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与中医的关系,五运六气与疾病的关系
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
既然“现今的世界气候生态已经远不是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气候”,那么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是不是也要升级一下啊。 这个有人说天人合一,有人说人天合一,问题是现在气候不是很反常呢,那我们是不是在人天合一前,先要学习一下观测天文的本事?
解读中医五运六气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研究时间变化与疾病相关性的一种学说。记得某年与表姐聚餐她谈起了中医 养生 。问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听完我有些发愣。问她:“五运六气也上了 养生 栏目?”她说:“是五运六气,XX教授讲过……。”听她讲述后我笑了,如此深度的理论也上了媒体。告诉她养是顺从之意。“春夏养阳”是春夏季节运动或食补要顺从气机升发状态,升发属阳。“秋冬养阴”是秋冬季节运动或食补顺从气机收藏状态,收藏属阴。五运六气是古代中医理论的巅峰之论。《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此话意思:不知年月变化带来五行之气的盛衰,对人体脏腑功能虚实的影响,是不可以当医生的。 现在节气是大雪,子月的开始。“子时一阳生”,时,指时间。主要指子月,也包括子时(23--1)。大雪与冬至两个节气是子月,是体内阳气自动恢复的最佳时间。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15日是一个节气,节气的气候变化如竹子一节一节相连。《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肺,治节出焉?治节是治理调节,“肺”主管身体自我调节生理功能,适应24节气交替变化。肺“开窍于鼻、主皮毛”,肺通天气,对气候节气的敏感最强,皮肤汗孔也随节气变化开合,所以“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关节疾病与“肺”也有关系,很多关节病人气候变化提前知道,“肺”的治理调节不好,导致关节疼痛,风湿病患者自身“天气预报”很准,所以我临床治疗风湿痹病常用入肺经的药。 古人用六经理论模型把24节气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都有影响,这就是古代中医巅峰理论“五运六气”的“六气”。“五运”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论模型,来归类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对气候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五种现象。用每年的天干代之,如壬辰年,丁壬合化木,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故今年是木运太过之年。六经理论把24节气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即采用这个模型把所有疾病归类其中。 用天干地支理论推演每年的气候变化,可以知道当年的“运气”变化规律。如今年是己亥年,“巳亥之纪,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司天是上半年运气情况,在泉是下半年运气情况。2023年己亥年流行病的病因多为风热之邪所致。24节气“小雪”节气开始是太阳寒水当令,这是每年不变的主气,如主人之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速之客”,故把每年非正常气候变化规律叫客气,如客人之意。客随主变,主气变动,客气也随着变。比如壬辰年小雪至小寒客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很多阳虚体质病人说吃我的汤药感觉特别辣。寒湿之气当令,用了大量干姜化寒湿之气,以宗“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2002年我开始研究中医五运六气,2004年实验与易经术数理论融汇,探秘人体出生时间与得病时间的“五运六气”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主要是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流行病与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出生时间可以用“两套系统”推演,一个是古代易经命理学,另一个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前者侧重人体体质禀赋研究,但理论有断层现象,目的是查出疑难病真正病机。人体有阳虚证候,同时也有肝火旺证候存在,有时真假难辨。《黄帝内经》“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气立”是人出生呼吸时候,记录“气立”时辰的五行密码。因气而立故名“气立”。除了呼吸之气,更重要的是节气而立。人体精血自生冬至比大暑节气恢复的快即是此理。比如:1976年丙辰年出生,丙辛水运太过之年。若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主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客气是厥阴风木当令。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所以1976年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的人“气立”五行密码以寒水与湿土为主。某人1994甲戌年由于饮食寒凉得了寒湿困脾证,2002年研究“运气”理论思考过为何1994年发病?1994年是甲戌年,也是寒湿之气当令,激发了他体内“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所以1993年、1995年很好,而只有1994年得病。2008年盘锦市沙岭镇李某某胃寒胀痛被我治愈之后,为何2009己丑年复发?复发虽是吃了寒凉东西,但这也是诱发因素,主要因素是2009己丑年土运不及,加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己丑年“运气”使他的阳虚寒湿体质更加寒湿,2009年吃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 桃花三月清明时开的最美,梅花开花需要到小寒、大寒的腊月。它们“气立”的五行密码不同,所以它们在不同的节气作用下完成开花过程。每人“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受五运六气影响而成的体质即因人而异。有的人经常吃麻辣烫也没事,而有的人吃一点即满面疮疖。壬辰年冬天某晚,妻子告诉我儿子发热38度,大雪节气值令,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是太阳寒水。辨证分析肯定考虑风寒为主,去药局抓了麻黄6克、桂枝4克、甘草2克。回家看儿子盖大被,问后得知恶寒,查脉浮紧,证属风寒无疑即把药煎煮,服用一次晚上汗出,身体恶寒消失。但次日早上发热未退,分析表寒兼带里热,否则热随汗散。舍脉从证,另与升降散加减配服,一剂药后从周四最高的39度降到正常,二剂恶寒、发热彻底痊愈。壬辰年大雪节气的“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麻黄、桂枝、甘草发散风寒使恶寒症状消失,继续服用辛温之药与升降散同用是针对“运气”的寒湿之气。 运气理论适合研究非情绪化疾病,我的易经老师说:“有些疾病即使吃药,得不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当时也只是缓解。得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轻的可以不治自愈,严重的用药也会事半功倍。” 成书先秦时期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也。”这句话值得每位中医临床医家深思。 2012年初稿,2023年7月修订 张雷
中医的五运六气是什么?中医治病真的只靠运气?
中医五行六气研究达到了一个深刻的水平,他其实不仅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预测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到来,古籍中有一些大师在看医生时不坚持药方,就像武术大师一样,摘叶飞花可以用作武器,抓住一把土壤,可以作为治疗疾病和拯救生命的药物。据我了解到的最新消息里面,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中医预测疫情的视频,但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奇怪的消息,而忽略了其中的科学真理。在视频里面,王永炎院士他个人说,冬至前后,瘟疫将持续到明年春天,这不是一个神秘的预言,而是在观察,分析和归纳自然象之后得出的结论,即古人所称的 天文现象。因此王王永炎院士对疫情的神性预言其实并不是神性的,五运六气他其实是研究自然气候规律,对我们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的开始和消退节点的理论,是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尹阳为基础,五行为计算方法的古人,判断一年中的气候概况,然后推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体可能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果你不了解五行六气。如果你想去工作和治疗疾病,就不可能谈这个,方药中先生总结道,五行六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和基础,在生活中的天地之间,自然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引起不同的生理和病理反应,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掌握人类的个体差异,通过观察部分认识整体,认识远见,预见疾病的到来和变化,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五运六气的气体是人类健康的天气预报。最后,关于以上中医的五运六气是什么中医治病真的只靠运气的问题,今天就分析到这里。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对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医学著作,其奠定了中医学上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中医学始祖。而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个五运六气的概念,并且五运六气更是被称为我国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其实五运六气指的是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所结合的一种学说。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并结合阴阳五行来判定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然后用来推断某种气候条件下,人体身心状态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一门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但是又因为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五运六气是建立在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现象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存的体系。然后,五运六气指的是五行之气运行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五运指的是五行的运行变化,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变化,最早提出五气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天气变化,是天体运行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在中医学上,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必然会作用于人地,从而引起生理的不同反应,因此懂得变化的规律便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以及核心。其次五运六气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象等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预测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承载华夏民族深邃的哲学和文化属性的宝贵遗产。最后,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节,其运气变化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的病机也会不一样,所以五运六气的应用也会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对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医学著作,其奠定了中医学上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中医学始祖。而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个五运六气的概念,并且五运六气更是被称为我国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其实五运六气指的是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所结合的一种学说。
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并结合阴阳五行来判定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然后用来推断某种气候条件下,人体身心状态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一门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但是又因为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五运六气是建立在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现象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存的体系。
然后,五运六气指的是五行之气运行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五运指的是五行的运行变化,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变化,最早提出五气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天气变化,是天体运行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在中医学上,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必然会作用于人地,从而引起生理的不同反应,因此懂得变化的规律便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以及核心。其次五运六气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象等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预测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承载华夏民族深邃的哲学和文化属性的宝贵遗产。
最后,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节,其运气变化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的病机也会不一样,所以五运六气的应用也会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
中医当中的五运六七是指什么?中医治病真的只靠运气吗?
五运指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六气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六种气候变化,所谓“运气”。古籍记载,中医的“运气”,到了高深阶段是能够预测疾病的,还能预测气候的变化,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医治病并不是靠运气,而是五运六气。