊严,而且也无情的打击个人奋斗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文化,从来也不会让人真正绝望,正如鲁迅先生说到,所谓厄运并非不可化解,只要你愿意出钱,总有办法消灾。或者你可以贿赂“上帝”,或者你可以欺骗它。其与神秘主义挂钩的宿命论多少还是给自由意志留下了余地,或者那时候人们并不真的明白什么是自由。 别把宿命论当做消极的借口 正因如此,人类不仅不应消极沉沦,而且更应积极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说“鱼只能生活在水里”是规律的话,那么有人想“缘木求鱼”显然是徒劳和愚蠢的,人必须正确对待客观世界,它是由定数、变数组成的,其若真是一成不变,人岂不是成了牵线木偶了。 宿命是根本的,努力是必要的;宿命论并不排斥努力,正如古话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不谋不成,所谓“多算则胜,少算则不胜,况于无算乎?”,这就是“积极宿命论”! 天命论断 天命论与宿命论两者不同。天命,即是天人合一之天命,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予肯定;而宿命论否定了主观能动性,主张所有的事件已经由最初的宇宙形态确定,无从改变,换句话说,事件是它发生的时刻之前所有事件的函式,跟“主观能动性”无关。 儒家主张 中国古代哲学中把天当作神,天能致命于人,决定人类命数。“天命”说早在殷周时期已流行。从古器物发掘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受命于天”刻辞的不只一次出现,说明早在殷周时期,天命观就已经在人们的头脑里扎根了。 这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一。对于这里的命,后人注释道:“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死生寿夭、穷通得失,乃至科场中举、货殖营利,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即命运是也。 命运的观点,在古代源远流长。由夏经商历周,至春秋时,孔子弟子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可见孔门弟子是信奉命运的。孔子进一步指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宋国的桓魑有一次想谋害他,孔子声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同上)! 总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碌碌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故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 儒家祖师爷孔子是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按理说,孔子是个知识渊博的大儒,对于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怎么就会信起命来呢?原来,他早年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到了后来,当他碰了一鼻子灰以后,才深深地省悟到,命运之神竟是如此这般的厉害,然而这时他已是个五十左右的人了。“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他从不知命到知命这一思想转化过程的最好说明。与此同时,他不仅“知命”,他和他弟子还不遗余力大肆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属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这里他的说教是,一个人的生死贫富,都是命里早就注定了的,作为一个君子来说,非得知命不可,否则就够不上做“君子修的资格。正因为君子是“知命”的,所以他能安分守己,服从老天爷的安排,但是小人却不这样,他们不肯听从天命,往往冒险强求,希望有幸,意得个好结果。 当然,看问题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孔子袋语》记录孔子的话说:“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我孔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这里,他认为贤和不肖是根据才华来划分的,乾和不干是人们自己可以把握的,至于机遇好和不好,是时间的问题(既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或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或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或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而是死还是活,那就只得看老天的旨意了。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这种天命思想,又在后来大儒孟子身上得到了新的反映。《孟子·万章》上篇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意思就是,没有人叫他乾,而他竞干了,这就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他竞来了,就是命运。同时他还举例说明,尧、舜的儿子都不肖,是因为舜、禹为相的时间太长.所以尧、舜的儿子不有天下;禹的儿子启贤能,而禹为相的时间义短,所以启能得到天下。以上这些,都不是人力所为而自为,不是人力所致而自至。从理来说,这属于天意,对人来说,这属于命运。天和命。实在是一致的。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还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又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后者是说,天底下人的吉凶祸福。无一不是命运,只要顺理而行,接着的就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站立在有倾倒危险的墙壁下面。因此,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天的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天的正命。这里,孟子虽然认为天命的力量无可抗拒,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应该按照我的仁义而行,不能无缘无故地白白送死。无疑,这对孔子的天命观来说,有着补充的一面。此外,先秦诸子信命的还很多,而以儒家的为最大。 天命观经过先秦学者的一阵鼓吹,其时从上到下。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信命的风气一时很盛。早在殷商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们,就已习惯于在每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占卜一下天意如何,是凶是吉?后来,又由于人与天地相应观念的影响,更使得人们普遍认为,整个天下的命运和每个个人的命运,都和天时星象有关。《周礼·春官》记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这是说冯相氏和保章氏,是专管岁时星象,并从而窥探命运从而推测人间吉凶祸祸福的一种职官。 古代埃及 公元前15世纪,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往来密切。他们在文化方面互相影响,结果跟命运有关的信仰就传到埃及去了。为什么埃及人会接纳这种观念呢?牛津大学埃及学教授约翰·贝恩斯说:“在(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里,大部分都跟探知和回应不能预测或不幸的事情有关。” 伊希斯是埃及神祇之一。这个神被描述为“生命的女神,命运的主宰”。埃及人同样热衷于占卜和占星术。一个历史学家说:“埃及人求神问卜的方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然而,受巴比伦笃信命运之风影响的国家还不只埃及一个。 希腊罗马 让·博泰罗说,在宗教理念方面,“巴比伦的影响力无远弗届,古代的希腊也抗拒不了”。论到宿命论在希腊人当中十分流行,彼得·格林教授有以下一番解释:“世事变幻莫测,人也越来越害怕为所作的决定负责。事实上,希腊人觉得自己好像傀儡一样,给注定的命运牵制着,未来根本早就预定好了。人是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的;它是神的决定,人是没法理解的。不过,人要是具备特殊技能或知识,就可以预知自己的命运。尽管预告的不一定顺耳,但不少人觉得,预先知道多少总可以做点防范工夫。” 命运之说令人对未来稍稍安心之余,也间接成为某些人利用的污秽手段。历史家桑德贝克说:“世界是由一个神统治的说法,相当受统治阶层欢迎。”原因是因为相信命运的百姓都会臣服君主,不易起谋反之意。 格林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相信命运使人尊重社会和的固有秩序,使人在道德、宗教和说话方面可以自我审查。希腊统治阶层鼓吹宿命论,手段既高明又诡诈。百姓安于天命,他们的领导地位就稳如泰山,长存不变。相信命运的人会觉得,任何事情都是注定要发生的;上苍为人着想,所以发生在人身上的事都是出于上苍一番好意。”事实上,这不过“证明统治者们的私心”罢了。 宿命论在希腊的普遍程度,从希腊的文学作品可见一斑。在古代的写作风格中,命运常常是史诗、传说和悲剧的主要元素。希腊也流传着一个神话,说人的命运操纵在命运三女神的手里:克洛托纺织生命之纱,拉凯西斯决定人寿命的长度,当指定时间一到,阿塔罗波斯就大剪一挥,了结人的生命。罗马人也崇拜类似的三合一命运之神。 罗马人跟希腊人一样,对自己的命运求索心切,因此都从巴比伦引入了占卜和占星术,还进一步加以发展。罗马人把用来预测未来的事情称为兆头(portena),而兆头预告的信息就称为奥敏那(omina)。到了公元前3世纪,占星术成了希腊人当中流行的玩意儿。公元前62年,迄今已知最早期的希腊天宫图也问世了。吉尔伯特·默里教授说,占星术“对古希腊人所生的影响,就像一种新疫症在某个荒芜小岛上扩散起来”,可见希腊人对占星术是十分地沉迷。 希腊人和罗马人也认为诸神通过灵媒跟人沟通,因此在窥探未来时,他们也不时向灵媒求助。这些见解导致什么结果呢?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恐惧取代了希望。人们穷一生的精力要挣脱厄运,而不再为美好的将来奋斗。”后来,跟命运有关的信仰也成了一般基督教会争议的课题。 基督教徒 宿命论在“基督徒”当中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辩。 在古希腊和罗马,人们相信命运已蔚然成风,早期的基督徒就生活在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环境里。举个例,所谓的教父十分倚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的著作。他们想弄清楚一个问题:既然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以“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他当然早就知道人会堕落犯罪,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悲惨后果,这样,他又怎算是个满有爱心的上帝呢? 多产的早期基督教作家奥利金辩称,人应该记住一个重要因素:人是拥有自由意志的。奥利金写道:“事实上,圣经里有多不胜数的经文,毫不含糊地确立人有自由意志这么一回事。” 奥利金说,人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把事情怪在某种外在力量上是“不正确、不恰当的。这样说的人旨在摒除人有自由意志的观念罢了”。奥利金也说,上帝能预知事态发展,跟上帝注定事情发生或觉得要操纵事情,不该给混为一谈。可惜的是,并不是人人都认同这个见解。 深具影响力的教父奥古斯丁(公元354年──430年)认为,在决定事情方面,自由意志其实无足轻重。他这番话使争论变得更加复杂。宿命论得以在一般基督教会里奠基,全是拜奥古斯丁所赐。他的著作成了中世纪人们讨论的中心课题。在宗教改革运动期间,一般基督教会就命运所作的争辩更趋白热化,令各教会因为意见不一而产生严重分歧。 拉普拉斯 决定论(又称拉普拉斯信条或科学宿命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该学说认为,由于世界上的各种变数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世间的事又是由各种事件点变数决定的。在宇宙大爆炸时的一刹那确定的一批时间点变数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确定了下一批变数,而第二批变数有这样确定了第三批变数,这样一批一批的确定下去。宇宙间的一切在大爆炸的一刹那就已经确定了。心理学中的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先前某种原因和几种原因导致的结果,人的行为是可以根据先前的条件、经历来预测的。非决定论则否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的因果联系,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不可预测的、事物内在的“自由意志”决定的。 现代科学 现代量子物理与宿命论相驳。在量子理论中微观粒子是以机率波的形式存在的,其位置及速度都具有无法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是由普朗克常数决定的),因此相同的条件也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而且越是微观,这种效应就越是显著。举例解释粒子的不确定性:电子就好比是桌球,电势垒就好比是墙,巨观世界中球是不可能(准确的说是可能性极小)穿墙而过的,而微观世界中的电子却有一定的机率穿过电势垒,这种现象被称为隧穿效应,这是典型的量子迁跃,而这个迁跃是否发生就完全是一个机率的问题。不确定性会从微观影响巨观,因此宿命论并不被量子力学所承认。 微观粒子遵循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是由于观测行为使用的光子对粒子的作用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扰动,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两者只能精确测量其一,而且越测量其一,另一个量就会越不准确。这种偏差与工具、观测方法无关,是不可消除的。微观粒子只能用波函式来描述,即某区域出现粒子的几率来描述。由此薛丁格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薛丁格的猫”,以巨观的方式形象地描述出人的观测对粒子的影响。爱因斯坦终生坚信“上帝不打骰子”,在20世纪20年代与玻尔展开了著名的论战。最终在60年代通过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物理学界最终接受了量子论的观点。 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物理,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物质世界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蝴蝶效应”,初始条件微小的差异引发了结果的截然不同。它给自牛顿开始统治物理学数百年的机械决定论最后致命的一击。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线性理论模型在物理、经济、气象、社会决策、人工智慧等各个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易经》是吗?

《易经》是不是?我们应当从《易经》的形成过程,以及《易经》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谈起。《易经》又叫《周易》,早在战国时代就被推祟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了。“易经”的易,是变化的意思。“周易”的周,是指周代。按古书记载,“易”有“三易”,分别是《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孔子就是这些研究者之一。到战国时代,研究《周易》的著作出现了很多,归纳起来有《易传》七种十篇。后人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周易》了。《易经》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书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学说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和最高准则。其内容包含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这五个方面。“阴阳”学说,萌芽于西周初年,成形于战国时代。“阴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医学、文学等各学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就把“阴阳”理论作为了自己的基础理论之一了。再后来,“阴阳”学说与“五行”相结合,产生了阴阳五行学,对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数学、音乐、医学等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就是把阴阳五行学成功应用到医学的伟大医学理论著作。关于《易经》的作者,按《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又由于《史记》影响巨大,后人便以司马迁之说,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虽有不同观点,但都处于保留状态。由于《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就不易读懂,所以研究者又写出了很多《易传》,用以解读《易经》。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通常是指《易经》和《易传》的结合体。《易经》所记载的“八卦”,则是更神秘的文化。相传为华夏先祖伏羲所作。当时伏羲氏将他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记述下来,便就成了“八卦”。这种二进制的数学模式,成为了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石。“八卦”绝不是用来算命的,但“八卦”中深邃的化繁为简的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了“大道至简”的哲学理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